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 第137章

作者:王梓钧

老者害怕被反贼杀全家,只得又去开仓给粮。

反贼还真的不多要,一人仅取半斗,并坚持立字据,扔下字据带上粮食就走。

从头到尾,五百士卒军容严整,没有踏进过地主家的宅子半步。

目送这些反贼离开,老者哀叹道:“这叫什么世道?过不下去了!”

又行半日,中午正在生火做饭,哨兵突然报告说有官兵出现。

黄幺登上小山丘一看,果然见到两三百官军,人人手里皆有斩获。有的士兵,甚至推着小车,载满了从乡下劫来的财货。

官兵那边的军纪,已经控制不住了。

你能去抢,为啥我就不能?

于是大小将领们,轮番出去征粮,有些倒霉地主,被反复征了好几次。

这是江西本地招募的士兵,相对来说还比较文明,若换成外省的客兵就更惨。在那种情况之下,官兵不仅抢劫钱粮,而且还会杀人屠村,砍下良民脑袋说是斩杀反贼。

一旦此次官兵战败,李懋芳必定暗示部将杀人,砍些脑袋回去可以抵消败绩。

“吹号!”

“嘟嘟哒,嘟嘟哒嘟哒嘟哒哒哒,嘟嘟嘟嘟嘟嘟呜~~~~~~”

“嘟嘟哒,嘟嘟哒嘟哒嘟哒哒哒,嘟嘟嘟嘟嘟嘟呜~~~~~~”

“杀!”

待官兵从山丘下路过,五百士卒蜂拥而出,两三百抢粮官兵,吓得惊慌逃窜,完全搞不清什么状况。

黄幺一人跑得最快,连续捅死好几个,直将这些官兵追入村中。

刚被劫掠过的村民,纷纷关闭门窗,透过缝隙观察情况。见官兵被黄幺带人追杀,他们虽然不敢出声,却一个个都为黄幺暗中叫好。

两百多官兵,黄幺带人杀死近半,便不再继续追赶。

而是回到刚才的设伏点,将官兵抢来的粮食,送到村里让农民来自取。

五百士卒,五个宣教官。

这些宣教官沿村大喊:“老表们不要害怕,我们是赵先生的大同兵。大同兵不害百姓,是给老百姓做主的。官兵抢来的粮食,就堆在村里的打谷场,谁家被抢粮了就去拿。”

初到贵宝地,还没得到农民信任,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等黄幺带着士卒走远,村民们终于敢出来,跑去打谷场拿回粮食。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自然又是一番争执。

有个少年没去抢粮,而是朝黄幺的部队追去,中途还捡起官兵扔掉的一杆长枪。

追了一路,黄幺停下来休息,把这少年叫来:“你跟着我们作甚?”

少年吞吞吐吐道:“我……我想跟你们打仗。”

“你家里人呢?”黄幺问道。

少年回答说:“爹死了五年,娘死了三年,两个姐姐都嫁了。我跟着大伯家过日子,婶婶不待见我,干活再多她都骂我。”

“也是可怜,”黄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答道:“胡定贵,我爹起的名字,我爹还念过几年书呢。我也识字,是爹教的,我会背《三字经》。”

黄幺笑道:“那好,你今后就跟着我打仗。”

在敌后游弋好几天,黄幺的兵力增加到536人。有一户甚至举家投靠,老人全死了,家贫不能娶妻,一家三兄弟都跑来加入大同军。

另外还有战绩,前后杀死官兵400多人,杀得官兵不敢来这一带抢劫。

更为可贵的是,附近村民都已经知晓,大同军是帮老百姓打仗的军队,跟那些凶残的官兵不一样。就连许多地主,都半主动把粮借出,因为官兵来了抢得更多。

“混账!”

李懋芳勃然大怒,亲率两千巡抚标兵,朝着黄幺的部队直扑而去。

此时此刻,黄幺正在龙光书院附近,“龙光射牛斗之墟”那个龙光,书院匾额乃长腿皇帝赵构所书,朱熹曾经在此讲学一个多月。

“将军,将军!”

一个农民飞快跑来,气喘吁吁道:“将军你快进山,好多官兵来了!”

“多谢老表!”

黄幺立即起身:“别吃饭了,收拾东西进山。”

李懋芳一路追至此地,只能扑个空,黄幺已经进了两里外的狮子山。

李懋芳追得也累了,把士兵安排在外边,自己跑去龙光书院休息。

可惜,龙光书院大门紧闭,根本不理他这个巡抚。

江西四大书院有五个,龙光书院便是那第五大书院。这里已经不是清江县地界,而是南丰县的边缘地带,李懋芳敢纵兵劫掠百姓,却不敢带兵强闯书院。

吃了闭门羹,李懋芳越想越气,望着狮子山毫无办法。

两日之后,官兵大营。

李懋芳、李若琏、王思任三人还在争吵,前者坚决不肯渡江决战,他认为官兵的训练度还不够。

一万八千官兵当中,有三千多人是新募之兵,训练时间只有两三个月。李若琏的五千士卒,更是各地卫所带来的,全他娘是放下锄头的孱弱军户。另有2000人左右,是临江巡抚征募的乡勇。还有2000多人,是王思任的水兵,不可能上岸打仗。另外还有3000民夫。

真正能打仗的官兵,仅有不到2000人而已!

这还打个毛啊?

李懋芳虽然贪婪,却也不是傻子。他原本的打算,就不是跟反贼打仗,而是凭借王思任的水军,压得反贼无法进行决战。

等反贼粮草没了,自然会选择撤兵。

而李懋芳自己,非但一兵无损,反而能趁机捞银子。这些银子,一部分用于练兵,练出真正的精兵。一部分用于贿赂上官,要么将他调任,要么允许他继续练兵剿贼。

横竖左右,都对李懋芳有利。

也就王思任傻得很,闹着跟反贼决战,抢着去送死吗?

竖子不足与谋!

这句话,是李懋芳和王思任对彼此的态度,他们都觉得对方是一个智障。

“抚帅,丰城县没了!”

“什么?”

李懋芳惊得跳起来,忙问道:“丰城知县,不是招募了一千乡勇守城吗?”

探子回答说:“那些乡勇,下乡征粮去了。回城的时候,被反贼杀个正着,一路追进县城就没了。”

李懋芳、李若琏和王思任,三人面面相觑。

丰城县就在他们身后,而且就在赣江边上。反贼要是在丰城县裹挟百姓,直接就将他们的后路断了。

李若琏冷笑道:“你干的好事!”

李懋芳无言以对,因为征粮命令,确实是他下达的。

可他娘的谁能想到,丰城知县那么牛逼,竟然让乡勇下乡征粮,被几百贼寇趁虚而入夺取县城。

那根本就不是去征粮的,而是丰城知县自己想捞银子,借着剿贼的名义派兵抢劫!

王思任叹息道:“现在只有三个办法,一是立即渡江决战,二是立即撤兵回南昌,三是夺回丰城县,并将大营驻扎在那里。”

“撤兵是不可能的,放着眼前的贼寇不剿,你我全都要丢乌纱帽。”李若琏摇头说。

李懋芳问道:“就不能派兵夺回县城,然后留人驻守吗?”

王思任说道:“有几百贼寇,一直藏在咱们身后。这些反贼惯会蛊惑人心,若是任其发展下去,怕是下个月能有两三千人。背后有两三千敌人藏着,你敢打这样的仗?”

李懋芳思索道:“不能从临江府撤走,只撤到丰城县都不行。临江府是课税重镇,一旦丢失,朝廷震怒,咱们丢官都是轻的!”

“那就打吧。”李若琏叹息道。

王思任叹息:“这个赵贼,何其奸猾也。”

王思任想过赵瀚可能派兵绕后,可万万没想到,反贼在绕后之后,没有跑来夜袭官兵大营,而是帮农民赶走劫掠的官兵!

只几百个反贼而已,官兵想要清缴,却连鬼样子都摸不着。

别说农民通风报信,就连本地士绅,也暗中为反贼提供粮食,只因官兵实在抢得太狠。

王思任有一种错觉,自己才是反贼……

第162章 【白罗洲水战】

“轰隆隆!”

电闪雷鸣,雨幕笼罩四野,天地间都变得昏暗起来。

作战双方的一切活动,都因这场大雨而暂停。

包括黄幺带去敌后的士卒,也纷纷住进老乡家里,瓢泼大雨没人扛得住。

“终于下雨了。”

赵瀚立于帅帐,看着雨水落在地面,喃喃自语:“这位李巡抚,我在等下雨,你又在等什么?”

在江西打仗,但凡双方兵力具备规模,真正决定胜负的都是水战。

朱元璋跟陈友谅的决战如此,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也是如此。

哪边的水师能够获胜,就能占据粮道和进兵路线。如果水师没有覆灭,只要还能守城,步兵输多少仗都可以重来。

这源于江西的特殊地形,全省到处都是大山,主要城市分布于山间盆地,且被四通八达的江河湖连接。

赵瀚的水师部队,虽然战船只比官军少十多艘,但大船数量远远不及官兵。但他地形优势,抢先占了两河交汇处,同时还处于赣江上游。

原本,他想引诱官军水师通过河口,然后根据地形进行包围绞杀,让对方船大船多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谁知王思任不上当,始终不让水师越过河口一步,导致双方就此对峙一个多月。

那就只能等待下雨,等待赣江进入涨水期!

可明末的天气越来越怪,今年不但春旱严重,到了初夏竟也不下雨,夏粮收割完毕还是不下雨。

终于,今年的第一场大雨来了,而且连续下了两天两夜。

赵瀚心里想的竟然不是打仗,而是县镇两级官员和宣教团,有没有积极组织农会抗洪抢险。

……

官军在下雨之前,已经成功渡江,正待第二日发动进攻,当晚就被老天爷给了个下马威。

李懋芳看着眼前的几门大炮,问道:“还能开炮吗?”

炮手回答:“能响,火药储存得好,没怎么受潮。”

“好,重重有赏。”李懋芳嘉许道。

官军有火炮,而且足足九门。

其中六门火炮,是从南昌城拆下来的,属于朱元璋时期的老古董。非常原始的铜制臼炮,口径粗,炮管短,威力大,射程近。

另外三门是佛郎机炮,宁王造反时代的产物。两门由宁王聘请工匠打造。一门是王阳明的忘年交林俊,致仕在家自己铸造,并让家奴从福建运过来的。

这九门火炮都一言难尽,六门臼炮属于城防炮,又粗又重射程还近,只能等反贼自己进攻,才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三门佛朗机炮虽然轻便,而且射程还远,但威力其实很小,子炮铳也数量不足。

“官兵动了!”

“让他们慢慢攻。”

一万多官兵出动,赵瀚却守在营中。

营外挖了三道壕沟,每道壕沟留下的通道,仅容三个步兵并行通过。

而营内,同样有两道壕沟。

坚守不出,就是拖时间,拖到古剑山率领水师出动。

“总镇快看!”

赵瀚立即爬上高台,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敌军抬出什么物事。直至第一道壕沟之外十余步,官兵开始组装佛朗机炮,他终于明白那玩意儿是啥。

“全军撤进战壕,藤牌手举盾护住头顶,没有盾牌的随便找东西。”赵瀚立即下令。

三门佛朗机炮,很快进入预定地点。

但那六门臼炮,却行动极为缓慢。由于下雨之后,地面泥泞坑洼,用骡马拖拽前进,没走多远就陷进泥地中。最后,只能用人力来抬,折腾好半天终于抬过来。

“开炮!”

上一篇:修行从渔夫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