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 第495章

作者:王梓钧

费如梅眨眼说:“肯定会法术啊,不然怎么变戏法?”

盘七妹仔细思索,终于来一句:“我猜你在骗我。”

皇子皇女们,却在结伴玩乐,根本不知道幻术是啥东西赵瀚坐定之后,吩咐道:“开始吧。”

“开始演幻术!”侍卫扯开嗓门大喊。

舞台四周都有观众,团团围观魔术表演,这对演出者是极大的考验,动作不干净很容易被看出来。

今天是来宫里演出,张九指特地穿了一件道袍,也就是古代的居家休闲服。

此人大约四十岁,身材干干瘦瘦,但个头却极高。他踱步走上舞台,看不出什么异样,行至舞台中央时,面向皇帝皇后说:“拜见陛下,拜见各位娘娘,拜见各位皇子和公主。这戏法肯定是假的,都在身上藏着带着,这就打开给各位贵人看看。”

说话间,张九指撩开道袍的下摆,露出两条并拢的长腿,里面啥东西都没有,

而且裤子还是比较紧身的。

展示完毕,张九指又说:“陛下匡扶汉家社稷,天下万民得以生息。草民张本淑,没读过几天书,也识不得几个字,却也知陛下乃千古圣君。今日有幸面圣,便恭贺陛下一统江山!”

说着,再次弯腰作揖,双腿也随即张开,下半身变成蹲马步的样子。

道袍的下摆再次撩开,张九指猛的提出一只桶,桶里有老姜插成的假山。

一桶姜山。

费如梅眨眨眼,又摇摇头:“他怎变出来的?”

柳如是也很纳闷儿:“刚才撩开道袍还没有,难道是藏在身后?”

“他身后的台下,站着不少宫女在看,那些宫女也没发现异常。”田秀英说。

不管是表演技术,还是一统江山的寓意,都让赵瀚非常高兴,拍手赞道:“好戏法!”

“好!”

赵匡桓等皇子皇女,此刻都乐疯了,也不再互相打闹,全部规规矩矩坐在母亲身边观看。

张九指朝舞台侧下方喊道:“徒儿,上彩巾!”

徒弟抱着一张彩色方巾上台,恭恭敬敬递给张九指:“师父,彩巾来了!”

张九指接过彩巾,抖散了打开,长宽约一米左右。他将彩巾遮在前方,开始跟皇帝说话:“鞑子肆虐中原,乱我汉家天下。陛下驱逐胡虏,挽救神州黎民,

真乃盖世之英雄。如今鞑子困守建州,我朝天兵总有一天将其剿灭,草民预祝大同将士旗开得胜、平定四方!”

说完,猛地将彩巾揭开。

只见张九指面前,放着一只膝盖高的瓷缸,缸中插着四面旗帜。在彩巾揭开的瞬间,眼神好的观众,甚至能看到旗帜本来竖在一起,突然朝四个方向散开去。寓意:旗开得胜,平定四方。

看过不少现代魔术的赵瀚,

都被这一手给惊到了,忍不住坐直了身体,开始思索这些东西是怎么带上舞台的。

“慢着!”

费如梅一点没有妃子的样,竟然离开座位,跑去舞台另一个方向,问站在那里的宫女:“你们刚才看见他藏东西没?”

宫女们纷纷摇头,其中一人说:“道袍宽大,我只看到他穿道袍站那,挪开半步就是瓷缸和旗帜。”

表演还在继续,徒弟拔出旗帜,插在舞台四周。

张九指提起那只瓷缸,倒过来展示里面没东西,又把缸口朝着皇帝和后妃们,

里面确实干干净净无一物。

等徒弟插好旗帜,张九指平伸双臂,让徒弟把自己的袖子挽起来。

然后,张九指举起双臂,袖子已经挽到肘部,不可能在袖子里藏东西。他又对皇帝说:“陛下仁政爱民,四海富庶。便如这银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边说,他一边往瓷缸里掏。

先掏出一块银元,接着掏出一把银元,一把接着一把,最后掏得满地都是银元。

就在众人目瞪口呆之时,张九指找徒弟要来彩巾,将瓷缸完全遮住,然后猛地掀开:“又如这稻米,家家堆满粮仓,一天五顿也吃不完!“

在彩巾掀开的瞬间,那瓷缸竟然装满白米,而且漫出来洒在舞台上。

柳如是惊得直接站起来,口中念叨:“神乎其神,神乎其神…”

赵瀚却在苦苦思索,这他娘究竟藏在哪里了。

前前后后,变出许多东西,中途没再额外做演出准备,只是让徒弟上台帮忙递了两次彩巾。

紧接着,张九指又变出五个盘子,里面装着稻、黍、稷、麦、菽。由于今年北涝南旱,他祝福明年五谷丰登,天下百姓都能衣食无忧。

估计是害怕吓坏后妃和皇子,割头术什么的,并没有拿出来表演。

把身上夹带的东西变完之后,张九指就一直在玩球,婴儿拳头大的木球,被他玩得是出神入化。而且依旧挽着袖子,木球突然就没了,两只手张开也没有,

随即在身上各个地方取出。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手速非常慢,或者说故意动作很慢,却又让人看不出怎样藏球的。

一番表演结束,赵瀚终于问道:“那些东西,你都藏在身上?”

张九指上前作揖:“回禀陛下,都藏在身上。”

“很重吧?”赵瀚问。

张九指说:“一百来斤,个子矮的、力气小的,肯定都演不了。”

赵瀚点头赞赏:“你这戏法变得很好,多收徒弟,莫让它失传了。今后得闲,

再招你进宫演出。”

“多谢陛下!”张九指大喜。

赵瀚想了想,又说:“朕这一家子看欢喜了,前线将士却没见过如此精彩的戏法。这样吧,你跟着宣教团,一起去劳军演出,每个月给你俸禄。在各师都演出一遍,你再回南京给百姓表演。可好?“

张九指作揖道:“草民遵旨!”

劳军演出,估计要耽误一两年,但对张九指而言有好处。

皇帝喜欢看戏法,军将喜欢看戏法,今后谁还敢找他麻烦?只要不犯法,他能在全国各地横着走。

赵瀚继续说道:“挑几个乐工一起去,那首曲子也编排好了,都演给前线将士看看。对了,在军中宣教团挑几个徒弟,把你的戏法教给他们。放心,不会抢你的饭碗,宣教团只在军中演出。那首破阵曲,也让乐工们传授给宣教团。”

张九指拍马屁道:“陛下关怀将士,难怪我大同军所向披靡!”

“下去吧。”赵瀚挥手道。

师徒俩喜滋滋离开皇宫,赵瀚则陪后妃和子女一起游玩御花园。

吃了午膳,继续办公,虽然今天官员们轮休,做皇帝的却还要主动加班。

司礼监掌印施慰贤前来禀报:“陛下,礼部和钦天院给出了黄道吉日,下个月初八宜纳妃子。”

赵瀚说道:“你去安排吧。”

施慰贤并未退下,而是说:“文莱国主所献之女,今年已十五岁,是否…”

“就今晚收用吧,你给她选个嫔号。”赵瀚已经把这女子忘了,刚献来时才十二岁。番邦公主,都没法退货,否则国王肯定多想。

甚至到现在,赵瀚都不知对方长相如何,不过想想应该也不会丑,否则文莱国王哪敢献上来啊。

傍晚时分,赵瀚终于下班,被女官带着前往一处偏院。

条件挺寒酸的,毕竟还没正式封号,也就仗着番邦公主的身份,有自己单独的院子,还有一个宫女伺候着。

“拜见陛下!”

宫女欢喜而忐忑的迎接,她已被告之皇帝要来,总算不会再一直当小透明了。

赵瀚见其紧张,微笑道:“不要害怕,我又不吃人。”

宫女将皇帝引入院中,说道:“公……小姐已洗漱打扮,房间也布置了,请陛下进屋歇息。”

大权在握,赵瀚还是堕落了,不再是当初纯洁的小年轻。

屋里燃着两支红烛,那位文莱公主坐在床边,脑袋上居然还盖着红盖头。

赵瀚随手用秤杆挑开,露出一张偏西方的脸,

第624章 【人口增涨和税制改革】

少女的身体,让皇帝有些留恋,上班都迟到了半个钟头。

司礼监的女官,早已抱着奏章等待,李香君单独挑出一份放置:“陛下,各省户籍人口已经报上来了……”

是全国普查,其实就是按照户籍上报,否则流动人口根本没法统计。

三赵瀚翻开一看,心中突然就愉快起来:

金陵府(直辖):263万。北平府(直辖):39万人。

江西省:915万。安徽省:704万。江苏省:778万。浙江省:641万。四川省:930万。

湖南省:622万。湖北省:533万。广东省:608万。广西省:382万。福建省:594万。

山东省:266万。河南省:245万。河北省:103万。山西省:184万。陕西省:166万。

辽宁省:114万。云南省:302万。贵州省:288万。

不含12岁以下孩童,全国人口总计8677万,较上次统计多了2000余万。

四川人口,暴涨230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收复川南地区;二是大量孩童年满十二岁;三是很多山里的百姓造册落户。

广东、福建都涨了一百多万,这是大量少数民族落户了,而且海南岛、台湾岛也编户齐名。就拿海南岛来,算上落籍的黎族、苗族,人口竟然超过120

万。

至于辽宁,不但计算蒙古、女真,甚至把朝鲜人也算进。

朝鲜的边境地区保州,也被划归辽宁管辖。

江西的人口情况特别尴尬,别看在籍人数全国第二,但很多人都在外做官、经商、当兵。而且青壮年不断向北方移民,刚纳入统计年龄的少年又多,12岁到18岁占比五分之一,导致农村劳动力有些不足,田产多的人家根本招不到佃户,只能花钱购买外国奴隶。

翌日,朝会。

赵瀚笑着给百官宣布:“全国两府十八省,人口八千六百七十七万有奇,比前明人口最多时还多。诸卿辛苦了!”

辽宁其实还未正式设省,暂归山东管辖,但人口统计是分开的。

“陛下弹精竭虑,以仁政行天下,如此万民方得繁衍生息。”

“圣天子在朝,神州黎民之福也!”

“我大同新朝,如今建国之初,便人口将近九千万。二十年后,百姓必然有亿兆之多,真乃古所未闻之盛世也!”

一时间,百官歌功颂德,而且大都发自真心。

这可是多年战乱、天灾、饥荒、瘟疫后的中国,在册人口比大明全盛时期还多。而且北方人口稀缺,就算现在啥都不干,任其发展都能人口暴增,估计几年之后就能人口过亿(十二岁以上。)

人多便是盛世,如何不让官员们心花怒放?

赵瀚道:“北平府还是人太少,前明的时候,只北京城就人口百万,而今整个北平府还不足40万人。不论如何,明年要向北平府移民十万,从南方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迁徙。”

“臣遵旨!”户部大员们,举着笏板出列。

艾儒略等翰林院传教士,听到数据都瞠目结舌,整个欧洲有这么多人吗?

今天的朝会议题,就是讲人地矛盾。主要讨论汉唐时期,关中地区人口众多,

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的问题。比如汉武帝上台没多久,就将皇室土地分给百姓耕种,接着又允许百姓自由迁徙,关中农民大量迁到关外开垦。

又讨论唐代和宋代的土地制度,最后赵瀚得出一个结论,五十年之后,中国的土地必定不够耕种,到时候就需要向海外开拓。比如吕宋,那里虽然气候炎热,而且雨季很长,但只要细心耕种,还是能把热带雨林一点点开垦出来。

这玩意儿不仅是讲给百官听,也会登报让民间知晓,长期灌输形成一种海外开拓的共识。

朝会结束,赵瀚对费纯和吴应箕:“你们两个留下,一起去内阁。”

这二人是管财政税收的,联名写了一封奏疏,请求进行财税制度改革。

赵瀚散朝前往内阁,开一个财政会议,庞春来、李邦华、宋应星、费纯、吴应箕五人参加。

赵瀚问三位阁臣:“你们都同意?”

李邦华道:“臣觉得不该将本色完全取消,可以保留少许,以便不时之需。“

本色,就是正税物品,比如大米、小麦、木材。折色,就是折抵物品,比如银两、布匹。

明初出现折色税收,主要是减轻行政压力,同时减轻仓储压力,允许把粮赋换算成银两、布匹上交。但规模不大,因为银子不是流通货币,那个时候的货币叫大明宝钞。

直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之后,折色成为主流,本色变成辅助费纯道:“我朝本色、折色并行,是因流通钱币不够,许多山民甚至没见过钱。如今每年铸造银币、铜币无数,从南洋、朝鲜、日本都流入大量铜银,民间已经不缺钱了。因此臣建议,在金陵府和赣、浙、苏、徽、闽、粤、湘、

鄂,全面取消本色纳税,今后都改为银元、铜钱交税。至于其他省份,可以慢慢来,预计十年之内逐步完成。”

上一篇:修行从渔夫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