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782章

作者:吾谁与归

“你怎么不等到黄花菜都凉了才过来谢罪?”胡濙顿了顿自己的拐杖,颇为狠厉的说道。

胡濙是真的生气了。

他举荐了萧晅,萧晅那头出了天塌地陷的大事,这贺章也算是胡濙的人,因为也是胡濙举荐的,就是再大的恩怨,这官场上举荐就是天大的恩情,胡濙如此教训,是真的在教训。

陛下不会把这个事儿放在心上,也不会因此惩处贺章,但是作为臣子,不能失了恭顺之心。

“好了好了,这件事揭过去了,为大明办事而已,朕不在意。”朱祁钰是真的不在意,倒是兴安生了好大的气,连杯热茶都不给。

胡濙仍然有些不解气的说道:“也就是陛下宽仁,不愿意为了这事搭理你,若是论起来,你这至少都是一个大不敬的罪名。”

“幼稚,送到漠北吃吃沙子,西北风吹一吹清醒些就好了。”

这不是胡濙第一次表示大明朝堂现在有些幼稚了,陛下是个敞亮的人,这样有好处,自然也有些坏处,当然说好听点是一些朝臣有赤子之心。

贺章被训斥了一顿,也是一句也不敢反驳。

“说起这漠北吃沙子,贺总宪,倒是对这只手遮天的雅号,似乎混不在意?”朱祁钰有些奇怪的问道。

贺章这只手是在塞外丢掉的。

贺章俯首说道:“都察院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儿,若是在朝堂上四处都是朋党,见面就是同榜、同乡、同师,人人交口称赞,言必善,那就不是都察院了。”

“都察院总宪,本该就是个恶人,这只手遮天不好听,骂臣是个残疾,骂臣四处咬人,这便是该有的恶人模样。”

朱祁钰听闻,沉默了片刻才说道:“如此,贺总宪受委屈了。”

天天被人骂残疾,还唾面自干,这不是委屈是什么。

“为人臣,食君俸,尽君事耳。”贺章则满是不在意的说道。

胡濙这才面色不再那么冰冷的说道:“这还有点样子,还有些才能,还有些恭顺之心。”

“谢胡少师教诲。”贺章颇为真心实意的说道。

贺章和刘吉是同乡,刘吉又跟在胡濙身边学习礼法之道,当年贺章弹劾胡濙无德,而后因为考成前往云贵检阅边方的时候,刘吉为贺章送行,贺章对刘吉说出了让陛下都胆战心惊的两个字,倍之。

贺章当时就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一只脚在鬼门关。

若非胡濙的提点,贺章把那只脚从鬼门关收了回来,这会儿贺章哪里是能在朝堂上跟陛下耍威风的贺总宪,只能是坟头草三丈高的模样了。

贺章没办法在胡濙面前豪横。

钱溥和萧镃有师徒的名分,可是钱溥是一点好没学到。

贺章和胡濙没有师徒的名分,但是胡濙却真真切切的教会了贺章在景泰年间当如何做官,该如何做人。

这官,贺章做的威风,做的问心无愧。

“胡少师,皇叔说要给濡儿换个封号,朕也觉得到时候了,胡少师以为呢?”朱祁钰将襄王的奏疏交给了兴安,让兴安转交给胡濙。

胡濙看完之后,罕见的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思考了许久才说道:“陛下以为该换了吗?臣倒是以为不是时候。”

“这孩子现在为了稽戾王实录闹心,朕不忍看他这么闹心下去了,摊上这么一个父亲,不是他自己的错。”朱祁钰表明了自己的理由。

胡濙说的不是时候,意思是说应当封出去就藩的时候再改封号。

朱祁钰是不忍看着孩子为了这么个父亲,如此落寞。

大抵就是稽戾王不配有这么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就像稽戾王不配拥有袁彬这样的忠臣一样。

“那便改了吧。”胡濙听闻陛下如此说,也不再坚持,认可了陛下的打算。

第八百六十二章 沂王,琅琊王

兴安去传旨宣见胡濙的时候,说了来意,而胡濙知道迟早要改封,也便早就准备好了。

陛下决议改封,胡濙自然不会阻拦,而是拿出了准备好的奏疏,奏于陛下。

朱祁钰为何老是觉得新的礼部尚书不好用,萧晅自然不必提都被斩了,那姚夔也只是勉强堪用,都不如胡濙用的顺手就是如此。

就这改封一事,朱祁钰问姚夔,姚夔只会说回去部议,然后拖拖拉拉走半个月的流程,但是胡濙会提前做好准备,皇帝要的时候,就能拿出来。

这不是第一次了。

之前郑王朱瞻埈的事儿,胡濙也早就琢磨明白了,早早的写下了郑字,就等着皇帝宣见。

“沂王?”朱祁钰打开了奏疏,看到了奏疏上写着宗人府为礼部请封格式的奏疏,他笑着问道:“有什么讲究吗?”

“沂,山东沂州,秦时琅琊地,尊贵显赫。沂,沂水,自鲁山、沂蒙山起,入黄海止。”胡濙这话的很有趣,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都在这一句句之中。

沂州秦朝时候名叫琅琊,所以沂王,也可以叫琅琊王。

而入黄海止,这四个字,大抵就是朱见深最后的归宿。

无论是朱见济还是朱见深,都要封出去,而且越远越好,近一点,太子都要睡不着。

“那就沂王吧。”朱祁钰认可了礼部的奏疏。

印绶监和尚宝监连夜做了新的金印,这在册封诏书下达至稽王府时候,是要一并换印的;而司设监则是连夜做了新的仪仗,这沂王日后出行,再举着稽王的华盖,那司设监大抵是要挨板子的;

二十四监一顿忙碌,终于在次日清晨做好了一应准备,兴安招摇过市,带着一众红衣宦官走过了街道,这么做,就是引得京师所有人好奇,看看陛下又要做什么。

这样,改封的事,便人人周知了。

兴安来到了稽王府之后,等着稽王府内外都出了门接旨才甩了甩拂尘,往前走了两步,大声的喊道:“稽王府内外接旨听宣。”

两个小黄门捧起了圣旨拉开,兴安才再甩拂尘,阴阳顿挫的喊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继大宝以来,稽王勤勉恭顺,今已至成丁,朕殷期有至德,斯享宏名,得成大功,宜膺昭报。改封沂王,宗俸万石。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钦此。”

在兴安宣旨之后,小黄门拿着新的金印来到朱见深面前换印。

朱见深摸出了自己的金印,交给了小黄门,取了新的印绶,依然有点觉得迷茫。

这改封改得太快,以致于朱见深都觉得有些不敢相信。

昨日五爷爷才递上去奏疏,今日这改封的诏书就下来了,可见陛下的确是个光明磊落之人,对朱见深的喜爱,也不是为了表示亲亲之谊的礼貌行为。

很快一应礼仪都由稽王改为了沂王。

“礼成,沂王殿下,走吧。”兴安三甩拂尘宣布礼成,他读完圣旨就让开了,朱见深跪的是圣旨,跪的是陛下,不是他。

“去哪?”朱见深疑惑的问道。

兴安理所当然的说道:“改封按制自然改藩,这稽王府自然住不得,得住沂王府了,昨日宗人府连夜收拾出了沂王府,殿下抓紧收拾下,而后到泰安宫谢恩才是正理。”

朱见深站起身来说道:“孤……知道了,谢大珰提点。”

圣眷正隆,改封的一应礼制,户部不会缺少一丝一毫。

朱见深从住了十几年的稽王府搬家到了新的沂王府的当日,稽王府当日就被拆了,速度之快,很像陛下雷厉风行的风格。

直到这个时候,朝中大多数人才知道,陛下看这个稽王府多么的碍眼。

不是看稽王府的人碍眼,而是看到稽王府这三个字碍眼。

这片空地,会在工部的营造之下,建成了一处类似于太液池的园林,供十王府宗室休憩使用。

至此,稽王、稽王府都随着改封烟消云散,而稽戾王成为了稽王唯一的符号。

朱祁钰听到了稽王府被拆了,这心气儿终于顺了些,这个疙瘩其实在心里拧巴了许久,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一旦表现出来,这稽王府上下不知道要遭多少刁难。

趁着改封,终于把碍眼的稽王府给拆的一干二净,心气儿自然顺当了不少。

在稽王府被拆了的同时,慈宁宫太监提着下摆寻到了孙太后,恭顺行礼之后,才跪在地上说道:“禀太后,今天陛下下旨为稽王改封,日后得称沂王了,倒是喜事,陛下准备也十分周全,很是热闹。”

坐在珠帘后的孙太后手中的佛珠一停,睁开眼说道:“改封了?沂王吗?琅琊地,好地方。皇帝有心了,有心了。”

十一年了,孙太后担惊受怕了十一年,结果她设想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都没砸到她头上,似乎只要老老实实的待着,陛下就跟忘记了她一样。

反倒是这个亲孙子,陛下视如己出十一年,恩赏不断。

孙太后絮絮叨叨的说道:“皇帝有亲亲之谊,只不过在这大明国事之下,改封了也好,省的孩子惦记着闹心。”

“就是……就是……”这慈宁宫太监有些吞吞吐吐的说道:“沂王殿下有了新的王府,今儿就搬了过去,这刚搬过去,这稽王府被拆了。”

这太监有些担心,孙太后反而一笑,捻动着佛珠笑着说道:“皇帝也是个妙人,就喜欢拆东西,先是我儿的陵寝,前段日子,把朝阳县堂给拆干净,还挖了个坑把新县堂放了进去,闹得这朝阳县堂的官吏们,天生矮人一头,到哪里都被笑话,今日又把这稽王府给拆了。”

“拆了也好,拆了干净。”

孙太后对皇帝只是拆了稽王府情绪非常的淡定,甚至有心说笑。

“太后不生气吗?”这次论到太监不懂了,这拆了稽王府,这天塌的大事儿,在太后这里,就是一笑了之?

若这也算是大事,孙太后也活不到景泰十一年了。

孙太后站了起来,走出了慈宁宫,看着阳春三月的明媚,对着太监说道:“你不懂。”

“皇帝对我儿做的那些孽,这心底还是有怨气,而且怨气很大,这么些年了,就礼数上说,皇帝也该见见我这太后,可是一次没来过,到底是心里憋着一股气。”

“只是碍于大明国朝,皇帝不好发作,只能拿这宅子撒撒气。”

“不拿宅子撒气,难道拿人撒气?”

孙太后这些年也想明白了,为何在太庙杀人之后,皇帝就像忘记了稽戾王这个人,选择了冷处理,不是皇帝心里没气,这气儿很大,但说到底,皇帝以江山社稷为重。

以江山社稷为重,简单的几个字,却重若泰山。

皇帝是个好皇帝,孙子现在也改封了,压在孙太后心头的那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孙太后并没有被禁足,这偌大的皇宫,她想去哪里去哪里,这偌大的京城,她想去哪里去哪里。

国朝有事,孙太后也会去观礼,比如春秋大阅,孙太后也要前往观礼,太子朱见澄入讲武堂时候,孙太后也去了。

场面上的事儿,朱祁钰也从没让孙太后跌过面儿,甚至过寿的时候,那个朝中刚直的于少保,都拿着陛下准备好的寿礼给她贺过寿。

至于自己的亲儿子、自己的亲眷满门,会昌伯府,孙太后也只能用咎由自取去宽慰自己。

不这么想,能怎么想?

任何动作去测试皇帝的底线,都是在找死。

再说了,孙太后这些年也想明白,也确实是咎由自取。

宣德年间,汉王府满门伏诛,甚至连那些府中的门客都被夷了三族,连个名字都没留下,孙太后本人就是亲历者,当然知道试探皇帝底线的下场。

自古无情帝王家,今日还是圣眷正隆,稍有不慎,皇帝翻起来脸来,可比翻书要快得多。

“你知道为何皇帝一点都不担心这濡儿长大了,会反噬皇帝吗?”孙太后靠在躺椅上,悠悠的说道。

“为何?”太监伺候着孙太后用茶,还让宫婢们举起了华盖遮阳,边回答着。

孙太后喝完了一盏茶,才开口说道:“皇帝把事情都坐在了明处,光明正大,日后这濡儿反噬了皇帝,那就是濡儿不忠不孝、无情无义,即便是在五常大伦里,也是站不住脚的。”

“光明正大则无敌于天下,皇帝无敌,则大明天下无敌,大道诚不可欺。”

“走,去沂王府看看。”

改封这么大的事儿,既然皇帝让太监们递了个话,她自然要过去看看。

新的沂王府修的非常大气,在这十王府里,算是仅次于襄王府邸的王府了。

“见过祖母。”朱见深看到不常见到的太后有些拘谨的行礼说道。

孙太后受礼之后,才颇为严肃的说道:“崇王受封至今,仍然住在泰安宫里,至今没有自己的府邸。”

“你这宅子陛下给你修了,而且修的这么周正,不是陛下对太庙的事儿,心里有愧,陛下登基至今做了那么多的事儿,唯独太庙这件事,陛下不会后悔。”

“甚至连朝臣们非议陛下这皇位是篡来的,陛下都没争辩过一句。”

“你要是觉得陛下在补偿你,在愧疚太庙杀人,你就大错特错了,你若是这般想,日后沂王府满门颠覆之时,没人能救你。”

孙太后来新王府,不是单纯来看看陛下是不是薄待了自己的孙子,而是来训诫的。

孙太后一定要提醒自己的孙子,不要读错了圣意。

陛下这番作为,很容易让人误解为陛下对太庙杀人心里有愧,若是如此理解,那死的时候,就不能怪皇帝无情了。

朱见深日益年长,随着年龄的增大,已经不能只看成个孩子,这沂王内外的担子,都要落在朱见深的身上,若是朱见深想错了,走入了歧途,这沂王府,万劫不复。

“孩儿知晓。”朱见深不卑不亢的回答着。

朱见深可太清楚其中的差别了。

论亲近,朱见深和皇帝更亲近一些,朱见深更了解他叔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陛下会对太庙杀人有愧?

若是能重来,陛下恨不得再多刺几剑,只恨自己武艺娴熟,一下就要了稽戾王的命。

孙太后看朱见深的模样就知道,朱见深明事理,拎得清其中的分别,便不再多说,说多了反而招人烦。

“今年过年陛下有没有循例赏赐五块饴糖?”孙太后又低声问了一句,她对这个问题颇为关切,每年都要问一次。

上一篇:诸天反穿越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