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务员 第8章

作者:水叶子

在唐成玩笑着说出“为夫”两字后,高李氏也于悄无声息之间将自称由“我”改成了“妾身”。

唐时官与吏分野极严,县一级政府的设置也远不如后世那么复杂,一县之类在朝廷吏部存档的流内“官”仅只五人而已,职位最高的是县令,总揽全局;其次就是类似于后世副县长的县丞,配合县令管理民政事宜。除这两人之外,县中还设有分管文事的主簿一人,和分管武事的县尉一人,县尉专司捕盗、地方安全及督促税粮,实际干的就是后世公安局长与武装部长的职差。除这四人之外,另一个“官”就是学官,也就是本县官学的学正。

除这五人属于流内有品级的官员外,县衙中的其他人则统称为“吏”,在流外九等中分定等次。

郧溪县县丞空缺了近两任,如今的主簿大人虽没这个名份,但实际上干的就是县丞的职差。

高李氏的四娘舅既是县尉,就实打实是本县目前的第三人号人物,那要打探新任县令之事找他就再合适不过了。

“这才乖嘛!”,闻言,唐成笑着拍了拍高李氏的脸,“既然本县县尉大人是你的四娘舅,那这次倒要托你帮个忙”,当下就将事情缘由一并说了出来。

自打唐成应募进庄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开口让高李氏帮忙,况且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正细细品味着唐成温情的高李氏当即便应承了下来,“妾身这些日子正打算到城里看看桐油铺子里的生意,原想着过两天雪化了再走,既然赶上这事儿,那我明日一早就动身去县上”。

说完正事,眼见天色近午,唐成又与高李氏调笑着吃了几盅温酒后就没再多留,由兰姐儿送着出了院子。

送走唐成,兰姐儿回到厢房边收拾着酒具,边期期道:“夫人,刚才那事儿你实在不该应承”。

“兰草你今天是怎么了?别忘了这可是唐成让办的事儿”,高李氏心情正好,话语里就有了调侃,“你这妮子平日里恨不得心都掏出来给他吃了,今个儿怎么说出这样话来”。

兰草现在那儿还有调笑的心思,见夫人还不明白,也就停了手中的活计正色道:“夫人,严老夫子为什么要唐成陪同接待?唐成又为什么这么热心?这次若是赶的好了,唐成可就要离开这儿,他这一走……夫人你不想法儿拦着他也就罢了,怎么反还去帮他?”。

“傻丫头,你这心思我还不明白?”,高李氏抱着唐成刚才用过的靠枕幽幽声道:“可是你只想到了一层,却没想到另一层”。

“另一层?”

“是啊!男人若是想走,又岂是能强留的?这是他第一次开口让我办事,我若是直接就推了,他会怎么想?你别看唐成年纪小,却是个心高气傲的,家里穷成那样也不愿在钱财上占我丝毫的便宜。这样的人重的是情份。要是真伤了他的心再想挽回可就难了。”

“再则说,正是为咱们着想,我才想让他早点走出去,傻丫头你想过没有,这个村子实在太小,唐成父母也都住在这儿,要是一直困守在村子里,虽是拘了唐成,其实也拘了咱们自己,一旦他父母知道儿子跟咱们走的这么近……还是走出去好,外面天大地大,兴许事情就能有了变数”,言至此处,高李氏一声长叹道:“你从山里到我庄上也有三年了吧,这个憋死人的村子还没呆够?”。

且不说高李氏主仆的心思,单说唐成离了庄子便往家赶,他刚走进自家院子,就见一身老羊皮袄的刘里正正从房屋里出来,后面跟着试图挽留的父母。

“他刘叔,阿成这不回来了?”,跟在男人身后的唐张氏快走几步接过儿子手中的布包,嘴里笑着嗔怪道:“你从学堂里出来后又到那儿去了?害你刘叔等的苦”。

“刘叔难得来一趟,怎么就要走?走,进屋里说话”,唐成上前陪着刘里正向堂屋走去,“早知道刘叔要来,我就不到后山看雪景了”。

听唐成这么说,刘里正哈哈一笑,“老唐,你这个儿子可是越来越像县学里的读书人了,看雪景?你听听,在我们眼里白乎乎一片的物事在他眼里就成了景儿,要不咋说读书人就是不一样”。

这话听得唐栓受用,嘴上却道:“他才读了几本书?还不是学人张狂,他刘叔可不敢再夸”。

山村里清寒,贫家小户的也盘不起火龙,唐栓就循着山里的习俗在堂屋地上挖了个四方形的池子做火塘,里面烧着秋天从山里挖出的树疙瘩取暖,要说这种取暖方式烟熏灰缭的的确不太干净,但它也有一宗好处,就是这样的火容易烤的上身,暖和是足够的,要是再在上面吊一口锅的话,就连做饭都不用另外生火。

唐成将刘里正让到火塘边避风的方位坐定,又用火筷子磕掉树疙瘩表面的火炭儿,“呼”的一声,火塘里就又有了一团明火,守着这塘子火,再看看外面一片冰封的雪白,唐成还没开始烤火,就觉得心里暖和得很,“到底是什么事儿,还值得刘叔你亲自上门来等我”。

看着火塘里随明火蹦出的火星子,刘里正悄然将屁股下的小杌子向后挪了挪,免得火星子溅坏了身上新做的羊羔皮老棉袄,“啥事?还能为啥,不就是新任县老爷巡查的事儿,新任县令巡查,这该是多大的事儿!我得了信儿就到村学里找严老夫子商量,他却让我来找你合计”,说到这里,刘里正咂摸咂摸嘴,仔细又将唐成通身上下的看了一遍儿,“我虽然早就知道你小子心眼灵活有本事,可没想到你竟然能把严老夫子唿扇的这么好。嘿!这老爷子可是左近村子里有名的傲性人儿,平时我们想看他个笑脸都难,你小子,能得很哪!”。

唐张氏两口子虽然好奇刘里正登门的原因,但刚才等的时候他既然不说,两人也就不好直接问,此时乍一听到这番言语,顿时全身一震,“天爷爷!严老夫子那可是十里八乡最有名的体面人,听说他回乡之前是在金州城里供事儿的,就是州里的使君老爷见了也是客客气气的。前些时候儿子能给他家做事已经是造化了,没想到老夫子如今对儿子这般信任,迎接新任县老爷巡查,这是多大的事儿,他都敢放心交给儿子了?这在以往,可是只有体面人才能参与进去的……”。

越想越多,越想越深,唐栓两口子对望的眼神里就像沾上了火炭儿,烫的是一触即分,但两口子呼气的声音明显粗重了很多,有些手忙脚乱的唐张氏在拨捋散落的头发时,借着灶台后的暗影儿抬手揩抹掉了眼角的湿润。

谁能想到半年前病的要死的儿子如今有了这样的出息?

第二十八章 好衣服谁不想穿

“刘叔你也是见过世面的,新任县令巡查何至于就让你如此着慌?”,唐成并没注意到他这句话后刘里正的脸色变化,刘里正虽然是个场面人,但拘于时代局限眼界见识自然有限,在他眼里一县县令就是个天一般的存在。反倒是唐成穿越而来,后世里传媒咨询发达,别说是县长,市长,就是国家主席也是天天都能见着影儿的,眼前新任县令要来巡查,他虽然出于想改变自身境遇的因素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于县令本人远远没有时人该有的那种诚惶诚恐的敬畏。就对于上位者的心态而言,这实在是每个穿越者扎扎实实的硬性优势。

“新县令要来,咱们好好接待就是,刘叔你是自然要去的,除此之外就是严老夫子,他老人家乃是本地文教及乡中耆老的代表嘛,至于我,不过是跟着跑个腿罢了”,唐成随手用铁筷子轻轻磕打着火塘里的树疙瘩,“刘叔,以前有县令下来都是怎么接待的?还有就是你想达到什么效果,这都得先说说”。

刘里正又将屁股下的小杌子向后拖了一些,“其实像这样的接官都有老套路了,黄土垫道,合村出迎,另外就是吃食的制备,总体来说就是这三大块儿”,虽然刘里正对唐成话语中随意的语气有些腻味,但唐成的这份淡然却让他毛躁躁的心迅速安定了下来,“叔对这次接官没有别的想头,只让能留县令大人多呆些时候就是烧高香了”。

唐成倒是很容易的就明白了刘里正的心思,本来嘛,全县这么多里正,新县令大人去那儿不去那儿,在那儿呆的时间长,那儿呆的时间短,这可都是有着对比的。说起来隔着一千三百年的时空,这其实跟后世里迎接领导视察也没什么两样。

“要说别的不好办,刘叔你这要求却不难”。

“此话当真?”,刘里正猛提了三分音量,“要走要留都是县令大人自个儿的主意,你还能安排他不成?你该不是唬我吧”。

“方圆五十里之内就数刘叔你最大,谁还敢唬你?”,唐成嘴里答应着,就是不说具体的法子。

那刘里正也是个灵动人,片刻之后就明白了唐成的意思,“你小子还给我打花呼哨,放心吧,这次接官应摊的份子钱你家就不用出了,怎么样,还不快说”。

“那就多谢刘叔了”,唐成目的达到后就不再卖关子,低声笑道:“刘叔你是老里正,平日里该也是久走县衙的,衙门里的差役总该有相熟的吧?”。

“有哇,怎么了?”。

“这不就简单了,趁着县令大人还没动身,刘叔你明天早早的就去县里找着那些相熟的,请他们帮忙牵线找到衙门里管理车马的差役,等县令大人巡查到咱们这儿时,不拘是乘车还是骑马,好歹出点小问题,县令大人可不就留下来了?车轴窒塞,马蹄掉掌都是些常有的事儿,于那些差官们也是无碍的,只要刘叔你诚意到了,差官们断没有拒绝的道理”,说到“诚意”两字时,唐成特意加重了语气,想必以刘里正的聪明自然能明白其中的真意,反正花的是摊派来的份子钱,又不要自己掏腰包,他有什么不悦意的。

刘里正再没想到唐成出的竟然是这么个主意,“这……”。

“刘叔你听过这句话没有,‘任你官清似水,也难逃吏滑如油’,只要‘诚意’到了,衙门里的差役自然能办的妥妥帖帖,刘叔你就放心去吧。对了,你此去县城,顺带再打听打听新县令的喜好,这样咱们接官时才好有的放矢,至于再具体的,等刘叔你回来后咱们再合计……”。

唐成正说话时,就听外面院子里一阵儿踢踏声响,随后就听一个大嗓门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唐家嫂子在不?把你家咸菜缸里的老酸汤水借我两瓢”,声到人到,推门进来的就是村里有名的“婆娘嘴”汪长年。

汪长年之所以有这么个外号,就因为他的嘴巴实在太碎,上面又没个把门的,不管什么事一让他知道,不到两炷香的功夫必定嚷嚷的满村皆知。

汪长年端着水瓢嚷嚷着走进来,开始时还没看清人,等认准了坐在唐家火塘边儿的竟然是刘里正后,一副大嗓门顿时就此卡住了壳儿。

刘里正自矜身份,素日里是最不喜欢串门的,村里谁家能把他迎去都是极有脸面的事情,今天这是怎么了?不年不节的,又没听说唐家有红白喜事,刘里正怎么就到了这破房子里,还跟唐家这不成材的小子坐得这么近?稀罕,真稀罕!

“刘……刘里正!”,方圆五十里内,对于这些普通村民们而言,他刘里正就是个天,由不得汪长年不恭敬巴结,但顺势起身的刘里正对点头哈腰的汪长年也只是肃着脸的一点头而已。

“行,就照你说的办,我明天一早就进城。县令大人下来巡查毕竟是个大事,你脑子好使,这两天就好好再琢磨琢磨,争取弄些新花样出来”,刘里正站起身正准备走,看到唐成身上穿着的老粗麻棉袄后又停住了脚,“对了,你也要置办下一身好衣裳才行,就咱们三人接官,你穿成这样算怎么个事儿?”。

闻言,正用火筷子拢火的唐成抬起头来,眯眯笑的看着刘里正,“好衣裳谁不想穿?”。

唐成这样的神情只让刘里正又好气又好笑,这小子简直就是个最会占便宜的人精儿,压根儿就不敢给一点梯子,“好了,你也不用叫穷,这身衣裳就从份子钱里出,毕竟也是为接官的公事”,刘里正说完话顺势瞥了依旧弯着腰的汪长年一眼后,这才向唐栓笑笑道:“唐老哥,我走了。阿成置办新衫子的钱随后就送来,嫂子多费心,这是官事,可不敢马虎”。

直到刘里正远远走出院子后,汪长年弯着的腰才重新站直,他也不再说话,一双三角眼溜溜的在唐成及唐张氏两口子身上转来转去,刚才听到看到的这一幕都让他一时难以接受,心下既有好奇惊讶,又有艳羡,更多的还有愤怒。

就唐家这么个不安心种地的二混子居然也能参与迎接县令大人了,竟然还能混上一身不花钱的新衣裳,要知道摊派的份子钱里可还有自己的一份!他唐栓算什么东西,烂好人一个,谁看得起他?在村里要论脸面,自己怎么着也比他强多了吧,凭什么刘里正要称他老哥,却对自己连个笑脸都没有?刘里正啊刘三能,你个卖尻的真是昏了头了。

打发走一脸阴晴不定的汪万年,唐张氏端上了作为午饭的咸菜饼子,搭帮着今年麦子丰收,自家的地租也免了,又有儿子挣下的两个月“高薪”工钱贴补,唐家终于跳出了贱价时无奈卖粮,高价时被迫买粮的恶性循环,日子自然就过的顺溜起来,手有闲钱,房有余粮,在唐成的强烈要求下,唐栓也只能顺从儿子的改掉了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的家规。虽然两夫妻也时常叨咕独苗儿子根本不像个农村人,大手大脚的不会过谨细日子,但他们脸上的颜色确乎是一天天的好起来了。

第二十九章 好衣裳谁不想穿(下)

就着稀米汤吃完咸菜饼子,唐成又陪着父母说了一会儿闲话,就自回房练习毛笔字去了,自从他开始上学以来,家里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如今唐张氏两人对他学习的事情再没了当初的担忧,反倒是倾心倾力的支持。见他进房,外面洗碗的唐张氏都轻手轻脚了许多。

当日在高李氏庄上做完账房活计后,唐成就回了自己家,这些日子也主要是在家中温习课业,练习毛笔字,依着严老夫子的解经学习《论语》,一下午的时间就这么很快的过去了。

随后一天半的时间里,唐成从严老夫子那里回来后就没再出门,直到第三天下午,算算时间高李氏也该从县城里回来后,他这才绕山路到了庄上。

高李氏回来也没多久,见唐成到了,顿时一脸高兴的将他迎进房里,“你的新衣裳带回来了,这可是县城老北街上王婆子亲手做的,要不为等她,我上午就能回来。兰草儿,来帮着换上”。

刘里正也是个麻利性子,前天说完后就派人将置办衫子的钱送了过来,硬铮铮的三百文通宝,换算成后世货币也值得九十块钱了,若是再考虑到购买力因素,能当后世九十年代中期的一百二十块人民币。

但唐张氏拿到这钱却犯了愁,可怜他一个小山村女人,穿衣服从来都是自己缝制,那里知道该怎么置办见官的好衣裳,那样的衣裳必须得去县城才行,为了儿子的体面她倒是不怕跑路,但该买什么样的却实在没底。

唐成见她为难,就撇下一百文在家,自己拿了剩下的两百文出门,说是请村学里要上县城的先生代买,其实却是到了高李氏庄上,正好她第二天早上要上城,顺便捎一件回来就是,毕竟在买衣服上女人的眼光要更好些,两百文哪!这可是唐成穿越以来穿的最贵最好的一身儿衣裳。

唐成打开高李氏递来的竹纹布包袱,入眼处先是一双崭新的六合靴,因这种靴一般是用六块皮革缝缀而成,看上去有六条缝,所以又称“六缝靴”,就像眼前这双纯皮制成的靴子自然就贵,一般百姓根本就穿不起。

六合靴下面叠着的是一身全新的内衫小衣,纯白如雪的隐泛丝光,唐成虽然分不清这材质到底是绸,是绫,还是缎,仅凭手感也知道是好货。内衫小衣下面压着的才是外穿的衫子。式样是团领的儒服,不过内里却镶着一层油光水滑的皮毛,至于外面的颜色也正是唐成最喜欢的竹纹色。

唐成手抚着儒袍内衬的皮毛,眼神儿却是落在高李氏身上,“这三样东西那一件都不止二百文,多谢了!”。

有这句知情识趣儿话,高李氏一番苦心就得了回报,“客气啥,还不赶紧换上试试,若有什么差池去改时也来得及”。

唐成闻言也不矫情,上榻就开始脱衣服,三两下之间全身就只剩了一条底裤,他这般干脆的露出了一身扎实的肌肉,倒让高李氏主仆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她们嘴里虽然轻轻啐着,但双眼却忍不住瞥过来看个不停。

等唐成里外换好后,高李氏又拿出一个小包裹递过来,“这里面有远游冠一顶,绿松石腰带一围,不过花的却是兰草儿的钱,整整攒了一年半的月例呀,这丫头对你倒是真舍得”。

相比于这两样物件儿,倒是兰草儿的这份心更难得,唐成闻言,也不避高李氏在身边,反手搂住正为他整理衫子的兰姐儿,嘴上就吻了上去,“多谢了,不为你的东西,就为你这份心!早晚我必定十百倍的还你”。

“谁要你还!”,这还是两人第一次当着高李氏的面亲热,饶是平日大方的兰姐儿也被臊的不轻,替唐成带冠及系带时,勾着的头始终就没抬起来过。

唐时但凡有点本事的男人谁不是有妻有妾?女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有妇德,而妇德的第一条就是“戒妒”,“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妒忌,故七出之状,标其首焉”,这可是白纸黑字写在《女孝经》中的原文。再加之两人之间又有主仆名份的尊卑,所以高李氏并不担心兰草敢与她争宠,是以对唐成的举动并不在意。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唐成这具身子本就修长有貌,这番头戴远游冠,身穿竹纹袍,脚踏六合靴的收拾出来,一等兰姐儿替他系好杀腰的绿松石腰围,顿时就如同大变活人般换了个模样,俨然成了一个透着些富贵气的儒雅俊逸公子。

唐成就着那面半人高的新磨铜镜照了照,对这身新装也很是满意,等他转回榻边时,两女眼中的赞叹之色还未消散。

“行了,衣裳也试了,现在该说正事了”,见唐成问话,早有准备的高李氏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张县令来的时间不长,四娘舅知道的就这么多了,妾身怕记性不好给忘掉什么,因就请人录在纸上,你自己看吧”。

“还是你想得周到,兰姐儿,劳烦你来捏捏腿”,唐成头枕着高李氏的腿躺下去细细看起纸上的记载来。这时节,上边儿自有妇人柔柔的给他抚着鬓角,下边儿兰姐儿揉腿的力度也拿捏的恰到好处,份外舒爽。

高李氏递过来的不过是薄薄的两页纸,唐成却足足看了两炷香时间才放下,看完后他也没说话,枕着下边肉绵绵的腿开始思忖起来。

这天下午,唐成从高李氏庄上走时,手上拿的除了装着新衣服的包裹外,还有一副土老财生前为附庸风雅置办下的围棋及几份棋谱。

第二天快中午的时候,刘里正从县城里回来了,看他满脸含笑的样子,想必唐成出的坏主意是落实下来了。

至于打探新县令的喜好,刘里正说出的也没什么新东西,基本跟高李氏那张纸上记载的差不多,两人根据新得来的消息一番合计后就开始为接官忙碌起来,只不过刘里正每天忙完后就能睡觉,而唐成却还要连夜摆弄围棋。

说起围棋,这还是唐成在后世里打下的底子,后世里唐成上小学的时候,他的高知父母还没什么名气,相对就有多点的时间花在他身上,那个时代的城市父母都琢磨着要给孩子从小培养些特长爱好,他的父母也未能免俗,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唐成也跟无数的同龄人一样,放学后在不同的特长班里穿梭,书法,钢琴,甚至连芭蕾都有,直到唐成自己选择了围棋之后,这种疯狂的穿梭才总算结束。

这一学就是六年,开始的时候是唐成的确有兴趣,后来的目的却是希望能借围棋上的好成绩引起越来越忙碌的父母的注意,毕竟最初学棋的日子里都是他们陪着去的,这也是唐成记忆里关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不管是出于兴趣,还是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总之那六年唐成学得很用心,他本就是天性聪慧,再一用心之后进境就极快,直到把省城少年宫里水平最高的棋师都给惊动了,几度试图引诱刚上初一的唐成专业学棋,可惜这时候的唐成已在无数次的失望后渐渐放弃了对围棋的兴趣,对父母朦胧的愤怒甚至使他厌恶起曾经最喜欢的围棋来,最终在练习了六年后彻底罢手不学。这一丢就是近十年。

唐成在这十年里连一次棋子都没摸过,此时重新再想捡起来也着实不易。

每每当唐成根据隐约的记忆打谱到深夜时,看着摇曳的灯盏,都忍不住在心底抱怨这个张县令为什么偏就好这口儿。

第三十章 只听楼梯响

虽然这段日子以来小山村的热点已经转移到了新县令身上,但县令大人的巡查事宜却还真应了那句老话——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先是说三五日就要动身,随后又改成七八日,眼瞅着一天天过去,年前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种种传闻这才消散,任谁都知道县令老爷八成是不可能再来了。

这样的变化只让刘里正大感丧气,刚刚召集起来的民夫们也只能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准备过年。

新县令巡视之行突然取消,唐成也难免失望,这些日子以来他都把这次接官视为一次机遇,是他跳出小山村的好机会。本来依他如今的基础,就是自己去县城也能找到一份清闲些的文字工作,但随着对唐朝社会了解越深,他也就越发明白,若从长远考虑,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做不得。

大唐自定鼎之日,就在《大唐律》中将社会上的一切人分为三个等次,分别是官人、良人与贱人。狭义的官人是指流内官,即归属吏部存档管理的有品级的官员,而广义官人则是指流内、流外一切有官职的人。良人是指具有独立社会地位的编户之民,主要成分是地主与自耕农。至于贱人又分官贱与私贱两类,官贱是指官奴婢,官户及工乐户。至于私贱主要是指属于私人所有的奴婢、部曲及部曲妻子,譬如兰草就属私贱。

从以上《大唐律》中的规定就可以看出,唐朝虽称开放,但等级界限其实是非常森严的,譬如单举婚姻一例,在《唐律》中就明确规定有“当色为婚”,不得逾越。而在三类人中,最遭人鄙薄,也最没有权利的就是贱人,无论是官贱还是私贱,都是“等同畜产,不同人例”,贱人没有读书参加科举的权利,也没有与其它两类人通婚的权利。一旦落入这个阶层,再想出头可就是千难万难了。

唐朝以农为本,轻视工商。在《大唐律》中规定的四类不许参加科举的人中,“工商子弟”就赫然在列。唐成身为佃户倒没什么,但一旦进城到商铺里去谋事做的话,纵然他的身份还是良人,在这个特定的时代也会给他的未来抹上很“不光彩”的一笔,虽然暂时能赚上一些钱财,却基本封死了未来的前程。这样算的话实在是得不偿失。

所以他若想跳出这个小山村,就必须依循正途,而依循正途最好的方法就是进入官办的县学后再图发展。这事说来容易,但要做起来却跟后世挤重点学校一样艰难。整个郧溪县内各里兴办的村学不下数十所,另有私塾若干。而县学却只有一所,作为朝廷建立的官学,县学中的名额是有限的,主要招收的生员也是县城内的士绅家子弟,这些人就占了全部名额的近九成,余下的一成多分散到各个村学,以唐成家的情况若非有特殊际遇,根本就不可能抢到这极度稀缺的名额。

而若不能进入县学,就无法进入州学乃至道学,如此以来更无机会获得前往京城礼部参加科举的“乡贡”名额,任你才华滔天,不能参加科举,又如何晋身?

这半年来家里虽然已不愁吃食,但房子却愈发的破旧了,唐成甚至怀疑这个土房子还能不能坚持到明年除夕,以他如今的情况,倘若仍是困守在这个小山村,想重新置办一栋新房子的话,没有个五七年根本就不可能;加之他是从后世繁华里过来的,这半年在这个小地方呆的也实在憋屈,前面是没本事走,如今他的基本技能已经掌握,不管是为家里考虑还是依着自己的本心,穿越过来已经半年有余的唐成都迫切地渴望着变化,渴望离开这么个小山村,只有到了更大的地方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而机会则意味着改变的可能。对于唐成曾生活过的后世而言,这是一个人人都明白的道理。

不管是后世还是现在,唐成的年龄都不大,寄望很大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变化,心里难免生出了毛躁,心情不宁定之下,看书及练字就很难再沉下去,为此,严老夫子一改往日的和煦,曾几次对他厉色批评,直指他“修身,养气”的功夫连门都没入。

虽然唐成自己也知道心情浮躁不仅于事无补,更是读书人的第一大忌,无奈却难以自我调整。慢慢的他这情绪被高李氏知道,妇人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当天下午就套车又去了一趟城里,最后一脸疲色的带回了一个确定的新消息:县令大人年前确实是不会下来了,不过在过完除夕及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后,他将于“六九”结束后的立春正日开始动身巡查全县。

对于急待改变处境的唐成而言,这个消息就是一剂最好的宁神汤药,连续近十日的毛躁就此消散,他又恢复了前面规律的生活,读书、练字,除此之外他也花费了许多心思寻找关乎围棋的典籍和棋谱。

时间流逝,一过腊月二十之后,新年就一天赶着一天的到了,村学是在腊月二十三号这天正式放的假,要等过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后才会重新开学。严老夫子家住邻村,这一放假后就不会天天再来,放假走时就将村学内的书房钥匙留给了唐成,一来是为照拂房子和房内的那两盆花,再则也算给唐成一个安静的读书所在,毕竟这里面还放着几百册书,取用非常方便。

严老夫子的这个安排倒是正合唐成心意,小山村过年的这点热闹对他没什么吸引力,再说他也疲于应付一拨拨闲来无事四处串门子的村人,索性在腊月二十四帮完唐张氏“打扬尘”后,便日日到严老夫子书房温习课业,累了就打打棋谱换换脑筋。闹中取静,自是别有一番惬意。

“合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除夕夜子时,唐成陪着父母在院子里的火堆中烧完爆竹后对唐张氏道:“娘,我想去看看社火”。

唐张氏两口子整个腊月都在念叨儿子如今太安静了,此时听了他这么个要求,那里还有不肯的?不仅点头答应,更说到要是遇有合适的村人结伴,就是到远处的邻村看社火也不要紧,毕竟依着风俗,年轻人在除夕夜就应当守岁而不该睡觉的。

唐成从家里出来后并没有去看社火,而是借着浓浓的夜色到了高李氏庄上。

赶上年下,高李氏庄子里的庄客们都回山里过年了,偌大一个庄子几乎没了什么人气儿,虽然四处挂着灯笼,但越是如此反倒越衬出庄子的寂寥来,二进院子里,高李氏和兰姐枯守着一笼旺旺的炭火相对无言,旁边满满的一桌年菜几乎没动筷子,因时间放得太久,早冰凉的没了热气儿,整个西厢房里那里有半点过年的气氛?

唐成的到来直让主仆二人喜出望外,见他进来,兰姐几乎是欢呼着跑上前紧紧抱住了他的胳膊,生怕他就此走了一样,脸上满满的洋溢着小儿女的惊喜。

说来也还真是奇怪,仅仅就因为多了唐成一个人,屋里的气氛就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寂寥没了,冷清没了,屋子里猛然洋溢出股股欢快温馨的气息。高李氏主动偎坐在唐成怀中腿上,双手环着他的脖子喃喃燕语声道:“你来了,这就像个家了!暖暖活活的,真好,真好!”,念叨到后来,她那微闭着的眼角处就沁出了两滴欢喜的晶莹。

唐成安抚了高李氏片刻后,起身将屋内铁枝合欢树灯架上的灯盏全都点亮,随即又往本就旺旺的火笼里再添上几截粗粗的银炭,一时间整个房内大放光明,银炭荜拨,过年的热闹喜庆气儿愈发的浓厚了。

第三十一章 终见人下来

做完这些,唐成拉着两人到了设在东厢廊下的小灶房,将冷菜逐一回锅,随后三人在暖和和的屋里守着旺旺的炭火热闹闹的吃起了年饭,至于其中劝酒时唇舌相交的香艳情景,便是不说,诸位看官也必能想象。

吃完年饭后,醉意微醺的三人便来到西厢房外的场院,这里早就砌好了一个小小的柴堆,旁边放着好几捆砍成三尺长短的青竹。点燃火堆,等火焰烧旺后将青竹一截截儿放进去,随后就听到连串儿爆竹炸裂的声响,噼里啪啦的脆响声中,原本寂寥冷清的二进院子里浓浓的年味已是熏人欲醉。

三人烧完爆竹后就回到屋中榻上打双陆,玩到疲累不堪时就此倒下睡去,等唐成在鸡鸣声中睁开眼时,早见窗外已是天光大亮。高李氏与兰姐儿一左一右交颈叠股的裹着他睡得正香。

起床的过程难免又是一番气喘吁吁的皮肉纠缠,无奈那桃木桩还没到期,兰姐儿身为奴婢又不能先拔头筹,只苦了唐成被两人撩拨的不堪,最后还是妇人故技重施,款款的用一张温润小口帮他解了急难,虽不曾真个儿销魂,却也别是一番动人滋味。

随后的日子唐成基本就算住在了村学书房,正月里的时间过的快,转眼间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也过去了,上元之后第四日就是新一年的立春正日,也就是在这一天,唐成从刘里正处得到了县令已从城中动身的消息。

立春之后,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与此同时,绵绵密密的春雨也渐次多了起来。新任县令到达本村的那一天,就是这么个乌云细密,半阴不晴的天气。

新任县令一行的人数并不多,四个抗旗牌鸣锣开道的在前,后面跟着六个随行护卫的差役,主要陪同巡查的是县学林学正。盛世重文教,县学学正就是本县文教的总代表,他陪同下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黄土垫道,合村出迎,这都是早就准备好的套路,还在县令大人车驾尚远时,随着刘里正一声令下,人群中早就备下的锣鼓喜庆班子顿时就喧天的响腾起来,等到县令大人在道口处下车步行后,两边百姓已在刘里正的带领下齐刷刷拜倒跪迎。

他们这一拜倒,就将路侧站着的严老夫子及其身后的唐成衬的异常醒目。

从年前记挂到年后,这段时间唐成生活的重心就是迎接县令大人,但直到此刻,他才算看到县令本人,这是个年近四旬的中年,中等身材,身形微微发福,整个人无论长相还有气度都透着江南水乡的清爽,看着倒不招人烦。

唐成站在道边正自打量这位新县令,就听身边一声轻轻的咳嗽,他当即收回眼光,弯腰从身侧香案上捧起早就备好的酒递到严老夫子手中。

尊官下乡,耆老相迎,这本是惯例。唐成虚搀着严老夫子给县令奉酒三盏,县令三谢而饮后众山民起身,就此,面上的接官仪式就算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