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第265章

作者:徒己

似乎因为他的存在,整个天下大势都发生了改变。

大宋不再羸弱,且一再收复故土,大有北进中原、还于旧都之势。

马玉又有些庆幸,自己早早地跟郭默结下了善缘,将来如果他真的到了重阳宫,自己无偿将他引过去就是了。

这已经不是在给郭默恩惠,而是纯粹地结善缘。

谁曾想,郭默今日是来了,而且一来就拯救了整个全真教的命运。

所以,“丹阳子”马玉,才这样感慨万千,命运无常啊。

众人没在广场继续待着,好在“全真七子”出来的及时,没让浑寿罗他们攻进“七真殿”内。

先将“广宁子”郝大通安排去疗伤,王处一、谭处瑞等人,也受了轻重不同的伤,纷纷跟郭默打过招呼,也各自离去了。

“七真殿”内,只剩下了郭默,和马玉和丘处机,全真教的先后两位掌教真人在。

“默儿,早听说你来了京兆府路......哦,现在要叫回长安了,知道你是个大忙人,就没让人去打扰你,不想你自己却找来了。”

三人坐定,自有人去安排受伤,或遇难的同门。

郭默刚刚认识的李志常,却为三人奉上香茗,守候在一旁。

“承蒙马道长三番两次相邀,一直还真没抽出时间来,好在此次收复长安,在下也就随着大军一起过来,到处看看这新收复的疆土。”

“这个浑寿罗,本身武功不俗,又是蒙古国师的身份,在下记得去年在中都之时,丘道长跟他还同为蒙古人的座上宾,怎么今日却生死相向?”

郭默也很是不解,全真教从王重阳开始,就一直是抗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真教会帮助蒙古人,毕竟大家也算是同仇敌忾。

如果说攻山的是金国人,郭默还可以理解,来的却偏偏是蒙古的人,而且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

今天如果不是自己到来,全真教未必会全军覆没,但是元气大伤是肯定的。

“哎,也怪贫道性子太过刚烈,去年在大都之时,那个窝阔台就找过贫道几次,明里暗里想让全真教投效蒙古人。”

“贫道只是说我等乃出家之人,不愿沾染太多凡俗之事,就婉拒了窝阔台,当时也没看他怎样愤怒,没想到已经怀恨在心了。”

窝阔台也算是有大志之人,却缺乏应有胸襟和气度。

“丘道长还是不了解这个窝阔台,此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亏得有一个好父汗,又有一大帮能征惯战的悍将,否则对上金夏联军,未必有太多的胜算。”

“默儿现在的武功,到了何种境界?”

这时,喝了一碗茶缓缓精神的马玉,突然开口道。

“这个......实不相瞒,在下现在的境界应该跟当年‘华山论剑’时,令师王真人的境界相去不远。”

“我姑且称之为‘半步先天’,在绝顶境界之上,却未能达到先天之境。”

“实不相瞒,在下的境界停留在此已经一年多了,也想了很多办法,却始终摸不到头绪,此次上终南山,也有向二位请教的意思。”

郭默也没隐瞒这二位,如实说了自己的情况。

马玉虽然料到郭默已经超出自己许多,但还是小瞧了他。

在马玉想来,郭默五年前跟周师叔打个平手,也是二人未尽全力,真要分个输赢,郭默未必能拿下周师叔。

而周师叔亲口承认,自己离绝顶高手,还有一线之隔,只是凭借着“左右互搏”,在战力上当不输于绝顶高手。

才过去五年时间,郭默能够突破到绝顶之境,就算进步神速了,有谁见过二十五岁的绝顶高手?

没想到,郭默直接告诉你,他已经是“半步先天”,还是一年多之前就达到了。

“默儿,你这不是寒碜我们师兄弟吗?你都‘半步先天’了,我们还有什么值得你来请教的,除非我师傅他老人家活着还差不多。”

听到郭默所说,丘处机先说话了,嘴里和心里,已经没有了当初那种“酸熘熘”的感觉。

过劲儿了,比人家差的太远,就没必要再去羡慕、嫉妒了。

郭默没说话,只是盯着“丹阳子”马玉。

他相信,这位老成持重的全真教掌教,不会无缘无故地,三番两次或亲自,或让人带信给自己,让自己务必来重阳宫一趟。

郭默还清楚的记得,七年之前,自己和大哥郭靖,在拜师“丹阳子”的时候,大哥从“丹阳子”这里得到了一本“三花聚顶掌”的功法。

而当时自己得到的,正是“丹阳子”的一句承诺——

“待你闲暇之时,可来终南山重阳宫一趟,老道有些东西要交给你。”

给大哥郭靖的,已经是全真教最上乘的掌法“三花聚顶掌”,那么,会给自己什么呢?

“呵呵,看来默儿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不错,老道三番两次让你来重阳宫,就是有些东西要交到你手上。”

“准确地说,是要领你去一个地方,至于到底有什么东西,连老道也不清楚。”

马玉的一番话,别说是郭默了,就连旁边的丘处机也被他弄湖涂了。

“大师兄,您是什么意思啊?又说要给默儿一些东西,又说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既然是你要送给默儿东西,又怎么会自己都不清楚是什么呢?”

马玉也没责怪自己师弟的心直口快,只是眼睛盯着郭默,意味深长地问道。

“默儿你猜老道为何会这样说?”

“也许,马道长也只是一个知情人,而真正给在下东西的,是另有其人吧?”

“哈哈哈——你果然能猜到,恐怕此次上终南山,你就是为此事而来吧?也罢,这么多年了,算来算去,合该这份机缘落在你的手里。”

“再过三日,便是月圆之夜,老道亲自带你前去,也算是达成了老道多年的心愿。”

丘处机在旁边听得一头雾水,但是,眼前这两人明显没有跟他解释的意思,他也只好暗气暗憋。

郭默抬头看到了站在一旁的李志常,先前在终南山半山腰之时,郭默就见过此人。

虽然自身功力一般,还是咬着牙,挡住三名番僧大多数的进攻,护得其他小师弟的周全。

对于这样的人,郭默打心眼里是赞同并钦佩的。

“丘道长,这位是您的弟子吧?在下觉得跟这位李志常道长有缘,既然三日之后才能去取那物事,这三天的时间,可否允许在下同李道长亲近亲近?”

“这......”

看到郭默突然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李志常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接茬。

“哈哈,傻小子,你还不明白吗?这是燕王殿下想栽培你,也不知道他看上你这笨小子什么了。”

话说,,,.. 版。】

丘处机多聪明,郭默这样一说,他就明白自己这个徒弟的好运来了。

“志常啊,这三天你就什么也不要做了,跟随燕王殿下去为师平时闭关的地方,为师亲自为你们护法。”

大家的辈分有些乱,李志常掺和进来之后,丘处机只好用“燕王殿下”来称呼郭默了。

马玉和丘处机,那是一开始就叫“默儿”习惯了,而且马玉是真的传授过郭默武功,而丘处机却跟郭啸天和杨铁心多年前就有了交情。

李志常年龄比郭默要大,却要不好让他们以师兄弟相称。

就这样,郭默带着李志常,在“七真殿”的后山,丘处机日常的练功场所,整整传授了李志常三天。

第一天,郭默传了他“易筋锻骨篇”,在进入一流境界之前,修行这套功法效果都相当显着。

郭默可没跟他说这是“九阴真经”里的功夫,貌似人家师祖是有规定的,全真教弟子都不可以学的。

第二天,郭默直接用自己的“先天真气”,帮助李志常打通了“十二正经”,让他体内真气再次得到提升,一跃突破二流境界。

这也是李志常多年积累的结果,突破要看机遇,也许三两个月,也许就要几年之后。

第三天,郭默将自己所创的“落日掌”传给了李志常,等级跟全真教的“三花聚顶掌”一样,只是郭默觉得这套掌法,在李志常手上会更适合他。

除去自己的几个徒弟,郭默对别人的传授,几乎都是依据对方的特点,传授给其相应的掌法。

“朝阳掌”善攻,势如破竹、无往不利;

“落日掌”善守,以柔克刚、以守代攻;

“朝阳落日掌”攻守平衡,攻中有守、守中有攻,非前两套掌法大成者,不能领略其中之妙。

“多谢燕王殿下传艺之恩,殿下所授,志常绝不传于他人。”

三日传功完毕,李志常恭恭敬敬地给郭默行了一个大礼,打心眼里对郭默充满了感激。

“不必如此,我所传你的,无论是‘易筋锻骨篇’还是‘落日掌’,你都可以传授给将来的徒弟。”

“只是切记,不可轻传,心胸狭窄、本性凉薄之人,功夫练的越好,危害也就越大。”

二人走出了练功室,丘处机果然还守在外边,三日来一日三餐,都是经他亲手送进去的。

“哈哈,丘道长等急了吗?我这就把你的宝贝徒弟还给你。”

看到丘处机的样子,郭默禁不住打趣道。

丘处机没有理会郭默的打趣,目光紧紧盯在徒弟李志常身上,只见他神华内敛、内息绵长。

“志常,你突破了?”

自己的徒弟自己知道,李志常天赋尚可,却是他的徒弟里最勤奋的一个,卡在二流的瓶颈已经三四年了。

“徒儿多亏了燕王殿下出手相助。”

李志常谦虚地回答道,又冲着郭默施了一礼。

“好了,默儿,我们也该启程了,早日把你送过去,老道也不再牵肠挂肚的了。”

这时,“丹阳子”马玉走了过来。

红日西垂,玉兔东升。

冬日里的月夜,莫名地有些清冷。

从终南山顶上,走下两人,一老一少,一道一俗,正是“丹阳子”马玉和郭默二人。

二人下了终南山,借着月色向西行走。

马玉在前,郭默在后,郭默也没问去那里,就这样默默走着。

大约过了两刻钟,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

山村口,左侧有一处山包,近路的地方侧立着一块天然的山石。

走近了,郭默才看到山石上有三个大字,想来就是山村的名字了。

“刘蒋村——”

第二百六十一章 我号青莲

“马道长,这里是?”

看到“刘蒋村”的名字,郭默似乎在哪里听到过,却一时想不起来。

“这是我师当年发迹之地,也是埋骨之所。传闻当年我师在此‘遇仙’,习得上乘武学,其实不过是有了一番奇遇罢了。”

二人继续往里走,已经是二更时分,村民们早都已经睡下,偶尔能听到三两声犬吠的声音。

山村不大,所有住户都集中在两座山丘之上,而重阳真人埋骨处,却在山村另一侧的“成道宫”。

重阳是为道号,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人。

祖上殷实,为当地富甲一方的豪族,得益于此,王重阳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

二十岁时,他便修进士课业。

“自稚不群,既长,美须眉,躯干雄伟,志倜傥,不拘小节。”

金太宗天会十一年,王重阳参加了贡举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得到一个小官职,没多久就被罢免。

王重阳转身又去参加武举考试,以武状元的身份当起了甘河镇酒监,郁闷的他自称“王害风”,整日疯疯癫癫,胡言乱语,仕途之路就这样走到尽头。

相传,王重阳四十八岁的一天,突然长叹一声。

“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动心,予犹碌碌如此,不亦愚乎!”

一声叹息后不久,他的人生出现了大翻转,从而走上了修真悟道的道路。

王重阳在甘河镇集市上巧遇两人,他们蓬头散发,举止异常,身披毡衣,一看就是住山之人。

王重阳遂一路留意观察,逮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他便向他们恭敬行礼。此二人见状,并没有马上反应。

其中一人反倒是端详了他好一会儿,随后缓缓地吐了一句,“此子可教”,便传了他几句内丹修炼的口诀。

这便是,“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

第二年中秋,王重阳竟再次遇见此二人。

这一回,王重阳二话没说,赶忙上前叩拜。

上一篇:洪荒:玄门大师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