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46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主公,用不着这样,我就是不那么放心……滁州比起濠州还要大,又是商贸要害之地,生意人往来,络绎不绝。这地方用好了,绝对是主公起家的最好地方。接下来要干什么都会方便许多。”

张希孟忍着疼,向朱元璋解释。

终于,他们到了帅账,落座之后,老朱就道:“先生教训的是,咱正准备立刻攻打,你有什么要大家伙留心的,都说出来吧!”

张希孟道:“是这样的,滁州的位置如何,我就不说了。单说一点,我听闻滁州有不少铁匠铺,可是如此?”

这回李善长接话了,“没错,的确有不少,当年元军为了渡江,在滁州等地炼铁,打造兵器,这么多年延续下来,滁州的铁匠可是不少。”

张希孟点头,“这就是了……元廷限制铁器,削弱汉人。如今军中用的多是缴获来的兵器,可要想长久,就必须有自己的冶铁作坊,能够生产军械,这件事不比粮草小多少啊!”

貌似张希孟说了句废话,打仗能不需要军械吗?但是对不起,不管是前面的濠州,还是老朱已经拿下的定远,都没法大举炼铁。

既没有作坊,也没有工匠,还没有原料,想都不要想!

最多就是把铁锅铁铲,回炉做成刀剑,仅此而已。

但是滁州不一样,这地方临近长江,商贾往来便利,拥有宝贵的冶铁作坊,规模还不小。如果用好了,毫无疑问会极大增加朱元璋的实力。

老朱不由得眉头微皱,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太鲁莽了?

“先生,既然炼铁作坊重要,能不能直接收上来?”

张希孟忍不住苦笑,他急匆匆赶来,大腿都磨破了,不就是担心这事吗!

“主公,征收上来固然可以,但是滁州恐怕需要外购铁矿才行……我们眼下地盘还是太小,很难做到自给自足。铜铁,药材,食盐,丝绸,桐油,角筋,太多的东西,都需要商贾出力气。滁州不同于横涧山,也不是小小的定远县城可比的。务必要小心谨慎,不可马虎大意啊!”

“咱们要的是一个完整的滁州,要运转有序,能够让咱们快速壮大的滁州城!而不是一个百业凋敝,萧条冷落的滁州!”

张希孟谈完之后,众人鸦雀无声,几乎一瞬间,都安静下来。

朱元璋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曾经的事情,让他没法忘记。

他恨透了贪官污吏,无耻奸商……如今屠刀在手,他是真想杀个痛快。奈何张希孟疾驰三百里,赶了过来,就是担心他这么干。

而张希孟讲的道理,也的确是情理之中。

良久之后,朱元璋缓缓站起,对着众人道:“先生把他的意思说了,咱觉得这话在理,该怎么对待滁州的商贾,要讲道理,不能蛮干!”

老朱刚刚说完,李善长就忍不住深深一躬。

“上位英明!”

此刻的李善长也老实了,他是真的比不上张希孟,不光是跟老朱的亲厚程度,也包括眼光见识。

如果他能想到这些,早就可以劝说朱元璋了,又何必等张希孟前来语重心长?

不过不管怎么说,能让老朱改变主意,都是天大的好事。

“上位,张先生所思所想,的确是老成持重,至理名言,此事的确该细细思索权衡。”李善长总算能说上话了。

朱元璋想了想,点头道:“就依李先生的看法……那咱到底要怎么做才行?”

李善长一时语塞,他还没想到。

这时候张希孟再度开口,“主公,咱们过去是征收地主土地,分给百姓。那城里的房产,铺面,各种作坊,商行,能不能征收?”

朱元璋别的事情都敏锐之极,唯独面对商贾之事,他有点迟钝,想了半天道:“这里面如果有巧取豪夺,为非作歹,自然是要严惩的!”

张希孟点头,“也就是说,老老实实经商的,可以继续经营了?”

“那是自然!”

“需不需要纳税?”张希孟又问了一句。

老朱怔住,想了又想才道:“似乎也是应该,只不过商税要怎么收,咱也不清楚啊!”

张希孟笑道:“主公只要定下大略即可,这事臣会和李先生商讨的。”

李善长急忙躬身,谦逊道:“上位,张先生说得不错,卑职愿意给张先生打下手。”

又经过了一番商议,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进城之后,不许进驻民宅,不许扰民。

城中的户口、图集、甲兵,一律封存,以备清点之用。

红巾军保护合法经营,采用累进税制,所有商人,只要按规矩交税即可。至于元廷的一切苛捐杂税,悉数废除。

元廷书吏衙役,有过恶行的,严惩不贷,百姓可以主动告发……如果确系清白,且品行端正,可以留任,不必惊慌。

张希孟和李善长一共拟定了十条,经过朱元璋首肯,很快就传进了战战兢兢的滁州城。很快就有人偷偷出城,前来拜见老朱。

为首的人姓周,在滁州开了一家顶大的酒楼,还经营车马行……朱元璋一眼认出他来,忍不住跟张希孟气哼哼道:“瞧见没有,就是这个东西,咱去化缘,他说剩下的饭菜喂狗了,让咱别盼着了。他们家人的食狗的饭,人狗一锅饭!你说混蛋不混蛋?”

张希孟只能咧嘴苦笑,“主公,大业,大业要紧!”

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变

怒火从心底涌起,直冲脑门,压下去,又起来……朱元璋干脆一甩袖子,直接就走。

他也想礼贤下士,好好表演一番,但是对不起,他老朱见不得这帮商贾的嘴脸,咱就是这样的汉子!

老朱在众目睽睽之下,转身往营里大步走去。张希孟无奈,冲着李善长咧嘴苦笑,他也跟着走了。

结果就剩下李善长离着几个商人,面面相觑,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李大人,您看?”

李善长脸上也发红,他用鼻子哼了一声,“上位能瞧你们一眼,就算是给你们脸了,什么都没干,还指着上位倒履相迎?都给我去旁边的帐篷呆着去!”

李善长让人把这几位领走,他怔了怔,露出了愁苦的表情,伺候朱元璋这个东家,是真的不容易。

他也没去找朱元璋,而是来见张希孟。

此刻的张希孟正给腿内伤口换药,别看只是擦伤,但两边各自巴掌大的一块,也着实不好受。

弄了差不多一刻钟,这才出来。

李善长坐在那里,喝着冰凉的茶水,心也暖和不起来。

“张先生,我刚刚琢磨了一下,这个商税不好征收,其中的困难特别多,我怕跟上位说了,他又生气,咱们先参详参详?”

张希孟笑道:“正好,我也想跟李先生说这事,主公是见不得这帮人的,但若是能收上来税,见到了钱,主公也不会真的把他们怎么样,你说是不?”

李善长点头,却也无奈,“是这样的,一家商行店铺,他们能经营多少东西,卖出多少钱财,这个外人不知道啊!就算让他们交出账目,也必定是做过修饰的。再说了,咱们现在又没有那么多人手,想要算清楚税额,也太困难了。张先生,你看能不能暂时缓一缓,或者令想办法?”

张希孟笑容依旧,招手让人送一壶热水,随后对李善长道:“先生上次纵论均田,让晚生大开眼界,学到了不少东西。如今先生这番高论,让我不仅想起了上一次……当真就没法征收吗?”

张希孟似笑非笑,上一次他算是被老李算计了,如今再次提出来,等于是点破了李善长的心思,这让这位略显尴尬。

张希孟干脆道:“李先生,我提出累进税率,你在主公面前也是赞同的,现在说执行起来不方便……那我不妨说说自己的想法,当真就那么难吗?”

“李先生,咱们拢共加起来,才多大的地方,多少的人?小门小户,自然用不着这个,剩下能征商税的大户,无非是几样而已。盐、茶、铜、铁、瓷器、棉纱、丝绸、粮食、木材、砖瓦……这些东西,从外面运进来多少,商铺卖出去多少,总归有个大约的数目吧?我也不说一分一毫不差,统计个大略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咱们还能一边征税,一边培养人才。眼下不做准备,等以后渡江,要夺取集庆,那可是江南重镇,人口百万,我们又该如何应付?难不成只靠着田赋维持开支?”

张希孟顿了顿,继续道:“先生投靠主公,以汉高祖勉力主公,而主公以萧何寄之。自然是希望先生能运筹帷幄,替主公理财。先生能把府兵均田说得那么清楚,两宋的商税自然也是了然于心。我们现在不过是为日后打个基础罢了,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准备,等日后主公开府建牙,甚至登基称帝,由谁负责收商税?难道就要放弃这项税收不成?”

张希孟又道:“李先生久在衙门做事,那我想请教一件事,衙门的开支要怎么算?是量入为出吗?”

李善长嘴角微微抽搐,“这个……似乎不是。”

“没错,衙门从来都是先把钱收上来,然后再想着怎么花……对了,这是贾老大人告诉我的。”

李善长更尴尬了,只能道:“既然是老大人说的,自然不会错了。”

张希孟跟着贾鲁恶补了一段时间的课,的确是功力提升很快,不光在大略上领先这个时代的人,就连实务经验也上来了。

财政预算这个东西,并不是盘算着要花费多少,然后去收多少税……事实上负责征税的官吏,都是千方百计多征。手里的钱越多,代表可支配的财富越多,权力也就越大。

至于如何花钱,那还不容易!

办些庆典啊,给官吏发点福利,再不济犒赏三军……反正总能找到名目花出去的,根本不用担心。

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收不上来。

就算日后的大明,由于商税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加上土地兼并,还有地方和中枢财政划分不合理,弄得户部只有几百万两银子,哭天抢地,除了能发点俸禄,给士兵发饷,修修皇宫,维护河道……剩下的什么事都干不了,而且还动不动就落下亏空。

就连张居正变法,也只敢在田赋上面动刀子,商税是连碰都不敢碰。

“李先生,晚生有几句心里话,想要跟李先生说,就怕交浅言深,李先生怪罪……”

李善长慌忙道:“万万不要这么说,张先生是上位心腹,又出身名门,见识学问远胜善长万倍,只求张先生指点!”

张希孟微微叹了口气,“主公的经历,李先生可知道了?”

李善长点头,“知道,主公早年经历不幸,真是让人唏嘘……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以为主公必定能成大业!”

张希孟颔首道:“确实如此,但李先生也该清楚,正因为如此,咱们主公嫉恶如仇,同情弱小,爱惜百姓,对贪官污吏,豪强奸商,深恶痛绝。李先生家境很好,又做了十多年的书吏,正因为这个身份,主公不免时常敲打,先生以为然否?”

李善长脸色一变,怔了许久,终究一声长叹,透着无可奈何。他选了对的主公,奈何他却不是对的人,莫非老天在耍弄他李善长?

张希孟察言观色,笑道:“李先生懂《易》吗?”

“不甚明白。”李善长谦逊道。

“我也不懂……不过易经之中有一革卦,泽中有火,水涸草枯,正是大变化之意!如今大元衰微,豪杰并起,正是鼎革之时。而革卦讲究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李先生,你以为然否?”

李善长悚然心惊,忍不住念道:“君子豹变,君子豹变!”

“没错!李先生,你的出身经历虽然让主公不喜,但是先生若能君子豹变,实心用事,替主公谋夺天下,成就帝业,岂不是功盖萧何?名扬后世?”张希孟道:“滁州商贾,固然和先生有旧,但是区区一点情分,又怎么能让先生忘了大事?再有,就算他们会议论污蔑先生,主公又岂会听信这些人的言语?他们骂得越狠,先生的地位越稳啊!”

李善长彻底呆住了,好一个革卦,好一个君子豹变!

天下鼎革之时,就该如豹子一般,迅捷变化,随分从时。既然自己选了朱元璋,那就要一颗心放在主公大业之上。

其实不论前面分田,还是现在的商税,李善长都有些不甘不愿,毕竟刀刀砍在自己人的身上。

可听到张希孟的这番道理,李善长动摇了。

他现在已经是不惑之年,还有什么看不清楚的?

无非是不忍心下手罢了!

若是寻常时候,还好说,可天下鼎革之时,又岂能瞻前顾后,拖拖拉拉,唯唯诺诺!

君子豹变啊!

李善长猛然起身,冲着张希孟深深一躬。

“张先生,多谢指点之恩!他日善长若能辅佐上位,成就大业,全赖先生点拨!”

张希孟也站起来,笑道:“李先生,这一番道理也是贾老大人的意思,他知你是人才,就是长久在地方做事,束缚了你的眼界啊!”

李善长用力点头,这话说得太对了!

“张先生,咱们还说这个商税的事情……没什么不好征收的,咱们把各个路口看管起来,城门也安排人。进多少货,要送给哪一家,我们心里大致有个数,然后定期核查,确定买卖数额,然后征收商税。其实累进税率,无非是最后一步要仔细算算,不是三十抽一,六十抽一那么简单。我亲自去教,能够学会的。”

“滁州有多少大商户,大生意,也一目了然。给他们登记造册,剩下的街头小贩,只要每人收一二十文的入城税就是了。”李善长脸涨得通红,侃侃而谈。这一次的他,可是毫无保留。

“等会儿!”张希孟沉吟道:“李先生,大户可以征收,但若是百姓进城卖点菜蔬果品,或是樵夫卖柴卖炭,也要收钱?怕是主公不会答应的!”

“哈哈哈!”

李善长忍不住大笑起来,“张先生,我也教你个窍门……咱们把方略递上去,这个是给上位示恩用的!咱们总不能替上位免了小商小贩的税吧?”

张希孟瞬间无言了,只能伸出大拇指:“先生高见!”

第七十章 好官

李善长和张希孟联手了,这不是两个普通人的合作,而是两只狐狸的勾结,卧龙凤雏,当世双璧。

强如朱元璋都没看出这套征税办法的真正要害之处,只说不要刻薄小民,锱铢必较……因此有关小商小贩纳税的条款就被去掉了。只是规定进入指定的市场交易,需要缴纳一文钱的场地钱,用来打扫卫生。

老朱想了想也同意了。

从帅账出来,两个人心有灵犀般互相看了一眼,从李善长的双眸之中,甚至能看到炽热。

仿佛在说,只要咱们俩联手,便无往不利,什么也难不住咱们。

对此张希孟只是抱以冷淡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李先生,征税的人员你去寻找,不过我这里要有个档案,方便以后监督考评。”

张希孟只是这么一句,就扭头拖着伤腿,缓慢而坚定去了。

李善长立时愕然。

老朱疏忽了,可不代表张希孟也糊涂了。

别管征税的办法弄得多好,最后不还是要人去落实……试问滁州城里,谁能比李善长更清楚?

鬼知道他会弄多少自己的人。

就算不是他的亲信,经过他的提拔,也会成为李善长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