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480章

作者:庄不周

子曰:食不言,寝不语。

他们在吃饭时大声谈笑,嘴里的食物都洒了出来,哪里还有半分士人应有的礼节。

“天子身边都是这些人?”

田畴笑笑,这样的情景他看得多了,也知道邢颙第一次看会不习惯,便引着邢颙走到一个角落,离那些年轻郎官们远一些。

“一群少年郎,大多来自军中,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田畴取来食物,与邢颙对面而坐。“子昂来得正是时候,若能到军中做个教习,或许能让他们多学些礼仪。”

邢颙瞅瞅田畴。“子泰当知我来意,怎么反倒招揽起来了。”

田畴有些神秘地一笑。“等你见了天子,你就知道了。先吃饭。”

邢颙点头,埋头吃饭,不再说话。

正吃着,一旁忽然走过一个人来,冲着田畴点点头,随即就向邢颙拱手施礼,眼神惊喜。

“敢问足下,可是德行堂堂邢子昂?”

邢颙连忙放下餐具,又擦了嘴,这才离席还礼。“在下正是邢颙,敢问足下是……”

“在下河间鄚人卑湛,字文休。”

邢颙一听,也欢喜不禁。他听说起卑湛,只是没见过面,没想到在这里碰上了。他乡遇故知,也是人生一乐事。

“卑君用餐了吗?”邢颙看了一眼卑湛的衣袖,眉头下意识地一皱。卑湛抱着一卷纸,像是墨迹未干,衣襟都沾了墨迹,衣袖也是黑乎乎的。

“还没有。”卑湛没有注意到邢颙眼中的不满,将怀中的纸卷放下,扬手大声招呼道:“给我来几份最好的菜,再来一壶酒。今天有乡党来,当一醉方休。”

邢颙觉得卑湛的声音太大,有些刺耳,不免有些后悔。正想如何婉拒卑湛的热情,却一眼看到案上的纸卷竟是邸报,顿时来了精神。

“卑君,这些邸报是哪儿来的?”

“坊里刚印出来的。”卑湛入座,将几份邸报推到邢颙面前,喜不自胜的说道:“这睢阳送来的版就是好,比砖版清晰、耐用,印出来的邸报字迹清晰,用墨也少……”

邢颙这才反应过来。“卑君在印坊做事?”

“是啊,蒙甄坊主不弃,聘我为祭酒,负责校对印稿,顺便编一些书,启蒙儿童。”卑湛抚着胡须,满面笑容。

邢颙不禁轻笑一声。张郃还在等卑湛的消息,哪知卑湛却已经乐不思归,将他抛在脑后了。

“启蒙儿童也是好事,教化当从儿童起嘛,等年岁既长,习气已成,就不好纠正了。”

“是啊,是啊。”卑湛连连点头,也没听出邢颙的言外之意。

正说着,有两个侍女送来了酒食。

卑湛拿起酒壶一看。“你知道这是谁么?这是我河间名士,德行堂堂邢子昂。就算是甄坊主来了,也要热情款待的。换中山冬酿,要三十年的。”

侍女应了一声,端着酒壶回去了。

邢颙吃了一惊,抬头看着卑湛。

田畴笑道:“卑君,你眼里就只表邢子昂,没有我田子泰啊。这么久了,也没见你请我喝一口中山冬酿。”

卑湛哈哈一笑,转身又大声喊道:“两壶。”

邢颙惊呆了,连忙说道:“卑君的心意我领了,中山冬酿大可不必。如此美酒,还是……”

“子昂,你别管他。”田畴拽住了邢颙。“甄坊主是个大方的人,给的薪酬非常丰厚,一两壶中山冬酿还不是小意思。我难得喝他一顿酒,今天非三十年窖藏不可。”

他说着,忍不住咽了口水,又举起手,勾了勾食指。“看见没有,我食指动了。”

卑湛忍俊不禁,笑得打跌,邢颙也忍不住笑了。

冀北与幽州相邻,民风也相近,大多好酒。田畴善饮,而中山冬酿正是他最喜欢的冀北名酒。如今有机会喝,自然不能放过。

但他也清楚,中山冬酿不是普通酒,田畴也不是喜欢占人便宜的人。看来卑湛的薪酬真的很丰厚,以至于一两壶中山冬酿都不在话下。

一会儿功夫,酒送来了。

不仅酒换成了中山冬酿,侍女也换了。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头发浅黄,竟是个相貌出众的中山歌伎,看得邢颙也是大感意外。

侍女倒是看得惯了,含笑为他们斟了酒,便退了下去。

邢颙有些遗憾,中山歌伎能歌善舞,他本来以为会有歌舞表演呢,哪知道只是斟了酒。

“天子节俭,不准歌舞伴酒。”卑湛轻声说道:“明日别选地方设宴,再请邢君欣赏。”

邢颙有些尴尬,连忙举起酒杯。“多谢文休盛情。来,我们满饮此杯,以贺异乡相遇。”

卑湛笑容满面,与邢颙喝了一杯,然后又主动为邢颙倒满。

“子昂,不瞒你说,我到行在快两个月了,一开始也不怎么适应。别的还好,就是吃的不习惯。亏得甄坊主体贴,特地关照,制作了不少我们河间的菜肴,算是稍慰思乡之情。后来又有了这中山冬酿,嘿,不用喝,只要闻到这酒香,我就不想家了。”

邢颙忍不住说道:“文休可知幽燕都护已经杀入河间?文休乐不思归的时候,河间已经烽火连天,战鼓遍地。”

“是么?”卑湛一愣,随即大喜,用力一拍大腿。“他们终于来了。”

“这……”邢颙目瞪口呆,半晌才道:“文休……不担心家中妻儿?”

卑湛大笑。“我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家里那百十亩地度就度了,反正一年辛苦,也不及我一个月的薪酬。种地能养活几个人,等印坊开到河间,我就让内人到坊里做事,不再种地了。”

第888章 远行在即

刘协捏着饼,在汤碗里刮了一圈,然后塞进嘴里,发出惬意的叹息。

“饱了。子翼,你再来点。这一顿吃完,以后也许有几年都吃不上家乡饭。”

“臣也饱了。”蒋干拍拍肚子。“臣之前北行,略知北疆与中原饱食不同。这次出使,臣特地带上了一些家乡的茶,以去腥膻,助消化。”

刘协闻言点头赞同,又说道:“茶的事,你放心,朕可以保证供应。与丝绸一样,茶的销路也不错,贩茶的胡商很多,让他们给你带点淮南茶并不难。”

“谢陛下。”

“你们在万里之外折冲樽俎,朝廷为你们作点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应该的。”刘协扬扬手。“待冀州平定,我亦将率精锐西行,或许会有机会与你们并肩作战。”

“那可太好了,陛下预计何时西征?”

“两年之内平定冀州,两年平定益州,再用三五年整顿,十年之后,应该可以起程。”

蒋干点点队。“臣明白了,当在西域静候王师。”

刘协忍不住笑道:“子翼,听你这么说,我倒是非去不可了?”

“正是。”蒋干很严肃的说道:“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万里征伐,非等闲之事,非遇其人不可。陛下是有汉四百年以来最适合西征的君主。陛下若不西行,下一次又不知要等几百年。”

刘协笑着摇摇手。“你言重了。”

“不然。”蒋干整理一下衣袖,拱手施礼。“臣所言并非夸大其辞,而是肺腑之言,请陛下留意。”

见蒋干如此严肃,刘协也收起了笑容,示意蒋干直言不讳。

蒋干提出了三个理由:

其一,西行万里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勇气。天下大乱之后,君臣都想休息,但一旦安逸,就很难再振奋起来。一两代人之后,或许连这个想法都没有了。

其二,朝廷推行教化,十年之内,人才必然剧增。即使朝廷已经安排了从工从商等出路,依然无法完全解决这些人的出路,尤其是讲武堂的毕业生。

刀不磨,会生锈。人不用,也会浪费,甚至成为隐患。

西征,就是最好的磨刀石,也是最好的出路。

最后,领导西征,不仅需要名将,更需要英主。只有英主才能镇住国内外的文武武将,使众志成城,而不是互相内讧。

这个英主不仅要有能力,有威望,还要年轻,有一副好身体。

“十年之后,陛下荡平天下,才是而立之年。这样的条件,可谓是千古罕见。陛下不西征,又将寄予何人?”

刘协听了,哈哈大笑。

虽说蒋干说的道理有些牵强,策士的味道太浓,却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

从各种因素来看,他的确是西征的最佳人选。错过这个机会,或许就是千年。

华夏下一次革命,很可能是针对帝制的。

不仅如此,因普及教育带来的人才暴涨也将因为没有用武之地走向内卷,甚至加剧门生故吏的习气,重新走向门阀化。

西征不仅是开疆拓土,传播华夏文明的机会,更是解决内卷的好办法。

“你要不是怕挨骂,不妨将你的高见写成文章,发表在邸报上,还能赚一笔稿费。”

蒋干欣然从命。

君臣二人聊得尽兴。蒋干走之前,离下一份名单,是他觉得还可以用的九江人,希望天子能择机录用。

刘协看了一眼,人还真不少,有二十几个。其中有两个是他熟悉的,一个是蒋济,排在第二位。一个是胡质,排在第四位。

刘协点点头。“我会安排他们面试的。”

“谢陛下。”蒋干感激不尽,躬身请退。

刘琮走了进来,收走刘协和蒋干的餐具,又神秘兮兮地说道:“陛下,臣刚才看到一个大名士。”

“大名士?”刘协瞅了刘琮一眼,有些诧异。

受他的影响,大名士如今可不是什么褒义词,通常都是被调侃甚至嘲讽的对象。

“德行堂堂邢子昂。臣听那个叫卑湛的河间书生说的,议郎田子泰也在座,看起来交情匪浅。卑湛说是他乡遇故知,还请他喝中山冬酿,估计他也是河间人,说不定也是张郃同乡。”

听说是邢颙,刘协有点意外。

他对这个人印象不深,只知道是曹魏大臣,却不记得他还是个大名士,而且有“德行堂堂”的名号。

这年头名士很多,但有自己专属名号的名士却不是那么多,算是排在顶流的那一类了。

看来自己低估邢颙的影响力了。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刘协问道。

刘琮年少,对读书没什么兴趣,习武还算刻苦,但他最喜欢的事情却是八卦,消息灵通,算是没正式任命的小密探。但凡营里有什么风吹草动,他总有办法打听到。

一听刘协感兴趣,刘琮立刻来了精神,将刚刚打听到了消息说了一遍。他在餐厅看到邢颙后,就去打听了一下邢颙是谁,到行在后又干了些什么,说起来倒是有理有据。

“臣以为,他像是来兴师问罪的。”刘琮最后说道。

刘协哼了一声:“你不要先入为主,看谁都像是敌人。”

“唯,臣知错了。”刘琮嘿嘿笑了两声,拿起餐具走了。

刘协独自坐了一会,脑子里回想着刘琮刚刚说的事。

从刘琮的描述来看,说邢颙是来兴师问罪的也不算离谱,但田畴能和他谈笑风生,还带着他去参加磨坊、洗衣坊,说明田畴对邢颙还是看好的,希望他能眼见为实,改变立场。

如此一来,他也没必要对邢颙报敌视的态度。

但邢颙是河间人,这时候赶到行在来,十有八九有荀攸在河间度田有关。荀攸度田是好的,但他会不会刻意做得过火,激起民愤,然后名正言顺的留在河间,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回来了,也说起了卑湛请邢颙喝酒的事。只不过他关注的重点不一样。

“陛下,臣冒昧,觉得甄宓这么做过于刻意,不利于天下一统。”

“那你有什么建议?”

“尚食是宫里的用餐之地,不可公器私用,更不宜当着散骑、郎官们的面,宣扬冀州甚至是冀北人的乡里情谊。到了行在,就都是朝廷之臣,不应该分彼此。”

刘协点了点头,赞同诸葛亮的看法。

甄宓虽然聪明,毕竟太年轻,锋芒毕露,仗着财力雄厚,肆无忌惮的收买人心,的确需要敲打敲打。

现在是提倡大团结,而不是搞小圈子。

第889章 有权沉默

刘协让诸葛亮入座,说了一下刚才和蒋干谈话的要点。

蒋干即将远行。

从这一刻起,他的重心就已经慢慢转移到拓边。冀州也好,益州也罢,该做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只要按部就班的推进就好。

博弈将一直持续,但主动权已经转到了自己手中。荀攸出兵越过易水,士族的屈服就已经无法挽回,剩下的只是推进速度快与慢。

诸葛亮提醒他警惕地方主义,原因也正在于此。

诸葛亮也赞成西征,但他担心十年可能不够,或许需要二十年甚至更多时间来稳定国内的朝政。

他有一个基本判断。

要将刘协的预想付之实践,至少要等荀彧这一辈人退出朝堂,杨修这一辈人成为中流砥柱。只有如此,那些陈旧的思想才会丧失影响力,无法对新政形成阻挠。

要想走到这一步,至少还需要二十年。

而且二十年后,刘协也才四十岁,皇长子二十出头,正是父子齐上阵的好机会。皇嫡子应该也快成年了,能够担当起监国的重任。刘协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开疆拓边,想在西域打多久就打多久,甚至可以一直西进,与大秦一较高下。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