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537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不过虽然如此,锦衣卫的规矩,他们也不是随便说话的人,反正只管把人送去,他们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沈崇德心丧若死,被人左右拖着,带到了北平的皇宫!

没错,北平是有皇宫的,就是元朝的皇城。

规模格局,自然不必说了。

当初根据张希孟的提议,将皇宫前面的主体辟出来,弄成了博物院,里面陈列了许多元朝的文物,也包括明军收复北平时候,各种有价值的文件文物。

扣掉前半部分之外,东边有一块,划入了燕王府。

由于占用了皇宫的关系,朱棣的王府在所有藩王之中,都是头一份的。

另外还剩下一部分没有占用,在老朱北上之前,已经收拾了一遍,暂时算作行宫了。虽然远不及应天那么宽敞阔气,但是夫妻两个能住在一起,朱元璋还挺欣慰的。

出来游玩,要的不就是夫唱妇随,开心快乐吗!

老四这么安排,还挺有孝心的。

“先生,伱说的计划,咱答应了,接下来就开始筹备屯田公司吧!”老朱将双脚插在温水里,随口说道。

他是真没把张希孟当外人,张希孟也只能装作没看到。

“陛下,事情只怕没有那么简单。”

老朱不解,“你又有什么主意?”

张希孟淡淡一笑,“这就要问燕王殿下了。”

朱棣还有点跟不上来,“先生,你和父皇说了什么啊?还有我也不知道啊!”

张希孟笑了,“燕王殿下当真不知道?这些天北平大学堂都在讨论市面上物价的事情,来了太多的高丽劳力,充实到了作坊之中,虽然他们吃不起什么值钱的玩意,市面上的粮食,烂菜叶,还是被买走了很多,直接造成了菜价上涨!”

朱棣一听急了,“先生,我现在就下令,不许他们到市面上买菜!敢扰乱民生,我砍了他的狗头!”

“咳咳!”

正泡脚的朱元璋忍不住了,你小子别太过分了,连烂菜叶都不让人吃,你也太黑了。

“菜价贵了,就想办法多种一些,不让人吃肉,还不让人吃菜?”

朱棣不敢反驳,只能诺诺答应。

这时候张希孟笑道:“陛下,其实事情就落在了这里……臣计划之中,筹建的屯田公司,他们多半只会负责粮食生产,毕竟粮食产量大,价格高,也便于保存运输,能帮他们带来许多利润。但是老百姓,北平市民,日常生活,肯定不只是吃粮,还要有蔬菜、水果。因此我的设想,还要有小农存在。”

“但是这个小农,不能遍地都是,最好要集中在城市郊区,靠近道路的地方。这里主要种植蔬菜,水果,供应市民消耗。可以适当降低些税赋,提供一些便利,总之要保护好老百姓的菜篮子。”

朱棣默默听着,记在心里,老朱却是笑道:“朱棣,这回知道什么叫算无遗策了吧!张先生办事,从来都是思虑周全,滴水不漏。”

对这话朱棣没有半点怀疑,我可是传承着您老都没学过的神功秘籍呢!要说起来,张先生制定计划的本事,还真是天下第一。

面对老朱的赞许,张希孟早就听习惯了,也没什么反应,他反而说道:“陛下,臣盘算着,北平的土地,至少要保留十分之一以上,给小农使用。他们未必能提供多少税收,也未必能赚到多少钱……但是他们关乎普通市民的生计,而且有许多老百姓,他们也未必适应进城做工,也没法塞进作坊里干活。给他们留点余地,也是给朝廷一个回旋的余地,千万不能把什么都占了。”

张希孟又提到了一个紧要的事情,北平固然可以建庞大的屯田公司,但是却不能只有一种屯田公司。

朱元璋没有迟疑,立刻答应。

“先生,你还有什么说法?”

张希孟道:“臣暂时想到这么多,不过臣觉得未必只有屯田公司这一种办法,只要足够庞大,能扛得住风险,又能赚取足够利润,维持下去,都可以鼓励。毕竟朝廷也不能受制于人。”

朱元璋大为赞同,连连点头。

果然是自己依仗的心腹重臣,张希孟可不光会写文章,做学问,他办事情的本事,丝毫不比李善长差。

这都是宝贵的经验,需要铭刻肺腑。

他们谈到了这里,大的方向基本确定了。

有人把沈崇德从外面带了进来,准确说是架着进来的,刚迈进门槛,直接就跪了。

“陛下饶命,饶命啊!”

老朱忍不住笑了,“你还知道是咱,记忆力不错!”

沈崇德不用抬头,一听这个声音,就再也没有疑惑了。

苍天啊!

他真的把大明皇帝给抓了!

还给人送去了大牢!

哪位神佛能显灵,救救我吧!

这时候朱元璋突然道:“抬起头来!”

沈崇德浑身激灵,他不敢违抗,只能努力抬起头,正好跟朱元璋四目相对。吓得他连忙又低下了头。

“咱问你,抓了天子,是什么罪?”

沈崇德吓得语无伦次,半晌才道:“是,是死罪!”

“那你要是没抓咱,又是什么罪?”

这个问题瞬间难住了沈崇德,不抓?那是什么罪?

那就是收受贿赂,放纵逃税……虽然说听起来比欺君罔上轻了许多,可要是犯到了陛下的手里,估计要灭九族吧!

这么说还是自己运气好,不然早就身首异处了!

想到这里,沈崇德更是无言以对,

老朱笑了,他把双脚从木盆里拿出来,笑呵呵道:“你能拒绝贿赂,秉公执法,这件事是对的,咱不能因为你做了对的事情,反而惩罚你,那咱岂不是成了昏君了。你放心,咱不但不罚你,还要赏赐你!当个税吏,有点委屈你了,咱准备让你办个屯田公司。”

听到赏赐两个字,沈崇德心头大喜,正准备谢恩,却听说不让他做税吏,去弄什么屯田公司。

沈崇德瞬间就想骂人了,你要是打算赏赐我,就继续让我当税吏就好!

试问整个大明朝,还有比征税更好的官职吗?

抓了皇帝都没事,还能得奖金,发大财。

这是多美的事情啊!

“陛下,臣,臣不要赏赐,臣就想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替陛下做事!”沈崇德趴在地上,高高撅起屁股,疯狂磕头。

老朱淡淡一笑,“你的忠心倒是有了,不过既然是咱的旨意,你就不要推脱了。咱许你去租种土地,放手发财吧!”

……

沈崇德晕晕乎乎,从行宫出来,发财?

他还没感觉到,但是有一件事,他却觉得刻不容缓了。

“该死的婆娘,可千万别改嫁啊!”

他说完之后,又觉得不妥,“改嫁也行,可别拿我的钱啊!”

好像也不对,自己即将荣华富贵了,“拿点就拿点,总之别太多了啊!”

这家伙撅着屁股往家里跑,满嘴说着胡话,着实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伴随着筹建屯田公司的计划推出,整个北平议论纷纷。大家伙倒是没有太多吃惊,毕竟北平和中原内地不一样,新的办法层出不穷,这种事情也不让人意外。

但是在另一边,却有几个人,到了胡大海的住处,前来拜见这位越国公了。

“国公,快十年了,咱们从山海关开始,修了好几千里烽火台,也算是保住了一方平安,可以问心无愧了。”

胡大海用力颔首,“说得没错,你们也都辛苦了。陛下那边说了,过些日子,还要来山海关,效仿当初,一起痛饮,为大家伙庆功!”

几个老兵心中一喜,果然,上位还是记着大家伙的。

只是短暂沉默之中,其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向前躬身,“国公,我现在想不通,咱们辛苦修长城,建烽火台,保一方平安,结果我们忙活完了,就让人来摘桃子,这是什么道理?”

胡大海一愣,随即道:“你们什么意思?是反对朝廷建屯田公司吗?”

“不……我们是想问问,难道一定要商人来办吗?我们行不行?”

胡大海大为惊讶,“你们?行吗?”

老兵咬着牙道:“只要朝廷不反对,我们就能把事情干起来!”

“当真?”胡大海惊问。

几个老兵互相看了看,用力点头。

“国公,咱们修烽火台,干了十多年,周围什么情况,我们都一清二楚,让我们种田,肯定不会比别人差!”

胡大海怔了怔,又道:“那你们想好了,赚钱了,要怎么分配吗?”

几个人怔了一下,“自然是平均分!”

胡大海摇头,“这样不行,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这个屯田公司,不是以前的军屯,商屯……规模更大,做的事情更多,又没有朝廷兜底儿,什么都要你们自己来,必须有人说了算,大家伙就像在军中一样,要令行禁止,不然你们成不了!”

胡大海的几句话,堪称金玉良言,瞬间点醒了这几个人。

果然,想成大事,只有一腔热血行不通。

“我们现在就去商议,肯定能拿出一个方略来!”

胡大海欣然点头,随后胡大海就去见了张希孟,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张相,这帮老兄弟也较着劲儿呢!他们怕是不想将北平的土地,拱手让给别人发财。”

张希孟含笑点头,“好啊!要的就是这个志气!他们拿出妥当的方案,我这边会安排北平的银行,给他们提供贷款,帮着他们把事情办成了!你记住了,从今往后,咱们北平的玩法就和中原不一样了。”

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

面对胡大海,张希孟向来是开诚布公的,跟这位忠勇可靠的大将,藏着掖着实在是没有必要。

“其实自从魏国公卸去军职,转任御史大夫开始,就给所有将领竖起了一个榜样。就拿北平的这些将士来说,他们想成立屯垦公司,自己种田自己发财。朝廷肯定鼎力支持,我也是不遗余力。但是有些规矩还是要守的。他们必须脱去军籍,经营上也要自负盈亏。”

胡大海连连点头,“这个俺知道,如果有朝廷托底儿擦屁股,那就和军屯没有差别了。”

张希孟笑道:“这话说得明白,咱们的军屯,是需要无偿缴纳一定比例收获的,原定的基本是三成上下浮动。现在的屯田公司,则是需要缴纳税赋。”

张希孟和胡大海把情况解释清楚了……过去北平大约有几种土地占有形式,一个是和中原一样的小农,个人的分田数量或许会多一些,基本以百亩为限。这种是和中原百姓一样纳税服役。

再有就是为了供应驻军开支的军屯和商屯。

所谓军屯,是可以用在籍军人的,他们集体劳作,平均分配,产出的三成要缴纳给所属驻军。

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出来贩卖,也可以分给大家伙。

商屯的情况类似,只不过他们可以通过缴纳军粮,换取盐引,经营食盐。

总而言之,这两者都有以物易物的成分。

但是到了屯田公司这里,就完全改变了。

他们按照产出,是缴纳货币的。收获的粮食,也由自己支配,可以囤积起来,也可以拿出去贩卖。

由于规模更大,粮食更多,他们甚至可以左右粮食市场价格。

其实按照张希孟的规划,在北平周围,一直到辽东,甚至还会延伸到高丽……要组建一批规模庞大的屯田公司,数量在几十个到一百以内。

这些公司不但规模庞大,产出极多,张希孟还希望靠着屯田公司,来探索农业新技术……比如说以后拿到了红薯土豆,想说服小农,去种植这些新鲜玩意,绝对是非常麻烦的,可能几十年,上百年,也未必有成效。

但是这些大的屯田公司就不一样了。

只要东西确实好,有利可图,说服了当头的,剩下就一片坦途了。

所以说张希孟鼓捣屯田公司,不光是小农玩不下去的问题,他还存了革新农业技术的心思。

这也符合张希孟的行事风格,他部署一件事,往往会牵出一大堆的事情,然后形成一股沛然不可阻挡的潮流,彻底扭转整个天下大局。

胡大海默默听完张希孟的全盘构想,老胡沉吟道:“张相,俺算是听明白了,可这么大的事情,都托付给商人,只怕是不妥吧?这些人唯利是图,心中未必有朝廷,未必有天下!就算是对所有人好,对他们不好,他们也未必愿意做!”

张希孟含笑,“你这话说得没错,所以呢,我希望一些有志的将士能够站出来,都说是商贾逐利,但是军中出身,到底能好一些……我们也不是不许逐利,只是要他们在发财的时候,稍微想想大明,要有些底限,也就是了。”

张希孟又道:“再有,北平学堂有农学院,有商学院,还有那些银行。屯田公司要经营下去,就要招募这些人才,还要向朝廷借贷。再比如抵御蒙古人抢掠,大规模组织海运,销售……这些事情,还是离不了朝廷的帮助。总而言之,我们能通过这些手段,拿捏住他们。如果这些手段还不管用,那就代表上上下下,都被收买了,到了那时候,我也是无可奈何了。”

张希孟说到这里,也透着微微的无奈,不管选择什么,都会有好有坏……而此时的选择,在若干年后,又会变成需要改革的弊政,这是几乎没有办法的事情。

胡大海默默听着,随后道:“张相,别的我不敢说,军中的将士,到底和那些不一样。我会好好跟他们说明白的,什么时候忘了朝廷,忘了天下,他们就连人都不要做了!都说无奸不商,可俺琢磨着,经商也有堂堂正道,咱们大明朝,就是靠着正道,打下了天下,没道理经商就一定歪门邪道!”

张希孟听到这里,忍不住抚掌大笑,“很好,越国公有这番见识,我就放心了。你在北平,犹如定海神针啊!”

老胡脸色一红,被张相夸奖,还有点不好意思。不过胡大海知道,机不可失,“张相,没有别的,我那孙儿资质愚钝,自然是不敢奢求,拜在张相门下。只是我想豁出去这张老脸,求张相帮帮忙,给他指点一条明路。”

张希孟微微沉吟,就笑道:“我想起来了,确实,你那个孙儿算不得顶级聪明……但是我发现他动手能力不差,伱要是舍得,就让他学学制造机器什么的。若是在这行能有所成就,也算是光大了你们胡氏一门。如果他真的愿意学,我可以帮他联络复旦学堂,那里造机器还是很厉害的,北平的呢绒织机就是复旦造出来的。”

胡大海连连点头,喜不自胜,“张相说的自然不会错的,俺这心里头,算是有谱儿了。”

以张希孟的身份见识,随便指点几句,那就是一条康庄大道,锦绣前程,哪怕胡大海也不敢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