智人 第219章

作者:岭南仨人

就迎来了需求事业部的工作组。

森尚强正忙着接收露西亚分公司送过来的物资,听到总公司派人过来,他赶紧前往机场。

一百多个集装箱搭建起来的隐岐机场,跑道只用速凝水泥铺设了两条。

“欢迎各位来到鲸海分公司。”

工作组为首的年轻人,伸出手来:“森经理,非常高兴见到你,我是林英博,需求事业部下属的3867工作组组长。”

“需求事业部?新部门?”森尚强好奇的问道。

林英博点了点头:“刚刚成立的,这是我们的工作范围。”

森尚强接过文件翻了翻,很快就知道需求事业部的工作职责究竟是什么了。

这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就是负责之前内勤部管理的需求反馈APP和需求数据库。

同时还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审核员工反馈的内容,从中筛选出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有建设性的反馈,进而为生产部门提供数据分析结论,或者向其他部门反馈员工的意见。

由于鲸海分公司刚刚成立,并没有海底光缆,只有卫星通信,不方便进行网上的问卷调查,因此林英博小组便被派遣过来。

他们整个小组有50人。

和森尚强沟通之后,便马上展开工作。

在临时住宅区中,上千个集装箱房被安置在一起,叠成三层高的临时房屋。

林英博走进这里,发现有很多老人在晒太阳,小孩却非常少。

他向一众下属吩咐道:“开始工作吧!”

“是。”

在场的需求事业部员工都会日语和英语,和这些东瀛人沟通并不困难。

很快他们就向这些老头老太询问各种问题。

询问的内容包括:家庭状况、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购买的东西、对于管理人员的评价、对于当前生活的满意度、对公司有什么建议之类。

问题问得巨细无遗,基本涵盖了个人信息、家庭、生活、工作、社会、兴趣爱好、追求和理想、建议和投诉。

这其实就是之前的需求反馈APP的升级版。

哪怕是这些人的回答,出现非常离谱的要求或者奇葩的内容,调查员仍然如实记录下来。

因为如实反馈员工的真实情况,就是需求事业部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不能反应员工真实的想法,那需求事业部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假如搞满意度调查,结果选项却只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那还搞什么调查,干脆自己编就好了。

李青叶希望听到员工最真实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说公司好。

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其阶段性的优点和缺点,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

一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作为一个拥有最高权限的程序员和管理员,李青叶非常清醒,他需要经常修改程序,让系统更加适应当前。

近期,在查看各种报表过程中,李青叶就发现内务事业部的各种调查,还是流于表面,没有反应员工真实的想法。

因此他直接剥离了内务事业部、内勤事业部的一部分业务,重新组建了需求事业部。

智人公司作为巨企,由于天然的垄断性,相对于自由市场的企业竞争模式,在创新和产品优化上有一定滞后性。

李青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员工自由反馈需求这个特殊渠道,用于引导内部产业的发展和生产。

未来需求事业部还会进一步细化,比如做市场调查、产品意见、新需求研究之类。

自由市场的创新和优化,终究是存在上限的。

自由需求则是李青叶设想中的自由市场升级版,其可以带来更加全面的需求反馈,也可以促使生产部门根据反馈优化产品、设计新产品、研发新技术。

而且自由需求还有自由市场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高效率、低浪费、高满意度。

在完全进入自由需求的阶段之后,绝大多数产品都相当于“私人订制”,其产品或者服务就是每个人需求的专属定制。

而自由市场其实并不自由。

毕竟企业对客户有先天性的优势,企业为了利润,只能生产一些通用型产品,这注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同时因为无法准确获得所有客户的需求反馈,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产能不足之类的情况。

产能过剩会造成资源浪费。

产能不足又会导致客户无法获得低廉和充足的产品。

只有进入自由需求阶段,生产部门可以根据需求生产产品,才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产能不足。

李青叶需要员工的自由需求,为智人的生产部门提供创新动力。

他对于唯市场论并不认同,各种理论都有其合理性,但其合理性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特定阶段的环境之上。

现在进入巨企阶段的智人公司,自由市场那一套根本行不通。

因此李青叶创造了自由需求,用于配合巨企这个系统。

以后谁敢说巨企没有创造力?

9.2亿智人员工的自由需求,将为智人公司的生产部门、科研部门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西方经济学所谓的自由市场,可没有办法做到这种程度。

这种精细化的需求,至少可以激发上千个小产业。

因此李青叶对于需求事业部非常重视,不仅仅给了150万的新人类员工额度,还给了他们比较大的权限。

目的就是让需求事业部尽可能获得员工的真实反馈,从而可以解析出各种新需求。

林英博等人非常详细记录每一个人的反馈,然后将这些反馈输入每一个人的个人数据库中。

已经更新换代的需求反馈APP,会采用大数据筛选,然后使用超算解析,最后由人工进行审核、统计、评估。

在进行了一下午的调查之后,他们小组一共调查了534人。

临时办公室内,林英博粗略看了一下大数据的关键词筛选。

“气温低,出现372次……隔音差,出现292次……行动不便,出现224次……”

果然,经过一次初步排查,各种问题就一目了然。

林英博根据轻重缓急,整理了10条建议给森尚强,方便对方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其他区域分公司的调查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仅仅有线上的问卷调查,还有线下的登门拜访。

需求事业部那一百多万员工,可不是用来摆设的,而是要持续调查9.2亿员工的动态需求反馈。

第三百七十八章 开通和垦殖

4月1日。

地球的另一边。

苏伊士地区的苏伊士运河东侧,一条平行于苏伊士运河的运河,此时已经完成了复线和拓宽。

其长度比苏伊士运河略长,单线宽度为了550米,深度为25~45米,足以容纳30万吨级别的巨轮通过。

这条运河的开通,立刻迎来了一大批大型运输船的光顾。

尽管欧罗巴联合体和海湾国家非常警惕智人公司,但苏伊士第二运河真的太香了,不仅仅通航能力非常好,而且通航费用也比苏伊士运河低一些。

欧罗巴联合体虽然和沙地王国、犹大国达成一致,要修建一条全新的输油管道。

但以他们的基建速度,哪怕是咬紧牙关,也需要三五年才有可能完成,更何况欧罗巴联合体、犹大国、沙地王国都各怀鬼胎,项目可以快速落地那才见鬼了。

至于阿美利卡在犹大国境内搞的死海运河,同样至少需要四五年,甚至十几年时间。

现在两条苏伊士运河,才是西亚和欧罗巴的海上交通命脉。

不过对于智人公司而言,苏伊士第二运河的重要性,其实比不上在苏伊士地区的北部运河、南部运河。

毕竟智人公司和欧罗巴联合体的贸易比较少。

如果哪天欧罗巴联合体敢瞎比比,智人公司甚至敢直接截断苏伊士运河。

这也是欧罗巴联合体为什么咬着牙,也要搞陆上输油管道的原因,因为智人公司和欧罗巴联合体没有太多贸易,关闭苏伊士运河,对智人公司没有任何损失。

苏伊士地区在智人公司的全面进入之后,运河收费也不再是支柱产业了。

现在苏伊士地区的支柱产业是农业和矿产、纺织、养殖业和非洲东北部贸易中心。

新的三艘巨犀开渠船抵达苏伊士地区,除了两艘负责挖掘苏伊士第二运河,一艘挖掘南部运河,剩下的两艘都在红海行省的沿海平原挖掘海水渠道。

目前红海行省的海水稻田面积,已经多达42万公顷,其中四分之一已经插秧了。

洪库港周边。

许英诚正带着需求事业部的工作组,前往第一垦殖点。

沿着宽度130米左右的海水渠道,客轮向第一垦殖点缓缓航行过去。

调查组组长卡迪尔,拿着望远镜看着两岸一望无际的稻田,很难想象在四个月之前,这里还是万里黄沙。

卡迪尔转过头笑着问道:“许经理,这边应该会有鸟过来吃稻米吧!会不会引发生态问题?”

靠栏杆上,嚼着口香糖的许英诚摇了摇头:“不用担心,我们在周边设置了信息素驱逐装置,那些鸟感受到特殊信息素的刺激,会自动远离这里。”

“原来如此。”

说完之后,卡迪尔继续拿着望远镜浏览周边的景色。

不远处上百台类似于气垫船的大型插秧机,正在泥泞的海水稻田中作业。

为了补充这边的土壤有机质,在稻田平整过程中,还会添加大量有机肥作为底肥。

而每一次收割之后,也会将割下来的稻草统一送有机肥发酵厂发酵,再拉回来还田,确保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维持在一定程度。

只要进入种植阶段,很快这些稻田的有机质积累,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大概两个半小时之后。

客轮来到了第一垦殖点的小码头。

这里其实就是洪库港的附属城镇之一。

从码头下来,卡迪尔看到了整齐的房屋和街道,以及正在忙碌的员工,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市。

周边8万公顷左右的稻田,以及2000公顷的海产养殖场,都是这小城市在负责营运的。

整个城市人口并不多,就是一个小镇级别,大概只有八千多人口,大部分是海田农业的员工。

卡迪尔转过头:“许经理,感谢带路,我们就先忙了。”

“不用客气,顺路而已。”

许英诚和卡迪尔告别之后,便继续搭乘客轮向北而去,他此时要过去的目的地,是第二垦殖点。

同时他也在思考接下来的安排。

有运河还是不够的,运河运输货物还可以,但客运却太慢了,这不利于总公司的战略。

他看着河网密布的稻田区,建设地面高速公路和铁路之类,也不符合这边的情况。

毕竟总不能每过一条海水渠道,就建设一座五十米高的架空桥吧!

因此地铁成为最佳选择。

这种大农业区未来肯定是地广人稀的状态,各个小镇和主城市的距离,就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要考虑这个问题?

原因非常简单,智人公司不希望出现乡镇分公司。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乡镇天然具备封闭性、宗族性、排他性、保守性、腐化性。

如果不解决各个小镇和主城市的交通,哪怕智人公司的员工流动性再好,也很难遏制乡镇分公司的变质。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摧毁乡镇的孤岛特性,让其和主城市一体化,变成主城市的一个街区。

智人公司在各个分公司所在地全力搞城市化,就是为了扼杀乡镇孤岛,避免因为长期的孤岛生活,导致形成“本地人”这个概念。

许英诚非常理解总公司的担忧,抱团取暖是人类的天性,他就是吕宋许氏家族出来的。

大家族的存在有利有弊。

在遇到恶劣的生存环境时,大家族抵抗各种灾难的抗性比普通人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大家族内部的那一套,有时候又会衍生出各种问题,甚至为了家族利益,而抵抗公司的管理。

上一篇:反套路重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