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522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他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才顺利写完,随后张希孟用火漆封好,让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去应天。

确实如同张希孟预料的那样,朱元璋已经连续好几天都没有睡好,嘴唇之上,鼓起了水泡,铁打的身体,也熬不住了。

朱元璋病了,脑袋发烧得厉害。

但他又不愿意看御医,只是气哼哼躺在龙床上,瞪着满是血丝的眼睛生闷气……他励精图治,结果就是这么个结果。

御史台烂了,水师全完了,自己信任的武将,任用的心腹重臣,居然是如此不堪!

你姓朱的瞎了眼睛吗?

你到底会不会治理国家?

朱元璋隐约之间,似乎能听到百姓的咒骂,听到无数人揭竿而起,前赴后继……潮水一般的百姓,将他一手建立的王朝摧毁,把朱家子孙,杀个一干二净。

突然之间,朱元璋惊得坐起,此刻已经是掌灯时分,他把所有宫女太监都打发走了,没有人敢过来找不痛快。

偏偏朱元璋脑袋一阵疼痛,又闷哼了一声,重重躺回了床上。

突然,宫门开放,一个人端着托盘进来,走到了朱元璋的身后。

老朱没有回头,却也知道来人是谁,只是低声道:“妹子,你也来看咱的笑话?”

马皇后没说什么,只是将一碗面,一碗药放在了朱元璋面前。

“要是真觉得自己不成,就退位吧!让标儿继承大位!”

这句话可把老朱气到了,他忍不住又坐了起来,气哼哼看着马皇后,“你来逼宫不成?”

马皇后丝毫不怕,反而笑道:“一向以圣君自诩,霸王一般的洪武大帝,怎么也胆怯了?”

朱元璋盯着马皇后,半晌无奈长叹,“妹子,不是咱舍不得这把椅子,咱跟你说,标儿他接不下来!就是这帮贪财好利的东西,就不是他能处置的。只有咱帮他处理干净了,他才能安安稳稳坐龙椅,你明白吗?”

马皇后突然呵呵一笑,“重八啊,你的心思我知道,但我想问你,眼前的局面,你真的看懂了吗?你要是看明白了,又何必在这里唉声叹气?跟自己过不去?”

被马皇后戳穿了心思,老朱顿时无可奈何了。

他想了想,突然诧异道:“妹子,你这么说,是不是张先生有消息了?对了,一定是他,他必是有了高见,能给咱答疑解惑,对吧?”

这下子老朱可来了精神,忙对着马皇后道:“快给咱吧!”

马皇后没有答应,反而笑道:“把面和药先吃了,回头再说。”

老朱还想先看看,但是马皇后一瞪眼睛,他总算老实了,连忙捧起大碗,三口两口,吃完了面,随后又捧起药碗,一口喝干。

他擦了一把嘴角,这才伸手,马皇后也把张希孟的信递给了他。

老朱迫不及待展开,仔细看去。

不得不说,凡是对症下药,张希孟的信,堪称稀世良药,活死人,肉白骨,立竿见影,迅速起效!

这不,才看了一遍,老朱的精气神就好了许多,

眼睛之中,冒出了光彩,神色之中,也恢复了往日的自信。

马皇后看在眼里,忍不住哼道:“到底还是张先生!我怎么劝你,也没什么用!”

朱元璋忙笑道:“不一样,不一样的。妹子关心咱,咱怎么不知道!只是张先生的这封信,却是告诉咱,事情的根本……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在咱是拨云见日,通体舒泰,一身的毛病,全都没了!哈哈哈!”

老朱说着,还忍不住朗声大笑,开怀舒畅。

马皇后看着,也只能苦笑。

“说说吧,张先生给你开了什么药,让你这么高兴?”

老朱把信放到了马皇后面前,指着上面的内容笑道:“你看看……先生说了,经商需要秩序,必须有保驾护航,才能顺利完成交易,获取利润。偏偏历代以来,都缺少对商业的管理,也谈不上什么秩序。因此必须靠着官吏帮忙,地方豪门大族,还有些豪商巨贾,他们联起手来,才能确保生意顺利完成!唯独朝廷不在其中,也不能分享到商业利益。”

马皇后颔首,“这倒也是,要不然先生总是让你重视工商,你当是为了什么?是人家张先生想发财吗?他可都是为了大明朝好!”

朱元璋无奈苦笑,只是又道:“张先生还说了,十多年来,大明休养生息,又鼓励发展工商,提供便利。如此算下来,商贾繁荣,财富迅速积累,此番涉案官吏,能贪得这么多,也并非多逆天的事情!”

老朱说完,满脸轻松,“妹子,你看这还是咱恢复经济有功啊!”

马皇后气得笑了,“没错,你要是不任命这帮人,他们就更无从贪墨了。”

朱元璋怔了怔,“妹子,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我就是感叹,张先生不着痕迹拍马屁的本事,真是让人五体投地!”

“拍马屁?这是拍马屁啊?不是啊!”朱元璋还想争辩,马皇后直接起身,就往外面走,“你自己歇着吧!睡不着就好好看张先生的信,好好陶醉吧!”

马皇后气得离去,老朱见人走了,无可奈何,只能低下头,反复看张希孟的信,渐渐的,老朱睡着了。

转过天,朱元璋虽然还有些头重脚轻,但基本上恢复了。

他叫人将李善长请来,君臣对坐,朱元璋主动道:“李先生,这个案子查到了现在,可有定论?”

李善长忙道:“上位,廖永忠贪墨巨万,老臣拟定是剥皮楦草,俞通海跟他同罪。至于杨宪,老臣的意思,是不是夷三族?”

朱元璋道:“杨宪往家里送那么多金银,他们一家人,本就收益,事情败露,一起承担后果,也是理所当然!只是廖永忠跟俞通海的三族,还要留着吗?”

李善长大吃一惊,说实话,朱元璋已经改了许多,尤其是面对功勋在身的武臣,老朱是很客气的。

直接灭族,还是太过了吧!

“上位,老臣也是觉得他们当年的确渡江有功,就算他们自己罪责不赦,家人似乎也可以网开一面!”李善长一边说着,一边察言观色,想要看看老朱的意思。

哪知道朱元璋哼了一声,叹道:“非是咱不想手下留情,实在是这里面的利太大了,咱没法徇私枉法!”

李善长一怔,他能听得出来,朱元璋似乎跟几天前不一样了。

“上位,这里面有什么道理?”

朱元璋笑道:“李先生,咱已经决定了,要全力以赴,发展工商!要把这一部分规规矩矩,纳入朝廷岁入,不再留下漏洞。”

李善长更加吃惊,“上位,这有什么关系吗?”

“关系大了!过去豪强士大夫,兼并土地,以此牟利。咱们为了推行均田,处置了多少士绅豪强?没有血流成河,哪来今天的局面?过去咱们下过旨意,安排了官吏,想要顺利征收商税,结果呢?有人总是把咱的话当成屁!”

朱元璋声音越来越高,怒气冲冲。

“没有办法,咱只能通过这个案子,拿血淋淋的人头告诉所有人。老老实实做生意,身为朝廷官吏,不要想着歪门邪道。否则有多大的功劳,都挡不住身死族灭!咱说到做到!”

老朱霸气十足的宣誓,让李善长大惊失色,过去上位不是反对发展工商们?

虽然在张希孟的运作之下,老朱不得不低头,但是像今天这样,如此积极,还是让人吃惊非小,这改变太快了吧!

朱元璋长叹一声,“有些事情,毕竟不是闭目塞听,就能解决的。商税这事,虽然困难,但也不是一定做不成!事在人为,咱打算先从北平开始。”

李善长听到这话,彻底明白了,不用问了,准又是张希孟的主意。

真是让人万万料想不到,这么个大案子,居然也让张希孟弄成了发展工商业的契机,他这手段,已经出神入化,脱离了凡人的范畴。

朱元璋站起身,掸了掸衣服,透着轻松,冷笑道:“李先生,工商的事情,可以放在后面,咱们先去大牢,咱要瞧瞧他们,看最后一眼,然后好送他们上路!”

李善长连忙答应,不敢怠慢……

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

昏暗的诏狱,廖永忠形销骨立,没有了多少人形……别管是什么的钢铁硬汉,到了这里,结果都差不多。几乎不用十八般刑具,光是无边的绝望,就能将人完全吞没,渣都不剩。

脚步声打破了死一样的宁静,朱元璋迈着大步,来到了廖永忠的牢房前面。

听到声音的廖永忠猛地抬头,他收敛瞳孔,仔细看去,好半晌才认出了朱元璋。刹那之间,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疯狂磕头。

“上位饶命,上位饶命啊!”

他的脑壳触碰在满是稻草的地上,没有几下,就已经皮破血流,狼狈不堪。

老朱就这么看着他,谈不上什么怜悯,有的只是困惑。

过了好一会儿,老朱才冷冷道:“廖永忠,咱想问你,一个人要贪多少,才能满足?”

廖永忠怔了怔,突然痛哭流涕,“上位,罪臣都是被他们害的!罪臣原是一两银子也不要的,洁身自好,绝不敢违背国法啊!”

“哼!”老朱冷笑,“这话当初陆仲亨和唐胜宗也说过。你们都不想贪墨!可你们贪墨的比谁都多!几百万贯的家产,伱比咱这个皇帝舒服多了!水师都成了你的私兵,到了这一步,还磕头求饶有什么用!别说是你,就算是更重要十倍,百倍的人,也敌不过咱的国法!”

廖永忠怔了怔,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命是保不住了。

短暂的失神之后,便鼓起最后的一点希望,继续哀求道:“上位,念在罪臣过去的功劳份上,饶过罪臣的家人,留下廖氏的一条血脉吧!求求上位了!”

朱元璋轻叹口气,“廖永忠,太晚了,你不光是走私无数,你还通倭,贩卖武器军粮,从倭国换取金银,要是没有倭国,你如何能攒这么多钱啊!你应该知道,蒙古铁蹄,践踏中原,神州陆沉,这是奇耻大辱。身为华夏子民,炎黄后裔。私下里勾结外国,这是最大的罪!咱也不敢赦免,毕竟这会动摇国本的。”

朱元璋的声音不高,但是字字如刀,廖永忠已经是彻底绝望了。

突然,他猛地爬起,瞪着血红的眼珠子,疯狂怒吼,“朱元璋!你不要忘了,是我帮着你渡过长江的!湖口大战,又是我们水师的功劳!你朱家的江山,有我们一半的功劳。你现在卸磨杀驴,丝毫不讲情面,你就不怕天下人议论吗?”

“朱元璋,你好歹网开一面,留下一条活口,也算是你的一点仁心!你就不怕,有朝一日,你们朱家穷途末路,也被诛杀干净吗?”

廖永忠怒极,什么话都说了出来,着实是大逆不道。

李善长立刻向前,要痛斥他狂妄犯上。

却被朱元璋拦住了,“李先生,咱既然做了,就不怕人议论。这点胸怀咱还是有的,咱也相信,老百姓终究是能看明白是非对错的,咱这么做,没错!”

朱元璋又看了看廖永忠,轻叹道:“如果这江山只是咱朱家的,没准咱还真能网开一面,饶了你的性命。奈何咱只是皇帝而已,是秉承万民之意,坐上龙椅的,咱便不能只讲君臣之谊,朋友之义,宗族之亲……咱要为天下人负责啊!”

老朱说到这里,摇了摇头,终究是无话可说,他转身而去。廖永忠望着老朱的背影,万念俱灰,突然,他伸出巴掌,抡圆了抽自己的嘴巴子,一下又一下,打得腮帮肿起,打得嘴角流血!

他又用手,拼命捶打栏杆,没有几下,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朱元璋从诏狱出来,身后李善长亦步亦趋。

老朱停了下来,对李善长道:“李先生,你说,这一次的案子,何至于牵连如此之多?”

李善长一怔,忙道:“老臣以为,不论是廖永忠,还是俞通海,杨宪,他们久在高位,门生故吏,家人亲眷,遍布朝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时候他们自己不想贪墨,亲人部下也会劝说他们贪财。他们贪了钱财,也要分给家人部下。说来说去,其实他们就是一体的,上位族诛这几个人,也是理所当然,恰如其分!”

朱元璋微微沉吟,突然道:“李先生,那咱还要问你,在大明朝,究竟是国法更大,还是人情更大?”

李善长瞬间怔住,这种话题,不是该询问张希孟吗?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其实朱元璋想问的是,虽然自从起兵以来,一直强调规矩,订立了那么多法令,但是到底能落实几分呢?

长久以来,以儒道治理国家,家国天下,亲亲相隐,稠密的人情网,远比国法更加有力量,互相庇护纵容。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任人唯亲的局面,被视作理所当然。

铁面无私,反而是不通世故,不晓人情。

如此一来,一人获罪,牵连无数,也就理所当然了。

李善长到底没有回答朱元璋的话,他隐隐觉得,脖子发凉,心里头毛毛的。怎么好像自己也经不住检验啊?

这一次来诏狱,到底是送廖永忠,还是告诫自己啊?

李善长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朱元璋深深叹口气,“江西在做移风易俗的事情,咱现在看来,不光是民间,朝堂也要如此!咱们大明朝,要讲国法!要有更严密的规矩。像这种牵连成千上万的大案子,再也不能出了!”

李善长浑身一振,连忙道:“老臣记下了。”

……

洪武大帝的屠刀,终究是落了下来。

首先是廖永忠和俞通海,水师的两大家族,被悉数诛杀。

他们的旧部将领,也有上百人,跟着掉了脑袋。

经过这一番诛杀,原来的巢湖水师旧人,几乎不剩什么,被一扫而光。

比他们还惨的却是御史台。

自杨宪以下,一共四十多位御史被杀,另外还有大半御史被罢官,逐出朝堂。

作为仅次于中书和门下二省的御史台,几乎为之一空,已经到了无法运转的地步。

更让人无语的是,现在连接御史台的人都没有了。

因为经此一役,御史台不光是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威望尽去。

人们发现那些本该秉持国法,监察百官的御史大人们,竟然一个个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所作所为,让人更加不耻。

在处置这些御史的时候,居然比水师那边,更加惨烈。

愤怒的百姓,带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什么牛粪,石块,烂菜叶,破草鞋……他们用这些东西,将杨宪等人彻底淹没。

在剥皮楦草之前,先体会了一把遗臭万年。

新的御史大夫,必须重塑御史台的威严,要挽回人们的信心,还要让御史台妥善运转,变得比以往更加高效,以实际的成果,回应百姓期待。

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试问大明朝,谁能有这个威望?

李善长默默盘算了一下,道德人品,声望能力,全都过关的,还真就只剩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