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能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第167章

作者:首席设计师

罗刚宪回了一声,心中再次感慨林晓的这种精神,世界上还有谁,既有这样的能力,又有这样的志向呢?

挂了电话,罗刚宪不再多想,现在回报林晓的最好方式,就是告诉他成功了。

而后,他立马回到了实验室,将相关的研究员都召集起来,开了一场会议。

“各位,前段时间林晓教授过来,参观我们的超精密光学镜片抛光技术,根据华芯盟的协议,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优化的方案,各位现在可以看一看。”

说着,罗刚宪也将那个数学模型展示给了在场的人们。

在场的人看着这个数学模型,也和罗刚宪一样感到了一阵惊叹,这居然是林晓半个月内搞出来的,看着这个模型里面的几个数学式子,虽然还不清楚这些式子代表的什么,但是光是第一眼看去,他们也会感到不明觉厉。

“好了,现在咱们开始讨论一下这个模型。”

得到了这个数学模型,他们自然还需要经过研究讨论,来理解它。

用上之前要是理解都理解不了,那他们这些人还是都回家种田好了。

而后,他们便开始讨论起来,针对这个模型中的每一个细节展开讨论。

在场的人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对于离子抛光也有着十分多的研究,而他们越是对这个数学模型进行解读,越是能够感受到林晓的能力之强。

变量越多,就越难将它们综合起来,换成是他们,要是来搞这个模型的话,恐怕都足够他们组织个好多个人,然后向上申请个百万经费,好好研究个一年半载。

就这样,他们经过了好几天的讨论,再加上和林晓那边的沟通,终于理清了这个模型。

而后,便是用这个模型优化他们的离子束抛光系统。

系统优化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他们还需要不断检验程序的正确性,确定BUG。

所以这又需要很长时间,当然,这些时间,相比较看不到成功的时间,完全不是问题。

……

镜片抛光技术搞定了,接下来的林晓,便开始了对双工作台的研究。

双工作台是能够增加光刻机生产效率的部件,一个工作台对硅晶圆进行扫描,一个工作台进行光刻。

华国在双工作台技术上已经实现了一次重要的突破,利用磁悬浮微动技术,实现了运动精度优于2nm的精密程度,提高了双工作台的分辨率,被认为是世界上除了阿斯麦尔第二个掌握了光刻机双工作台技术的国家。

只不过,这项技术在实际运用上还有较多的问题,这个突破的双工作台,并不能直接用于EUV光刻机上。

当然,相比较存在问题,至少现在是有实体的,那么这对于林晓来说,要实现优化并不困难,不过除了优化之外,其中有点最关键的,还是基本仪器的精度上限。

林晓的优化,只能尽力让他们的仪器利用程度达到上限,但是却不能拔高这些仪器精度的上限,仪器精度上限的拔高,只能是这个仪器的基本属性能够得到提高。

就相当于他是一个顶级游戏高手,操作着一个两神装人物去打一个菜鸟使用的四神装人物,他凭借操作还能击败这个菜鸟,但是对方如果是六神装的菜鸟,一刀就能把他给干掉,他操作再好,也不可能躲掉人家的普通攻击嘛。

当然,他们现在也不是没有机会去提高这个仪器的上限,也就是编码器技术。

林晓当初研究八分结构的编码器,就是为了光刻机各个方面的研发,而现在他们将编码器的精度提升了上去,这些精度也就都能够实现提升,包括先前的离子束抛光技术,只要他们提升了编码器的精度,这些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而现在,全国对于八分结构编码器的研究都进入了热潮,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到,只要利用这种新编码器研究出了更加精准的电机,对于一直以来都十分缺少超精密仪器的华国来说,到时候可是能够赚到大笔的钱。

当然,由于林晓对于那些外企的限制,所以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都是国人的企业,更多的是国企研究机构,这样的热潮,那些外企也只能看着,除了眼红,没有任何办法。

而现在,实际上已经有不少用上了八分结构的编码器上市了,这些编码器因为制造成本低,不需要那种先进传感器,所以在价格上相对来说也更便宜一些,所以这类编码器也开始占据各种有关的市场,比如电梯市场,以及一些中低精度伺服电机的市场。

至于高精度伺服电机倒是还在研究中,但是也就是考虑如何将八分结构更好地嵌入到原来的结构中去而已,在难度上并不高。

像双工作台的伺服电机编码器也正处于积极研发当中。

只要这些编码器研究出来后,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

时间来到了八月份。

八月份是个好月份,这个月份,林晓的研究所第一期工程,终于造好了。

研究所名为定光研究所,属于定光科技公司名下,属于国家资产,并且直归领导管辖,所长为林晓。

所以其控制权也完全属于林晓。

第一期工程主要为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相关仪器经过几个月的采购,基本上都已经到货了,除了一些重要的精密仪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扫描电镜什么的,这些仪器因为比较精密,造价昂贵,所以供货商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制造。

当然,研究所成立之后,自然也少不了招兵买马。

之前林晓从京大挖来的那些材料学博士后,毫无意外地加入了研究所,此外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人,其中不乏一些业界的知名人士。

“沈南?你之前是安吉科技总经理?怎么想着来我们研究所来?”

研究所内的一个会议室中,林晓正在面试着自己的管理人员,现在面试的是化学部的行政副主任,负责行政类事务。

而现在的面试者,是国内抛光液龙头公司安吉科技的原总经理。

沈南说道:“我原来的公司有些安于现状了,所以我想来加入林教授你的团队里。”

“我是西工大材料博士毕业,还有西交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对于实验研究和行政事务管理都有一定的经验。”

“安吉公司现有氧化铈CMP抛光液的研发过程,就是我带领开发的。”

“此外我对于其他光刻材料也有一定的经验,包括光刻胶等,之前我也都有过研究。”

沈南介绍着自己的优势,林晓也点点头,不管是其学历,光论其工作履历,在所有应聘者中都算是优秀的了。

“不过,我们的薪水可并不比你当总经理高。”

这时林晓说道。

沈南笑着道:“我能来到这里,当然就没有考虑过薪水的问题。”

而且,他虽然离开了安吉科技,但是他手中也是有安吉科技的股份,所以离开安吉科技之后,他就把这些股份卖了出去,现在的身家都有几亿,来到定光研究所,对他来说,也只是为了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已。

当然,这个事情他也没有说,毕竟也没必要说。

而林晓点了点头,说道:“行,沈先生,那就这样吧,你回头等消息就好。”

“好的。”

沈南点头,而后起身离开。

而后林晓便继续面试下一个人。

经过了数天的面试工作,第一批招聘工作完成了,包括沈南也成功担任上了化学部的行政副主任。

有了自己的研究所,又有了人,以后林晓再想要进行实验,总算是不用继续去用别人的实验室了。

对他来说,这倒是轻松了不少。

但显然,八月份也并不仅仅只有研究所一期工程完成这样一件事情。

抛光液和抛光盘的第一批生产线正式搭建完成,开始全速生产他们全新的抛光盘与抛光液。

很快,第一批货正式交付,买家为上硅产业。

上硅产业早就对他们现有的生产线完成了升级,现在等的就是这些材料到了。

第一批材料,能够支持他们两个月的生产量,而有了这批材料,上硅产业的硅晶圆生产速度直接拉满。

“余总!我们现在每个月可以多接五十万片的订单了!产量提高到了原来的2.6倍!而且我们良品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经过了技术人员们缜密的计算,余建成的秘书,把这个无比惊喜的消息告诉了他。

听到这个消息,余建成眼睛都瞪了起来。

他们以前的生产线全部加起来,每月也就只能生产三十万片,一年也就三百六十万片左右。

结果现在,他们每月居然都能够多接五十万片的订单了?

这还是他们扩建的生产线还没有搭建完成的原因,毕竟搭建新生产线和升级生产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要是他们还在增扩的二十条生产线全部建成,那他们每月不是能直接生产一百多万片了?

一年就是一千多万片!

这样的产量,在世界硅晶圆生产工厂中,完全属于一流厂家了!

只要他们继续扩建更多生产线,未来直接吃下世界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市场,都不是不可能。

当然,要知道的是,世界每年需求12寸硅晶圆高达数亿,即使年产量在一千万以上,对于总需求量来说,并不算高,但是,他至少看到了希望。

想到这,余建成心中有多激动,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他心中也无比庆幸,得亏他们是第一批和林晓合作的,能够最早享受到那两批新的抛光材料,否则的话,这种事情,恐怕就轮不到他们了!

他忍不住双手合十,朝北方拜了拜。

林教授,牛逼!

而后,他立马说道:“马上给我把这个消息宣布出去,尽快占据市场,这几年硅晶圆本来就有些紧缺,这是我们的机会!”

“对了,直接召开新闻发布会好了!多找点媒体,国内的国外的都要有!”

“是!”

秘书也激动地应道,立马便去办。

几天之后,消息传了出去,国外的硅晶圆厂商都震惊了。

华国厂商,技术突破之后,居然实现了单月产量翻了一倍之多?

这简直让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第二百四十二章 日本硅晶圆厂商的着急

日本,日信半导体。

日信半导体是日本最大的硅晶圆生产商,同样,它也是世界最大的硅晶圆生产商,占据着世界将近30%的产量,可谓是世界级的巨无霸。

不过,此时此刻,日信半导体却有些着急了。

日信半导体公司总部,会议室之中,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

“华国的上硅产业,12英寸大硅片产量有望实现年产千万?这是怎么回事儿?”

董事长小岛村新皱着眉头,问向了其他人。

公司的一位部长便站起来汇报道:“董事长先生,根据我们调查,这是因为这个上硅产业用上了华国几个月前突破的几项技术,主要是他们的硅提纯工艺以及最关键的CMP抛光材料,八月初的时候,他们的CMO抛光材料第一批生产工厂正式搭建完成,然后他们便直接将这些材料供应给了上硅产业。”

“上硅产业的所有工厂这几个月一直在进行着升级改造,现在有了这些新材料,他们的生产速度就变快了,达到了如今的这个程度,他们原本每个月产量仅有30万,现在每月多接80万片的话,那就是80万片了!单条生产链的产量丝毫不比我们低,甚至平均起来还要高两到三千片!”

“另外,上硅产业还扩建了二十条生产链,预计年底的时候搭建完成,到时候他们的第二批抛光液和抛光盘生产线也要的搭建好了,到时候估计也能够供应更多。”

口中说着这些调查消息,这位部长脸色十分难看,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上硅产业的产量跟上来,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他们都知道在成本优势上,他们和华国的差距有多大,以前他们可以凭借着华国技术跟不上,从技术成本上弥补其他成本,实现优势,但是现在华国一有了技术,谁特么比得过?

想想盾构机就知道了,以前华国没有盾构机,日本、德国等这些国家的盾构机是世界上最主流,一台价值几亿人民币,可以说是发达国家坑发展中国家的利器。

结果华国搞出盾构机后,直接一台几百万,大家都别想玩了,于是现在华国盾构机在世界上的市占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卖遍了世界各地。

这样的案例就摆在面前,他们这些人当然害怕最后失去了以前的地位,利润大大下降。

可以这么说,只要他们的生产链再多一些,世界最大硅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订单,他们就要丢失一大堆了。

毕竟,华国距离台岛最近的港口城市,只有三百公里而已,而他们日本港口距离台岛有多远?

还有华国东北和韩国的距离,这一点他们日本也完全不能比。

哪哪都不能比!

到时候光凭价格优势,他们就得残。

至于产品质量?

硅晶圆又不是盾构机,盾构机是一个大型机械,里面出现了问题也不好检测,但是硅晶圆随便一检测就能够知道质量好坏,上硅产业卖了那么多年,虽然以前他们看不上,但是硅晶圆质量上肯定是没问题的。

质量有问题的,都是算在出厂良品率之外的。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他们不可能去找麻烦。

一时之间,在场的人都慌了起来。

“怎么办?”

“他们的技术到底是怎么实现的突破?”

“要不要去联系一下台岛的那几个芯片代工厂,还有三星?让他们别买华国的?”

“怎么可能?你以为他们会答应这种事情吗?便宜的不买买贵的?”

……

一时之间,在场的人都吵了起来。

但就在这个时候,小岛村新拍了拍桌子,皱着眉头说道:“够了,别吵了。”

听到董事长发话,在场的人顿时都安静了下来,然后都把目光看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