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533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张希孟冷哼,“朱棣,要仅仅如此,你二哥、三哥也都可以!我真正选择你的原因,是因为我知道,不管你学到什么程度,你都尚存一丝善良,都有牵挂,有在乎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学大缺大德不难,难的是学了一肚子大缺大德,还能尚存一丝善良……是吗?我是这样的人吗?

返回王府的朱棣,坐在椅子上,思前想后,他也不确定,俯身低头,想要找本书看,结果却在抽屉里面,发现了厚厚的一摞信。

写信的人是张庶宁。

他们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见过面了,但是却没有丝毫的陌生感。

张庶宁在信里,跟朱棣絮絮叨叨,说了很多。

比如他有一个同学,每次临近休沐的时候,就会每顿少吃一个馍,积攒两天,攒下几个白馍,带着回家,给弟弟妹妹们吃。

张庶宁知道这样少吃饭不好,上课的时候,也会偶尔听到肚子咕咕叫的声音……但他没有办法说什么。

因为他没有体验过,挨饿的滋味。

还有,一次休沐归来,班里少了一个学生。

张庶宁随着老师一起去学生的家里查看……他们到了一座破烂的茅草房前面,暴雨浇塌了房顶,老爹为了修房子,又摔伤了腿。

学生见家里太难,要给老爹治腿,拿不出钱,就决定留在家里,不去学堂。

结果瘸腿的老爹,挥起巴掌,一下一下,打在了儿子的脸上,这个汉子痛哭流涕。

复旦学堂,多好的地方,学出来就能改换门庭,你怎么就那么没出息。

别说断了条腿,就算是断了脖子,也不能耽误上学啊!

可学生如何能真的不管……他失声痛哭,老爹也跟着哭。

张庶宁告诉朱棣,那是他见过最伤感的画面。

复旦学堂,哪怕是大明顶级的学府,依旧有太多来自穷苦地方的学生。

他们未必最杰出,甚至可能还有人很普通。

但是他们不偷不抢,凭着本事,用汗水认真做题,竭尽全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人的命运。

他们很苦很苦,那是他过去根本没法想象的苦。

在上学的路上,甚至还遇到过狼。

为了去学堂求学,他们不得不捏着硬木棒子,跟瞪着绿色眼珠子的野狼对峙……

这就是现在的大明,并不遥远,就在山东,就在复旦学堂。

张庶宁的信,张希孟的书,两种不同的东西,同时灌注在朱棣的脑袋里。

很矛盾吗?

没有!

一点都没有!

正因为从张庶宁的信里,朱棣知道还有另一个大明的存在,他现在所作所为,才有意义。

不然天怒人怨,人厌狗嫌,又有什么意思?难道天生喜欢挨骂吗?

“蓝先生,这一次你也过来了,咱们好好商量一下,到底要怎么对付倭国吧!”朱棣开口说道。

李景隆、花炜、黄子澄、齐泰、练子宁,全都到场,方孝孺稍微有点八字不合,没有过来。

另外就是蓝玉,他也赶来了。

众人凑在一起,开个军前会,商讨一下具体的用兵方略。

朱棣发问之后,蓝玉就直接摇头了,“你这思路非常不好,太局限了,我就纳闷了,张相在这这么多日子了,你怎么还没学会啊!”

朱棣愕然,我学的还不够啊?

蓝玉真是恨铁不成钢,“陛下的意思,只要我们惩罚倭国,但是却没有说,要立刻直接惩罚倭国,也没有说不可以借力使力,隔山打牛,欲擒故纵……你们却自己先画地为牢,实在是太让我失望了。”

朱棣大吃一惊,傻傻看着蓝玉,“蓝先生,这还有别的办法吗?”

蓝玉呵呵笑道:“我教你,高丽不是要辛旽部下吗?现在就把消息放出去,让他们赶快逃跑,返回家乡,去把自己的家人带来,最好能把同乡都拐过来……你在开平城的作坊,不是缺人吗?就先勉为其难,把这些人收下来。你先发一笔财。”

朱棣一听,简直目瞪口呆,“蓝先生,这么干,高丽会乱套的,万一倭国趁机扩大地盘,岂不是便宜了他们?”

蓝玉忍不住哈哈大笑,摇头叹道:“果然,你还是差得太远了……高丽那帮人,还敢跟咱们讲条件,那就是受到的毒打不够狠!他们再吃几个亏,手上的本钱没了,也就听话了。至于倭国,他们往高丽派的人越多,本土也就越空虚,而且兵马远征,消耗的粮草这么大……如果派出一支船队,把航道切断了……殿下,你觉得会怎么样?”

朱棣立时傻了,论起大缺大德,还要看你啊!

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

“厉害,真是太厉害了!”

朱棣再三阅读蓝玉的作战方案,简直五体投地,崇拜地不行。即便让张先生做方案,也很难比蓝玉更好了。这倒不是说张希孟不如蓝玉,而是术业有专攻。

蓝玉在张希孟的教导之下,结合这些年领兵经验,总结出一套相当实用的策略。

放在对付高丽和倭国上面,蓝玉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真的肯下功夫,能仔细研究这两个国家的特点,分析他们的情况。

咱就这么说,所有的大明将领里面,包括关铎在内,哪怕在高丽那么久,也不会高丽话。但是蓝玉就会,他不光会高丽话,还会倭语。

整个大明朝,除了外务部之外,随便找个人,都未必说得出倭国在哪,都城何在,国主是谁……但蓝玉不一样,他甚至清楚倭国的世家大族,手边还有一本源氏物语。

蓝玉也毫不吝啬教导朱棣,要想用最小的成本,对付藩国蛮夷,有两条一定要牢记于心,刻在骨子里。

第一,必须真正用心研究,把对手研究明白了,吃透了,从各个方面,把他们拿捏死死的。兵法上说知己知彼,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仅仅局限在兵法上还不够,还要对他们的上层,心思想法,社会矛盾,全都把握住,要做到比他们自己,还了解他们。

这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而一旦做到了这一步,接下来就是如何驾轻就熟,手法老道地搅合……譬如说,高丽是一坨,倭国也是一坨,只要在中间,充当一根棍子,左右轻轻这么一搅合,立刻就会臭气四溢,苍蝇满天飞……

朱棣忍着胃部不适,记下了蓝玉的搅屎棍兵法,回过头一看,这套方案,还真是秉持了搅屎棍的核心要义,分毫不差。

其实高丽方面,讨要辛旽,希望杀了他,然后再和大明谈合作……朱标想保辛旽,朱棣想杀了他算了。

兄弟俩的分歧就在这里,可是蓝玉却觉得你们俩争什么啊!多简单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先答应高丽,从他们手里讨要好处,然后把消息放出去,放跑辛旽就是了。

然后让辛旽去跟高丽闹,咱们甚至还能卖点武器,赚点钱什么的。

反正不能让高丽把辛旽灭了,当然,也别让辛旽发展太快,推了高丽也不行。

只要拖延一段时间,高丽受不了了,也就不会提什么条件了。

等高丽老实听话了,再去对付倭国,也就顺手了。

总而言之,蓝玉教导朱棣,当别人给你提出条件的时候,不是答应不答应,其实你可以给他制造一个更大的麻烦,或者用一件事,压过这件事,也就是了。

“蓝先生,你这就是糊弄事,根本没有解决问题!”朱棣向蓝玉发出质问。

“解决问题?”蓝玉笑呵呵道:“为什么要解决问题?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的吗?而且就算解决了,以后也会冒出来的,你今天吃饱了,明天还是会饿的。所以啊,人生短短几十秋,你只要能糊弄到八十岁,就算很成功了。一个国家,如果能混三五百年,就是万古盛世了,还想那么多干什么?”

朱棣瞪大眼珠子,被蓝玉说得无言以对了。

“父皇,还有张先生,他们可从来不是这么想的!”

蓝玉呵呵一笑,“那你想学陛下?想学张相公?你有本事学他们吗?而且陛下怎么想的我不知道,咱们张先生,他可是一肚子坏水,那个四阶段战术,我们可是人尽皆知,张先生也是个糊弄事的高手,他心里盘算着什么?你真的知道?”

朱棣彻底傻眼了,他觉得自己就是不够大缺大德,所以才和这帮人格格不入。

什么时候,能缺德到蓝玉的地步,或许才能算是勉强出师。

修行之路,任重道远啊!

朱棣这回彻底收敛了张狂,不光要向张先生学,还要跟蓝玉学,跟其他所有人学习,博采众长,集合所有缺德之人的优势,才能修成真正的大缺大德。

果然,只要肯低头学习,就有新的发现……辛旽这人,依旧按照朱标的要求,送去了应天。

失去了领头人之后,辛旽的部下立刻四分五裂。

有人连夜逃走,试图返回家乡,隐姓埋名,躲起来过日子。

结果不用外人出手,他们的亲人就会主动上报,招来高丽官军,剿杀这些人,没有半点客气。

要不是你们瞎折腾,我们怎么会这么惨?

都跪下来不是挺好的,非要站起来,站起来是要掉脑袋的!

只是他们没有料到,杀了一些辛旽的部下之后,高丽官军还不满足,随后就开始追杀这些部下的家人,乡亲,抢夺他们的财产,甚至许多无辜百姓,也逃不掉。

而此时关铎和张定边已经退回了辽东,不再给高丽人提供保护。

反正你们愿意自己折腾自己,我们管这些事情干什么……

所以在高丽真正发生的情况,不是什么辛旽旧部带着亲人,逃到大明避祸这么简单,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先是明军后撤,接着辛旽旧部逃回乡里,乡亲先举发他们,招来了高丽官军。

高丽官军仿佛要报复这些年的压抑一般,疯狂乱杀,刹那之间,尸山血海,堆积起来,鲜血染红江水。

有的村子,悉数被杀光,就连倭寇跟他们比起来,都显得和蔼可亲了。

毕竟辛旽是比倭寇还可怕的敌人,他们必须要用成堆的尸体,告诫所有泥腿子,都给老爷们老实点,再敢胡思乱想,盼望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小心你们的狗头!

高丽这边,尤其是义州等地,辛旽分过土地的区域,已经是一片狼藉,残存的人们,纷纷携家带口,逃到辽东。

一些还残存的辛旽旧部,不得不重新聚拢人员,和高丽官军继续纠缠争斗。

不是他们不愿意投降认输,只是跪下去了,依旧活不下去。

经过了这一番折腾,辛旽旧部,实力锐减,只剩下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但是这些人相对坚定,和高丽官军之间,仇恨更深,让他们投降,他们也不会了。

另一边,义州等地的百姓,也是死伤惨重,直接户口减半。

高丽国中,倒是挺高兴的,毕竟明军也走了,辛旽虽然没抓到,但是他的部下死伤惨重,不复从前,也能喘口气了。

只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国家的根基,是越来越脆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阵狂风吹来,就会瓦解冰消。

对于大明来说,问题倒是不大,辛旽人还活着,零星旧部还在,只要再给点支持,很快就会壮大起来。

而另一面,开平城的毛纺织作坊,拿到了足足八千名工人。

从辽东到北平,又有好几万人,就连山海关修长城的民夫都多了三五万。

基本上可以说赢麻了。

还能说什么,人家张罗打仗,消耗国帑民财,弄得天怒人怨,结果到了蓝玉这里,还没正式出兵,就先赚了一大笔。

这本事不服都不行。

毫无疑问,蓝先生的地位正在快速上升,距离张先生,也就那么一点点了。

正在北平全力备战的时候,有一对夫妻,正在北上。

“妹子,你说老四成天哭穷,说什么北平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怎么咱瞧着,这一路上,商贾往来,多数都是去北平的,有这么大的贸易,无论如何,也不会穷啊!”朱元璋念叨着。

马皇后呵呵一笑,“那还不简单,不穷就骗呗!反正你自己的儿子,该怎么管教,你自己想办法!”

朱元璋黑了脸,瞧这话说的,就好像不是你的儿子似的!

老朱思量再三,突然冒出一个主意,“你说咱们验证一下老四这边的吏治怎么样?”

马皇后不解,朱元璋立刻下令,给他准备便衣,而后分出两架马车。

“妹子,你先在后面留下,咱带着两车货物,先去北平瞧瞧。”

马皇后翻了翻眼皮,他们两口子这一次北上,算是轻车简从,没有大张旗鼓。当然了,沿途该知道还是会知道,譬如说张希孟,就一清二楚。

不过老朱要想提前去北平,试探一下吏治,还是能做到的。

“你一个皇帝陛下,万一没试探出来什么,反而丢了老脸,闹出笑话,你看着张先生不嘲笑你?”

朱元璋略怔了怔,不过他很快就摇头了。

“咱就不信,这官吏还有不贪财的。咱非要试探一下不可!”

朱元璋的轴劲儿还上来了,他带着两车布匹货物,直接前往通州税卡。

另外老朱将一包很珍贵的珠宝藏在了布匹之中。

车辆到了税卡,按照规矩,被拦了下来。

查验货物,估算价格,一切都很顺利。

可就在最后,税吏发现了那一包首饰。

“这,这是什么?”

朱元璋立刻递上去早就准备好的宝钞,“就是点小东西,不值钱的,行个方便吧!”

税吏接过厚厚的宝钞,突然笑了,“是不是放你过去,这些就都归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