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第170章

作者:何不言情

妈的。

甄武心中暗骂,这真是个疯子,盼着撺掇着朱棣掀起战争,就想着施展他的能力,压根不管能不能赢,估计这一场战争,对于道衍来说,只是一场游戏,只不过这场游戏输了的代价,是付出生命而已。

而死,对于这个老家伙来说,怕是真的一点不在乎,甚至别说他自己死了,天下百姓死光,这老家伙也不见得动容。

亏他还顶着个光头。

甄武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又问道衍:“大师觉得新皇上位后的政策是否是对的?”

道衍不假思索道:“削藩以集皇权,免政令不通,施仁政减刑法,某求天下之心,怎能不对?”

说着,道衍眼睛看着甄武,仿佛他很诚恳的真的这般认为。

甄武却不相信道衍真的是这般看法,不过他还是说出了他的心中所想:“初登皇位,军心不稳,便削北方塞边之王,足见眼光之短,施仁政减刑法,却重文人而抑武将,心中只有江南没有漠北,又见格局之小。”

甄武说到这里,看向北方草原的方向,顿了一下道:“如此政策,长此以往,这天下新皇可守得的住?前宋软弱可欺历历在目,难道要重蹈覆辙?只为了博得一些文人士子之心?”

“大宋不好吗?士子归心,繁华荣盛,百姓富足。”

“好,不过大明能更好,因为我汉家人的疆土,从来也不只是江南,我要的富足是大江南北皆为富足,如今我们生在大明,生在这个可以去比肩汉唐的时代,为何不去重现或是超越汉唐光辉,何必比较前宋?”

道衍哈哈大笑起来。

甄武也笑了两声,接着道:“其实我只是个武将,富足不富足我管不了那么多,我要的很简单,北平是我的家,漠北也要是我的家,再往北,往南,往东,往西,都是我的家,新皇做不到这一点,殿下却可以,更何况天下军人皆以开疆拓土为荣耀,他们明白新皇给不了他们这点,这般情况我又岂能没有信心?!”

“好一个信心。”道衍笑的更开心了,他没想到从甄武嘴里,还能听到造反这事,能有这么高尚的理由。

他突然发现他越来越喜欢甄武了,比他还会给自己戴高帽,突然心血来潮道:“听说你刚生了儿子?”

嗯?

甄武疑惑的看向道衍。

道衍笑道:“若是不嫌弃贫僧才学,让你儿子拜我为师如何?”

“当和尚?”甄武脸有点黑。

道衍脸一下子也黑了。

甄武哈哈笑了两声:“开玩笑开玩笑,大师不要这么严肃嘛。”

道衍并不觉得这点很好笑。

和尚不丢人。

两人一边聊,一边向着城中而去。

……

等到道衍回到庆寿寺后,先是把积累的事情处理了一下,然后叫来一个小和尚,他问道:“事情办的如何了?”

小和尚回答道:“已经把湘王被逼自焚的事情,传扬了出去,相信很快就能让所有百姓都了解到事实真相。”

道衍点了点头,随后又叮嘱道:“我之前给过你都司军卒家中的地址,可还记得?一定要多在军卒家中附近下下功夫,多利用信男信女,让军卒和其家属,有意识的知晓跟随燕王会飞黄腾达,和燕王做对会下九幽地狱,不得超升,这些事情应该不用多教你吧。”

老和尚心中的信仰,只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而且还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工具。

“明白。”小和尚说道,也不觉得为奇,也算是有什么样的主持,就有什么样的小沙弥。

“行了,下去吧。”

道衍挥退小和尚后,侧头看向外面开满花瓣的梨树,阳光照射在上面,很是好看。

他突然又想到和甄武的一番谈论,嘴角不由自主的挂上笑意,他虽不在意输赢,但是能赢肯定是好的,而且按照甄武所言,若燕王得了皇位,在甄武等人的协助下,做出一番丰功伟绩。

这造反,兴许不见得会遗臭千古。

他虽然不在乎。

但是能香,肯定也高兴。

……

就在甄武他们加紧准备的时候,时光匆匆流逝,北平城的诸位,谁也没时间多关注朱高炽三人到了京师后,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一直到了四月末。

本来平静的大明,一件事突然又震动了所有人。

朱允炆动作利索的把齐王和代王,如闪电一般的连续拿下,废为了庶人。

这消息传到北平城后,甄武再也坐不住了。

他隐隐感觉到北平城上悬着的那把剑,就要斩了下来。

当削藩成了习惯,当王爷被废不再被惊讶,当朱允炆聚起大势时,朱允炆岂还会在意朱棣是不是真疯?

甄武偷偷来到燕王府,劝说朱棣,是时候想办法让朱高炽三人回来了。

朱棣此时也有些心慌,有些怕。

朱允炆一个接一个,动作丝毫不停,从周王,湘王,再到齐王和代王,速度也越来越快,朱棣同为王爷,如何不心慌。

他儿子不回来,他想要反抗也会投鼠忌器,不由得有些后悔让朱高炽等人入京了。

朱棣又连忙叫来道衍,三人仔细商议后,都觉得不能再这么被动下去,需要把朱高炽等人先召回来再说。

朱允炆这般狠辣,当叔叔的很危险。

随后,等到甄武和道衍两人离去后,王府便传出一个消息。

朱棣重病将死,需要朱高炽等人回来侍疾。

这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张昺和谢贵的耳中,俩人连忙来王府探望。

现下已经将近五月,天气已经转暖,朱棣卧室里却摆满了炭盆,张昺和谢贵刚刚走进来,就被一阵热浪扑的连连后退。

他们进来后,还一眼看到朱棣脸色苍白的捂着大棉被,即便如此,朱棣仿佛还冷的浑身发抖。

俩人大惊,连忙向旁边伺候的徐妙云,询问朱棣的病情。

徐妙云仿佛哭的神魂有些颠倒,说话也是颠三倒四的,缠着俩人说了小半天,才把病情说清楚。

可就这小半天的功夫,把张昺两人说的浑身冒汗,脸色通红,仿佛蒸笼里蒸过一般。

俩人早已难以忍受房间里的温度,心中暗骂自己没事找这个罪受,一时间不愿意再在屋里多待,想要赶紧出去凉快凉快。

然而徐妙云这时候却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缠着俩人,不让两人离去,哭着祈求两人让她的儿子回来见一见朱棣最后一面,要不然朱棣死不瞑目,她的儿子更是会悔恨终生的。

两人不想答应。

可他们不答应,徐妙云就是不让他们走,最后没办法了,他们也实在受不了房间里的温度,这才应承了徐妙云,说是会给皇上上奏,尽量让朱高炽等人回来。

徐妙云听到这话,哭着放过了他们。

等到张昺和谢贵离去后,徐妙云赶紧让人把炭盆拿走,同时让人取来冰块,要知道张昺谢贵受不了,她和朱棣更忍的难受。

可成大事者,就得忍人所不能忍。

张昺和谢贵回去后,确实也没有食言,在他们看来朱棣真的要病逝了,让朱高炽等人回来也是应有之意,等到朱棣一死,燕王府削与不削,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不用再像之前一般小心翼翼,周密布局。

奏折向着京师而去。

而甄武此时,却在家里擦起了武器。

他想着,快了,这次真的快了。

……

第242章 -齐泰心累了!

南京城的风,才五月吹的便是热浪,虽然偶尔仍旧带着一丝来自秦淮河上的清凉,可扑到人的面容上,依旧使人有些烦躁。

即便是皇宫里也是一样。

朱允炆躲在奉天殿中,心中总有一股说不上的躁动,除了炎热外,可能还来自最近朝廷异常安静的缘故。

自湘王自焚的事情发生后,朝堂上针对他削藩的政策有过一时的争吵,可当他雷霆般拿下了齐王和代王,朝堂中开始诡异的安静了起来。

皇上圣明,喊的他都有点不真实。

而且他明确能够感受到有一些人对他的阴奉阳违,这种感觉让他很不爽,甚至有点不安,不安到总让他有一股冲动,想要暴虐的把这些人一网打尽,然后全部关进大狱中严刑惩戒。

可是他又想要脸。

朱允炆叹了口气,轻轻舒缓着心中的郁气,同时还自我安慰的想着,也许就像黄先生所说的,想要打造一代盛世,便不能在意那些跳梁小丑,要不然只能陷入到无止休的争论当中。

就像太祖爷,他老人家想做的事情,谁又能阻挡,当年那么多政策,有着那么多的人不满,甚至抵触,可太祖爷何曾在意过,最后还不是把大明带的越来越强盛,越来越稳固。

真理是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国家是少数人掌控的。

想到这里,朱允炆眼神坚定了起来。

削藩政策,他与黄子澄等人商议过好多次,绝对是没有错的,既然没错,他就要坚定的走下去,只要他打造出一代盛世后,那些跳梁小丑自然会消失不见。

现在万万不能被他们拖了后退。

朱允炆拿出了那张写满各位王爷的名单,看着那个用红笔重重抹去的三个名字,他露出了一抹笑容。

现如今哪个还敢仗着太祖亲子的身份,来和他摆长辈的谱?!

不知死活。

他是他们的君,就该让他们跪下来祈饶。

朱允炆嘴角笑意不知道何时消失了,脸上反而变的有一丝阴郁,他眼光冰冷的再次看向名单,直直盯住了一个名字,珉王朱楩。

就在他思索怎么收拾朱楩的时候。

黄子澄匆匆跑了过来,他气息有些急促,显得事态有些紧急。

“陛…陛下,燕王…”

黄子澄气息不稳,说话有些续不上去。

可朱允炆对这个伴了他很久的心腹之臣格外的包容,他阴郁收回后,变成温和的笑容,说道:“黄先生莫急,难不成燕王世子他们又要奏请返回北平?咱不是商议过吗,不让他们回去了。”

黄子澄深吸了几口气,努力的把气息平息下去,他脸色有些沉重道:“陛下,咱们估计留不下燕王世子三人了,北平八百里加急的信件,说是燕王病重,恐有性命之忧,急召燕王世子三人回去侍疾。”

“什么?!”

朱允炆猛地就站了起来,刚才不急不缓的样子全部丢到了九重天外,他急的直接从桌后走了出来,亲自走到黄子澄面前接过黄子澄递出来的信件。

他打开一字一句的看着,仿佛生怕错过重要信息或者说生怕看错了信息。

等到他全部看完,嘴角忍不住想要上扬,可他竭力的控制着,努力让自己的脸色平静。

“黄先生,你说燕王病重,此事是否有假?”

黄子澄反问道:“陛下不信任张昺谢贵?”

朱允炆神色一滞,随后肯定道:“自然是信任的。”说完,他转身返回自家的位置坐下,他忍不住开始想起朱棣如果真的病死后,对他的好处,想着想着忍不住来了句:“这可真是个好…好让人悲痛的消息。”

嗯?

黄子澄看着朱允炆的神色,脑袋上冒出了问号。

这可不是悲痛的样子。

不过,黄子澄也懂,朱允炆很早就把朱棣视为心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军中没有根基的朱允炆,自小就有些痛恨军中大将,从蓝玉开始,到现在的诸王之长的朱棣,每一个人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他不喜欢这样的人,也不喜欢这种压力。

尤其是现在的他,再也不是只能够在压力下忍气吞声的皇太孙了。

朱允炆眼中厉芒一闪,问黄子澄:“那燕王世子,黄先生以为放其归去,还是不放?”

黄子澄来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

“放,首先陛下阻人行孝,有违仁义之道,其次若是燕王真的病逝,燕王世子等人也不足以抵挡陛下的削藩之策。”

“不足以抵挡吗?”朱允炆嘴里念叨了一句,他有些担心燕王三子,怕他们有才干,若真是放回去,再给他造成麻烦。

黄子澄明白朱允炆的担心,建议道:“若是陛下担心,不妨请魏国公兄弟二人前来询问一番,燕王三子与徐家有亲,一直以来多有来往,想来魏国公兄弟对燕王三子秉性都了解,顺道也能试探一下徐家对于陛下的忠诚。”

朱允炆眼睛一亮,这法子好,随后侧头冲着身边的太监吩咐道:“你去把徐辉祖和徐增寿请来。”

太监领命,匆匆下去。

没一会儿,太监便带着徐辉祖兄弟二人来到了奉天殿。

朱允炆也不和徐辉祖两人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把燕王病重,想要让燕王三子回归的事说给了徐辉祖两人听。

然后直接开口问道:“燕王三子的秉性,不知魏国公兄弟二人可知晓?”

上一篇:五代河山风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