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611章

作者:庄不周

她是寒门微族出身,思维又是单线条,理解不了大族的难处。甄宓仅是姊妹就有五人,再加上父族、母族,大大小小数百口,岂是说走就能走的。

难道像刚被流放的那些世家一样?

搬家半条命,更何况是搬到万里之外。

所以,西征不可能是所有人的事业,只可能是功业心盖过牵挂的人才能承担的历史重任。他改革兵役制,将募兵制作为一部分,就是为将来西征做准备。

应募而来的人不仅要有建功立业的雄心,更要有承担后果的觉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全由国家买单。

像汉武帝那样倾一国之力西征是不现实的,经济上承受不了,政治上也承受不起。

甄宓显然还没有这样的觉悟,那就让她留在中原好了。

和吕小环、甄宓聊了一阵,刘协来到皇后伏寿的房间。

伏寿正在算账,见刘协进来,起身迎接的同时便按捺不住喜悦地说道:“陛下,今年织坊收成增加了两倍,那新式织机真是太好用了。若不是生丝供应不上,或许还能更多一些。”

“那你有钱了。”刘协坐下,将皇长子抱起,放在腿上。

“臣妾要钱干什么,这些都是为陛下准备的。”伏寿说着,拦住了要去准备茶水的桥氏姊妹。“你们都是贵人了,怎么还能让你们干这些事,让别人去吧。”

小桥愣了一下,大桥却说道:“陛下和殿下在此,何必别人来侍候,理当由我们服侍。殿下陪着陛下说话,其他的事交给我们就行了。”一边说着,一边引着有些愣的小桥去了。

伏寿很满意。“大桥终究是姊姊,最会照顾人。”

刘协表示赞同。大桥稳重,小桥娇憨,性格迥异。

他翻着账本,心中欢喜。这纺织业果然是进入工业化大门的捷径,既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又能产生足够的利润,为升级迭代提供动力。

大嘤首先实现工业革命,和纺织业有很大关系。

不过大汉不是大嘤,有着独步天下的高利润商品——丝绸,成本高一点也没关系,更不需要使出羊吃人的下作手段。但大战之后,户口不足,同样使得新工艺的应用变得有利可图。

经马钧改进的织机如今已经迭代了三次,有的地方为了减少人力,甚至开始考虑水力织布机,自动化的曙光即将出现。

“生丝不足的问题准备怎么解决?”

“生丝不足,主要是因为桑叶、柞叶产量有限,臣妾和荀贵人商量,想和农学堂合作,看看他们能不能在提高桑叶、柞叶的产量上做点文章。”

刘协想了一会儿,对伏寿说了一下讲武堂对硝石的研究发现。

他记得硝石的主要成份是硝酸钾,这东西不仅能做炸药,还是化肥的主要成份。

农业的升级换代离不开化肥,没有化学工业的升级,农业的升级无从谈起。

他不能说得那么细、那么深,但伏寿有这方面的需要,他只要提供一个线索,农学堂的人自然会去摸索、试验。

如果能成功,那粮食产量就有保证了。

有了更多的粮食,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人,其他的发展才有可能。

果然,伏寿很感兴趣,立刻让人请来了荀文倩。

三个人一边哄娃,一边商量着硝石可能带来的作用,并估算着生丝的产量能够保证之后,织坊的收入还能增加多少,还需要多久才能为西征筹足钱粮。

荀恽就在西域,荀文倩对此颇为热心。

——

袁术由袁耀陪着,一起来到了司徒府。

杨彪还在前面忙,他先去后院见妹妹袁夫人。兄妹见面,不免有些唏嘘。得知袁术已经和袁谭见过面,袁夫人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袁术却不满意,他问袁夫人,这件案子是司空府独立承办的吗,司徒府有没有参与?为什么处理得这么重,连袁谭都被流放了。

袁夫人一听,就知道袁术憋了一肚子火,有去找周忠麻烦的可能,不禁苦笑。

“这件案子办成这样,最难受的就是周忠。”

“他难受?”

袁夫人将事情的经过说一遍。对行在的官员来说,这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对外地官员来说,这件事的真相还没有扩散开,很多人并不清楚天子在里面起的作用有多大。

听完袁夫人的叙述,袁术才知道真正决定方向的人不是周忠,而是天子,气馁之余,还有些不忿,忍不住嘲讽了一句。

“没想到这骨鲠之臣也有和我一样认怂的时候,我还以为他能刚正不阿一辈子呢。”

“你懂什么。”杨彪从外面走了进来,没好气的瞪了袁术一眼。“你认怂,为的是一家一姓。周嘉谋从权,为的却是整个儒门。”

袁术不以为然。

袁耀起身行礼。

杨彪看了袁耀一眼。“伯阳,你一直在天子左右,应该知道其中原委,为何不对你父亲解释一二?”

袁耀露出一丝浅浅的笑容。“家父并非不懂,只是不舍兄长显思,不必解释。”

杨彪笑了两声。“你倒是孝顺,懂得为他遮羞。我就怕他是真不懂,再惹出什么风波来。上次气死了刘景升,也就罢了。若是他再气死周嘉谋,汝南袁氏以后在儒门也就无法立足了。”

袁术的脸颊抽了抽,没敢吱声。

他知道气死刘表的事让很多儒生不满,哪怕是杨彪这样对刘表印象并非特别好的人。不过归根到底,那些人不喜欢他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主持绘制洛阳图卷。

在洛阳城中有宅第的有几个没有僭越的举动?真按礼制而论,问心无愧如杨彪者不足十一,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的违反了自己宣称的礼制。

只是大家都这样,也就没人当回事了。

现在他揭破了此事,还将那些违制的宅第绘成了图卷,印行天下,留诸后世,使无数人的虚伪面目被揭破,岂能不恼羞成怒。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这个后果,他早就想过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没能保住袁谭而备感恼怒。

第1137章 祸水外引

杨彪问起了袁术的来意。

袁术不好说自己是专程为为袁谭送行的,只说是《洛阳图卷》完成了,他来向天子复命。

杨彪眉头微皱,问了一下《洛阳图卷》的情况,得知逾制问题比较明显的都被绘制入图,只有一小部分问题轻微的人被放过了,接连叹息了几声。

这是对儒门的重大打击,威力丝毫不亚于还在编写的党人传记。

党人毕竟只是一部分儒生,即使是儒门之内,对党人的偏激行为抱反对态度的也不在少数。可是在京官员的宅第逾制却是个普遍现象,针对的是整个儒门,而且直指儒门软肋——虚伪。

这使得儒门独尊的合法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还有什么资格以道德自居,对别人说三道四?

天子一边说要重振儒门,一边毫不留情的凿着儒门的根基,还振振有辞地说是为儒门治病,没几年就将儒门整得狼狈不堪。

有时候,他甚至恨不得天子现在就西征,永远不要再回来。

正是抱着这个愿望,他们才接受了天子的要求,严惩了逃归人员,将数百户中原士族判处流刑,送去西域,以证明三公有能力依法治国,毋须天子过问。

在逃归案判决之后,他们立刻开始了对立法原则的讨论,要将天子垂拱,三公问政形成制度,以免天子反悔。

这一步必须走,而且越快越好。每拖一天,都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看到袁术,杨彪越发觉得迫切。

儒门虽人多势众,却不是铁板一块。像袁术这样为了家族、个人私利而背弃大义,向天子摇尾乞怜的人太多,随时可能反戈一击。

“《洛阳图卷》绘制完成,天子有没有安排你新的任务?”

“暂时还没定,让我先在宛城休息几天,说是要和三公商量商量再定。”

杨彪轻轻颌首。“那你自己有没有想法?”

袁术苦笑。“我有想法,能算数么?”

“能不能有算数且再说,先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袁术想了想,转头看看袁夫人。袁夫人眼睛一瞪。“自家人,还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但凡能帮你,自然会帮你。不能帮,那也没办法。”

袁术咬咬牙。“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做个太守,刺史也行。”

杨彪眼神微闪。“没想过统兵?”

“统兵?”袁术一愣,眼睛瞪得溜圆。“你觉得我能统兵吗?”

“能啊,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颜良不就死在你手里?”

“……”袁术语塞,盯着杨彪看了又看,想看清杨彪是在调侃自己还是……调侃自己。

他想说的不是颜良,是袁绍吧?

虽然他做过虎贲中郎将这样的武职,但是从中平六年秋逃出洛阳,来到南阳算起,到卸任幽州牧止,他提得上嘴的战绩只有两件。

一是阴死了颜良,一是抓住了袁绍。

“伯阳不好武,从军这条路怕是走不了。你好歹有过军中经验,从军也不是不可以。”杨彪接着说道:“天子要西征,正在招募愿意随行的壮士,你就没考虑过?若是你能去西域统兵,将来也有机会照顾显思兄弟,让他们少吃点苦。”

袁夫人觉得有理,也热心起来,劝袁术考虑考虑。

杨彪又说,这次逃归案,中原士族有几百户受到牵连,流放西域。这些人到了西域肯定会抱团,否则必死无疑。抱团就需要一个核心,眼下能充当这个核心的人,最适合的就是袁术。

袁术虽然无赖,但他的几个女子都不错。袁衡在这个时候被贬,大家都认为是因为上书所致,感激她的人不在少数。如果袁术能够西进,那些人应该能接受他。而他在天子面前又能说得上话,可以成为两者之间的联络。

“天子会让我成为他们的核心?”

“你觉得天子会担心一群丧家之犬?”杨彪反问。“真要是担心,他还能将他们流放到西域去?”

袁术转着眼睛,琢磨了好一会儿,口中啧啧有声,连连摇头叹息。

“你们这君臣之间,互相算计,还真是绝了。我这脑子笨,跟不上你们,还是藏拙比较好。”

杨彪也不客气地说道:“不要你算计,听话就行。”

“我考虑考虑。”袁术拱手求饶。

他着实有些跟不上思路,生怕被杨彪坑了,要回去想想。

杨彪不反对。这不是小事,的确应该认真考虑一下。不过为了说服袁术,他又做了一些解释。

在天子西征已成共识的前提下,不少人都形成了一种看法。

儒门擅长守成,不擅长创业,开疆拓土这种事还是要由有冲劲的勇武之士去完成。天子改革兵役,以募兵的形式来征集愿意去西域的将士,肯定要比强制征召普通百姓更好。

限于财政,募兵的数量有限,更好的训练,更精良的军械,也就成了必备。

所以天子兴实业,建讲武堂,都有这方面的考虑。由此可见,天子西征的想法早就有,其深谋远虑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今日的成功并非偶然,将来的成功也并非不可能。

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少人都在考虑选派勇武有为的族中子弟随征,既是辅佐天子,为儒门大业效力,也是为个人家族的前途增加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将这些天生不安于现状的力量派到远方征战,也是消除隐患,为实现长治久安做贡献。

甚至有人说,假如当初孝桓、孝灵就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户口与土地的矛盾或许就不会激化,黄巾之乱也不会成发展为动摇国本的大乱。

如今天子虽然借着西凉军的支持强行度田,暂时解决了矛盾,但随着太平日久,户口增涨超过耕地承受能力是迟早的事,开疆拓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既然难以避免,不如主动推进。

袁术越听越不是滋味。

杨彪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很清楚,他就是那种无可救药的害群之马。与其让他留在中原捣乱,不如他把忽悠到西域去。与其说是建功立业,不如说是祸水外引。他能不能建功立业并不重要,重要的别给中原添乱。

他按捺不住,问了杨彪一个问题。

“你以为我们这些人都跟着天子西征,留下来的都是谦谦君子,中原就能太平了?”

第1138章 父子相逢

杨彪眉心微蹙,打量了袁术片刻。

“何以见得?”

袁术自知失言,本不想再说。可是被杨彪嫌弃了半天,胸中愤懑难平,索性一吐为快。

“张子布践行王道,朝廷不加干涉,然而结果如何?”

杨彪淡淡地说道:“渤海怎么了?”

“渤海怎么了?”袁术瞪大了眼睛,盯着杨彪看了半晌,忽然笑了,伸手指指杨彪。“算了,算了,不说了。你们都是聪明人,就我是笨蛋。走了,留步不送!”

说完,站起身来,甩甩袖子,扬长而去。

袁夫人很是意外,连忙招呼袁术留下用饭。袁术却不理她,一溜烟的不见了。

袁夫人很不高兴。“我们也好久没见了。一见面就吵成这样,有必要吗?”

杨彪没理她,眉头皱得更紧。

袁夫人见状,也不安起来。“夫君,渤海……怎么了?”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