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159章

作者:素罗汉

见面会果然和之前的预测一样:没有丝毫美感。宾主二人坐在堂上,除了“看座”,“谢大人”等寥寥几句客套之外,场面一度尴尬到要打110报警。

到最后还是总督府的首席师爷见势不妙,生怕携势而来,气焰滔天的曹某人一怒拂袖而去——那样的话自家老爷就真坐腊了。于是师爷赶紧跳出来不顾身份插科打诨了几句场面话。

冒几句单口相声后,师爷便陪着笑在曹将军这边请了折子出来,然后一路举着折子跑去公案,继续赔着笑请一脸寒霜的总督大人签了名。老大签完名后,师爷神速般拿起案上的公私章盖了印,再跑下来将折子还给了曹将……如此就算齐活。

拿到折子后,张冬东一秒钟都没耽搁,草草抱拳,转身就走。

古代衙门的前堂和正堂都是在一条线上的,也就是说,直到曹将军走出大门,他都能感受到从背后传来的愤怒目光。

摇头苦笑一声,曹将军对侯在衙门口的部下说道:“回广州。”

讲真,自打当初“招安出仕”之后,奉命当替身的张冬东同志,还从没有跟哪位朝廷官儿如此僵硬过。

来自后世的平等思想和老练的待人接物,再加上带人生财的本事,令张冬东在官场上游刃有余。无论是福建还是广州,无论是巡抚还是州县小官,大家对曹将军的印象都是十分正面的。

不想这次遇到了苦手,还TM是管军的大佬。

“怪不得人们都讨厌清官呢,这种人纯粹没办法交流啊!”张冬东坐在摇晃的马车上,一不小心又悟出了一条社会真理:“好在这老头明年就过劳死了,唉,且忍他一时。”

也不怪穿越众头痛,王尊德这人吧,其实就是一个缩水版的海瑞。

据记载,此君为官“刚正不阿,举劾无慑忌。出使广东,吏治为之肃清,生活俭朴,布衣素食无异于寒儒,卒之日,家无余财。”

这就是说,老王不管之前在广西巡抚任上还是在两广总督任上,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腐倡廉活动。

“举劾无慑忌”——老王六亲不认,狠办官员。

与此同时,大概是为了配合自己公正廉明的形象,老王“布衣素食无异于寒儒”,翘辫子那天居然都没攒下两个钱。

穿越众最讨厌这种清官了。在政务上一窍不通,却偏偏因为清廉而占领了道德制高点,油盐不进,拽得不行。

“还是老熊好哇!”张冬东最后总结到。

像熊文灿这种升官捞银子的正常官员,才是穿越众最喜欢合作的,因为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各取所需,利益捆绑。

想到这里,张冬东决定回去后给特区政府和远在大员的内阁都重点强调一下: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运作熊文灿明年入粤一事了。无论是穿越众这边的提醒,暗示和奢侈品援助,还是熊文灿在京城的折子房(办事处)提前运筹,这些步骤现在就要开始,不能再拖。

……

怀着一肚子的吐槽,曹将军顺利从肇庆返回,带回来了下一步升级最重要的道具:督抚联名保举折子。

有了这份折子后,曹某人从福建副将转迁为南澳副总兵一事就算板上钉钉了:崇祯一定不会驳回闽粤两地最高地方官的联名保举。

而这一步转迁也是极其重要的。建衙南澳岛的南澳副总兵,既“协守漳潮等处驻南澳副总兵”,是明朝廷设置在闽粤交界地带,用来维护闽南,粤东等地军事存在的重要官职。

这个官职虽说出自广东,但同样能管到福建之事,最适合现在的曹将军不过。

有了这个职位,从今往后,从台江涌出的兵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广东任何一处码头和水寨,并且要求地方支应。

而且作为官位仅次于何汝宾的广东高级将领,曹某人是有权对整个广东的军事战略提出建议,并且在何汝宾无法履职时,接管全省兵马,这和之前曹氏只管厦门那一点地方的副将权利完全不一样。

如此重要的一封文件,自然不能怠慢。所以当张冬东回到广州城后,便派遣了一艘护卫舰专程将折子送去福州,交给熊文灿,由他来负责用军驿送去京城。

做完这一步,前期的所有积累就算是清零了。曹将军现在需要一点新的功劳用来巩固基础,吸引眼球。

好在穿越众手里还是有很多底牌的。于是当时间来到八月中旬,这边将诸彩老的人马消化完毕后,快速舰队又一次出航了。

快速舰队这次出航,不但没有带杂兵,而且在出海兜了一圈后,反而带回来了另一股两千人的海盗队伍:杨六杨七集团。

杨六杨七是兄弟俩,早先的郑芝龙十八芝团队中人,老资格海盗。历史上其实这两兄弟才是最早策划招安的海盗团体。早在郑芝龙招安之前,他们就已经和把总许心素,以及许心素的上家总兵俞咨皋勾搭在了一起。

这之后兄弟俩很快便和郑芝龙翻了脸——为了招安的那一堆破事,双方互相拆台,争风吃醋,从兄弟变成了仇人。

按照原本历史,杨六杨七兄弟和许心素,总兵俞咨皋这一条线上的几位,最后统统都被郑芝龙直接或间接的灭掉了。

而在穿越众这个位面,杨六杨七和许心素一样,都因为郑芝龙之死而得以存活。

当初穿越众集合大军在漳州湾消灭了李魁奇大帮后,被郑芝龙赶去广东讨生活的杨六杨七兄弟,得知消息后很快便通过许把总联络上了穿越众,意图再次招安。

然而当时穿越众正在消化大批俘虏资源,根本腾不出手再吃下另一股大海盗。再加上广东那边需要布暗子,所以杨六杨七兄弟在得到一些私下支持后,就此便被安插在了广东,成为了穿越众的一步闲旗。

直到今天,这两兄弟才算是真正修成了正果——在最需要他们招安的一刻,及时出现在了广州军民眼前。

而这次行动的热度也恰好衔接上了诸彩老那一波。连续不断的大股海盗或者被消灭,或者被招安,令曹某人在广州军民中间的口碑一时间达到了顶峰。

所以说,穿越众的节奏感还是不错的,在需要的时候,总能打出一张底牌来维持住局面。

至于说最后的BOSS刘香,这位仁兄的节奏还是不能乱带,必须要等到朝廷的任命书正式下达后,才可以动用这张最后的底牌。

于是在八月剩下的日子和整个九月份,穿越众便什么都没做,只是安下心来不停从台湾往广东运送商货,顺便在船队回程的时候,将大批海盗都陆续运走。

而在1629年后半年这个时间段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依旧是按时发生了。

……

首先是毛文龙。在快速舰队进驻广州,召集杂兵准备去突袭诸彩老的同时,关于明朝,关于后金,关于历史的一件重大事件还是按时发生了:袁崇焕在1629年7月24日,无诏擅杀了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

这种事穿越众是毫无办法的。新兴帝国目前的势力范围还仅仅局限于明国的南部海域,连上海都过不去。所以像这种发生在北方的重大历史事件,穿越众只能是干瞪眼。

在毛文龙被杀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穿越众在广州连战连捷,大肆消灭收编海盗;于此同时,远在北方的后金首领皇太极,也敏锐地抓住了侧翼东江镇混乱不堪的好机会,做好了入关的准备。

在即将到来的十月份,皇太极会亲率八旗大军,绕道蒙古地区,突破长城隘口入关,有史以来第一次攻入了明国腹地,包围京城。

当然了,关于这件事,远在南国的穿越众依旧是鞭长莫及。

第387章 诸事纷乱

保举折子在八月初通过军驿上传到京城后,等到九月中旬,朝廷关于曹川擢升的任命文书终于传回了广州。

“镇国将军上轻车都尉署都指挥同知协守漳潮等处驻南澳副总兵”便是曹将军最新的头衔了。

大概是因为在接位以来的晦暗人生中,远处南国的曹海盗是唯一在雪片般的噩耗折子中经常带来好消息的部下;所以这次崇祯兄终于认真了一把,不但爽快地批了官职,还将那些配套的名衔都一并发了下来,算是帮曹海盗彻底正了名份,回报了那一系列厚实的军功。

镇国将军是从二品的高阶武散官,用于初授。散官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军衔,不对应职务,只代表职级。

就像后世有上校团长也有中校团长一样,镇国将军只代表了从二品的职级。至于这位将军到底是干领俸禄混吃等死的宗室子弟,还是手握重兵的边臣大将,完全在于个人。

之后的勋阶:上轻车都尉也是同理。这个从二品的荣誉称号通常是勋贵和世袭武将才能混到的。将来升到顶级后,就是后世经常能在电视和牌坊中见到的“柱国”。不过等曹忠臣升到那个级别的时候,估计也该化身国贼了。

署都指挥同知,这玩意同样是从二品的虚职。加这个名头只是惯例,代表着曹将军在广东都司衙门有了一间正式的闲散二把手办公室。另外比较有现实意义的就是,曹将军今后可以于战时名正言顺调动广东卫所系统那些军奴叫花子来参战了。

虚衔完了之后,“协守漳潮等处驻南澳副总兵”这个没有级别的野战军官位,才是曹将军真正的实职。

虽说前面那一串爵衔都是空头的,没什么实权,但是对于曹忠臣来说,这里面还是有一些隐含意义的。

首先是崇祯对之前那些军功的承认和补偿。通常来说,只有立下军功的人,才会一夜间在散官和勋阶上连续跳级。崇祯这次颁下的一连串从二品的衔头,就是一次性结算了之前那些军功,正式给曹将军“定衔定职”。

再有,对于“草莽出身”的非正途人士来说,这一串爵衔还是相当给力的。它填补了草莽们天然缺乏的体制认可,曹忠臣现在相当于崇祯帝亲手给他戴上了二品肩章,将来子孙也能得到恩萌,这在新闻联播里都是能提一嘴的。

从时间上来说,这次的任命不算拖延。要知道一份折子到京城后,会有兵部,内廷,外朝,皇帝等等一系列部门的讨论商议后,最终才会成为决议。

除非是十万火急的军情,否则的话,从广州发一张普通帖子去京城,等那边回复过来,通常就是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路上就要用掉一半时间。

这就是封建帝国没办法扩大疆域的根本原因:信息传递速度太慢。

到了工业时代,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只要有无线电报,理论上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可以占据整个地球……二战前的大英帝国差不多就到了这个层次,首相坐在官邸可以实时控制位于五大洲的所有殖民地。

……

拿到公文那一刻,曹将军就算是正式接任了广东某野战集团军司令兼省军区副司令这个职务,而穿越众这时也终于把吊起来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要知道在即将到来的十月,京城可是会被八旗兵围城的。如果公文稍稍拖延一下的话,到那个时候可就变数大增了:崇祯有可能改变公文内容,要求曹忠臣上京勤王,也有可能扣下公文不发,待战后再重新讨论各地武将的任用。

总之,一旦拖到十月,局势就会大乱,某些人的先知功能就会暂时失效。

虽说穿越众是不拒绝派兵上京勤王的,但事情一码归一码,眼下广州这边已经是万箭待发,就等着将军上任后开展工作,这才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好在计划最终还是成功,于是广东特区政府在拿到任命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发号施令了。

第一项工作是圈地。

漳潮副总兵衙门虽说远在南澳岛,但在广州是可以设置募兵和后勤基地的。因为按照编制,曹将军在南澳岛本来就有两营兵,其中闽粤各一营。注意,这两营兵是兵部造册发晌的正规“营兵”编制,属于可进可出,野战性质的募兵,不同于那些世袭的卫所叫花子。

所以穿越众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打着“征募青壮补充营兵”的旗号,设置募兵点了。

这年头当兵不容易,天天有人逃跑辞职炒将军大人的鱿鱼,再加上年纪大退役的,病死的,剿匪打仗送命的等等等等,所以理论上这些募兵点可以永久存在下去——只要姓曹的有钱。

募兵点不光会设置在广州城,像佛山,顺德这些人口密集的大县也会有所布置。

这些名为募兵,实则是招募劳工的据点,会在当地成为重要的布局支点:带有校场,屋舍,以及商务办事处的据点在未来也能临时屯兵,等造反时,一举出动将当地县太爷和小妾都抓起来。

派出一些师爷帐房去各处收购土地后,位于白鹅潭的快速舰队也准备要搬家了。

舰队之前临时驻泊是在白鹅潭,但是今后要保持长期存在的话,就不可能在白鹅潭了。那些机帆战舰和水兵们也不适合在广州城下每天进出。

于是军方就把新港口和兵营选在了黄埔。17世纪的黄埔区,只是番禺县辖下的一片普通农业地区而已。后世鼎鼎大名的黄埔军校,这年头还沉在水下呢——长洲的面积现在还很小。

新港的详细位置就在后世的黄埔旧港一带。那里原本就有一些明人建的小型私港,总兵府征用后,可以一边使用一边建设。

在未来,等刘香集团被消灭后,黄埔港会变成内河剿匪的大本营。在17世纪的珠江三角洲,水道遍布,港汊密集,有无数的水匪,胥民,土豪武装盘踞在这些水道上吸血。

特区政府既然要搞活商贸,那么前提就是先搞定这些无处不在的水匪。这个任务会比福建沿海剿匪难得多,因为珠三角的水道太多了,需要慢工出细活。

未来在黄埔港会长期驻留一批内河浅吃水型船只。另外,包括无人机在内的高科技装备也会布置在这里:珠三角的地形太过复杂,没有无人机的话部队效率会很慢。

……

募兵点和港口这两处征地建设任务开始后,很快就消耗掉了特区政府的全部精力,所以关于在广东布局的其他计划就要稍微等一等了,包括之前计划好的新工业区征地等等都要顺延。

然而有一件事是不能顺延的:刘香。

现在既然官已经升了,那么刘香同志也就没有在铜锣湾继续当大哥的必要了。

于是在1629年的10月25日,在后金八旗兵马突破长城关隘的前一天,诸事准备妥当的快速舰队,在广州白鹅潭迎来了闽粤洋面上最后一股大海盗势力的投降。

由于某人的官职已经到手,所以刘香这次投降也就不需要大张旗鼓了。从香港一路上溯到白鹅潭的海盗总数只有一千人,二十来条船。

至于刘香剩余的大部队,此刻已经在另一支舰队“陪同”下,直接渡海去了台湾。

这种安排是最效率的。之前为了在广州城营造声势,穿越众不得不把大批投诚海盗重新配船运往台湾,这样转运是很麻烦的,而且这些海盗在广州城下管理起来也很难。

这就是刘香之所以拖到10月底才跑来投降的原因:台湾那边需要时间组织另一支数量更多的舰队。

虽说在数量上比较少,但是当刘掌柜踏上白鹅潭的码头时,广州军民依旧来了不少人捧场:刘掌柜带给这座城市的印象太深了,实在是大名鼎鼎。

按照穿越众的指示,拿着自家的财货在广州城里送了一圈后,刘掌柜最终得到了一个挂在曹总兵麾下的空头游击官衔——和当初郑芝龙招安时的官衔相同。

从这个官衔上就能知道,刘掌柜最后还是选择了从军的道路……如果他要当富家翁或者去做生意的话,就没必要贿赂广州官场买这个游击头衔了。

不过这个官衔在未来一段岁月里是用不上的:刘香要掌兵,得先在某帝国的军事体系里混到一定位置才可以。

当然了,穿越众也不会让这位名闻遐迩的大掌柜同志没了下场——想一想未来头发花白的刘将军指挥着战列舰四处替“穿贵”们讨伐不臣的景象,也是满带感的。

另外,刘香原本就庞大的私人财产以及这一次招安后卖船卖家当的资金,穿越众也不会任其贬值:刘香的几个子侄已经在商务部指导下购买了商行和工坊,将来刘老将军退休后,会发现自己家族钱多得花不完。

总之,刘掌柜只要肯放下架子学习新东西,那他的人生之路势必会更加精彩。

……

一切都搞定后,新科曹副总兵也终于要离开广州城,去自己的专属衙门上任了。

第388章 扩大会议

南澳岛是广东距离台湾的最近点,距大员不到180海里。此处位置紧要,“闽、广上下要冲,厄塞险阻,外洋番船必经之途,内洋盗贼必争之地”。

有明一代,南澳总镇府的主人统统是副总兵。而到了清代,由于海上局面愈发复杂,洋人势力大增,所以南澳镇守就提格成了总兵。

截至清末,两朝共有总兵、副总兵约170人次坐镇南澳,维持东南海防。包括大名鼎鼎的国姓爷,当初也是在总镇府内的校场上和亲兵们练过把式的。

而在穿越众这个位面,1629年的11月1日,南澳总镇府又迎来了最新的一位主人:新科副总兵曹川(伪)。

在拜别了一干广州城里的文武官员后,带着从白鹅潭分兵出来的四艘机帆战舰,张冬东赶到了位于潮汕外海的南澳岛。

坐在略显破旧的公堂上,远望着殿前大校场上那些苍翠的古柏,再低下头看着堂前跪了一地的营官和卫所头领们,张冬东伸手捋了捋自己好不容易蓄起来的胡子,然后便开始发号施令了。

首先是“会操”。南澳岛上不光有两营募兵,还有包括本地卫所在内的一批农业兵。

镇台大人这边自然不会客气:不管什么狗屁农奴叫花子,也不管那些被吃空额的营兵,统统都坐船给老子去台湾会操,检验检验你们平时的训练成果——等这帮人走后,自然会有训练好的正规士兵前来换防,有两个连的火枪兵就足够了。

当然了,如果堂前跪着的这几位军官不愿去台湾整编的话,那镇台大人也不会难为他们。就像后世的裁员安置一样,几位军官自可找门路调去其他防区,大人绝不会留难。

听完大人吩咐后,跪在堂下的小官儿们不由得面面相觑,一脸苦像。

然而新任的镇台大人压根没把这些货色当会事,挥挥手就让他们退散了。路已经给了出来,自己回去考虑。胆敢挑事的话,革职拿问就在眼前,理由嘛,很简单:吃空晌。

用五分钟时间将岛上的一票下属打发掉后,张冬东又开始和同来的沙正明他们商量起迁民一事来。

南澳岛上不光有驻军,还有不下于六千人的渔民和农民。这部分人也是陆续要转移走的。无论是去台南的大田里当农工,还是去机帆渔船上捕鱼,他们创造出的财富都会十倍百倍地增加,远不是窝在这片岛屿上能比拟的。

所以迁民这项政令接下来也必须要执行。

当明国士兵和居民都迁走后,南澳岛就会蜕变成一处海军基地。至于岛上原有的那点薄田和遍布的烽燧,这些都会慢慢荒废。

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因为本位面的南澳岛,不需要像明清朝廷那样承受周边各方的军事压力。所以对于穿越众来说,南澳岛除了是朝廷规定的总兵衙门驻地外,其余的功能逐渐都会退化,乃至彻底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