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131章

作者:素罗汉

虽然严格来说政府才成立了1个多月,但之前的大办公室实际上就在执行内阁功能,而且立国后人员也没有太多调整,所以老夏没有打磕绊,直接将近一年来的社会发展成果做了个总结。

这之后他又展望了未来:包括明年在工农业,军队,医疗,科技文化等等社会各方面政府的预期动作和预期目标。

最后是外交:和大明以及各势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明年要继续拉拢的势力列表,还有要收拾的势力列表……

并不算长的一份报告念完后,夏先泽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毕竟除了一些统计数字之外,报告里的内容大家其实都了解,平时在论坛上人们也都有浏览和讨论,所以长篇大论是不需要的。

接下来场面就很粗鲁地进入了各自战斗的模式:根据前一年的进口量,从低到高,各个需要分配进口物资的部门轮流上台,念报告,讲计划。

……

“这帮异端还真是敢想啊!”脱下机车夹克,换上一身紫色风衣的霍雄,多少显得儒雅了一些。

此刻他正坐在人群后排,翘着二郎腿,手里轻轻敲着报告,侧头和旁边的米硕同志说着悄悄话。

坐在大厅左边前方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保守党人士。而在他们对面的,则是皇汉派的“异端”。

至于接近门口的那块地盘,不用说也知道是无党派人士和小帮派人士盘踞之地。

听到霍雄的悄悄话后,米硕先是扫了一眼正在麦克风前激昂演讲的报社社长杨磊一眼,然后他脸上的肉微微抽动:“是啊,一个狗仔而已,说好听点就是娱记,口气比癞蛤蟆都大!”

这一刻的米硕,完全没有平时胖乎乎的好人样子,说话尖酸刻薄,充满了攻击性。

也不怪米硕说话难听,利益争夺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的。杨磊这厮既是左派“异端”,这会又站在台上叫嚣着要引进全套激光排版,喷墨打印设备,毫不顾忌耗材自产情况,所以被喷是大概率事件。

果不其然,没等这货在台上吵吵完,台下就响起了议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体嘘声”……哪怕同为皇汉的那帮人也没客气,毕竟大帮派内部同样有很多小团伙。

嘘声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议长罗礼贤狠狠敲了半天锤子后才把场面控制下来。

而始作俑者杨磊,却已经对着麦克风吼完了他那套脑残理论,这时已经洋洋得意地下台了。

其实这厮还是挺聪明的。他知道在这次的会议上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些设备——各种耗材就不是他这个排名靠后的行业能申请到的,譬如打印机上的硒鼓和墨盒。

于是这厮就反其道而行,干脆提出一系列更夸张的要求,先在江湖上把名声打出来再说……

看来这次他是得逞了。

杨磊之后,一帮和他差不多的“第三产业”达人都陆续上了台,纷纷鼓吹他们各自的小行业,期望着能从来年的物资分配中偷出一口肉来。

然而他们的希望注定是要落空的。除了起家时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外,他们很难再获得进口配额了,老老实实等着设备国产化吧。

等这帮杂碎都表演完后,时间也到了中午,贵人们正好吃饭,然后下午再战。

然而下午的会议就没那么轻松了,一些中量级选手就会上场……这些部门是没办法屏蔽掉的,或多或少都会得到配额,所以下午是硬仗。

好在曹皇帝下午就不会再出来当吉祥物了,所以大伙下午可以放开手脚,尽情“辩论”。

第327章 会议(二)

“长江以北是明国的棉花产区,尤其是松江府及其附近地区。事实上整个长江三角洲,在明末的棉花种植面积已占十之八九,衣被天下不是说说的,欧洲人都能买到,运去西亚和南美。”

正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是某个有志于跑去松江府开棉纱厂的专业人士。此君不用说“生前”肯定在纺织业干过,所以他针对市场分析得很专业。

“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熟练工人,在松江都能就地解决,这种条件其他地方是没有的。等咱们的机器一进去,很轻松就可以控制住上游的棉纱产业,然后往下游渗透。”

“我这里有不下二十款19世纪水平的纺织机图纸,蒸汽,电力,甚至是畜力都可以带动,只需要很少的进口零件,加上自产锅炉就可以工作。”

看到台下大部分人都在倾听,这位仁兄不禁为自己准备了很久的事业小小得意了一把。

到最后他下台前,还说了几句略带鼓动性质的话语:“眼下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们,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还穿着麻布和福建土布,这都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一旦咱们在上海滩建厂,那么台湾这边只需要等着穿成衣就行了。包括海军的船帆在内,我有信心在八个月内就让全体国民穿上工装夹克和牛仔裤,顺便再出口一些高档棉纺品给外国佬。”

“我的话完了。”

看到这位仁兄踌躇满志地走下台,早上还在大肆起哄吐槽那些不靠谱人士的霍雄和米硕两个,这次倒是没有捣乱,而是换上一副沉思的表情,坐在人堆里不吭声了。

下午上台的这些人,就不像早上那帮人可以随意轰下去了。因为到这时候,大部分上台人士都属于比较重要的第二产业,这些人手里有数据有计划,主张得也多是有关于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不是台下人装傻耍赖就能糊弄过去的。

包括棉纺计划在内,还有诸如造纸,瓷器,家俱,日化等等一批轻工业计划,也在下午剩余的时间里陆续被人提了出来。

这些计划里有去明国安营扎寨的,也有立足于本土,大肆爆出产品搞倾销的,总之,都是能赚钱赚人赚市场的成熟计划。

……

头天的会议结束后,第二天上台的就是真正重量级的行业了:军队,重工业以及第一产业。

军队是个笼统概念,这里面包括了陆海军,特战队,情报总局,以及警察和即将成立的“皇协军”司令部这些山头。

每个山头都派出了各自的发言人,在台上力陈本部门的重要性。各种武器装备,大炮巨舰就像不要钱一样从这帮人嘴里喷了出来,仿佛明天一早崇祯兄就会带着百万铁骑冲进台江一样。

军队代表过后,重工业这边念报告的反倒是只有一个人:邹国庆。

由于重工业各厂之间的关联性太强,必须要统筹规划,所以没有山头一说。工业党们在内部论坛上也早就开好了会,列出了明年的发展计划,现在就由邹阁老念一念就可以了。

看到稳坐钓鱼台的工业党,像台下的霍雄和米硕这种第一产业大户,也是止不住头顶冒凉气:工业这东西关联性太强了,设备或者不进口,要进口就必须将配套的耗材和配件生产设备一同搞定,这确实让人头痛。

而且在这方面他们还不好反对。譬如邹国庆要求的500吨级四柱油压机项目和某些专用机床——虽说这些设备可以用来造大炮,但人家报告里可是说用来提高拖拉机质量的。

就这样在纠结中,以梁乐天为首的第一产业集团陆续上台了。

尽管一直以来窑区工业基地都热火朝天,帝国的各项事业也都蒸蒸日上,但是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自登陆大员以来,占有进口物资最多的,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第一产业。

人们往往会忽视农林牧副渔这几样土了吧唧的行当,但是作为智商正常的穿越势力高层,从一开始就没有放松过对这方面的投入。

农业永远是一国最重要的根本,无农不稳不是说着玩的,高科技设备再多,大炮再猛,一旦饿了肚子,某势力治下的几十万草民瞬间就能露出獠牙,造了老爷们的反。

所以一直以来,进口物资对于第一产业的支持其实是最多的,总量超过了30%。这里面不但包括良种,实验室,种牛,这还体现在了工业方面:早期的拖拉机就是硬生生揠苗助长出来的,当时包括煤气发动机在内的很多零部件,都是大办公室蛮横地靠进口物资撑起来的。

这种做法的影响是深远的,导致现在工业党想要进口点设备,都要想方设法和农业联系起来。

……

一脸微笑的农业大臣梁乐天稳步走上了台,毫不在意台下那些乐色忧心忡忡的眼神。

果不其然,身为最终BOSS,梁乐天第一个计划就引燃了全场:垦丁50亩橡胶种苗+500亩橡胶种子计划。

垦丁在台湾最南角,是本岛唯一具有热带气候特征的地方。

农业部的规划是:首先进口一批2岁——3岁龄的橡胶种苗,这些低矮的苗木会被移植在垦丁新修的暖气大棚中,这个数量不能低于50亩。

接下来就是500亩的橡胶种子计划……“大家不用担心,纯粹的橡胶种子体积不大,也就和红枣差不多。”梁乐天依旧微笑着补充到。

全场哗然。

这个计划太生猛了:橡胶苗的体积可比种子大多了,50亩地要多少种苗才够用?何况那500亩种子也不是吃素的,即便个头小。

震破屋顶的嘘声今天第一次响了起来——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不把这个危险的苗头压下去的话,那即将到来的1629年度就没其他人什么事了,因为这个该死的橡胶计划很明显只是这帮泥腿子们的第一步,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邪恶计划排队呢。

“肃静!肃静!混蛋,不许再吵啦!”高高在上的罗议长这会连桌子都差点被敲烂了。

然而议长大人貌似没什么权威,嘘声不但更加响亮,还有人站起来对着台上的梁乐天比出了中指。

关键时刻,负责维持会场秩序的司法部长周通材出手了,然后几个比中指的就被膀大腰圆的客串保安给拖了出去。

这下大家都老实了……被赶出去的人会丧失明天对各项议案的最终表决资格。

“农业是有滞后性的。即便明年种下的苗木,四五年后也才能割胶。到那个时候,正好是我们的国力飙升,准备四面出击的时候。”

站在台上的梁乐天等场面静下来以后,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又开始宣讲:“到那个时候,你们唯一会抱怨的,就是当初为什么不多种点橡胶树?因为远洋货轮和炮车都需要橡胶。”

“所以现在开始种植树苗是正确的,过两年等军队占领南洋的岛屿后,正好移植过去。”

梁乐天说出的理由很强大,但是台下的人依旧不买账:“数量也太多了点。”

一片窃窃私语声响了起来。

毫不在意这些闲言碎语的梁乐天,这会已经开始继续往下念规划了……农业系统的报告很长,后面内容还多着呢,各种驴马牛羊的引进还没说呢。至于说树苗……50亩地没有,30亩地是一定会有的,梁乐天毫不担心。

在梁乐天报告的最后,他又给了广大的吃瓜群众们一记暴击:农业系统正式要求化工厂分家,组建全新的农药+化肥工厂,并且专门就此事向曹皇帝申请,要求“配套引进”3——5名对应的技术人才以及相应的设备。

……

纷纷扰扰的第二天会议过去后,人们从大批渡过台江回家的贵人们脸上看到了忧愁和无奈。

这种情况在经过一夜发酵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第三天的会议上充满了激烈地辩论和歇斯底里地喊叫声——再不搏一把的话,就没得玩了。

第三天的会议内容是自由辩论兼表决。

每一个愿意上台发表意见的穿越者,都可以得到10分钟的时间用来抨击某人的报告或者再次为自己的事业鼓吹一番。

今天上台的人就不多了:像梁乐天这种大行业的,那都是稳坐钓鱼台只等表决……其余那些知道自己没戏的围碟,也不会上去丢那份人。

所以今天上台去吵闹的,不出意料就是那些“中层人士”——原本感觉到自己今年有希望,却偏偏又被其他行业行业挤占了资源的那伙人。

这里面除了叫嚣着末日即将来临的军方人士之外,重点就是昨天风光的那批轻工业人士:棉纺,造纸,瓷器,家俱,日化……

这帮人今天算是发了疯。为了争取到项目立项,不惜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包括但不限于讽刺挖苦,声泪俱下,破国药丸等等大预言术,哪怕因为辱骂同僚和延时发言而被赶出场外都在所不惜。

然而最终结果了这帮人幻想的,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夏首相。

临近中午的时候,在位子上昏昏欲睡了一上午的老夏大概是醒了,也或者是实在不想听某些人的表演了,所以他站起了身,来到麦克风前,将出了自己对产业结构的一番私人发言。

第328章 会议(三)

“我先来说一说有关于人口的问题。”

“在未来的岁月,始终有一个主题会贯穿在座各位的后半生,那就是殖民。”

站在台上的夏先泽目光炯炯,左右扫视着下面的人群——大家貌似都在认真听讲,敢不给中堂大人面子的蠢货这会还没有发现。

“北美平原,南美雨林,澳洲牧场,阿拉斯加鲑鱼,南非金矿……这些广袤的土地和财富,都需要我们指引着帝国的臣民去征服,去占领。”

“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就成为了最最重要的殖民资源,没有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时间紧迫,所以只能用高消耗来换取我们计划中的结果。”

“看看北美印第安保留区的赌场,再看看台湾原住民的抗议游行,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旅鸽,中国犀牛……从社会政治到自然环境,在长达几百年的殖民过程中,掌控者犯过太多的错误,而这些正是我们要避免的。”

“所以不能把问题留给后代……不是穿越者的话,是无法意识到哪些问题最终会变成社会肿瘤的。是的,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将国境线描绘出来,并且将崭新的国家打扫干净,以便留给后代国民。”

夏先泽说到这里,脸色沉了下来:“这是我们的宿命,也是我们的子孙得以享国的福泽所在。”

……

稍等一会,感觉到台下众人已经理解了他的意思后,夏先泽这才继续说道:“在这种局面下,人口就成了最宝贵的资源……想要用三四十年的时间走完别人几百年的路,消耗人口是唯一办法。”

“那么人口从哪里来呢?只有一个答案:大明。”

“后世有人论证明末人口是几千万,也有人说是一亿两亿三亿,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胡扯,因为没有任何资料能统计出被地主阶级隐藏起来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即便是现在,咱们接触过的明国村庄,那里的人口数也是极度不平均的。”

“现在我们就按照平均数一亿人来计算。”

夏先泽说到这里,转身从台面上拿过来一份资料,然后低头说道:“小冰河时期的天灾,北方蛮族的入侵,以及由上述原因引发的高额政府税收,另外还有人口超过土地承载力之后的竞争性消亡。以上这几条原因,使得明末人口平均每年都要消减200万人左右。”

“这种趋势已经开始了,从我们刚穿越时遇到的那些杭州流民开始。”

夏先泽说到这里抬起了头:“那么两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帝国的臣民有多少呢?40万。也就是说,在我们拼命努力下,原本在这两年里应该死掉的那400万人中,只有十分之一被改变了命运。”

“这样一算就很清楚了:如果今后每年我们收罗的流民低于200万人的话,那就相当于亏了。亏在哪里?亏在广袤的新世界啦!”

用手指着侧面墙壁上的世界地图画了一个圈,夏先泽大声说道:“哪怕我们今后从明国扒拉出一亿人填进新世界,也是远远不够的!何况我们现在的收容能力还是弱鸡水平,需要发展,发展,再发展!”

“所以我们现在是在赛跑,是在和满清的屠刀,小冰河的天灾在赛跑。在明国,每时每刻都有无数人在死亡,而原本这些人都会成为开拓新世界的炮灰,即便要死,他们也应该死在疟疾和清剿土人的战斗中!”

“各位臣工,人不是韭菜,割掉一茬后很快就能长出来。一个小孩要成长到‘有用’的年龄,至少要18年。”

夏先泽说到这里,刚才激昂的语气变得和缓下来:“明末的人口看似爆发,但那是之前几百年积攒下来的。我们如果错过了这一茬,等到10年后再想着大批运人,对不起,那时候已经死了几千万人,人口没那么好搜集了。”

“……说了这么多,我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今后至少10年的岁月里,我们这个新兴国家的一切发展计划,都应该围绕着人口这个核心问题来制定。”

夏先泽到了这时候,终于抛出了他的主张:“无头无脑的混乱发展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轻重缓急。像海军提出的战列舰就完全可以等一等,把资源腾出来造内河炮舰——这样就可以上溯到明国内陆去引进人口。”

“有人才有一切,没有人,巨舰大炮能打死马达加斯加雨林里的土著吗?”

“至于什么跑到长三角去开纱厂,这更是脑残想法!”夏先泽说到这里,用指节敲了敲桌面,脸色变得冷峻起来:“且不说动了松江士绅的奶酪会招致何等的反扑,就是办工厂本身,这种资本主义用来剧烈改变社会的动作,符合我们当下利益吗?”

“原本就有大批的人口因为我们收容能力不足,而处在饿死的边缘。这下倒好,你们再跑去开纱厂造纸厂被服厂,将之前还能勉强维持的古老社会体系全部冲破,造成大批的织工和农村手工业者破产等死……”

“没有准备好接盘能力,却跑去明国玩什么狗屁工业大亨,这是嫌明人还死得不够多是吗?每年翻一倍,400万够不够?”

夏先泽说到这里,愤怒地用拳头敲着桌面:“这是治国,不是玩票!什么狗屁开瓷窑,单穿小说看多了吗?”

“政策从来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不合适一说。”

夏先泽最后总结道:“在今后十年……或许八年,总之,在明国朝廷彻底倒台前,我们的政策就应该是帮助明国维持住眼下这个烂摊子。”

“一切明国的传统行业,譬如织布和造纸,我们都不应该去触碰,相反,帝国还会给这些行业发出订单,以便搞活明国经济,使得工坊老板能有钱多雇两个人。”

“至于去明国搞工业,拜托用你们那日渐萎缩的大脑选个合适的行当吧!”

夏先泽没好气地瞟了一眼人群中的某个小团伙:“一个可以安置流民的糊火柴盒工厂,既不会遭受既得利益者反扑,又能让这些人苟延残喘到我们有能力运走他们的那一天,这不比棉纱厂好得多?”

“总之,一些不触碰原有体系,并且是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企业,才是我们将来在明国布局的重点。”

“先生们,海峡对面是一个正在缓慢崩溃的社会。如何在我们自身有足够胃口之前,帮助这个社会HOLD住局面,让更多的人得以存活下来,这是一件非常考验手艺的活计,关系到帝国的殖民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