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295章

作者:罗小明

他听说他们去的这处民屯,是黄巾军的军卒帮忙开垦的新民屯,可以直接领取田土,不像是其他地方,只发放农具还需要自己去开垦。

这处民屯,每一个大人都发放二十亩的田地,一个小孩算半个大人,无论男女,都发十亩的土地。

也不要担心耕种不完,民屯之中有铁做的农具,还可以租借耕牛。

唯一让陈丰感到有些失落的,就是那些土地,是属于太平道的。

虽然说发放给他,但是他只有耕种的权力,但却是并不属于他,是不允许买卖,也不允许租借他人。

不过他已经知足了,这里的生活起码有了盼头,比起在青州的日子要好得多。

在青州,租借那些的豪强的田地,租税起底便是七成。

一亩普通的田地,收获一次大概可以打出三石的粟米。(未去壳)

(汉时1石=4钧=120汉斤,一汉斤大约为258.24克,换算成如今的重量,一石就是62市斤,31千克。)

也就说如果这六十亩地全种粮食,这一年下来,只要年景不差,就能够收成一百八十石的粮食。

其中四成交公,也就是七十二石,而剩余的一百多石粮食,都是他们自己的。

那可是有一百多石的粮食,他们一家四口,一年到头也不过是吃二十多石的粮食。

这还是往多里算,要是有些野菜,再检些其他的吃食,或者偶尔吃少一些,也能撑的过去。

这一年下来,最好的时候或许能攒下七十多石的粮食,除去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外,估计还能余下五六十石。

虽然不可能一直都是这样的收成,毕竟同一块田地一直种植同一种作物,肯定是不行。

土地的肥力不够,不过黄巾军也给他们指点了一些,除了适当的休耕外,还有就是轮耕。

听黄巾军的军官说,可以这里可以种植苜蓿[mùxu],苜蓿的种子免费发放。

苜蓿长大之后,黄巾军会派人来收取,可以用作抵消一部分的税收。

苜蓿,谓其宿根自生,是一种非常好的牧草,可饲牧牛马也,人也可以使用,其米可炊饭也。

而且还允许自行开垦土地,听说自行开垦新的土地,还拥有一定的减税的政策。

这样的好事,放在以往,这可是他从来都不敢想过的事情。

不过好像那些田地都是刚刚开荒的新地,收成要低上不少,今年可能是攒不下多少的存粮。

不过就算如此,也总比在青州等死,要好多得……

一想起青州,陈丰的眼眸之中便彷佛蒙上了一层灰霾一般,显得黯淡无光。

领路的黄巾军军官在官道的旁边,巡视了一番,满脸喜色的回到了临时的歇息地。

“同道们,再休息两刻钟我们就启程,这里离我们的民屯区只有十里左右的路程了,今天黄昏之前,就能赶到了!”

陈丰听到声音,有些惊喜的抬起头来,他都不知道走了多少天了,从青州一路走来,对于时间他都有些淡忘了。

此刻听到离民屯地只有十里左右的路程,眼前不由的浮现起了一丝的雾气。

终于,终于,历经千难万险,他们终于要到达终点了……

……

上艾县北部,一处隐蔽在山林之间的坞堡缓缓的打开了堡门。

坞堡之中,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人声鼎沸,与堡外静怡的山林显得十分不合。

一众灰头扑面,拎着大包小包的人站在堡外,一时间不由的全部楞在了当场,全都直勾勾的看着堡内的景象。

喧嚣人声从堡内传出,那些行走堡内的人笑着谈论着什么,一番兴兴向荣的景象,恍若那世外的桃源。

“咻————”

一声奇怪的哨音陡然响起,那哨音并非是黄巾军军中的哨音。

堡外的众人皆是被吓了一跳,凌乱的踏步声骤然响起。

就在众人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三十名身穿黑色鹰狼服,挎着雁翎刀的鹰狼卫缇骑,他们簇拥着一名骑乘着战马的鹰狼卫千户官,从坞堡之中鱼贯而出。

三十余名鹰狼卫缇骑,分成两列,站在坞堡大门的两侧。

身穿着赤狼服的狼卫千户官缓缓的驱策着战马走上前去。

“太平道符祝田仲,见过同道。”

身穿着土黄色道袍,头戴道冠的田仲上前了一步,先行了一礼,随后将一块令牌递给了走上前来的一名穿着苍狼服的鹰狼卫旗官。

“奉大贤良师令,护送四州民众匠人到太行工坊,这是凭证,请千户过目。”

“凭证就不需要看了,既然是田符祝亲自送来,自然是没有半分的问题。”

田仲微微一愣,却是没有想到那鹰狼卫的千户会这样说话,好像认识他一般。

“莫非不认识昔日的同道了?田符祝?”

田仲微微一怔,不远处那鹰狼卫千户官从战马之上一跃而下,大步流星的向他走来。

“赵绩!”

田仲终于是认出了赵绩,不是他记不住赵绩的摸样,而是赵绩给人的感觉,实在是跟完全变了一个人一般。

“好久不见!”

赵绩走上前,伸出双臂抱住了田仲,重重的拍了一下田仲的背脊。

“真是好久不见了……”

田仲也是有些感慨,自蒲子城一别后,已是有快一年半了。

曾经赵绩是队率,他是队内的符祝,赵绩入道,他便是引荐人。

后来外务司成立,他被征募进了外务司,担任外务使,一直都在奔波,不是处理凉州事务,就是处理幽州事务。

两人之间也慢慢的断了联系,书信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黄巾军的驿站的系统并没有建设,只是继承了原先的汉军的驿站,只是运送公文和军情,其余的信件,只在空余时候会帮助运送一些信件,但是也名额有限。

“之前听说你被刘渠帅亲自征辟为鹰狼卫百户,后来绛邑城抓获汉军奸细升为副千户,眼下看来,已经是成为了正千户了。”

田仲看着一身赤狼服的赵绩,打趣道。

“身穿锦绣赤狼服,腰横秋水雁翎刀,听我门外务司的人说,赵千户可是绛邑一等一的名士啊。”

赵绩咂舌道:“田仲啊,田仲,你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田仲拱手笑道:“哈哈哈,叙旧的话等会再说,这一次我是带着公务来的。”

赵绩也笑了一声,随后从旗官邓续的手中接过凭证,简单了查看了一番。

“队伍共有铁匠三百五十七人,算上家眷一共有一千零四人,这是简章。”

田仲从怀中掏出一张叠得颇为平整的黄纸,递给了赵绩,然后说道。

赵绩从田仲的手中接过了简章,仔细的检查了一番,随后黄纸重新叠好,收入了怀中。

田仲顺势站在了赵绩的一旁,赵绩上前一步,微微张开了双臂,露出了笑容。

“欢迎各位来到太行山区域最大的工坊——太行工坊!”

……

田仲走在太行工坊的内部,脸上惊讶的表情一直没有消散。

他此前虽然听说过太行山有数座秘密的大型工坊,但一直都是无法得知详情,因为那些工坊都被秘密的保护着。

寻常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工坊的存在,他是外务使,倒是在公文之中看到了名字的出现,但是也从没有进入其中。

他以为的工坊就是如同各城邑的那些铁匠铺子,木工枋一般,全都是忙碌工匠,所处的区域狭窄。

但现在看来,却完全是一个错误。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坞堡,也根本就不是什么工坊,这就是一处城邑!!

街道之上,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车水马龙。

一辆又一辆满载着矿石的车驾向着远处缓缓而过,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拎着着购买的物品,或是拿着一些木制的器械相互的笑谈着。

不止有男人,也有女人和小孩的存在,甚至还有一些鬓须花白的老者。

“这里难道不应该是太行工坊吗……”

田仲有些恍惚,他感觉自己来错了地方,他来的应该是太行山区域最大的工坊,但是这里根本不像是工坊,他感觉自己好像到了晋阳城一般。

“哈哈哈哈哈。”

赵绩大声的笑着,他当初刚来的时候也是和田仲一样的错愕,以为自己来错的地方,此时看到田仲错愕的神情,不由的放生大笑。

他憋着笑,指着周围的行人,对着田仲一本正经的说道。

“这里确实就是太行工坊,田符祝没有来错地方。”

“那这些人?”

田仲一头雾水,他指了指周围的人,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些人都是太行工坊内工人的家眷,这里是外城,也是工人们的住宅区。”

赵绩笑着说道,随后指了指前方的街道尽头。

“还需要走过两条街道,才到内城,内城才是真正的太行工坊!”

田仲注意到,赵绩的眼眸之中似乎泛着光芒,提到太行工坊的时候,似乎他整个人的情绪都高涨了起来。

赵绩望着远方依稀可见的城垣,他一想到城垣之内的景象,便禁不住有些热血沸腾。

“我黄巾军中有大半的武器和甲胄,都是从太行工坊之中打制出来的,这里可以说是我太平道最为重要的地方。”

赵绩迈步向前,田仲不住的打量的周围的环境,渐渐落后一些。

“不要分神,我们要向前走。”

等到田仲再回过神来时,赵绩已经是停在了一处城垣的外围。

田仲抬头望向城墙,城墙之上,一名又一名鹰狼卫的缇骑按着雁翎刀,背负着弓箭警惕的盯视着四周的情况,一股肃杀之气从城墙之上蔓延开来。

“吱————”

厚重的城门缓缓的被打开,一面影壁率先映入了田仲的眼前。

影壁之上,鲜红的大字跃入了田仲的眼眸之中。

“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和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第四百六十章 许安到来

田仲瞳孔微缩,像是被施展了定身术一般,定在了原地。

喧嚣声传入了田仲的耳畔,那是铁锤敲击着铁器的声响,那是机器的声响,那是人的呼喊声。

田仲缓步走入城中,只见一间间的棚子之下,皆是挥动着铁锤的匠人,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捶打着烧的通红的铁块,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

“田兄,跟我来。”

赵绩笑了一声,等到田仲回过神来,向里面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田仲尴尬的笑了一笑,跟着赵绩走向了内城鹰狼卫的署衙。

赵绩并没有亲自带领田仲护送来的人进入工坊,对于这些四州新来的工匠,太行工坊早有一套自己的流程,他根本不需要插手。

有负责考核的吏员会考察这些工匠的技艺,然后所有的优劣点都会被鹰狼卫的文书记下,一份呈交道鹰狼卫的手中,一份呈交到行政府衙之中。

然后再由专门的吏员为其分配工作,安置家眷,根本不用赵绩多安排。

上任太行工坊的驻防千户官另有安排,驻防千户官的职位也因此空缺。

赵绩因为漳水抗疫有功则是被调任为太行工坊的驻防千户官,如今刚刚就任不久。

初来乍到,赵绩也没有想要改变任何规矩的想法,上一任的千户官没有出什么差错,他只需要萧规曹随即可。

现在并不熟悉情况,就擅自指手画脚,无疑于画蛇添足。

太行工坊原先是建立于上艾县一家豪强隐蔽的坞堡之上,到后面随着太行山中铁矿的开采,还有黄巾军一步一步占据并州,对于武备的需求越来越大。

汉军原有的储备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黄巾军的用度了,兵刃,铠甲在激烈的交战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遭到磨损。

兵刃会折断,盔甲会损坏,只是依赖去抢夺,依赖汉军的储备,根本没有办法可以维持下去。

所以太行工坊应运而生,本来太行工坊是用来安置“雕版印刷术”和“黄天纸”匠人的工坊。

但是因为其地靠近太行山的几处黄巾军的矿山,因此这里便成为最大的武备生产工坊,越来越多的工匠汇聚于此。

上一篇:道门念经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