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115章

作者:素罗汉

随着丁立秋一声爆喝,汪主薄头上的软脚幞头就被威风凛凛的锦衣卫给一把打掉,紧接着他的膝弯就被踏了一脚,某对父子极其麻利地就将跪在地上的汪元宰给捆了起来。

看着惊恐地已经说不出话的汪主薄,丁立秋微笑着最后对他说道:“你怕是不知道有个词叫背景调查。嗯,对了,你那个被盗匪杀死的侄儿,当年其实是因为分赃不均,和自家人火并而死的……我说得可对?”

……

当留守的丁立秋在清理县城的魑魅魍魉时,卫远已经带着红枪营主力在50里外的山林里吃早饭了。

“红枪营”这个词,其实是来到龙岩以后临时起得名。这支部队是帝国陆军一团一营一连。

算上那些炮台守军,满打满算还不到后世一个团编制的正规帝国陆军,一连就是最重要的机动部队了。

套用后世的描述:这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诞生于建国初期,与帝国同岁。

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功勋连队,历经台南治安战、灭郑战争、台北殖民战等一系列战争,是帝国对外扩张的爪牙。

这是一支军事过硬的尖刀连队。所有士兵都经过了一年以上的艰苦训练,并且参加了多场实战。队伍里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素质过硬,政治合格的尖子士兵——这些人现在已经陆续被提拔为军官,成为了新部队的种子和骨干。

我们毫不怀疑,这支英雄的部队将来会成为将军摇篮。

……卫远是昨夜12点整带着部队出发的。由于是长途奔袭,所以士兵们都带着单兵行李和干粮。

作为战术核心的部队,装备自然都是最好的。

全棉机制的全绿色“丛林款”军服,版型和后世的迷彩服差不多,就是颜色磕碜了点……没办法,别看后世连民工都穿迷彩,但那也是用电脑编程的数码迷彩,外带化纤混纺的面料,根本不是17世纪的某山寨势力能生产出来的。

士兵们携带的干粮,是从大员运来的压缩饼干。这种用油纸包裹的,混合了牛肉,糖,油,果仁的高热量压缩饼干,里面掺杂了珍贵的亚硝酸钠,是只有战时才能动用的特殊补给品。

至于武器就不用说了,二八大盖+炸药包,这对组合大概能用到世界末日。

在手电筒,荧光背心,红外夜视仪,以及附近的特战队员指引下,穿着牛皮靴,训练有素的士兵们,沉默而又快速地行走在官道上,仿佛故事中的阴兵纸马一般。

看过清末老照片的人都知道,古代所谓的“官道”,在出城以后,其实就是一条低于路面的烂泥沟。

这种烂泥沟两旁全是凌乱的,被压出来的车辙印。像京津这样的主干道,路面的宽度也只能允许两辆马车交错而行。

所以说,皇帝出行,黄土垫道也不光是为了装逼:要经过两旁那些深深的车辙印,一个不小心木轮就会错位或者陷下去,不提前用土垫一垫的话,万一把老大甩出去吃土岂不糟糕?

……17世纪的龙岩官道,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县城外的路面连车辙印都很少,到处是狭窄的,高低起伏,破破烂烂的土路:这里是山区,流行驮马和驴,马车很少。

即便这样,比起那些林间小路来,官道依旧很重要——部队必须在天亮前利用官道走出更多的路程,否则白天更麻烦。

好在一连士兵都是精锐,平时的夜间行军训练也经常搞,所以当晚的行军很快速。路上短暂休息了两次后,到天亮时,部队已经往龙岩东北方向走了60余里,来到了宁洋县境内,距离对马岭还有大约30里的山路。

到了这时候,士兵们就可以在路边的一处山坳里好好休整了。

……

整个战役的计划是这样的:昨天上午,穿越众已经通过内奸们向匪窝传达了今天出发的假消息。

在发出假消息后,当天晚上,部队就会急行军赶路,目标是在第二天白天,尽可能早地赶到距离对马岭不远的伏击地点。

而匪伙方面呢,由于得到的信息是错误的:官军会携带大炮慢吞吞杀过来,所以他们出动时间会很晚。

按照大明官军的正常行军逻辑,官军最快也要当天晚上才能走完将近100里山路来到县城附近,至于发动进攻,那还要先过一夜。

所以卫远现在不急,中午前赶到预设地点就可以了。

吃完干粮,喝完铁水壶里的水,休息了一个小时后,部队才再次开拔。这时虽说天已经大亮,但是为了躲避行人,部队的速度反而比晚上慢:山间小道路况很差,为了减少非战斗减员率,必须降低行军速度。

上午10点钟,部队穿过了匪伙的预设伏击点:葫芦峪。

葫芦峪地如其名,是由两个连在一起的圆形盆地组成。这两个盆地一大一小,前后和中间都是窄口,四周是光滑的峭壁,头顶是密林和山石,最适合用来打伏击,以弱胜强。盗匪只要在发动的那一刻,从头顶推下山石将窄口堵死,接下来继续推石头就可以了。

葫芦峪不光地形险要,而且是去对马岭的必经之路。一连过葫芦峪之前也是很慎重,在事先绕到制高点的特战队员观察和指挥下,大部队才陆续进入。

穿过葫芦峪之后,部队又往前走了七八里山路,这时候,属于穿越众的伏击点终于来到了面前:秃子沟。

穿越众对于伏击的要求很低:只要没有沟壑,暗道和石林这些能帮助猎物逃跑的地形就可以……秃子沟很适合。

一条长长的石沟,两边同样是高达20余米的光滑峭壁,除了前后路口比较宽,不适合关门打狗外,其他都不错。

从对马岭方向出发的匪伙大队,想要去葫芦峪埋伏官军,同样要先走秃子沟。而到了那个时候,土匪的头顶可没有特种兵用望远镜和红外搜索仪帮助寻找敌军,大家走着瞧。

部队来到秃子沟附近后,就一分为二,在事先侦查了地形的特战队员带领下,沿着峭壁上的石径来到了秃子沟上方的树林里。

从这一刻起,被秃子沟一分为二的200名士兵,就正式进入了埋伏状态。

根据推演,如果匪伙认为官军傍晚才能到宁洋县城附近过夜的话,那他们出发去20多里外的葫芦峪埋伏的最佳时机,就是明日凌晨。

所以部队接下来需要从中午一直埋伏到明天早晨,当然了,推演毕竟是纸上谈兵,匪伙也有可能提前或者押后行动,所以部队要一直保持警戒。

第298章 龙岩战记(二十)

埋伏的日子是很枯燥的。不能喧哗,不能生火做热食,只能用附近加了漂白粉的山泉就着压缩干粮充饥。

好在士兵都带了个人行李,后勤也准备了灭虫神器:DDT,所以部队可以在简易营地里得到充分休息。

DDT这种有机氯化合物是对付各类昆虫,消灭疟疾的大杀器。然而这种乳液型杀虫剂会沿着生物链从底层一直往上传播积累,原本用来杀灭昆虫的制剂,最终导致了北美的白头海雕差点灭绝……由于其具有的高污染性,在后世曾经一度被禁止使用。

窑区化工厂实验室合成的少量DDT,原本只是用来做样品和教学用的。但是考虑到这次任务是帝国部队首次在明大陆腹地作战,象征意义重大,所以军方还是给一连申请了一点DDT,穷家富路嘛。

……

从中午开始的埋伏行动一直持续到了晚上。这期间卫远一直在通过架设在树顶上的天线和各路人马保持联络。

得知县城那边已经收网完毕,卫远便命令明天一早开始组建“善后驮马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天中午之前这边就应该能结束战斗,带着驮马的善后队伍最迟后天就能赶到匪寨执行绝户计:抄家+爆破。

而卫远最重要的通讯对象,则是负责监视对马岭匪寨的特战小分队。匪寨门前现在由杜德威亲自带人监视,每隔一小时就会发来联络信号,特殊情况随时发报。

然而除了三三两两进出寨子的零散土匪外,一直到夜幕降临,卫远也没有收到匪伙大规模出寨的消息。如此一来,卫远安排好哨兵后,就去休息了——养足精神明天再说。

一夜无话,第二天凌晨,卫远早早守在电报机旁。来回踱步的他此刻无疑是心中焦虑的:部队之所以连夜急行军赶到这里,是秉着料敌从宽的态度。

然而土匪不配合怎么办?

如果土匪对红枪营的行军速度完全没有逼数,那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土匪认为拖着大炮的惫懒官兵一天只能走三五十里,所以今天土匪大队依旧按兵不动,要等到明天才下山。

虽说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林十万能纵横江湖这么多年,理论上应该不会这么托大,把强敌当成弱鸡。但是现在卫远心里没底啊,如果这种坏情况发生,那么他就得带着部队多潜伏一天,龙岩那边的后手也要暂缓,所以他现在相当焦虑。

时间在焦急等待中一分一秒过去,到了早上7点,旭日初升时,卫远并没有等来前方的消息,反而是等来了身边瞭望哨的消息:有人从脚下的秃子沟路过。

……

趴伏在悬崖边上,用望远镜注视着脚下渐渐消失的两个背影,卫远敏锐地感觉到,这两个一大早就匆匆往匪寨方向赶路的行人,有大概率是匪伙安插在宁洋县城的探子。

“通知前边密切观察,不要阻拦。”

卫远下达命令后过了约有一个小时,果不其然,那两个人进了匪寨。这下偷窥者们都来了精神,卫远预感到,匪伙接下来一定会有动作!

动作很快就出现了:早上8点多,匪寨里急匆匆走出来一个人,苏铁枪……1小时后,苏铁枪站在秃子沟上方的树林里,惊讶地看着面前的卫远和他身后的大批战士。

“老苏,是来接应部队的吧?”卫远这时拄着下巴,一脸玩味地问到。

“是,是!”苏铁枪下一刻满脸的惊喜:“小的本欲去葫芦峪迎接大军的,不想竟在这里遇到将军,委实是神速啊!”

“呵呵,我们昨天就到这儿了,没想到吧?”

“厉害厉害!”苏铁枪这时伸出了大拇指。下一刻,他激动地说道:“既如此,待小的再回寨子里帮将军打探一番。”

苏铁枪说到这里,转身就打算走人。

然而他的肩膀上却多了一只巨大的手掌。将苏铁枪按住后,卫远笑呵呵对他说道:“你还是在这歇着吧,10分钟之前,林十万的大队人马已经出来了。”

……

林十万一身黑色土布短褐,手提利刃,正站在对马岭门前的天险断头石上,看着脚下滚滚而出的土匪大队,眼神凶历。

昨天接到从龙岩连夜送来的消息后,林十万就开始大肆准备今天这一战了。

他不但传令将附近能打的居家土匪都召回了山寨,还从自己的本家,林家土楼里紧急运来了大批给养。

虽说各方面的情报都证明了这次的官军有攻坚能力,但是林十万作为叱咤一方的土匪头目,毕竟没被吓破胆。

他打的算盘是:先在葫芦峪埋伏官军一家伙,如果事后官军还有本事敢来攻寨,那么大伙凭借天险应该能守卫一段时间。即便败了,那他林十万也算是和官军交过手,没给绿林丢人,到时候跑路也不迟。

连交手都不敢的话,今后还怎么带队伍?

林十万是有底牌的:对马岭匪寨下方的溶洞和石林,就是支持他整个战略决策的底气所在。匪伙如果最终撑不住想跑路的话,没有人能阻挡。

所以今天他按计划倾巢而出——当宁洋县城里的探子一大早跑来报告说没有见到官军后,林十万就知道自己必须出动了。

……无论这伙官军是精锐走小路刻意避开宁洋县城,还是拖沓散漫依旧在几十里外,林十万都不打算冒险。他同样要料敌以宽,提前带人埋伏在葫芦峪,占据主动。

于是在放出去苏铁枪去勾引官军后不久,林十万便带领着从全体匪伙中挑选出来的500精锐下山了。

……

大军的行进速度还是很快的。在闽西北的山区当土匪,就和在铜锣湾当古惑仔一样,没两把刷子是撑不住的。

所有的土匪都穿着利落的短装,一部分积年老货还打着布绑腿。这些人健步如飞,在崎岖的羊肠道上如履平地;与此同时,他们却保持了良好的行军纪律:没有人喧哗吵闹。

安静赶路并不是土匪天生就会的,这是被逼出来的。平日里无论是下山劫掠还是埋伏商队,噪音都是大忌:人声会在寂静的山间传出去很远,马队和村寨一旦有了防备,缺乏攻坚能力的土匪就会吃亏。

然而今天诸事不顺。

大股的匪伙出发刚走了三四里地,一声凄厉的叫声就响彻了山林。闻声大惊的林十万急忙命令队伍暂停,然后带着亲随赶到了队尾,寻到了发出那声惨叫的一个土匪:陈金福。

陈金福年纪不大,是个标准的匪二代。其父早已年老退休,这陈金福就是来顶岗的,今天是他第一次随大伙出任务。

看到年纪轻轻,一脸惨白神色的陈金福,林大当家不问缘由冲过去就是几个耳光:“握草你妈,号丧啊?行路的规矩你爹没教你吗?”

“有怪虫,有怪虫!”挨了几个耳光的陈金福这时被打得瑟瑟发抖,但他还是把自己刚才瞥到的东西讲了出来:“树梢上有个栲栳大的怪虫,红眼虫!”

陈金福说到这里,还伸出双手比划了一个脸盆大的圆圈。

“唉,老陈家是没人了,看把这娃给吓的。”林十万听到这里,悲哀地摇了摇头,他身旁的一伙积年老匪们也同时嘿嘿地笑了起来。

拍了拍这个被吓得脸色苍白,患上战前幻觉综合征的匪二代肩膀,林十万恶狠狠地对他说道:“老实跟着走路,再敢吱声,一刀劈了你!”

队伍继续出发。

这一次的行军队伍里,略略多了一点松快的气氛:菜鸟土匪的奇特幻觉给大家送来了快感。

然而今天确实是邪门,就在大部队距离秃子沟还有三里路的时候,怪事又发生了:一个积年老匪也惊叫了一声。

怒火欲狂的林十万当即拔出了腰刀,冲到老匪面前做势欲砍。

老匪“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大当家,是个面盆大的铁蜘蛛,小的不敢欺瞒您老。”

林十万冲过去就是一个飞腿:“铁你妈,一个个都被官兵吓破了胆吗?再敢胡来,就照着老子这口刀说话!”

……

半小时后,队伍在大发雷霆的大当家指挥下,沉默地进入了秃子沟。

秃子沟整体长度并不算长,差不多一里地的样子。沟内的地形,包括两头的路口都很宽敞,地上还有很多巨石,说实话,这里算不上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伏击点——即便中伏,被伏击者也能轻松退去。

所以匪伙的大队人马急匆匆就走了进去:目标葫芦峪就在前方不远,过了沟就是。

下一刻,走在队伍正中的林十万又停下了脚步。这次不用某个人再惊叫了,包括林十万在内的大批人手,都清楚地看到了头顶那只栲栳大的“铁蜘蛛”。

这只“铁蜘蛛”通体黝黑,漆黑的四只铁脚上反射着白亮的光芒。它此刻正发出细小的嗡嗡声,就悬停在林十万头顶大约十来米的空中。即便是在太阳当空的正午,铁蜘蛛上一对琉璃般的复眼依旧发射出妖异的红色光芒。

目力极好的林十万甚至看到了铁蜘蛛身上两个显眼的白色字体“大疆”。

林十万虽说不识字,但这个时候还用得着他识字吗?他只要确定那是字就可以了——是字,就代表着人造,是人造,这铁蜘蛛就一定有主人。

第一时间,林十万就联想到了那些操纵着各种机关铁器搞基建的短毛。下一刻,浑身发凉的他大喝一声:“不好,有埋伏,快撤!”

话音未落,第一个应和大当家的人就出现了:他发出了一声惨绝人寰的长叫,从峭壁上空飞了下来。

第299章 龙岩战记(二十一)

从天而降的人体在空中做出了转体一千多度的高难动作。难得的是,整个过程中选手始终保持了标准姿态,手脚没有散开。即便是他砸在岩石上落地之后,也始终如一。

在腰骨折断声响起的同时,悠长的惨叫声戛然而止。

林十万颤抖着往前走了一步——飞人就降落在了他前方几步远的地方。

定睛一看,不是苏铁枪又是谁?

此刻的苏铁枪,手腿都被绳索捆着,身体已经折成了一个诡异的角度,正有一口没一口地往外吐着血,眼看就要不活了。

而当林十万和围在他身边的一群人顺势抬头后,看到的就是在峭壁两边探出来的一排枪管。

“快跑!”林十万转身,弯腰,大喊。

“开火!”卫远拿着电喇叭,劈手下令。

“嘭”得一声巨响,峭壁两旁同时冒出了两排浓白的烟雾,将近100号土匪在能见度最高的第一轮排射中当场被打翻在地。

……

巨大的回响声中,第二轮排射很快打响,又有几十个土匪应声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