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468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来人,把铁锅架起来!”

朱老四还真不含糊,直接让人搬来了军中的头号铁锅,直接架在了空地上。

随便铲点雪,倒进了锅里,下面点上火,没有多大一会儿,锅里的雪化了,冒出洁白的热气。

“瞧见没有!谁还敢废话,现在就扔进去,煮了!”

面对朱老四的霸道,这帮官员当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他们也真的没什么道理。

没法子,只能按照朱棣的意思,从各个仓库,向城外搬运粮食。

才搬了一天,就有库吏来找朱棣,“殿下,城外没有存粮的地方,都搬过来,只怕损失太大,殿下要不要分批查验,已经验证好的,赶快送回仓库吧!”

“送回去?”朱棣眼珠转了转,“是不是送回去之后,明天再搬过来,你们当本王是傻子吗?这大冷天,冰天雪地,粮食放在外面也冻不坏!搬!全都给我搬出来!”

库吏吓得狼狈逃窜,这个小东西还真不好骗!

只能按照朱棣的吩咐,继续搬运。

等到了第三天,又有人来,这回朱棣也不废话了,直接吩咐,把库吏扔到了锅里,下面点火,让他感受一下。

朱棣还算厚道,仅仅烧了一盏茶的功夫,水也就五十度,连皮都没烫破,可即便如此,也把几个库吏给吓坏了。

要了命了,这个燕王太凶悍了,小小年纪,心也太狠了……

没法子,只能按照他的吩咐,继续往外面运粮,到了第七天,终于停下来了,朱棣气急败坏。

“这回下锅,就别想出来了!”

这几个人哭了,“殿下,不是不运,是没有了!”

“没有了!”

朱棣一怔,立刻吩咐道:“给我清点,看看有多少!”

虽说朱棣年纪小,李景隆和花炜约等于废物点心,但是跟着过来的王府三卫不是摆设,六千来人,卧虎藏龙,什么人才都有。

他们很快就查清楚了,一共运出来的粮食,只有三万七千石,而北平留守司的账面上,却应该有足足三十万石!

也就一成多而已,还不到两成!

那份公文上说,亏空七成以上,居然还是保守了!

“粮,粮食呢!说实话,不然这回不是水煮,直接油炸!”

果不其然,就在空地上,几口大锅里面,装满了大块猪油,没有多大一会儿,就冒出了黑色的油烟。

这要是把人扔下去,用不了一分钟,就能炸得骨酥肉烂。

太可怕了,这个燕王简直比蛮夷还蛮夷!

几个库吏自然是扛不住,只能哀求道:“殿下,我们都是小官,就算给我们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吃朝廷这么多的粮食……这,这都是上面的命令!”

“放屁!留守司之前是太子哥哥管的,你们想说太子贪墨粮食吗?我,我现在就把你们扔油锅里头去!”

库吏哭了,“自然不是太子,是,是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谁负责,谁是布政使?”朱棣质问道。

“是,是原来的礼部尚书,钱,钱用壬!”

朱棣努力想了想,他总算记起来了,“是不是当初就不愿意去山东的那个!后来举荐有功被派到了北平?”

“对,就是他!殿下果然睿智!”

朱棣气坏了,我要是睿智也不至于被你们骗了好些天。

“抓!去把钱用壬抓起来!”

李景隆连忙答应,还真别说,跟着朱棣,居然能折腾出点动静了,抓贪官可是太有趣了。

他刚转身,朱棣又道:“记着,别光抓钱用壬,其他布政使司的官吏,一个别放过,我觉得这帮东西,没有个好玩意!”

李景隆连忙答应,赶快去了。

朱棣坐在军营里,反复盘算,要说没有好人,那也未必……比如那个写了公文的,到底是谁?

应该把他找过来才是!

朱棣连忙下令, 让手下人出动,四处寻找。

终于在忙活了一天多之后,把这个人找到了。

“按察使司经历茹太素,拜见燕王!”

“茹太素?你,你,你不就是弹劾我太子哥哥,写了一大堆谁都不认识的字的那个吗?”

茹太素老脸通红,真是坏事传千里,连朱棣都知道了。

“殿下,是太子宽厚,特别下令,把我从应天调到了北平,我,我不敢忘怀太子大恩!”

朱棣一愣,立刻道:“这么说,你是太子哥哥的人?那,那北平到底有多少贪官污吏?你知道吗?”

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

有多少贪官污吏?

茹太素认真想了许久,终于缓缓伸出一个拇指。

朱棣大吃一惊,“就一个?你骗我?”

茹太素无奈苦笑,“燕王殿下,臣只能保证自己不贪不占,清清白白,至于其他人,臣不知道!”

“啊!”

朱棣彻底傻了,什么意思?

难道北平遍地都是贪官?

那也太恐怖了吧?

这可是大明朝啊!

刚刚立国还不到十年的大明朝!

“茹太素,你没有骗人?”

茹太素正色道:“我受太子救命之恩,侥幸苟活,这些时候,一直在暗中查访,我要是有一语不实,自然有天雷劈了我!”

朱棣看着这个须发勃然的读书人,也不得不相信他的话。

“我让你去查,你能揪出所有贪官污吏吗?”

茹太素咬了咬牙,“自然可以,只是唯恐燕王扛不住!”

朱棣一听,简直笑话!

“我是大明燕王,北平留守,奉王命旗牌行事,谁敢阻我,立斩不饶!”

茹太素怔了少许,深深一躬,“既然燕王有这个把握,下官有死而已,还有什么好怕的!”

茹太素猛地转身,对着那些士兵道:“走,随我抓贪官去!”

五百将士,随着茹太素,直扑北平城……自从朱棣北上,就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当这个小子开始翻江倒海,背后的神仙们也没法无动于衷。

“殿下,这个茹太素,是你安排的吧?”张希孟笑呵呵道。

朱标点了点头,“先生,茹太素虽然迂腐了一些,好卖弄文字,但这个人还是正直的,嫉恶如仇,安贫乐道,颇有些侠气。他去了北平之后,不断检举弹劾,惹了不少人。也有人在我面前告状,我都给压下去了。”

张希孟点头,“殿下这么做是对的,茹太素这人,确实是一柄神兵利器,关键时候拿出来,确实可以澄清宇内,令宵小慑服。这一步棋走得高明!”

朱标略感安慰,可随即又不无担忧道:“先生,我实在是想不通,那些官吏蒙受皇恩,为什么不思报答,居然还贪赃枉法,他们真的以为大明的王法是儿戏吗?我看现在北平送来的消息,只怕不光是布政使司,其他二司,也有牵连。尤其是钱用壬等人,他们本就遭到了父皇的处罚,不能引以为戒,洁身自好,反而又牵连进去,这帮人到底是在想什么?”

张希孟叹了口气,也是略显无奈。要是能吸取教训,天下的事情就没有这么麻烦了。

“殿下,这些年北平官吏,都是什么出身,想必殿下知道一些吧?”

朱标点头,心中凛然,当初明军光复大都,俘虏了许多元廷官吏。为了维护秩序,留用了不少元廷的小吏,这帮人大约占据了三分之一。

随后又向北平发配了许多官吏,充实地方。这帮人可都是强逼着他们来的,其中有多少贪官污吏,自不必说。

这些人凑在一起,指望着他们能改过自新,从此一心一意,以国事为重。

属实是强人所难了。

而且这里面还有个麻烦事,北平和草原紧密相连,长城一线根本没有封锁起来,只有一些烽火台,平时的人员往来,难度并不大。

再有一个问题,却是张希孟也不愿意多说的。

差不多五百年的隔阂,北平等地的百姓,和北元残部的联系只怕还在大明之上,至少那些蒙古,女真,契丹的遗民,心心念念着故主,想着作威作福的好日子,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指望着大明几年的统治,就能弥补几百年的分隔,属实是太高估了大明的能力。

“现在北平的官吏,依旧是三分天下,一分是元廷旧吏,一分是被父皇发配过去的,还有一分,就是最近通过考核,在当地招募的。这些人的问题都不小,元廷旧吏,恶习不改,依旧贪赃枉法,肆意妄为。发配过去的,心怀怨愤,觉得离开了应天,吃了亏,就绞尽脑汁,贪赃枉法,弥补损失,至于本地招募的,能读书识字的,又多为元廷时候,就捞到好处的那些人,他们跟朝廷也是离心离德。弟子在北平的时候,数次请名儒讲学,又祭祀炎黄,清除胡风,只是现在看来,效果寥寥,并没有挽回人心,弟子着实惭愧。”

朱标声音低沉,情绪失落,可以说没能彻底解决北平的问题,留下了不少后患,他是很遗憾的。

但对此张希孟倒是不这么看,有些事情,确实需要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人员,才能恰到好处地解决。朱标已经尽力了,不能苛求。

“殿下是储君,如果贸然处置任何一方,都会引起地方动荡,甚至会有人猜疑朝廷国策,散布流言蜚语,动摇人心。北平那边的事情,依旧是以用兵为主,要先解决北元残兵的力量,消除了外部威胁,才好对内整顿,不然内外勾结在一起,后患无穷!”

朱标打起精神,忙道:“先生一针见血,我确实是这么考虑的,所以先是部署了对辽东用兵,我以为先击败北元残兵,收复辽东,解除了外部威胁,然后就可以专心内政。这时候四弟过去,以他的心性,必定能闹得天翻地覆,会暴露出许多问题,趁机出手整顿,也就顺理成章了。”

朱标终于说出了他的设想,其实这个方案很有张希孟的风格。

光复大都之后,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军事上的。

要集中力量,解决元军残部的威胁。

收复山西,进攻上都,最后攻取辽东……这样一来,就可以建立起一条明显的隔离带,把北平和元廷残余势力彻底分隔开。

处理了外面,然后就可以专心对内。

不过总体上,朱标有两个没有料到。

其一,他没有料到朱文正和李文忠竟然会这么快,只用了一个多月的功夫,就把元廷在辽东的势力,一扫而光。并没有拖延日久,也没有给内外勾结的时间。

其二,他没有料到,朱棣才到了北平没多久,就先是拿到了一个“大捷”,随后又立刻掀起大狱,开始大举捉拿北平官吏。

这事情变得很好玩,如果没有军功加持,朱棣也就是熊孩子瞎胡闹,很难说有多大的动静,朱标觉得完全可以收放自如。

但是朱棣分到了一份军功,再去处置贪官污吏,那就不是熊孩子胡闹了,而是深谋远虑,手段高明。

虽然连朱棣也未必清楚,他到底谋了什么,虑了哪些,但保证会有人给他脑补上去的。

不过在张希孟看来,这些问题都不大,甚至可以说这些意外都是好事情。

现在的问题就是北平的这帮人,到底惹出来多大的祸?

这个案子会牵连到什么程度,又该如何收拾残局……

张希孟盘算着这些事情,朱标也在思量着,他每天都往朱元璋那边跑,时刻关心北平送来的消息。

不过最先让朱标大吃一惊的,居然不是北平的消息,而是从辽阳送来的。

送信的人是李文忠,根据他清点缴获的时候发现,居然有一批大明的粮食,流入到了元军手里,数量多达十万石以上。

盗卖军粮!

看到这里,朱元璋已经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再看从北平传来的消息,粮食大量亏空,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好,真是好!竟然敢市米资敌!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贪官了!”

老朱怒不可遏,立刻吼道:“把毛骧叫过来!”

不多时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匆匆赶来,朱元璋直接道:“你立刻动身,前往北平,接手这个案子,把那些贪官污吏押回应天,咱要亲自御审!”

毛骧立刻领旨,绣春刀又出鞘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渐渐的,整个大明朝廷,都被北平的事情给吓到了。

什么叫肆无忌惮,什么叫胆大包天,跟他们比起来,陆仲亨和唐胜宗等人,简直都是乖宝宝了。

朱文正和李文忠送来了足足有十箱子往来书信。

展开之后,里面居然是不少北平豪强,甚至是大同等地的商贾,和辽东元军的来信。他们告知元军大明的兵力情况,将领安排,粮草军械。

甚至有人哀求道,希望王师能够整军经武,尽快反攻北平,救民水火,赶走红贼……很显然,他们的眼里,大明朝依旧不如元廷来得正统。

仅仅是豪强也就罢了,这里面还有一些官吏,看着格外讽刺。

尤其是让人目瞪口呆的是,这群人居然还准备了一个计划,就是突袭功德营,把铁锅皇帝救出来,送去和林,重新登基称帝,号令蒙古诸部,光复北平。

看到了这里,所有人都惊呆了,想象力还真是丰富啊!

你们也太看不起大明朝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