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跑龙套 第108章

作者:笑轻尘

“每人赏银五十两!”

李卫心情大好,手指面前,一个个表情显得有些紧张的工匠们。

“啊……谢大人……”

天上突然掉下的银子把一众工匠给砸晕头了,要不是小六子轻咳嗽一声,他们还晕乎乎的以为是在作梦。

工匠们一个个反应过来,全都激动得跪下谢恩。

“大家请起。”

以李卫的身份,不可能亲自把这些工匠扶起,他伸手虚抚,已是让这些工匠感动得泪水唏哩哗啦的最尊敬的礼仪。

“大家不必拘束,敞开了说,说错都没关系,反正不收税。”

李卫一屁股坐倒霹雳战车的架子上,“对于建设性的问题,本官一律有赏。”

一众工匠哄堂大笑,这位年青的大员如此客气随和,确实少见,心中的拘谨顿时减了几分,一个个开始畅所欲言,讨论起霹雳战车的精度问题来。

光是口头上讨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最后有人提议,先试射几弹看看再说。

后营很宽敞,人又多,很快就清理一大片空地,一头放了个木箱充当靶子,另一头架设一辆霹雳战车,装填石弹,连续轰射了十五弹,最后一弹才命中靶子,把木箱轰烂。

有大员视察辎重营,负责后营的主官早跑来接待,许多辅兵和工匠木匠也闻讯过来看热闹,聚集了一大群人,听闻十几个工匠因提了个问题,就得到那位大员的赏赐,一个个都眼红不已。

李卫和一众工匠站在靶箱旁,看着一十五块盘磨巨石的弹着点,一时沉默无语。

每一块巨石的弹着点都不尽相同,这不要紧,李卫知道后世同一门大炮的弹着点也不会落在同一点上,但问题是各弹着点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最大的差距竟达二十几三十步之远,如此精度,让李卫很无语。

第三百零七章石弹的制作

用霹雳战车轰击城池这种巨大型的目标,精确度的问题很容易让人疏忽,但用一辆来做试验,这问题立马凸现,而且不是一般的严重。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李卫挠着头,急切间,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隐隐约约的,仿佛触手可及,但又差那么一点点没能捕捉到。

叉,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他恨恨的一跺脚,看着数十名士兵正合力把散落一地的盘磨巨石搬走,脑中灵光一闪。

叉,其实问题很简单,是自已钻牛角尖,把问题给复杂化了。

一下解决了问题的李卫心情大好,他让士兵挑选出几块体积大小差不多的石弹,用霹雳战车重新试射,弹着点果然差别不是太大,最大的也仅七八步的距离。

那些工匠一下子明白了,一个个喜形于色,大拍他的马屁,大人是千古第一智云云。

明知是马屁话,但听着让人舒服,李卫坦然受之。

精确度的问题解决了,但还有个关键的问题,如何捣鼓出体积大小,重量相差不大的大量石弹?

用人工削凿绝对行不通,慢且成本大,一点都不划算。

这问题他很快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找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在河边建造大量的巨型水车,用自然界的水动力打磨石块就。

他一声令下,整个后营的辎重辅兵都立时忙碌起来,伐木的伐木,加工的加工,运输的运输,所有人忙得一塌糊涂。

怒江水流湍急,但他不可能把水车搭建在怒江边上,这也属于军事机密,能保密一天就占有一天的优势。

好在水流湍急的河流多的是,光是宁远道境内就有好几条符合条件的河流,李卫当即上马,亲自去找寻。

肖小小等人已经习惯了他突然心血来潮时的风风火火,大队护卫不离左右,紧紧的护卫在他身旁。

李卫一行骑乘战马奔出北城门,转向东面的大道,他记得在关宁郡东面的淮河好象有个落差蛮大的瀑布,先看看地形合不合适再说。

奔出三十几里后,他才想起,就算自已马不停蹄的赶路,最快也要天黑才能赶到淮河边,真是头脑发热啊。

冷静下来后,李卫让侍卫在附近找个村落,暂住一晚,明天一早再赶路。

村里的乡绅大户不敢有半点怠慢,尽心招待,吃住都让李卫满意。

第二天一早,李卫一行起程赶往淮河,出门忘了带地图,向当地的百姓打听瀑布的确切位置后,沿河边小道向上游奔驰十几里,终于来到的瀑布旁。

瀑布是从天门山的山涧飞泻而下,汇流成河,这也是淮河的源头,一年四季都是水流湍急。

这一带地势较为平坦,方便运输,附近又有大量的石山可供开采,一个很不错的石弹制作场,他打算在这里建筑一座大型堡垒,派一校兵马驻守,校官还得是信得过的亲信心腹才行。

只要生产出大量体积大小和重量相差不大的石弹,精确度就会提高,两军对决时,已方的霹雳战车就可以依仗这些制作的石弹打击摧毁敌方的霹雳战车,这就是后世的炮火压制战术,他也在战场上实施过,但因精确度的原因,效果差强人意。

总之,制作出来的石弹也是杀手锏之一,因此,制作方法列入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

都说当官的一句话,累死老百姓,李卫的一句话,整个关宁郡的官员立时忙碌起来,大量青壮百姓被征召,很快就开工动土,按照李卫的构思建筑一座大型要塞。

李卫在忙碌这些事的同时,也时刻关注战事的变化,因晋帝国收缩防线,重兵驻守建康城,联军虽近百万之众,但建康城城高墙厚,晋军的抵抗又很顽强,短时间内难以攻克,惨烈的攻防战令双方都损失惨重。

晋帝国的各边关要塞也都受到各帝国大军的猛攻,虽然没有被攻克,但也让晋帝国承受极大的压力,一批又一批的青壮被征召,组成新军,增援各地的边关要塞。

李卫当然希望这一次的世纪之战打得越久越好,最好的结果是双方打得伤亡惨重,元气大伤,五六年内都难以恢复。

他知道这个可能的机率非常小,不过,在心里一下也不犯法嘛。

看待问题,好处要考虑,坏处也要考虑,李卫和他的智囊团拼命的把各种可能都考虑过了,因此,嘉月水师统领丁泰统率的水师舰队在绍关江面虎视李家渡过,关内集结了六七万大军,如果晋军战败,联军大举反攻,他会撕毁协议,袭夺李家渡,把大军运送过江。

他也在千方百计的搜寻唐素娥和风玲儿的踪影,可惜两人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同时,他也不忘了和远在伏虎关坐镇,抵御金帝国大军攻城的明珠互通书信,为了写这些不是情书的情书,他可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连电影电视爱情剧里的一些东东都写进去了,什么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哈蜜我瓜,偶尔来上一首恶趣味的打油诗,又或一首正正经经的,让人拍案叫绝的唐诗宋词,为了把妹,他可是手段无所不用,节操可以没有,剽窃古人的诗词又算得了什么?

似乎只是眨眼的功夫,天气渐渐转凉,秋天已不知不觉到来,而建康城的战事也终于有了结果。

晋军虽然收缩防线,重兵把守建康城,援兵不断,粮草充足,但架不住联军人多势众,近千辆霹雳战车轮番轰击,厚实坚固的城墙被轰塌多处,联军如潮水一般杀进城里,建康城就此收复。

晋军败退,联军挟大胜之锐气,一鼓作气收复建康郡辖内五县,晋军被完全驱逐出周帝国国土,重兵固守商洛和舒州边关。

双方都在进行短暂的休整,惨烈的攻防战令双方都损失惨重,将士疲惫不堪,加上物资供应消耗等问题,联军各统帅也不得不暂缓进攻。

李卫接到联军收复建康的消息,立时动身赶往绍关,准备再来一次浑水摸鱼。

不过,刚赶到嘉月府城,出迎的嘉月太守,他的二姐夫唐天和把宁远边关的飞鸽急件递上。

李卫接过,匆匆扫了一眼,忍不住咒骂起来,“叉你奶奶个腿的……”

第三百零八章义军

中肯的说,唐王吉利不能算是昏君,他比他的父亲老唐王还要勤政,胸有开拓疆土的大志,只不过生性多疑,急功近利而已,最多只能归属为中庸之列。

唐王吉利施行的朝政从表面上看没有过多的大错,但他从未出过宫,对民情的了解仅限于各地太守的塘报,从各地呈报上来的数据来看,帝国国泰民安,依然是以前那个强盛的大帝国。

手下的大臣眼中只有各自的利益,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整个官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已开逐渐腐朽崩坏,苛政之下的穷苦老百姓已对朝廷生出强烈的不满。

几年中,唐帝国两次出兵入侵秦帝国,中间又历经一次世纪之战,皆以惨败收场,损失惨重,劳民伤财,元气还没有恢复,与秦帝国的战事再起,不同以往的是这一次是日渐强大的秦帝国主动挑起战事,收复了门户重镇平塘险关。

惨烈的攻防战令双方都损失惨重,大量的青壮被征召入伍,田地荒废,偏在这时候,大陆第一强国晋帝国突然入侵周帝国,再一次引发世纪之战,唐帝国紧邻周帝国,如果周帝国被灭掉,晋帝国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唐帝国,唇亡齿寒,唐王吉利不得不全国总动员,再次征召青壮,组建新军,增援周帝国。

李卫又重点针对唐帝国实施了两次货币战争,大量的劣币流入唐境,充滞市场,造成钱币贬值,物价飞涨,粮价更是一天数变,暴涨了近百倍。

与秦帝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暂停,但仍有二十万大军围困着平墉险关,每天的物资消耗就是一笔惊人的数目。

光是征集粮草等军用物资已经让那些富有的地主乡绅叫苦连天,老百姓更不用说了,民怨载道。

可以说,唐帝国的百姓已经被逼到了绝路,所缺的只是一个可以引爆民愤的事件或一个带头人而已。

李卫所谓的惊雷行动也因此孕育而生,由右军师祭酒巫悠亲自策划,派出少量的精锐老兵潜入唐帝国,装作被官府苛政逼得走投无路,无奈落草为寇的善良百姓。

站稳脚跟后,慢慢鼓动拉拢那些类似相同遭遇的周帝国穷苦百姓,慢慢的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就竖起造反的大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只要有人带个头,苛政之下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唐帝国百姓必定起来响应,到时候,唐帝国境内到处是义军大旗,他正好浑水摸鱼,就算唐王把义军镇压下去,也必定伤筋动骨,国力一再削弱,彼消我长,到时候,唐王别说想重夺平塘险关,就是自保都有问题。

李卫希望这一次的世纪之战打得越久越好,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消耗各帝国的国力,所以,他很好心的祈祷周帝国暂时安稳,不出什么事儿,让唐王吉利安心的调派各种大军支援周帝国。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叭作响,可惜,天不如所愿,被逼到绝路上的唐帝国老百姓不堪压迫,终于有人扯起了造反的大旗。

引暴民变事件的却不是老百姓,而是官兵。

乌龙山脉地势险要,是唐帝国东部的天然屏障,半山腰上有座乌龙岗,岗上筑有一座堡垒要塞,驻兵二千,唐秦帝国开战,乌龙岗要塞的兵力增至五千人,这还不算增援百陌长川两郡的十几万大军。

武官虽然威风,但要说到捞油水,却没法跟文官比,他们除了打仗的时候乘机祸害一方的百姓,平时就只能吃空饷,各级军官层层克扣士兵的军饷。

朝廷拨发军饷充足的时候,军官虽克扣士兵们的军饷,但拖饷的时间也仅二三个月,今次的情况有点特殊,国库早已空虚,唐王吉利千方百计弄到的一点饷银只能优先拨发给打仗的军队,没仗打的先欠着,等朝廷有钱了再发。

本来,一名士兵每月的饷银是三吊大钱,经各级军官层层克扣后,到手只有一吊半,若是以前的物价,省着用还不至于饿肚子,但现在的粮价暴涨了几十近百倍,几吊钱都买不了一斗米,如何养家?

这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穷苦百姓更是惨到卖儿卖女,啃树皮,甚至发生吃人肉的现象。

当兵卖命的钱都没法养家,士兵的不满已到了暴发的边缘,数百当地的士兵嚷嚷着找长官讨要拖欠的半年的军饷,却遭到弹压,死伤十数人,最终激起士兵的滔天怒火,群起而攻,杀死了军官。

王棠是乌龙镇人氏,出身贫苦家庭,军中的官职是小校,是靠着战功一步一步慢慢升上来的,因为他的出身,更与士兵同甘共苦,从不克扣士兵那点可怜的军饷,从而赢得了士兵的尊重。

他是率领士兵讨饷的带头大哥之一,长官的恶劣的态度令士兵愤概,强势弹压更造成十数名士兵伤亡,最终激起兵变,愤怒的士兵杀死了那些平时克扣他们军饷的军官和县令,砸抢官仓。

王棠只是想讨饷,却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他本想带上十几名军中的好兄弟逃亡,不想几千士兵都愿意跟随他,就连附近的百姓都闻风跑来投靠,队伍一下壮大到了好几万人。

王棠不忍抛弃这数千士兵和数万百姓,也知道这时候退缩,等待他们的也是砍脑袋,不得已,他带领这些人涌进巴县城,杀死县令,洗劫了城里的大户,开仓放粮仓,同时砸开武备库,武装军队,正式扯起了造反的大旗。

只几天的时间,王棠就率众攻占了五六座县城,兵力更是达到了吓人的二十万之众,甚至还有一支近五千人的骑兵部队。

王棠的造反令唐帝国朝野震惊,也象燎原的星火,短短的十几天内,全国就暴发了十几起杀官造反的事件,义军也多达十几路人马。

帝国全境动荡不安,这下,唐王吉利慌了,急忙下令远在周帝国建康城休整的二十万大军马上回国平叛,同时命围困平塘险关的韩瑞抽调兵力,剿灭义军。

此时,联军正集结在建康城休整,攻城战极其惨烈,联军损失惨重,加上连续作战,将士疲惫不堪,需要休息,军用物资的供应也紧张。

二十万唐军奉命撤离,还有二个多月就要入冬,要攻取晋帝国的边关商洛城或舒州城都有一定的难度,几大联军统帅一商量,反正增援周帝国的目的已经达到,不如撤军。

晋帝国如今也是四面烽火,加之连吃败仗,损失惨重,各种物资的消耗也大得晋王都头大如斗,固守边关是上上之策,他哪还敢下令出击。

至此,这场持续数月的世纪之战就此结束。

第三百零九章乱

世纪之战就这么结束了,让李卫精心部署的各种准备全都落空,无奈下,他只得下令集结在绍关的大军解散。

近十万大军每天的消耗太惊人,即便是土豪也吃不消啊。

“少爷,现在是不是让田豫发动了?”

右军师祭酒巫悠轻声询问,世纪之战虽然就此结束,但唐帝国境内义军遍地,正是混水摸鱼的好时机,即便义军最后被镇压,但也令唐帝国元气大伤,国力进一步被削弱。

他相信,经过这一次的动乱之后,秦帝国的国力已经稳稳当当的超越了唐帝国,唐王这辈子恐怕再无力夺取平塘险关了,也轮到秦帝国欺负唐帝国了。

事情都到了这一步,李卫也只能顺应潮流,让巫悠通知田豫起事,造唐王吉利的反了。

“老巫啊,再想几招,给吉利多添点堵。”

李卫趴在桌上,盯着地图猛看,他现在有点犹豫,派出的惊雷战队有五组,各占了五座山头,暗中发展自已的势力,起事之后,到底是整合起来?还是分散,各干各的?

五股势力整合起来,力量会变得很强大,有攻占郡城的实力,但也必定成为唐军首先要剿灭的目标。

分散,则目标小,但实力也弱,只能小打小闹,估计怎么闹腾也不会让唐王这老家伙感到肉痛,这又不符合他的目的。

“少爷,可以因势而定,见机行事。”

巫悠小声说道,心里却在嘀咕着,少爷近来怎么啦?

“叉。”

李卫忍不住暴了句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看不透,自已看来又钻牛角尖了。

因势而定,见机行事,就是让田豫小心谨慎,视局势而定,如可为,则联合,大胆的干一票,如不可为,则分散,总之是完全放权给他了。

“少爷,咱可以再派点人过去。”

巫悠的一双小眼珠子滴溜乱转,很快就有了主意。

少爷既然要拼命的给唐王吉利添堵,又不想出兵,那只能暗中给予各路义军一定的支持了。

目前最有实力的是王棠指挥的义军,兵力多达二十万之众,据说还有五千骑兵,力量不是一般的强。

若只看表面的数据,的确很吓人,除了最强大的晋帝国外,各帝国的常备军都没有这个数字。

其实,据混进义军队伍里的密谍传回的情报,王棠的二十万大军多是妇孺老人,青壮仅四五万人,所谓的五千骑兵倒真是有,但没有受过什么训练,整一个乌合之众。

不过,他有近五千跟随他的士兵作为起家的基础,还是具有一定的战力,所缺的是武器装备。

秦唐两帝国目前仍然结恶,商贸断绝,四海商会无法进入唐境,支援义军武器装备不现实,除了支援一定的经费,就只能支援人了。

确切的说,是支援人才。

要拼命的给唐王吉利添堵,就不能让义军被官军轻易给灭了,所以,派去的人不仅要教会义军如何打仗,还要尽可能的让义军能够生存下去,最起码要存活得久一些,义军存活得越久,唐帝国的内战就越久,局势也越动荡不安,国力的内耗也越大,实力也进一步被削弱。

同时,为配合义军,给百陌长川的唐军施压,可大张旗鼓的增兵谷城与金城,当然了,增兵太多,消耗也大,两郡只需各增兵一万就足以,弄点手脚,一万士兵足以弄出五六万人的声势。

李卫赞赏的拍了拍巫悠的肩膀,这一招有够阴毒,不愧毒士的名号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