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不做备胎开始 第243章

作者:故园三千里

只要厂里的员工都觉得自己能够支撑下去,那就没有必要招人了。

能让他们多挣点钱,也能让厂里未来少一些负担,这算是双赢的事情。

当然,如果这些工人表示支撑不住了,不愿意加班了,那还是得招人。

现在这些工人都表示愿意继续加班,柳青也就放心了,对他们说道:

“昨天马厂长应该跟你们说了,今天会有外国客户过来参观,如果做得了这一笔大单,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有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加班,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够承受得住。”

“只要有这个机会,我们能承受得住!”有工人很激动的表示。

有人补充:“只要还是这样的待遇,哪怕是加班一年,我们都能承受得住。”

按照工厂现在给出来的待遇,他们一个月挣的钱都有一两万的样子——这段时间,整个行业就是这样的行情。

在疫情来临之前,加班的情况下也就是个六七千。

在柳青收购这家工厂之前,没有加班的机会,一周五天上班时间,一个月就一两千。

如果能够维持这样的待遇,加班一年,可以存上十年都存不到的钱——天天这样加班,对他们来说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不用消费,也根本没有时间消费。

为了这个目标,值得他们拼命了。

现在不拼命,以后拼命的机会都没有了。

柳青笑了笑:“大家放心,肯定不会累一年,最多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

真的有一年的行情,那他就要扩招员工了。

哪怕这些工人愿意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加一年的班,他也不敢那样做。

背上一个血汗工厂的骂名,以前做的那些努力全都白费了。

至于待遇,他倒是可以开高一点。

第415章 米勒先生

上午九点多,过来考察的外国人团队就过来了。

过来的一共有七八个人,其中只有三个是白种人,另外几个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东方人,至于国籍那就不知道。

其中有一个是外贸局的,不属于外国人团队,负责的就是把外国人带过来,还会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

这个团队带队的人名叫托马斯.米勒,他是一个西方跨国集团在华夏的副总裁。

他们集团派他这个副总裁过来,倒也不是对这一次的采购,有什么怠慢之心,而是这个集团华夏区的总裁现在不在华夏,想要过来,首先要接受的就是十四天的隔离。

能够过来的,就只有他了。

——疫情爆发后,华夏区总裁急急忙忙的带着家属回国避祸去了,他则带着几个倒霉鬼留守在华夏区的总部,天天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

没想到时间才过去不到两个月,这边的疫情控制得差不多了,他的家乡却陷入到了困境中。

疫情爆发之初,他所在的集团也利用自家在全球的渠道紧急采购,给华夏这边捐赠了几百万个口罩以及一些别的医疗物资,刷了一波好感度。

而现在,老家那边出了问题,疫情大爆发,相邻一片发达国家都陷入了困境中,各种医疗物资匮乏。

特别是口罩、防护衣这一类有关防疫的物资——当初本来就被华夏扫得差不多了,他们这边又爆发起来,顿时就不够用了。

环顾全球,现在能够提供那些物资的,就只有华夏这边。

他现在就是接到了总部的命令,尽可能的多采购一批口罩运回去。

能够采购到别的医疗物资那就更好了。

口罩方面,他们第一个看上的就是天元口罩厂。

疫情刚爆发,天元口罩厂和天元集团就做出来了一共两亿五千万个口罩的捐赠,还有疫情期间不涨价的承诺,已经让天元口罩成为了大家唯一能够记得住名字的口罩品牌。

总部那边要他提供华夏的口罩生产商时,他第一个说出来的就是天元口罩厂。

而前段时间天元口罩厂捐赠出去的五百万个口罩,也已经开始使用。

使用之前就进行了检测,质量合格,不比任何国际品牌的口罩质量差。

而那些行内有名的国际品牌口罩,产能严重不够,已经不是贵不贵的问题了,是出钱都买不到,买了都用不来——在机场都会被扣下。

质量靠得住,产能又大,这也让他的提名得到了通过,总部就让他过来采购。

他提出的第二个备选厂家,以前是做电池的,后来什么都做,加入口罩行业也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正好也在鹏城,而且产能特别的凶猛。

反正都在一块儿,这家不成可以谈那家。

他们首选的还是天元口罩厂。

毕竟一家已经有了两年多,是公认的最大的口罩厂商,这段时间已经销售了数以亿计的口罩,质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另外一家虽然有着极强的制造实力,可是进入到这个行业才一个多月时间,还是有一点顾虑,只能作为备用方案。

有得选择的时候,肯定会选择一个看起来更专业的。

没得选择了,才会选择备用方案。

不管怎么样,能够采购到口罩才是最紧要的。

他们集团是做跨国贸易的,里面就包括医疗器械,拥有着自己的销售渠道。

现在他们老家那边多个国家都陷入到了危机之中,对口罩的需求量极大,只要能够采购到足够的口罩,卖出去绝对能够赚大钱。

那边的口罩价格已经到了一个离谱的地步。

比华夏这边疫情之初的口罩价格还要离谱。

一个n95口罩,需要几十欧元。

还很难抢到。

他们集团在那边多个国家都拥有着自己的销售渠道,只要有口罩过去,多少都能够销售完。

至于说自己生产,那就有点扯淡了。

他们不是没有尝试自己生产,可是不管上游下游都没有配套的产业,工人也没有,生产效率低下得令人发指。

——这种利润微薄的低端产业早就被他们淘汰掉了,现在想要捡起来,简直就是做梦。

很多地方只能用裁缝自己缝制口罩,那样的口罩戴起来也只是有一个装饰的作用,根本防御不了病毒。

总部对他的要求是尽可能的采购更多的口罩,有多少要多少。

价格好说话。

哪怕是按照现在华夏市面销售的价格购买都可以接受。

当然,能够将价格降低,自然要将价格降低。

他们选择天元口罩厂作为第一站,也有着这么一个考量——当初天元口罩厂的老板柳青可是亲口承诺过,疫情期间口罩价格不会上涨。

虽然他也知道国内国外不可能一样,但万一这位老板是一个有着大格局的人,爱着全世界呢?

那岂不是赚了?

他们来到天元口罩厂,受到了柳青的热情接待。

米勒来华夏也有了几年时间,能够说一些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为了能够更畅通的沟通,他还带来了翻译。

介绍到翻译的时候,柳青有一些懊悔——还是失算了,早知道自己这边也应该请一个翻译过来,那样才能保证自己这边听到的信息是真实的信息,而不是经过对方翻译加工过的信息。

而且,双方团队在大厅里坐下,每一边都有着一个翻译,每一句话都让翻译转达,那个场面想一想都觉得特别的高大上,特别的正式,特别的国际范。

只是现在已经是这么个局面,后悔都来不及了。

这倒是让他学到了一点——以后要见国际友人,一定要聘请一个专业的翻译过来。

冯芷萱是985大学出来的人,她的英语水平不错,虽然够不上翻译的水平,不过普通的交流没问题。

然而,米勒不是说英语的。

她的英语技能,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

米勒过来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参观天元口罩厂的生产车间。

他带过来的团队里面就有相应的专家,工厂的设备以及生产工艺能不能达到要求,一看就知道。

转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还随机找员工问了一些问题,这才离开生产车间,跟柳青谈起采购口罩的问题来。

第416章 价格谈判

在天元口罩厂的会客室,托马斯.米勒和柳青就口罩采购问题进行了一场一个多小时的商谈。

带着米勒过来的商务局的人并没有参与进来。

米勒已经见过了天元口罩厂的各种生产资质证明,也带着业内专家去生产车间考察到,确定了天元口罩厂生产的口罩具有出口到他们那边的资质和质量,也就和他谈起了采购的问题。

那边急缺口罩,想要采购口罩的不只是他一家,他也猜想得出来,想要来天元口罩厂采购口罩的也不只是他一家。

只要能够采购到口罩,运回去,肯定能赚钱。

那边疫情爆发,是一个危机,对于他们这样的跨国集团来说,也是一个赚钱的机会,竞争对手不会少。

只不过他来得快一点而已。

他没有时间和柳青慢慢的磨。

所以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想要采购口罩的意愿。

当然,他也坦白天元口罩厂不是他唯一的选择,还会给鹏城另外几家大的口罩厂接触。

除了那个原本生产电池的厂商外,还提到了徐波和年奉炎合作的那一家口罩厂。

——那一家口罩厂早已经投入生产了,一天的产能就有大几百万个。

如果不是受限于原材料不够,一天产能能够开到一千多万个,也算是一个大生产商了。

这只是鹏城一个地方。

别的地方新建的口罩厂也很多,虽然产能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加在一起就很吓人了。

米勒表示,他希望能够在鹏城这个地方解决采购的问题,可是价格谈不拢的话,他也不介意去别的地方再看一看。

对于他的这种说法,柳青也只是笑一笑。

这段时间投入到口罩行业的资金确实挺多的,产能也已经开始爆炸了,现在全国一天的产能已经达到了两三个亿——这还只是官方统计的数据,实际上还有一些产能根本就没有报出来。

在柳青关于未来的记忆里,这一年国家出口的口罩一共有两千多亿个,产值达到了三千多亿人民币。

其中医用口罩就有六百五十亿个。

国内的不说,光出口就是那样一个巨大的数字,每天的产能可以想象会有多高。

不过,目前而言,具有出口资质的口罩生产商没有几家。

有的国家对生产标准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是口罩就可以了。

可是米勒他老家那边,一大片市场,都遵循着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通过那个标准,取得相应的出口资质,就没有办法使用。

哪怕是把口罩运过去了,也不能上市销售。

很多新投资的口罩厂一开始根本就没有往那方面想,他们想的就是国内市场,觉得国内市场就可以让他们吃饱了。

至于国外,他们开始投资的时候,国外都没有什么疫情,没几家愿意把精力花在那上面。

哪怕是徐波和年奉炎投资的那家口罩厂,在柳青的提点之下,一开始就做了那样的准备,现在也还没有获得相应的资质。

在柳青的记忆里,当时就有很多口罩运过去,却因为没有达到对方的标准不能使用。

就算是米勒所在的集团会出力帮他们拿到许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时间。

现在米勒的选择并没有那么多。

米勒了解过天元集团的产能,他希望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能够从天元口罩厂采购到三亿个口罩。

他开出的价格是天元口罩厂现在的出厂价,三毛九一个。

当然,这个报价被柳青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米勒先生,我们厂愿意以疫情前的价格销售口罩,不是因为我们的口罩只值那个价格,而是作为一个获得了发展红利的华夏民营企业家对这个国家抗击疫情的支持。您应该清楚,现在熔喷布的价格是什么样子的,口罩工人的薪水又是什么样子的,按照这个价格,我们销售口罩只会赔本,销售得越多,赔得越多。我们不可能接受这个价格。”

现在熔喷布的价格已经涨了很多,三毛九一个的口罩,连成本都不够。

至于柳青和王总那边签订的合同,那是商业机密,他们不会拿出来说,王总那边也不可能拿出来说,只能按照市场价格来说。

按照市场价格,就不存在着三毛九一个的口罩。

按照这个价格,至少在一个月内,天元口罩厂的口罩根本就不用担心销售不出去,没必要销售给外国人。

上一篇:具现真实游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