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108章

作者:庄不周

杨修下意识地咂了咂嘴。“陛下,这些人治学甚诚,天赋却着实一般,年龄偏大,旧习难改。虽有为朝廷效力之心,说起圣人典籍也有可取之处,做事却不切实际。这几日在后将军营中,多有出乖露丑之举,很是难堪。”

“是么?说来听听。”刘协心中一紧,却还是不动声色,耐心地追问道。

“比如有人讲书,只顾自己说得开心,一字讲解数千言,将士们已昏昏欲睡,他犹自不肯罢休。有人强调礼仪,要求所有的将士都执拜师礼,不可有一丝疏慢。更有胜者,竟要求将士送束脩,说是圣人之礼不可废……”

杨修越说越无奈,连连摇头叹息,一脸的嫌弃。

刘协也是大跌眼镜。

他只是感觉效果不佳,却没想到会如此之差。

看来当初的设想还是太乐观了,杨修能成,不代表其他人也能成。

不是每个人都能和杨修相提并论的。

或者说,没几个人能和杨修相提并论。

就拿束脩而言,杨修根本看不上那几个小钱。

但那些儒生则不同,他们可能迫切地需要改善生活。既然有圣人之礼这么好的理由,没道理不用。

读书求官,最后都是为了改善生活,这本身并没有错。

真正潜心治学的,谁会冒着生命危险,跟着朝廷西行,找个地方隐居岂不更安静。

有门路的早跑了,留下来的都是没门路的。明知朝廷余日无多,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刘协由气愤而无奈,由无奈而同情,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

“德祖,知易行难,耐心点。稍后领一些钱粮去,先发半个月的俸禄,解燃眉之急。到了河东,想办法筹些钱粮,再做计较。”

“唯。”杨修又叹了一口气,无奈地点点头,神情沮丧。

刘协顺势说道:“你也要想想如何改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四世三公之后,衣食无忧。”

“陛下……”杨修很无语,一脑门黑线。

怎么说来说去,反而成了我的责任?

“你只顾着抱怨,可曾设身处地的想想他们为何如此?如果你和他们一样,除了自己,身后还有几张嘴等着吃饭,还会对束脩不屑一顾吗?”

杨修张了张嘴,却不得不承认天子说得有理。

“臣愧对陛下。”

“初临政事,难免有所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才是。”刘协顿了顿,又道:“你如此,朕也不例外。圣人之言或许有理,却无法解决每个问题,还需要我们以身践行。”

见天子又习惯性的非议圣人,杨修很想为圣人辩护几句,奈何底气实在不足。

他倒是满腹经纶,却管不好二十个同样读了一辈子书的儒生,还有什么脸以圣人门徒自居。

纠结了半晌,杨修还是只能接受天子的意见。

辩论证明不了圣人的道高明,只有行动才可以。

君臣二人聊了一阵,杨修施礼告辞。

刘协没有立刻回营,独自一人,看了一会夕阳。

晚霞满天,明天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相比于一个月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现在最大的改变或许就是相信太阳即使落下,明天也会照常升起,哪怕黑夜再漫长。

即使真如赵温所说,要用三十年开太平,他也等得。

三十年之后,他才四十五。

可是三十年之后,不仅袁绍挂了,曹操也挂了,如今那些割据州郡、野心勃勃的诸侯基本都挂了。

年轻,就是他最大的本钱。

坚持就是胜利。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第184章 喜出望外

河内怀县,太守府。

董昭双手拢在袖中,站在廊下,沉默不语。

董访站在一旁,脸色憔悴。即使刚刚洗漱过,还是掩不住满面风尘和悲伤。

“兄长,你倒是出个主意啊。”

董昭缓缓转过头。“我能奈何?替张邈报仇吗?公义,张邈已经死了,曹操却刚刚被朝廷拜为兖州牧,这仇没法报。”

董访又气又急。“袁曹一体,朝廷为何要拜曹操为兖州牧?如此岂不是将兖州拱手交给袁绍?”

董昭瞥了董访一眼,“嗤”地笑了一声。

“夏虫不可语冰。”

董访狐疑地看向董昭。“兄长,难不成朝廷此举另有用意?”

董昭转身,缓步回到堂上,又招呼董访入座。“你以为曹操杀张邈是奉袁绍之命?”

“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董昭冷笑道:“袁绍之前的确命令曹操杀张邈,但那是三年前的事了。曹操如今杀张邈,又屠其族,是因为张邈与吕布合谋,断了曹操后路。”

“曹操是报私仇?”

“是的。至于以后会不会将责任推到袁绍身上,那就不好说了。”董昭嘴角轻挑。“朝廷拜曹操为兖州牧,正是看出袁曹貌合而心离,不可久安,故以曹操为鹰犬,守东方门户。”

董访若有所思。“原来如此,倒是我疏忽了,一直以为曹操唯袁绍之命是从。”

他想了片刻,又道:“虽说如此,曹操刚刚收复兖州,所部又多有袁绍之兵,岂敢与袁绍决裂?”

“虽不至于决裂,但有了朝廷的诏书,曹操就可以从容经营兖州。且袁绍为公孙瓒所困,一时也无力争夺兖州。郭图西行见驾,正是袁绍心虚,欲与朝廷媾和,以免腹背受敌。”

董昭冷笑一声:“只可惜郭图狂妄自大,不解袁绍之困,反而去追钟繇,怕是要误事。”

董访已经听说了郭图经过河内,却又转道去追钟繇的事,对董昭的评价不太认同。“兄长,郭图也是颍川名士,智谋出众。他去追钟繇,或许正是担心钟繇占据上党,威胁邺城。”

“朝廷或许的确有此意,但郭图就算追上了钟繇,又能如何?袁绍为黑山军所阻,暂时无法深入上党。对袁绍而言,与朝廷媾和才是解决之道。争夺上党则是摆明了与朝廷为敌,失了大义,如何能解袁绍四面受敌之困?舍本求末,郭图何其愚蠢。”

董访总算听懂了董昭的意思,张了张嘴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侍从奔了进来,三步并作两步,赶到阶下。

“董君,有诏书到。”

“诏书?”董昭眉心微蹙。“奉义将军已经去了河东,没人接诏啊。”他随即又道:“不对啊,依日程计算,奉义将军应该已经见驾了才对,何必诏书?”

“不,诏书是给董君你的。”侍从喜形于色。“董君,一定是奉义将军向天子推荐了你,天子下诏赏赐董君的功劳。”

董昭与董访交换了一个眼神,也笑了。

这倒是有可能。

当初曹操派使者西行时,曾被张杨所阻,是董昭劝张杨放行,并上书表荐曹操。如今张杨到了驾前,谈及此事,天子下诏赏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公义,你猜天子会有何等赏赐?”董昭起身,一边整理衣冠,准备接诏,一边笑道。

自从离开袁绍之后,他在河内等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寻找新的出路。

如今出路终于来了。

“当为天子近臣。”董访也心情大好。“以兄长才华,假以时日,二千石可期。”

“哈哈……”董昭大笑。

兄弟二人出了偏院,来到正堂,天子使者已经在堂上等候。

董昭上前行礼,使者含笑致意。

董昭拜伏在地。

使者清了清嗓子,展开诏书宣读。

“故柏人令董昭,天性忠能。才堪理乱,智能除奸。诏拜河内太守,安土抚民,以慰朕意。”

董昭微怔,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只是眼角抽搐了两下。他谢了恩,接过诏书,又看了一遍,这才确信自己没听错。

天子拜他为河内太守。

这个结果出乎他的意料。

他连天子的面都没见过,仅凭张杨的推荐,天子就拜他为河内太守。

这是对张杨的信任,还是对他的器重?

又或者兼而有之?

不管怎么说,这都让他喜出望外。

董访同样喜出望外,但他不是当事人,比董昭要冷静得多。见董昭出神,连忙提醒董昭,同时命人准备酒宴,款待使者。

董昭也回过神来,向使者表示感谢,打探朝廷的近况。

使者很高兴,辛苦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吃几顿好的,还能收些礼物。

他大讲特讲天子大破李傕的经过。虽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御营,并没有亲历战场,但天子出阵的那一刻,他还是看得很清楚的。此刻说来,依然眉飞色舞,热血沸腾。

“府君,天子虽年少,却有英主之相,最能用人。上至三公九卿,下至普通士伍,皆服膺天子。残暴如西凉诸将,亦对天子俯首称臣,温顺如狸犬。骁骑将军一见,即托身自效,欲以弓马封侯。府君当努力,富贵可期。”

董昭含笑点头,虽不如使者那般兴奋,却也难得的激动。

天子英主,大汉有中兴的机会,他被迫离开袁绍就不再是损失,而是机遇。

宴会结束,又送了一些绢帛,董昭兄弟亲自送使者出城。

看着使者的轺车消失在官道远处,董昭回过头,与董访相视而笑。

“公义,你哪儿也不用去,就留在河内吧。”

董访大笑。“兄长,你让我走,我也不走啊。兄长,天子少年英武,莫不是大汉天命未绝之兆?”

董昭眼神闪动。“现在还不好说,但天子英明,胜于桓灵二帝,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一招用得好啊,既安张杨之心,又得我兄弟之力,关东可无忧矣。”

“兄长,你这是……”

“你没听到吗?”董昭眼皮轻挑。“诏书里称我为故柏人令,只字不提我在钜鹿、魏郡任上的事,这是不承认袁绍据有冀州,更不肯与袁绍媾和以求苟安。袁绍若俯首称臣,则颜面尽失。若据冀州抗诏,则彰不臣之意。天下人再不能左右逢源,只能在朝廷与袁氏之间选一。如此,河内为必争之地,你我兄弟首当其冲。”

董访如梦初醒,眼睛瞪得溜圆。

“这是谁的手段?竟如此毒辣,置我兄弟于死地。”

董昭想了想。“若我猜得不错,非贾诩莫属。”

第185章 不同选择

雍丘城外,新坟累累。

荀彧站在中央,形影相吊,神情萧索。

在他面前,有两座新坟,一座属于张邈,一座属于张超。

张超就死在他的面前。

他为张超求过情,但曹操没有答应。

就像去年在徐州一样,曹操杀红了眼,谁的话都听不进去。

荀彧心生迷茫。

曹操是他希望辅佐的人吗?

只有一州之地,就敢任性妄杀,动辄屠城。将来势大,又有谁能阻止他杀人?

张邈兄弟绝不是最后的牺牲。

荀彧幽幽地吐了一口气,悲从中来。

曾几何时,张邈是袁绍的至交,为袁绍前后奔走,为曹操起兵筹集钱粮,如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绝非当初所能预料。

“阿翁,阿翁。”荀恽提着衣摆,奔了过来,小心翼翼地让过新泥,免得脏了衣摆、鞋袜。

荀彧眉心微蹙。

荀恽吓了一跳,连忙放慢脚步,双手递过一只青囊。“是……是唐家姊姊的书信。”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