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29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告诉你,我爹他死了!你也要去地下谢罪!”

说完张希孟挥动拳头,不论头脸,狠狠砸了下去,一拳比一拳狠,他要把满肚子的恨,全部发泄出来!

拳打脚踢,回头还抓起鞭子,狠狠抽打,朱元璋没说什么,只是默默送上了一桶盐水……打吧,抽筋扒皮,打死这个坏了良心的畜生!

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

张希孟不停挥鞭,恶狠狠抽打,把老王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嗓子喊哑了,发不出声音,只剩下呜呜不断,似乎是求救,也似乎是哭泣。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老王昏了过去,而张希孟也是汗流浃背,耗光了体力,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息。

正在这时候,朱元璋将一杯水递给了他。

“喝吧!”

张希孟接过来,温度正好,喝进嘴里,甜丝丝的,居然加了蜜糖!

“是咱妹子送来的。”

“夫人?多谢夫人关心……”张希孟大受感动,朱元璋却是拦住了他,突然犹疑道:“先生,咱总觉得你有些害怕咱,看似尊重,可就是不亲……你说对不?”

张希孟浑身剧烈震颤,额头的汗水更多了……你可是洪武大帝,杀心滔天的朱重八,在你手下,自然要想着怎么保命了。

不信去评论区瞧瞧,有多少读者都在提醒这事呢!

朱元璋长长叹息,换了个话题,“先生,你为什么这么恨那个仆人?下手那么狠?”

“这个……他虽然没有杀死我的父母,可他在最落魄的时候,背叛了我们一家,抢走了我娘的陪嫁首饰……如此行径,我又岂能饶得了他?我,我想把他切碎了!”

张希孟很少这么恨一个人……无奈最初的遭遇太惨痛了,山穷水尽,父母双亡,就像是一把刺在心头的刀,不停往外流血,丝毫没有愈合的意思。

“哎!”老朱长叹一声,“先生,你可知道咱的经历?”

张希孟怔了一下,他自然清楚,他死了爹妈,老朱死了全家,比张希孟还要凄惨。跪求一块坟地而不得,三年流浪,和野狗抢食,回寺之后,继续被欺凌,还让人把庙给烧了……所有倒霉事,都让他碰上了。

“主公,你……”

朱元璋摆手,“别这么叫……按理说你是书香门第,咱是穷苦人家,走不到一起。可就是这么个世道,让咱们遇上了,还让咱们拿起了刀枪兵器。先生,元璋跟着你读书识字,明白了不少道理。元璋有意大刀阔斧,打出一个太平世界,朗朗乾坤!”朱元璋说到这里,猛然站起,龙虎跃动。一种指点江山的霸气,扑面而来。

“先生,你可愿意帮着咱打天下,致太平吗?”老朱豪情问道。

张希孟大受震撼,他本以为自己能拿捏老朱,可今天的事情,朱元璋先是送来了仆人老王,接着跟自己谈理想,谈志向,直接把心思告诉自己。

两个人都遭遇家破人亡,自然是同病相怜,彼此携手,打出一个太平来,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姓朱的,你也太会忽悠人了!

张希孟还有什么选择吗?

“主公,臣不但愿意,还想着辅佐主公登基,帮助主公,打下万里河山,打出一个新天地!”

朱元璋心中大喜,伸手抓住了张希孟的胳膊,用力摇晃,难以掩饰的喜悦。

一直以来,朱元璋都知道张希孟对他存在敬畏,甚至有点没来由……他自然是不知道穿越这回事,也不知道洪武大帝会是个什么存在。

他只当张希孟出身名门,跟他这个世代佃农之子玩不到一起。这才借着今天的事情,敞开心扉,剖开心胸,坦诚相对。

很显然,效果相当不错。

张希孟真的开始理解朱元璋了,他不是无情之人,恰恰相反,他才是个不忘初心的性情中人。

而正是这种人,才会在极度失望的情况下,挥起屠刀,看向那些已经变质的老兄弟们……刀刀见血,人头滚滚!

情到了深处,不免绝情啊!

“主公,臣早就思量过了,现在濠州几位大帅暂时相安无事,元兵也不会立刻南下,正是主公大展拳脚的好时机。”张希孟神采飞扬,对着朱元璋道:“臣建议立刻攻取定远,而后下滁州,饮马江北。而后择机渡江!”

“渡江?”

朱元璋没想到张希孟会如此建议。

“为什么渡江?咱们是淮西人,江南可不熟。”

张希孟大笑,“主公,你要龙飞九天,就不能被淮西之地困住。臣早早提议南下,就是想要图谋江南。以主公之才应该看得出来,元兵还有很大优势,如果仅仅在北方纠缠,很容易被蒙古铁骑灭掉。可渡江之后,情况就不同了,靠着长江天险,阻挡北方骑兵。然后在江南的膏腴之地,厉兵秣马,积蓄钱粮,如此才能横扫天下,一统中原!”

张希孟和朱元璋,这对君臣越谈越高兴,越谈越投机。

朱元璋在决定南下的时候,已经定下了逐鹿天下的大志……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想通的,但是在历史上,也就比现在晚不了多久,老朱遇到了李善长,询问什么时候能天下太平,李善长告诉朱元璋,汉高祖用了五年,打下了天下,只要效仿汉高祖,拿下天下不难。

就是这一番堪比隆中对的问答,奠定了大明朝的根基,也把李善长退到了第一功臣的宝座上。

张希孟跟朱元璋谈得更多,包括进军方略,包括兵卒训练,包括钱粮土地……总之老朱获益匪浅。

他们谈着,竟然都忘了午饭,一直到黄昏时分,马氏举着蜡烛过来,两个人才停了下来,老朱的脸上,尽是红光。

“妹子,现在咱的心敞亮了,清楚了,该准备南下了。”

朱元璋说到做到,他很快就下令整顿兵马。

眼下老朱有多少部下呢?

先简单计算,从濠州带来的,差不多三千人,从元兵俘虏中吸收了三千人,老朱回乡,招募的乡亲,陆续有七百多人,不到八百。

再加上近日投靠过来的两三千人,老朱的兵力差不多一万人。

这一万人自然也是参差不齐的。

首先最能打的自然是经历过濠州保卫战的。

最忠心的却是徐达、花云这些正儿八经的老乡。

朱元璋经过挑选,先找出了三千精锐。

这三千人悉数配备战马,铠甲,鼓励他们练习弓马骑射。

在整个红巾军当中,有本事弄出铁骑的,也是凤毛麟角。

老朱靠着抢夺战利品,打劫彻里不花。

竟然奇迹般弄出了这么一支队伍。

毫无疑问,一旦三千铁骑正式成军,对周围的任何势力,都是碾压的优势。

只不过壮汉吃得多。

骑兵虽然好,一匹战马消耗的粮食,顶得上十个八个普通士兵……原本抢到临淮的粮食,已经下去了大半,现在就靠着和怀远方向做生意,才勉强维持。

粮食的压力,也是老朱决定南下的关键因素。

他拖不起。

“这一次我亲自领兵,在前面探路,临淮的事情,就有张先生总揽大局,有什么大事,都由他来决断,不必问咱。”

老朱给了张希孟大权,放在以往,张希孟或许会坚决推辞,可是自从谈过之后,同心同德,自然没法耍滑。

张希孟欣然答应。

“主公,你准备带多少兵马?三千骑兵都带去?”

朱元璋大笑,“用不着,有三十个人就够了。”

“三十?太少了,怎么也要三百人啊!”张希孟认真道:“主公,你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才是,不能鲁莽。”

朱元璋明白张希孟的意思,却不想改变主意。

“先生用不着担心,咱就是去查看情况,人多了反而会吓到他们,先生只管等着好消息就是了。”

朱元璋当即让费聚和花云跟着,另外还有二十八名骑兵,每人两匹战马,从临淮出发,立刻南下。

在历史上,老朱是带领着九名步卒,靠着双脚南下,走了六天,才到了宝公河。好死不死,天气炎热,老朱还染病了。可即便如此,老朱依旧完成了招降任务,得到了三千青壮民兵。

而这一次老朱早走了几个月,天气还算凉爽,部下也变成了三十名骑兵,浩浩荡荡,更加威风。

隔着宝公河,对面有一个寨子,号为驴牌寨,里面聚集了好几千人马,声势不小。

老朱刚到,对面就派来了使者,趟水过了宝公河,跪在了老朱面前。

“鄙寨乏粮,乞粮三千石,愿为前驱!”

三千石粮食,就能买下三千人,这个生意还真是划算。

朱元璋沉吟少许,就淡然道:“你们既然愿意归降,那就先渡河过来!”

第四十四章 君智将勇

朱元璋立马宝公河,这里已经是定远境内,在他的面前,是驴牌寨的几千人。而向西五十里,就是横涧山。

由于定远地势平坦,通达八方,并不利于防守。

因此元军将主力放在了横涧山,由知院老张负责,没错,这人就叫老张,是个色目人。他手握数万元兵,而且粮草充足,虎视眈眈。

驴牌寨的处境相当艰难,人少兵少,粮食又不够,想活下去,要么向北投靠濠州红巾,要么向南,投靠横涧山的老张。

“我家大帅想请郭帅恩赏军粮活命……只要粮食运到,驴牌寨上下万人,愿意投降!”使者说完,偷眼看朱元璋,发现朱元璋只是淡淡的笑。

临淮镇那是标准的一万多人,镇子多大规模,朱元璋一清二楚,驴牌寨连一半都没有,还在这里吹牛皮,也真是可笑。

“咱已经说了,郭大帅粮饷充足,要多少有多少,但就这么白白送给你们,那是万万不行的!你们立刻过河,咱安排人手,查验数额,按照人数,发放粮饷。难不成你们不信咱?”老朱身高气足,声音洪亮,有着强大的压迫感。

使者迟疑再三,终于不再说话,转身告辞。

老朱看他走了,嘴角冷笑,对费聚和花云道:“这个驴牌寨不是真心归附,咱们该想个法子才是。”

费聚思忖道:“上位,驴牌寨好歹有几千人马,用不用回去调兵?”

朱元璋哈哈一笑,“咱们盔甲马匹齐备,三十人足当三百兵,而驴牌寨不过是几千乌合之众,军中缺粮,人心涣散,走马取之,又何必费事!”

费聚不是张希孟,不敢跟老朱废话……只是心中犹豫,说到底也是三十对三千,一百倍的差距,怎么都有点心惊肉跳,不寒而栗。

老朱没跟他多说,而是问大家伙,“现在谁愿意替咱去一趟驴牌寨?咱可说明白了,这一次去十分危险,必须胆大心细才行。”

话音刚落,花云就迫不及待了,“上位,这种事情最适合我,让我去吧!”

朱元璋看了看花云,也的确没人比他更合适了。

只不过老朱还不放心,必须叮嘱一番。

“你现在去驴牌寨,就说是给他们带路,等他们出来之后,你举起身上的旗号,这边兵马过去……你要记住,我们是过去查看数量,不是动手……一定要三次之后,你举起旗号,用力摇晃,我们这边人马齐出,擒贼擒王!懂了吗?”

花云脑子不算太灵光,想了半天才一拍脑门,眼睛冒光,喜滋滋道:“这不就是骗他们放下警惕,然后偷袭吗?俺懂了!”

这家伙说完,飞身上马,随手抓了一杆小旗,大马如飞,从宝公河涉水而过,直奔驴牌寨而去。

他走得急,也没来得及多嘱咐一遍,费聚还有些担忧,生怕花云把事情给搞砸了。

不过老朱倒是淡定,脸上还带着笑,从马背上跳下来,让战马也吃些水草,休息一下,其他人也都学着朱元璋的样子,给战马放松。

老朱对大家伙道:“他们有几千人,聚拢起来不会容易的,没有两三个时辰,不能过河,咱们趁着这功夫,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头,然后一下子把他们当头的解决了,这个驴牌寨就是咱们的了,用不着大动干戈,懂了吗?”

众人一起点头,他们也觉得老朱的想法有理,不由得记在了心头。

谁也不是天生的战士,该怎么领兵,怎么打仗,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有的只是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朱元璋不只是自己在学,也在教这些部下,有朝一日,他们都能独当一面,也就离着横扫天下不远了。

果然如老朱预料,足足等了三个时辰,驴牌寨方向乱哄哄的,才有兵马出来。只不过他们动作太慢,拖拖拉拉,过河的时候,又怕水冷,折腾了好一会儿,这才稀稀拉拉过河。

而此刻的老朱和部下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一次从驴牌寨出来的人不多,最多一千五百的样子,老朱不明所以,但是也不想改变计划,因为花云已经举起了他手里的小红旗。

这时候费聚立刻带领人马过去。

“奉命查验人数,为尔等向导!”

驴牌寨的大帅愣了一下,见费聚等人和和气气,没有什么异常,他也就答应了。

费聚从人群旁边掠过,看了看整体情况……忍不住暗暗点头,上位真是说对了,这哪里是兵马啊?分明就是一群叫花子。

一千多人,铠甲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好多人都破衣烂衫,连兵器也没有,只是拿着一根木棒。

的确不需要调兵。

费聚心里有了底儿,调转马头,去向老朱报告。

兵马再度向前,又走了一阵,花云再度高举小旗,离着远处的朱元璋亲自过来,这一次询问军中可有疾病的将士,需要准备什么药材。

驴牌寨的大帅一一回答,朱元璋从容离去。

这一次老朱也放心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眼瞧着离黄昏近了,花云第三次举起红旗,朱元璋飞马赶来,所有将士风驰电掣,也跟了过来,大家都已经亮出了兵器,做好了战斗准备。

“天色将晚,可埋锅造饭,安营扎寨,明日郭帅的迎接队伍就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