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197章

作者:罗小明

茶馆之中再次传来了一阵叫好喝彩之声。

“不过这次说的,却非是那《北佂匈奴》之事……”

说书人的眼中透漏出了一丝狡黠。

“那先生准备讲些什么故事啊?”

果然立刻便有急不可耐的人高声疑问道。

“这故事,倒是发生在我们绛邑之中。”

说书人微微一笑,朗声笑道。

“在下将要说的故事,名字便唤作《雁翎刀》,讲的正是发生在我们绛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正是绛邑的鹰狼卫百户——赵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说书人先是念了《雁翎刀》的开场白,亦是也不由的心潮澎湃了起来。

这些故事的编写之人,正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许安,而且每一个故事的开场白都是朗朗上口的诗句,而这些开场白尽皆也是许安说写。

说书人慷慨激昂的说着《雁翎刀》的故事,心中对许安更是敬仰非常。

第三百四十五章 《四要》《四不》

茶馆之中,喧闹非常,熙熙攘攘。

却没人注意到茶馆不远处,站着三名鹰狼卫的缇骑。

这三人正是绛邑城的鹰狼卫缇骑,是来勘察绛邑北部民屯的账目的赵绩、林仲、张季三人。

听到有人说评书,三人一时心痒,便也听了下来听讲。

“百户如今上了评书,却是成了这绛邑中人的名人啊。”

张季看着面色窘迫的赵绩,不由的打趣道。

林仲好像不论什么时候脸上都带着笑意,显得喜气洋洋,此时听到张季言语,也是一并附和道。

“我本来还担心我们的百户找不到良配,却不想百户却成了评书中的主人公,看来这绛邑境内为他说亲的媒人,只怕是要排到我们百户的署衙外。”

“你们两个臭小子……”

赵绩无奈的摇了摇头,没好气的骂道。

“就你们两个这张嘴,改日我一定举荐你们去当说书人。”

张季此前跟着许安作为护卫时,并不怎么西黄说话。

说实话跟在许安的身旁的确实有些压抑,许安的身上所承受的压力,也影响着他周围的人。

十余万军卒,上百万人的性命系于其一身,半分的失误,半分的迟疑都可能让黄巾军蒙受难以接受的损失。

久而久之,也让张季养成了不苟言笑的习惯。

只是张季毕竟还是个少年人,被调任到了绛邑城后,人明显活泼了很多。

众人不知道他的身份,只道是从道堂来的新人。

加上绛邑狼卫百户中,林仲等人也是话痨,赵绩出自黄巾军武卒营,也没有什么上官的架子,一来二去熟识之后,倒是让张季的话变得多了起来。

“你们既然这么会说……”

赵绩眼珠一转,露出了笑容。

林仲心中一紧,情知不对,连忙说道:“百户,我记起副典官的帐好像还是有些问题,我先行一步。”

“别急。”

赵绩哪里能容林仲此时离开,一把抓住了林仲的衣服。

“林仲,你先给我背一下,最近卫中发布的规定。”

林仲本来带着笑意终于是苦了下来,他不怕刀枪,也不怕查案,就怕识字背书。

而让人难受的是,鹰狼卫的旗官以上,都要求能识字察文,还派遣了一名符祝过来,而且上级在在卫中开办了一个识字班。

无论是什么职位,都要开始学习识字,将林仲折磨的简直是生不如死。

不过幸好不要背诵那劳什子《三字经》和《千字文》,只是让他们能认识最基本的字。

否则林仲真恨不得跳河自杀,识字班是两个月前开设的,两个月的时间,林仲一共也才认了一百多个字。

林仲赶忙陪笑道:“饶了我吧,百户。”

“哼。”赵绩冷哼了一声,笑道:“这可是大贤良师颁布的新规,你莫非是有意见?不想背吗?”

“这……”

林仲见实在逃不过,只好支支吾吾的背了起来。

“第一条规定:与人说话的时候要和气,第二条规定:不能强行买他人的东西……或则强行卖,买东西,卖东西都要公平……”

林仲勉强背了两三条,就当场卡住了。

这新规才颁布不久,他一提到背书就头疼,实在是背不全。

“呵呵,我就知道。”

赵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早知道林仲肯定背不全。

“回去把八条规定抄写五十遍。”

林仲面露苦色,求饶道:“使不得啊,百户,署衙中的黄天纸本来就不多,让我抄五十遍,太浪费了啊。”

赵绩冷笑道:“没事,我还可以向千户所申请,之前开办识字班时,千户就交代过,让我抓几个典型,抄书的黄天纸,管够!”

眼见赵绩不为所动,林仲苦着脸看向张季,心中微微好受一些。

若是张季也背不出来,那起码有个和他一起受苦的难兄难弟。

新规才颁布不久,张季就跟他们一起到民屯检查,想必他也不会被。

张季只是看了一眼林仲便知道他心中的想法。

“八条规定名为《四要》和《四不》。”

“四要。”

“一,与人说话要和气。”

“二,买卖东西要公平。”

“三,损坏东西要赔偿。”

“四,借拿东西要归还。”

“四不。”

“一,不得打人骂人。”

“二,不得损坏作物。”

“三,不得调戏妇女。”

“四,不得仗势欺人。”

“此为《四要》和《四不》,交代的是和我太平道治下民众,应当如何相处。”

“这……”

林仲的脸一瞬间变成了猪肝色。

“林兄,看来你要一个人抄五十遍《四要》和《四不》了。”

张季久跟在许安身后,也跟着阎忠的长随学习了读书写字。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的是,只要是许安所说过的比较重要的话,张季都一定会去记下来,而且记得很清楚。

这次的颁布要遵守的《四要》和《四不》八条新规,就是许安的命令。

所以张季第一天就已经将这八条规定,背的烂熟于心了。

此时根本不害怕赵绩的考校。

“林仲啊,你看看别人张季,同样是旗官,别人记得牢固,你为什么记不住。”

赵绩拍了拍林仲的肩膀,嘲笑道。

张季笑了笑,突然想到一件事,于是问道:“听说,这八条新规,是颁布到全军,不单单是我们鹰狼卫?”

“确实如此,这次新规是全军都要遵循。”

赵绩点了点头,言道。

“说话和气……买卖公平……”

赵绩念叨着新颁布的规定,他记得了之前迁移被匈奴袭扰的百姓北上时,许安曾说过的一句话。

民若往北,军当往南。

“好!”“好啊!”

喝彩声,叫好声从茶馆之中传来。

赵绩抬头看向茶馆,他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茶馆之中的这些民众,他们的眼中似乎蕴含着一种神采。

那是他还只是太行山中一名普通的农户时,从未见过的神采。

这些人的脸上带着的都是笑容,而那神采正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赵绩有些恍然,眼前的这些喜气洋洋的民众,他知道他们的笑是发自真心的。

没有苛捐杂税,没有横行霸道的豪强,恶霸,没有可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的流寇,山匪。

第三百四十六章 晋阳会议(上)

并州、太原郡、晋阳城府衙。

五月一日,距离决定的起事日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

晋阳城的府衙,办公之处,所有的装饰都已经被移除。

曾经看起来富丽堂皇的府衙,因为黄巾军的入住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了。

那些用于观赏的植物,假山,水池,全被去除和填埋了。

现在黄巾军、太平道所有的事务,都要交到晋阳城来处理。

这里的黄巾军的政治、军事中心,现在在府衙之中的办事人员,远远高出了以前晋阳城汉军尚在时的规模。

因此原本那些用于观赏,毫无实际用处的东西都被去除,至于那些供达官贵族休息的地方,也是被一一去除。

黄巾军中并没有特权这一说法,所有人黄巾军将校,官员,甚至包括许安在内,衣食住行基本都和普通的军卒,文吏相同。

所有的黄巾军将校、官员所居住的地方都不是什么富丽堂皇之地。

虽然击败了匈奴,获取了一部分的钱财、牛羊等粮食,还有免费的人力。

但是现在黄巾军的财政危机并没有解除,查获的世家豪强的钱财,还有收取的税赋,只是勉强让黄巾军维持下去。

似汉廷那样,世家贵族一人一餐的饭食用度,甚至要消耗足足百人的数日的用度。

大汉有十三州,数千万人,现在的黄巾军只是占据了并州一地,百万人口。

现在还不到享受的时候,而且也不应该是享受的时候。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铺张浪费,在黄巾军中被许安严令禁止。

糖衣炮弹,纸醉金迷的场所最容易腐蚀人的意志。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太平天国初期,他们一路高歌猛进,连战连捷。

击败清军,占据南京后,太平天国的统治者却日益腐败,贪图享乐,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彻底的脱离了民众。

据《中国近代史》上记载: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工。

上一篇:道门念经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