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237章

作者:素罗汉

这一座充斥着不规则线条的大型棱堡,是葡萄牙人的信心所在。

第547章 明国军民的准备(一)

就在葡萄牙绅士们积极备战的同时,有一群大明绅士也在和他们的弗朗机同行做着同样的事。

莲花茎关闸脚下的码头上,白申明白老爷等十余位“进步”人士下了船。

话说自从有了莲花茎关闸之后,这一处十七世纪的原始海关,就和后世一样,逐渐在关闸内外形成了热闹的集市。

毕竟每天都有货物和日用品,以及粮食蔬菜和人口要通关,那么关闸上的兵爷自然是要花时间抽检一番的。这样一来,关闸背后自然就出现了供人等待歇脚的茶摊和牛马大棚。

然后渐渐地就有了一些小旅馆和民房以及鱼栏和菜场,再往后,连半掩门这种服务业中的战斗机也有了。

不过白老爷一行人今天来到关闸后,发现城门内外已经被军管,所有闲杂人等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士兵和大批穿着靛蓝号坎,帆布鞋,手持各种工具,光头戴着草帽的民工。

光头民工们此刻正在忙碌。他们迅速将一间间房屋推倒,然后把残骸用推车拉走,清理出城门前的空地。

这些违章建筑的拆迁速度很快,盖因其多数是用草木搭起来的临时棚子,其中质量最好的也无非是用砖石磊了地基的板房。所以民工们只用了一上午时间,就把关闸内外的所有建筑推平。

当白举人他们在午后来到莲花茎关闸时,这座低矮的城门楼,已经恢复了当年初建时的荒凉景象。除了关后的码头外,其余关前关后陆上一片白地。

随后,白举人他们在几个年轻军官的陪同下,登上了关闸。

在这之前,明廷是有在关闸设把总一员率官兵把守。而此刻的关闸上,把总和提着长枪的明兵已经不见踪影,换上的是穿着后世军装,手持步枪的新式军人。

城楼上视野开阔,能清晰地看到对面那个即将陷入战火的小岛。不过视野所及的范围内,目前除了一片静怡外,肉眼并不能观察到什么战争气氛。好在上城楼观景本来就是个过场节目,草草远眺完濠镜澳,再俯瞰一番拆迁后的白地,负责接待的肖参谋就把老爷们请下了城楼。

观摩团今天过来,当然不是看民工如何拆迁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这场战争,“军事搭台,政治唱戏,展示软硬实力,震慑土著精英”这才是穿越众的预期目地。

来自未来的人,太明白“宣传”这个词的力量了。

既然下一步有意于广东,那么如何用宣传这种代价最小的手段来消弭土著的抵抗意志,这场战争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就和之前曹某人轰轰烈烈从白鹅潭出海去剿灭刘香,从此广州人民知道了有位曹大帅一样,这一次是照猫画虎,属于更加大型的宣传活动。

至于小小的澳门……如果单从军事层面讲的话,穿越众是有很多办法秒下的。只不过那样一来,就白白浪费这次在家门口SHOW一把的机遇了。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今天的观摩团,以及近日出现在广州府民间的战争宣传。穿越众希望有条件的土著到时候都来看打仗,这样才能给闽粤地区的人民强化那个不能明说的暗示——慎重选边,他日朝廷不足持。

……

从关楼下来后,胸前别着资历章,穿着一身橄榄绿正规尉官服的肖参谋,微笑着示意参观团的老爷们往关后步行。

肖其乾肖参谋身材消瘦,白白净净,待人接物一脸春风,颇有接待经理的风范。然而此人看似平常,却是童生出身的正牌军官,目前隶属陆军参谋部,是陆军的“家生子”,前途无量。

话说“家生子”这个概念,其实早在夷州开拓时期,就广泛存在于穿越势力的各行各业中了。

一开始有了块地盘,就准备甩开膀子,狠狠种几年田然后出洞吊打各路妖魔鬼怪的穿越众,很快在日常生产中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基层干部。

挖土盖房子的民工被一船船送来,这些人三天就能上工,然而穿越众缺乏能看懂房屋建造图纸的工头。

笨手笨脚的青工,培训个把星期后,也能上手用木工机床切削原木。然而穿越众最缺乏的,是能看懂工艺文件的工段长、车间主任。

基层干部才是一个政权的骨架。

土共当年要不是在延安时期就大力培养基层干部,后来接盘哪有那么顺利。

这种在后世完全体验不到的困难,几乎要了雄心勃勃的穿越众老命……什么,连个包工头都找不到?不是说大学生多到去扫公厕了吗?

任何事情,在缺乏中间阶层骨干的情况下都无法推动起来,哪怕是拥有无穷财富和知识的穿越众——他们堆在库房的财富和藏在大脑的知识缺乏合适的人才链来变现。

最终被现实打了脸的某些人,只能老老实实从头开始,筚路蓝缕,手把手亲自培养基层干部。

这里所说的基层干部,自然也包括了军队的基层军官。

事实上比起别的行业来,军队对低级军官的需求更加迫切。穿越来的军事人才就那么几个,要训练一支人数不断增加的近代化军队,离开有文化的低级军官那是不可能的。

看着还在军校和小学里学习课程的那些“未来花骨朵”,情知远水不解近渴的穿越者们,于是不得将“师傅带徒弟”这种古老的培训方式捡了起来。

各行各业,包括军队在内,所有的穿越者在早期,都挑选出来了一些成年土著,以亲随和类似于勤务兵这样的身份带在身边,白天上班晚上亲自补课,真真是含辛茹苦言传身教,这才有了穿越势力第一批速成的社会骨干。

肖参谋也是这批人其中之一。

身为陆军司令韩小波身边最早的勤务兵之一,童生出身的肖其乾就是陆军里的“天子门生”。他不但根底硬,难得是学习能力也很强,短时间内掌握了诸多穿越众带来的新军事理论,是优秀的参谋型人才——这一点在眼下莽夫遍地的军队当中尤其珍贵。

这一次他被派来担任参观团向导,也是“上面”的培养之意。毕竟现在也没有驻外武官的位置,要提升优秀军官的综合能力,总要找一些方方面面的任务让他们做。

……

观摩团穿过城门,回到了明国一侧。这之后众人又沿着临时被夯实的煤渣路往北方走了不到半里路,便看到了今天的主要目标:战地医院。

战地医院是穿越众领先时代的独特产物。相比于大炮和军队,很多不懂军事的土著,其实更容易在后勤方面看出一支军队的虚实,而这正是穿越众组建观摩团的目地。

十七世纪地广人稀,原本离开关闸半里后,便是杂树林和灌木丛。现如今这些植被已经被清理干净,战地医院的位置就坐落在这里。

入目处首先是一片整齐的绿色帆布帐篷,以及荷枪实弹的卫兵。

帐篷很宽敞,总数大约有二十来座,被脚下的石灰线整齐地分成了四个方格。每一座帐篷按照后世习惯,门前都有一个白底大红色的十字图案。

当白申明白老爷踏进“医馆”后,他第一时间注意到是脚下。

白老爷上好的小水牛皮鞋此刻踩着的,是一层黑色毡布样的物事。不过说是布吧,此物却又微微发亮,其上仿似涂抹了桐油。

看到白老爷关注脚下,他身旁的肖参谋微微一笑科普道:“按照规定,为了防虫防潮,临时战地医院的地下都是先铺一层石灰,然后再铺上牛毛毡。此物轻便不说,还有隔水防虫的功用,是在厚纸两面覆了一层夷州出产的沥青。”

“嚯,如此说来,此物倒也可以上屋顶喽?”

白老爷不愧是做杂货生意的,一听牛毛毡轻便能防水,当即联想到了其他地方。

肖参谋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白老爷高明!台湾那边多雨潮湿,此物的用处,正经便是在屋顶!”

白老爷闻言满脸笑意,嘴上说着肖参谋谬赞,然而他心下已经决定,回头先进一批牛毛毡摆在自家铺子里卖一卖再说……

就在白老爷给自家找饭辙的当口,其余的老爷们却已经在这顶大帐篷里转悠起来。

由于还没有正式“接客”,所以帐篷里眼下只有两个穿着绿色长袍,戴着棉布口罩的男护士在整理器械和设备。亮晶晶的器械老爷们也看不懂,唯独能看懂的,大约就是地上摆放的两张移动式手术床了。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无巧不成书。

就在老爷们有点无聊地时候,节目来了:一群民工抬着一个浑身血迹的工友从大路上跑了过来,老远就大声嚷嚷起来:“郎中郎中救命啊!有人被索条打啦!”

这一吵吵,原本显得安静的战地医院顿时犹如开水锅一般沸腾起来,进入了工作模式。

很快,几个听到喊声的男护士就从各自的帐篷里冲了出来,然后七手八脚将伤者抬上了床车,推进了帐篷。

看到战地医院居然顺利接纳了一个穷苦民工,参观团的老爷们这下纷纷来了精神。身为积极分子,大伙之前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夷州神医开膛破肚的能耐,今天看这阵势,弄不好就能亲眼见一见了?

下一刻,门帘打开,赤坎医院院长董强,带着一群男女学生走进了帐篷。

第548章 明国军民的准备(二)

掀帘子进门的董神医仿佛自带消毒光环,帐篷里原本看热闹的明人瞬间鸦雀无声,一时间场上只剩下伤者痛苦的嘶吼声。

古代虽说信息流通速度慢,但那是科技原因造成的。事实上古人对于朝堂中各种人事变化的敏感度一点也不比后世低。

以明清两朝公开在书店售卖的《缙绅录》《鼎甲册》等等书录来说,这本质上就是实时更新的官员名册。尤其是出自两京书坊的缙绅录,发布时间几乎和吏部同步,堪称动态实时线下更新,飞一般的速度。

这里面还有个趣闻:当时纸张昂贵,所以书店售卖的缙绅录有时候就会出现“补丁”。就是说当只有少数官员调整位置的时候,书坊为了节省成本,就直接将几个新名字在原书上涂抹挖补一番后当新书卖……顾客纷纷表示理解,情绪稳定。

而在穿越者这个位面,当以曹氏为代表的强横势力,强势插入南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城后,之前远在夷州的迷雾便一夜间散去。

土著明人,至少是土著精英们,在意识到当下广东局面,并且近距离接触到穿越者后,这些传奇般崛起的人物来历名号,很快就被有心人收集总结了出来。

虽说不能给表面上没有功名的穿越者安一个缙绅的名头,但是这并不影响土著出版和缙绅录等同的“英雄谱”。与此同时,根据穿越者在早期发布的一些有关自家来历的简陋解释,一份公认的,由土著自发脑补齐全的大明版演义故事也开始在市井间流行起来。

故事的模板当然脱离不了明人喜欢的话本评书这种模式。大概内容就是:当初曹总兵还是曹海商的时候,早有大志。于是在某年某日,便有三百六十一位好汉(上应周天星斗数目)相约在南洋海岛聚义。时人以曹川雄才大略义薄云天,便公推曹哥哥为首,坐了这头把交椅云云……

收集穿越者的资料是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现象。

无论名义如何,事实就是,人数稀少的穿越者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力量。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换句话说,社会有了需求。

时至今日,除了一部分远在台湾,平时默默无闻的技术宅之外,其余大部分需要和明人打交道,尤其是陆续来到广州的穿越者,很多都已经被明人所熟知。

所以在白举人这些已经上了船的友好人士眼中,负责治病救人的董强并不是什么陌生人……好歹也是神医安道全那个级别的好汉,人物标配的打油诗也是混到一首的。

不说那明人式打油诗,就是白举人他们现在家里有人生病,那也是第一时间去新区医院“求药”的,所以今天当董强董院长进了帐篷后,场面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

进门后扫了一眼帐篷内,看到这么多人,董强不由得微微皱了眉。不过作为一手组建闽粤医疗系统的高级穿越众,他现在早已是用上位者的目光来看待问题了。所以除了皱眉外,董院长只是简单问了两句伤情,然后将送人的工友都赶了出去。至于白举人他们,就当没看到了。

清理掉“闲杂人等”后,董大佬一挥手,接下来就是医学生们的工作了。只见年轻的学生们“呼啦”一下就围了上去,七手八脚摆弄起了伤者。

要说这个年代的医学生还是蛮幸福的。他们不用像后世的同行一样,几年医学院后去医院实习,连个缝肚皮的活都捞不到。

在穿越者手底下当学生,有的是活人死人给大家练手。而且不管手艺如何,病人以及家属是绝不会医闹的。理论知识只学习了一两年的学生,在实战经验方面都已经是老手,至少日常的外科小手术,对他们来说不是难点。

不过今天这位伤员的伤势比较重,明显超过了学生们的治疗能力。所以在完成了外围的清理工作后,需要大佬出马了:“院长,伤员腹部有深创口,大量出血。”

“嗯,注射吗啡,准备手术和验血。”

到这时候,董强只能挽起袖子自己出马了。

话说这位伤者也算是个倒霉鬼,他是被工地上崩断的钢索甩过来后,硬生生抽开了腹部,切出了一条十五公分的创口。所以当塞住肚子的布巾拿开后,伤员的腹部便大量开始往外冒血,连青色的肠子都流了出来。

这种伤势,在旁边那些一声不吭的明人老爷们看来,基本就没救了:别管是刀子砍的还是钢索抽的,这不就是肠穿肚烂吗?

然而这种伤势在后世真不算大事。比起各种心脏手术和脑外科手术来,腹部伤口的急救手术在正规医院的档次并不高。以董强的手术水平,做这个还真不是难事,哪怕这是在十七世纪。至少董强今时今日做手术时所拥有的器械药物以及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白求恩同志当时的条件了。

接下来,就见董神医一步步开始操作。他先是在伤员腹内寻找出血点,然后顺序止血,再翻找出受损的肠部位,清创切除,之后对接缝合,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野战医院提前预备好的“献血员”也派上了大用场。

这些提前被测好血型的人的身份都是工人。他们最近不用上工,都是被好吃好喝养起来的。一旦战事开启医院正式运转,他们就要负责给伤兵提供即时的输血服务。所以说今天这位伤号也算是走运,他无意中成为了检测野战医院手术运转的小白鼠,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今天这场手术,总共有三位献血员轮流给伤号提供了1000多CC的同型血。献血完毕后,血牛每人可以领到几块曹大头,还有用来补身体的两只鸡两只鸭,以及一星期的带薪假。所以没有轮到的其他人都眼带羡慕地看着幸运儿提着鸡鸭离开……

一旁参观团的老爷们眨巴着眼睛,同样看得咂舌。

无论是令伤号不再挣扎的“麻沸散”,还是那犹如缝衣般的外科手术,抑或是看上去都懂,但是总觉得没那么简单的“输血”,都令老爷们大开眼界。

“江阿娣,这台手术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老师,是第一时间找到出血点。”

“那么术后呢?”

“防腹腔感染。”

“嗯,不错,你来关腹。完事打一针磺胺,密切观察感染情况。”

40分钟后,原本明人眼中必死无疑的伤号,在董院长的妙手下,已经完成了手术过程,就剩下缝肚皮的小活,变成了大佬奖励学生的礼物。

而白举人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钦佩之情,一脸仰慕地对正在脱手套的董强拱手说道:“高明,实在是高明!生死人肉白骨啊,董神医不消说,吾辈叹服!”

“嗯,看预后吧,还有感染关要过。”

董大佬虽说天天被人拍马屁,但是这东西也没人嫌多不是。于是他笑着和白老爷说了几句,然后又带着观摩队伍去了其他几座帐篷,检查了已经准备好的各式医疗物资,一路上还顺便做了科普。

明人老爷们对于伤愈老兵的价值倒是不太清楚,所以他们中大多数人在参观完医院后,普遍还是觉得这里是一处邀买人心的场所,“将军大人爱兵如子”是大伙的共识。

不过看着那一箱箱堆起来的各种医用物资,以及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床铺,还有外边冒着黑烟不停制造热水的移动伙房,老爷们倒是真切地,再一次感受到了曹氏那掩藏在不起眼之处的滔天实力。

实力是最做不得假的。用不着摆出万千雄兵,充足的物资供应,本身就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独有优势,足以让有心人揣摩了。

……

夕阳西下,观摩团在关闸落锁之前,离开了这里,登上了有着明亮灯火的渡船。船只在航行条件已经大大改善的珠江上缓缓上溯,去了最近的明国城市:香山县城。

观摩团的嘉宾自然不会大老远来一趟就回家了。今天的活动说白了只是一个前戏,大家都知道,过不了几天,就会有真正的大战打响,到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人还会再一次回到关闸。

作为距离澳门最近的明国“都市”,最近一段时间里,香山县城周边已经集结了大批穿越者调集过来的士兵。城里城外原本的几处军营和校场如今已经被征用,包括海量军需品在内的物资都已经在香山囤积,香山县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对澳作战大本营。

所以当观摩团在夜中来到县城关厢码头时,发现此地灯火通明人喊马嘶恍如白昼,到处都是穿着新式军装的年轻军人和彻夜忙碌的民夫。

很快,老爷们便在肖参谋的带领下,穿过已经被新军来到了新建的香山宾馆歇脚。

而就在第二日的清晨,明国方面正式封锁了莲花茎关闸,澳门已经成为孤岛,大战一触即发。

第549章 明葡战争(一)

1631年4月11日,在明国方面最后通牒下达的第八日晨,明葡双方正式开战。

站在关闸前,看到刁斗森严的景象,澳门市议会书记官安德拉德不由得长叹一口气。

他是作为最后的使节,来到两军阵前领取开战文书的。

此刻,昔日繁华的莲花茎关闸门前,已然变得戒备森严,到处都是背着枪,穿着短衣短裤的明国士兵。关闸周边架设起了铁丝网、鹿角、以及沙袋垒起来的圆形据点。

附近原本茂盛的植被也被清理一空,露出了平整的土地,青黑色一片,仿佛预示着不详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