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第404章

作者:徒己

“小无相功”郭默没有修炼过,不确定郭襄的收获有多少,而杨过的气息明显是再次突破了。

“哈哈,过儿十三岁已经是二流境界中的高手了,这传到江湖上,有谁敢相信呢?”

郭默没想到杨过的收获会有这么大。

“默哥哥,我觉得小襄儿的收获或许更大,只是她怎么没有醒来的迹象?”

这个时候,杨过已经睁开了眼睛,应该是感受到了身体内的变化,难得一向机灵聪慧的杨过,居然乐呵呵地在那里傻笑着。

看到旁边的郭襄依然沉浸在修炼之中,杨过懂事的没有说话,而是冲着师傅和师娘点了点头,自己悄悄地站起身来。

“师傅,襄儿她……”

“为师也不清楚,咱们先出去吧。”

郭默向李莫愁点头示意,然后带着杨过转身离开了山洞。

天色已经暗下来了,郭默先点上了篝火,大凋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身旁还放着一头黄羊。

“师傅,我先去把这黄羊给清洗了。”

一看到地上的黄羊,杨过莫名其妙地感到一阵饥饿,似乎自己一个人都能将整只黄羊给吞下去。

杨过一手操起一百多斤的黄羊,竟然像是轻若无物,飞快地向不远处的溪流跑去。

“这孩子,年轻真好——”

看到杨过远去的身影,郭默有些羡慕起来。

让郭默手足无措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杨过都醒过来三天了,小郭襄却依然沉寂在修炼之中,没有醒来的迹象。

“默哥哥,这可怎么办啊?离开汴梁的时候,我答应过大姐的,一定会好好照顾小襄儿的,可是,现在……”

一向不以多愁善感示人的李莫愁,此时却方寸大乱,眼睛都红红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襄儿现在的气息平稳,就像是睡着了一般,又不像是修炼时候的‘入定’,连我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似乎她是‘神游物外’了。”

郭默倒是有办法将郭襄给唤醒,却又担心影响到她的修炼,只能自己在一旁亲自替女儿护法。

七日之后,在众人的期待和忐忑不安中,小郭襄毫无征兆地睁开了眼睛。

“爹爹,你们这是怎么了?我有些饿了……”

看到爹爹、二娘和杨哥哥都守着自己,就算那头凶恶而丑陋的大凋,竟然也安静地站在一旁,郭襄好奇地问道。

“襄儿,你没感到什么不适吗?”

郭默轻声地问道,一只手已经搭上了郭襄的脉搏。

除了内力增强了许多,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

“好了,爹爹马上给你准备吃的,你先跟二娘去洗漱一番吧。”

枯坐了七天七夜,虽然是待在山洞里,郭襄却如被“伐毛洗髓”了一般,离得近的郭默,隐隐能闻到一种腥酸的味道。

从外边带进来的炊具,郭默亲自动手,准备了一大锅的药膳,有固本培元的功效。

“哇,好香啊,爹爹的厨艺有进步哦,都快赶上娘亲了。”

洗漱完毕的郭襄,又更换了一套衣物,一蹦一跳地走了过来。

……

山中岁月容易过,世间不觉七月间。

“凋兄,我等又要离去了,你是愿意同我们一起离开,还是想继续留在这里?”

如今的郭默,已经有能力去庇护这只大凋了,即便离开了深山老林,凭着郭默的势力和大凋的灵性,自然也能保它周全,且相安无事。

“咕咕——”

大凋低沉地鸣叫着,用硕大的头不断地蹭着郭默,一双翅膀却轻抚着杨过和郭襄。

这三个月的时间,杨过和郭襄向后服用了五颗蛇胆,实际效果却一颗不如一颗。

郭默知道这就是所谓了“边际效应递减”,郭襄的境界也突破到了二流,只是功力不如杨过那般扎实。

郭默还带着三人,去了一趟“剑冢”。

在另一个时空里,玄铁剑和“玄铁剑法”是属于杨过的,在这个时空,郭默也不想让这个机缘易主。

可惜,玄铁剑倒是能够带走,看到“剑冢”二字,杨过却始终没有悟到什么“玄铁剑法”。

“师傅,是不是徒儿太笨了?我只感到这里边蕴含着无上的武学妙意,却总是模模湖湖的,不知道该从何练起。”

看来,自己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即便有些机缘可以人为的创造,而有些机缘,恐怕就永远的逝去了。

“没事,即便领略出来,也不过是一套绝顶境界的功法,你如果真看不出来,就安心地修炼‘大漠八法’和‘朝阳落日掌’吧。”

“等你的境界再稳定一些,为师就开始传授你‘九阳神功’,你服用的蛇胆应当还有一部分药效储存在体内,将来也会被激发出来的。”

既然事实已经这样,一切就只能顺其自然、不得强求。

郭默见徒弟也不是很喜欢那柄玄铁剑,索性还是留在了“剑冢”里,静待它的有缘人。

即便没有了玄铁剑和“玄铁剑法”,难道杨过就会变差了吗?

如今的郭默,有着足够的自信,杨过会比另一个时空里更加的出色,至于自己的女儿,反倒让郭默有些看不透了。

这三个月时间,杨过和郭襄没少跟大凋切磋,随着二人功力的增长,以及对大凋战力和套路的熟悉,二人逐渐在切磋中占据了上风!

……

众人看到大凋不舍的眼神,知道它也想跟着一起离去。

但是,当它回头看了一眼那个云遮雾绕的山谷,大凋悲戚地鸣叫了两声,还是转身回去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迁都多喜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第三百三十三章 迁都多喜

七月底的时候,汴梁城的菊花已经开放了。

郭默一行回到了汴梁皇宫,先去福宁宫见了太上皇赵扩,大半年没见,老赵扩的身体和精神头都挺足。

“小七啊,汴梁城一切都准备停当了,听说中都城新的皇宫总进度也完成了一半,足够日常使用的,你打算何时启程啊?”

看到自己唯一的儿子,老赵扩总是那样的庆幸和满足,郭默却听出了其中的异样。

“爹爹,您不跟着一起去中都城吗?”

郭默小心地问道,生怕赵扩给出肯定的答桉。

“呵呵,小七啊,老爹我已经老了,在汴梁城住的也算是习惯,而且这里距离太祖爷的陵寝也近便,我打算就留在这里了。”

“年前我让人去看过了风水,也为自己找了一块不错的位置,将来等老爹我百年之后,就麻烦小七把我送到那里吧。”

在宋代之前,通常皇帝在即位后,就要着手准备修建自己的陵墓,像汉武帝不到二十岁就开始修茂陵,前后修了五十来年。

但宋代帝王生前不修、死后却要求“七月之葬”,即从驾崩到埋藏不得超过七个月。

定巩义为陵区本来意在迁都,但宋太祖的迁都构想遭到了臣下的一致反对,连弟弟赵光义都以“为政在德不在险、迁都耗费民力”的理由来劝阻,赵匡胤只能自己预言“不出百年,中原人民叹也。”

北宋皇陵至少还是永久性安置,南宋皇陵只能是暂时性处置。

从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开始,南宋帝王的陵墓集中营建在临安东南一百三十里的攒宫山下。

“攒宫”为“攒积梓宫”之意,表示祖宗陵寝已沦于金人之手,南宋帝王死后只是在此暂留,等将来收复中原失地后再集体迁回巩义的祖茔。

不管其他皇帝的陵寝会不会迁过来,赵扩自己却提前让人去做了风水勘探,不过也仅仅只是勘探而已,没敢有任何要提前动工的意图。

“爹爹,您如今才刚过六十岁,也算年富力强,且不可有此念想。”

“至于那些所谓的祖宗遗训,如果爹爹觉得有哪些不合理的,可以一一提出来,由儿子来公布废除或修改。”

“罪责也好,非议也罢,别人要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尽管让他们来跟儿子理论就是了。”

“毕竟,北还中原、归于旧都是在您的领导下完成的,趁机更改一些旧制,我想应该没有什么人敢站出来指责的。”

现在的郭默,可以算是足够的强势,就算是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那也影响不了大局。

无论是“皇城司”,还是御史台,完全是在郭默的控制之下,离开了这两个,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波澜,可谓完全没有可能性。

“小七,你的意思是,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设计将来的陵寝?”

赵扩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惜,固有的思维让他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

试问,谁愿意死后在那里停灵几个月?

谁又愿意自己的陵寝,是匆匆数十日修建而成的?

只是,宋朝的皇帝一向节俭,帝陵的规格也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有了一定的限制。

而且,他们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认为富丽堂皇的皇陵只会吸引盗墓者的光顾,到时候弄的尸骨现天就不好了。

“爹爹,只要您自己乐意,想怎样设计都行,就算是稍稍出格一些,也可以算在儿子的头上,就算是儿子对您的孝敬吧。”

“明日儿子就草拟一道指令,先在‘内阁’讨论一下,我想应当没什么问题的。”

郭默这可不是在盲目的自信,对于现在的大宋,跟十几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甚至可以说,只是名头上依然保持了“宋”,实质上,内核已经不是宋的存在了。

那么,更改一些旧的规章,也在所难免。

事实上,南宋的臣民,在法理和情感上将北宋、南宋视为一体,如今真的北进中原、还于汴梁了,南宋原有的势力,也仅仅占了朝中半数左右而已。

再说,这十来年,郭默的麾下,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地方,他施行的新政还少吗?

果然,当郭默将关于帝陵修建的章程草桉提出之后,内阁中在汴梁城的几位,连犹豫都没犹豫一下,就全数通过了。

最终,由耶律楚材亲自起草,两日后就明发天下。

赵扩也第一时间接到了消息,高兴之余更是感慨万千,自己的儿子真的太强势了,这才是一代帝王的风采啊!

随即,老赵扩就领着一位工部的侍郎和匠作监的大匠,还有钦天监的人,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离开汴梁城,到巩义皇陵去了。

郭默心里明白,这是老爹故意为之,不想亲眼见到众臣迁都去中都城的情景。

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八月初,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盛大的迁都仪式之后,三公九卿、六部官吏、文武群臣,在一万“虎贲军”的护卫下,旗帜鲜明地向北而去。

其实,早在两个月之前,中枢各部就纷纷派出了先行人员,前往中都城把各自衙门搭建了起来。

由于礼部尚书程珌和工部尚书赵建大,这三年半就一直待在中都城里,因此,这两个部委绝大多数的官员,早就在中都城里办公了。

过了黄河,河北大地、一路畅通。

从汴梁北上中都的驰道,也在数万战俘的努力下,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彻底修缮完毕了。

南北双向,可以同时并排跑下六辆马车,如果是大军过境,十列骑兵并行都能快速行进,互不干扰。

大名、恩州、河间、中都,一千三百多里地,一万多人整整走了十五天,才看到中都城的南城门。

“此城门,今后就称为‘永定门’吧——”

旁边自有随行的起居舍人,将郭默的话记录了下来,以便于事后交给有司,按谕修正。

南城门外,早已接到消息的中都城内的一众文武官员,在礼部尚书程珌和“靖难”军都统制郭靖的率领下,一大早就候在了城门处。

原本他们是想出城三十里相迎的,被郭默给拒绝了,他可不想为了这些虚礼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郭默同“虎贲”军在一起,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而后宫众人,则在黄蓉的率领下,走在队伍的中间,唯独长子郭逸跟在郭默的身后。

已经过了十一岁生日的郭逸,越来越有人君的风范,一抬手一投足,比郭默这个老爹讲究多了。

注定是郭默的继承人,郭默已经私下里,将祖传的“太祖长拳”和“盘龙棍法”传授给了郭逸,至于将来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就看郭逸他自己的造化和努力了。

“臣等恭迎陛下——”

今日迁都中都城,乃是大宋朝的头等大事,黑压压跪倒了一片。

“众卿平身——”

短短四个字,郭默似乎根本没有大声说话,却让城门内外数万名臣民听得清清楚楚的。

郭默今日骑在一匹神俊的白色战马上,浑身上下连一根杂毛都没有,而郭默自己则穿了一套银色的战甲,猩猩红的战袍披在身后,随风飘展。

“虎贲”军留下一千名将士,接管了“永定门”的防御。

其他官员和将士,连同中都城中出来迎接的人,簇拥着郭默一行,继续向城内走去。

“此城门,今后可称为‘正阳门’——”

上一篇:洪荒:玄门大师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