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9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贾鲁老匹夫,陆放翁示儿北定中原,汝为后辈,何以示先人,何以示后人?”

朱重八声若雷霆,不光是城外听到清楚,就连城下的张希孟都忍不住点头,这话有劲!

只要你贾鲁还自诩读书人就好,在大散关写了一辈子边塞诗的陆游,一心恢复中原。白发苍苍,稼轩居士弹剑作歌,志在华夏一统。

即便过了千百年,这俩人依旧让人钦佩敬仰。

身为读书人,前辈盼你们北定中原,结果你们屈膝投敌,自己给蒙古人做了奴才不说,还要子子孙孙,世代做仆……不管怎么说,也是理亏。

贾鲁终究只是一声长叹,调转马头,退了回去。

此刻军营已经扎好了大半,贾鲁直接到了自己的大帐,有一个沧桑憔悴的文士,正等在这里,他的腰背弯曲,头发花白,竟然需要拄着拐杖,才能勉强支撑。

这位不是别人,正是去濠州劝降的卢安民!

才几天不见,竟然这么拉了……不得不说,老朱的那一顿臭骂,后劲还真大!

“大人,情形如何?下官身体这个样子,不能追随大人,真是该死!”

贾鲁微微叹息,伸手让卢安民坐下。

“你……也不要耿耿于怀,老夫刚刚也让人落了面子。”贾鲁就把城头齐声朗诵示儿的事情说了一遍。

一听到这个,卢安民就不由自主抽搐,可要了命!

上一次是郑思肖,这一次是陆放翁,哪里是一群草贼,简直是翰林院的高手,怎么一个劲儿往心窝上戳?

“老夫原来还有些迟疑,现在一看,这濠州城中,必定是有厉害的人物啊!”

卢安民自然也意识到了,他咬着牙齿道:“卑职以为,必定是哪个欺君罔上,甘心从贼的不要脸读书人,给城里的红巾贼出谋划策。此人着实可恨!等着城破之后,必定大卸八块,五马分尸!”

卢安民恨得不行。

贾鲁却又叹了口气,显得十分忧虑。

“此番红巾贼子,南北呼应,声势浩大,北方红巾宣扬明王出世,南方红巾讲弥勒降生,这濠州红巾,却是追忆前朝,有收复故土,光复中原之心……其志不在小啊!”贾鲁语气透着不安。

卢安民稍微思量,也明白过来。

要动员千百万民众,推翻一个朝廷,绝对是要有一套能说服人的东西的。而从黄巾起义之后,借着宗教聚拢人员,图谋不轨,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前置作业。

尤其是白莲教,这玩意简直是破箩筐,什么都能往里面装……宣扬明王出世的,你是白莲教,宣扬弥勒下生的,你也是白莲教,要推翻元朝的你是白莲教,要保一方平安的,你还是白莲教。

根本就没有标准的教义,或者说他们的教义就是开放式的,可以根据需要,随便乱编。只要你能忽悠一帮人,你就是一方教主,连组织也没有。

所以自宋代以后,白莲教就几乎成了造反家的耗子窟窿,不知道会从里面冒出什么牛鬼蛇神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白莲教是总也剿灭不了。

这一次大起义,南方白莲教的教主是彭和尚,北方的就是韩山童,其余各地,还有不下一百个形形色色的教主,去中心化了属于是。

这样的白莲教固然和野草一样,难以根除……但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法形成合力。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超越“明王降世,弥勒出生”的纲领,来统合天下英雄。

韩山童的思路是对的,他提出了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飞龙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口号。

可惜的是韩山童落地成盒,直接让派出所就给剿灭了,幸好刘福通带着残部杀出来,重新集结,点燃了起义的烽火。只不过刘福通能打归能打,但是在思想建设上面,却是乏善可陈。

“白莲教的匪人纵有千万,也不难对付。可若是有人以恢复故土为号召,不但朝廷危矣!只怕我等死后,必定身败名裂,一臭百年!”贾鲁一声哀叹,仿佛苍老了许多。

卢安民心惊肉跳,忍不住咳嗽起来,他比贾鲁还惶恐。

“大人,无论如何,都要打下濠州,彻底剿灭这伙贼人,一个不能留啊!否则后患无穷!”

贾鲁沉吟片刻,终于用力颔首,表示赞同。

……

“张大哥,《示儿》都背熟了,再教我们一首诗吧!”沐英围着张希孟央求道,在他的身后,还有许多半大孩子,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六七岁。

可别看这帮小家伙不起眼,他们帮着送水送吃的,还负责送信带话,可是很有用的。只有闲下来,才来找张希孟玩。

一首诗把那个老家伙吓得灰溜溜跑了,他们都觉得牛气冲天了。

这不,一群勇敢小牛,不怕困难了。

“你们愿意学,那是好事。我就教你们背《正气歌》吧!”张希孟清了清嗓子,就念了起来,等他摇头晃脑念完,眼前的这帮小崽子一个个都溜了,就连沐英都跑了,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四句还能记得住,这么长谁记得住啊!

“小先生,循序渐进就好,何必为难他们?”马氏给他们求情。

张希孟也苦笑道:“夫人,不是我难为他们,而是贾鲁吃这一套,咱们就不妨对症下药,等他真的攻城紧急,咱们就用正气歌鼓舞人心,要让贾鲁老匹夫明白,人心不死,浩气长存!他这条老狗,休想拿下濠州城!”

马氏深吸了口气,顿时觉得张希孟讲得有道理,没法子,干儿子啊,你们就辛苦一下吧!

张希孟教导沐英这帮小崽子,同时也注意着两军的战斗情况……就在贾鲁退回去的下午,元兵就展开了攻势。

只不过并非那种声势动地惊天,泰山压顶的攻击,而是驱赶临时归附的兵马,担着沙土,背着石块,填平护城河,整理出攻城的路线。

密匝匝的人群,宛如一群群的蚂蚁,向着城下,蜂拥而来。

他们普遍形容枯槁,面带菜色,身上的衣服也破烂不堪……背着上百斤的沙土,摇摇晃晃,几乎摔倒。

当力气即将耗尽,喘着粗气,把沙土倒在护城河,民夫的脸上就会露出欣喜的笑容。

拿着空筐回去,就能换一张巴掌大的饼子,可以苟延残喘,多活一天。

贾大人还是有信用的,当初跟着他开河,就是这般了。

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前是挖河,现在是填河,反正区别也不是很大,埋头干吧!

至于城头的弓弩箭矢,虽然也能杀伤一些民夫,也会造成恐慌,但是短暂后退之后,他们又会聚拢过来,继续填河铺路。让城头的守军也十分无奈。

趁着中午,朱重八下城吃饭,就跟张希孟感叹,“小先生,要是听你的,早点把外面的护城河清理了,再砌一道羊马墙,多准备弓箭,又岂能让他们轻易临近护城河,不死一万,也要死八千!”

朱重八切齿愤恨,城里的这帮人,真是误事。

“恩公,再说这些都没用了,我看贾鲁的总攻也快到了,需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回回炮,不可不防。最好还要准备一些沙土和湿棉被。”张希孟嘱咐道。

朱重八颔首,“咱知道了。”

正在这时,突然城头有人大喊:“鞑子上来了!”

朱重八一跃而起,直接奔着城头跑过去。

张希孟的心也瞬间提了起来,第一场大战终于来了!

此刻的民夫撅着屁股跑了,他们留下了三条十丈宽的攻城路线。随后就有元军扛着简易的云梯,向着城头迅速奔跑。

“都准备好!别急着放箭,等临近了再射!”

朱重八大声吆喝,直到敌兵到了三十步以内,城头才落下密集的箭雨,瞬间带走了几十人的性命,侥幸没死的,也插得像个刺猬,哀嚎痛叫,眼瞧着活不成了。

短暂的慌乱之后,元兵居然争先恐后,冲到了城下,竖起云梯,就向上面爬。

“打!”

又是一声令下,沉重的滚木,西瓜大的石块,朝着下面,狠狠砸去。

脑袋开瓢,鲜血横流,伴随着痛苦哀嚎,不一会儿,城下黑乎乎的,堆满了一层尸体……

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

今天是正月十五,至正十三年,距离大明朝建立,还有十五年。

今天又是濠州攻城战的第三天。

未来的洪武皇帝朱重八还仅仅是不起眼的九夫长,靠着大帅义婿的身份,督守西城。

大名鼎鼎的淮西勋贵之中,唯独汤和,跟在朱重八的身旁,一起帮着守城。

此刻的汤和还是郭子兴的千户,算不得朱重八的部下,也就是说,老朱麾下的第一个臣子,也是目前唯一的臣子,就是刚刚过了十二岁生日的张希孟。

十五年创业,打造出一个帝国来,这不比车库创业的故事励志多了!

张希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却也忧心忡忡,不寒而栗。

连续三天,贾鲁都在用收编的杂碎攻城。

这些人多为各地的强盗,他们也无心反叛元廷,只是打家劫舍,抢掠财物,祸害老百姓罢了。贾鲁把他们收拢起来,给了粮食,算是免去了不少百姓的苦。

但贾鲁也不是烂好人,他把这些收拢的人当成了炮灰,用来消耗守城的物资士气。

“这个老匹夫,让我抓到他,必定把他的脑袋拧下来!”汤和恶狠狠说着,随即朝着手里的馒头咬下去,一口咬掉了大半,仿佛馒头就是贾鲁的人头。

张希孟同样拿着热乎乎的馒头,他就比汤和文雅多了,饿死了也有个饱样。

“恩公,汤千户,依我之见,今天贾鲁就会派出精锐,如果再继续消耗下去,那帮人也未必愿意牺牲,毕竟他们可都是贼匪出身,没几个好东西。官兵强势,他们不得不服从,但若是逼得太急,不给他们活路,少不得也要玩命。”

朱重八稍微思量,就用力点头,“小先生说得对,我们必须多加小心!”

几个馒头下肚,朱重八和汤和重新上城。

果然如张希孟所料,今天攻城的元兵之中,有了不少甲士,这帮人身形健硕,披着铁甲,手持砍刀利斧,后面还有弓箭手掩护。

他们渐渐取代了那些装备简陋的杂兵,成了攻城的主力。

偏巧此时城头的器械也消耗过半,红巾军的伤亡开始不断上升。

从担架抬下来的数量,张希孟就算出,今天的牺牲至少是昨天的两倍还多。整个攻防战进入了相对血腥的阶段。

不过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张希孟很清楚,工部尚书出身,治水奇才,贾鲁贾大人的真正优势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拿出真正的本事……

正在张希孟思忖的时候,突然城头有人惊呼,元兵动手了!

只见在元兵的后面,出现了几个地龙似的东西。

高度至少在两丈左右,足有三四辆马车并在一起那么宽,至于长度蜿蜒而来,看样子应该有三五十丈,换句话说,就是百米以上的长度。

在大地之上,出现了这么个庞然大物,宛如洪荒巨兽,蜿蜒而来,造成恐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小先生,重八让你上去!”

汤和从城头下来,抓着张希孟的胳膊,不由分说,几乎把他抬了上去。

当看到城下怪物的时候,张希孟也倒吸口冷气,忘了胳膊的疼痛。

“是吕公车!”

张希孟叫出了名字,朱重八由大惊变成大喜,心花怒放,小先生果然见多识广,既然认识,就必定有办法了。

“小先生,你快说说看!”

张希孟微皱着眉头,又看了看,终于确定下来,这东西就是吕公车。

在《续资治通鉴》中就记载: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拥至城下,高与城齐,欲阶之以登。《明史》也有关于吕公车的记载。

根据记载,吕公车很可能是一种在元明都有过应用的攻城器械,等到满清八旗兴起,他们善于使用小巧的楯车,和吕公车又不同了。

如果这种广泛使用的吕公车是贾鲁发明出来的,倒也不意外,毕竟这种庞然大物很符合工科男的审美。

吕公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庞大。

高度在两丈以上,可以和城墙一般高,长度可以达到五十丈,行动起来非常缓慢笨拙,需要成百上千的人,还需要大量的牛,一起推动,才能平稳前进。

吕公车的缺点很明显,但优势也同样突出。

首先这玩意够大够高,自然省去了爬城的难题,可以直接上城,如履平地。

其次吕公车一次能运送几百人,堪称陆地行舟了,一旦发起攻击,绝对不好应付。

再有,吕公车使用木板生牛皮,防护严密,弓箭射不穿,简直就是超大型装甲运兵车。

伴随着吕公车的步步逼近,城外元兵士气如虹,仰望着巨大的攻城器械,信心倍增,仿佛濠州唾手可得。

反观城头,士兵们心惊肉跳,吓得脸色苍白,不停发抖,这个怪物是他们能对抗的吗?

看到这里,朱重八也是气愤焦急,怒火中烧。

其实对付吕公车并不是没有办法。

假如像张希孟提醒的,清理好护城河,再挖沟,建造羊马墙,一层层,把濠州保护起来。道路上沟沟坎坎,层层设防,吕公车想要接近城头,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可城外防御准备太少,贾鲁只花了两天多,就填平了护城河,再利用杂兵,在路上铺木板,堆砂石,愣是弄出了三条宽十丈,可以供吕公车顺利向前的道路。

朱重八还能说什么,城里的这帮虫豸,真是害人不浅!

“恩公,吕公车多用牛皮,应该怕火攻,咱们用弩箭,裹上硫磺油脂,烧了这个大王八!”张希孟想到了一个办法。

朱重八果断答应,此刻吕公车距离濠州城也不过二百步。

张希孟能够清楚看到,在吕公车的上面,有一杆羽旗,十分显眼。看样子应该是给后续兵马传递位置的。

在正面的车中,一共分成三层,每一层都有木板保护,但是这些木板并不是堵死了所有的视线,还留有空隙,里面的人可以观察情况,也可以向外射箭,攻击城头的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