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246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当然了,就算有好的主张,没人愿意执行,那也是不行的。

甚至可以,只有落实下去的主张,才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看,张希孟和朱元璋是互相成全。

我给你理想,你帮我实现。

配合默契,天衣无缝。

朱元璋果断答应了刘伯温的请求,准备派遣一批读书人过去。

消息传下去,很快就有人主动响应。

高启、张羽、徐贲,这几個著名的才子,都愿意主动前往。

另外又准备了几十个木箱,里面堆满了书籍文章。

而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这边又征调一批造纸印刷的工匠,也随着同过去,把文化送入苗寨。

值得一提,高启等人准备出发,去传经布道。

另一个年轻人却选择了一项更危险的事情,那就是前往江州,面见陈友谅,把这顶白帽子给他送过去。

这个年轻人身形高大,形如病虎。

正是姚广孝。

“果然是少年虎胆,只不过你的身份还是太低了。如果你不怕死,可愿意跟着老夫前往?”

姚广孝大为惊讶,因为话的人正是朱升!

这老爷子一把年纪,德高望重,哪怕张希孟和朱元璋,都对他十分尊敬,他老人家没事去见陈友谅干什么啊?

那家伙两次噬主,什么事情干不出来,万一对老大人不利,岂不是一大损失?

朱升看出了姚广孝的迟疑,忍不住笑道:“正因为老夫一把年纪,才没有什么用了。有张相辅佐上位,不会出什么纰漏。老夫正好去瞧瞧陈友谅,看看这家伙到底配不配当上位的对手?”

姚广孝再三迟疑,只能道:“晚生不认为老大人该去见陈友谅,但是晚生却是不怕。”

“那就好!”

朱升大笑道:“如果老夫没有看错,久后你必然为栋梁之才,辅弼君王,出将入相,也不在话下!”

朱升去见了朱元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的,竟然真的得到了老朱的认可,就这样,朱升携带着礼物,在姚广孝的保护之下,离开铜陵,坐着船,直奔江州。

朱升很顺利见到了陈友谅。

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毕竟朱升代表的是一个和陈友谅势均力敌,等量齐观的对手。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耍弄傲娇,半点价值也没有。

“孤即位汉王,汉人之王……相比之下,朱元璋只敢称吴王,是不是太过胆小了?”陈友谅笑着问道。

朱升淡然一笑,“汉王殿下,您定国号为汉,果然是大勇之举……中原百姓,以汉人自居。四百年大汉天下,留给后世子孙,太多的东西。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横扫大漠,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两汉武功之盛,高山仰止,五体投地。明犯强汉,虽远必诛,铮铮铁骨,耿耿丹心,这才是大汉气象。”

朱升目视着陈友谅,笑道:“汉王以此为号,想必也有和两汉争雄之意吧?”

陈友谅怔了怔,他定国号为汉,都没有想的这么多,这个老头儿,还挺会话的。陈友谅突然大笑道:“不愧是枫林先生,孤早就听你的大名了。”

朱升淡然一笑,“多谢汉王夸奖。老朽却还有一些疑问。既然殿下以大汉为号,可有什么恢复汉家河山之举?”

陈友谅不免惊讶。

朱升继续道:“大汉有虽远必诛的霸气,如今中原沦陷百年,社稷化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啊!汉王殿下,既然号为汉人之王,可有拯救黎民之心,匡扶苍生之念?”

朱升目光迥然,盯着陈友谅,不紧不慢道:“我家吴王已经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纲领。并且和刘福通结盟,待到时机成熟,必然北伐,驱逐逆元。汉王以为我家上位胆小,不如汉王,那老朽倒要请教,汉王打算如何超越我家上位?”

陈友谅的脸色瞬间难看起来,论起比拼格局,由于张希孟的存在,其他所有势力加起来,也赶不上老朱的脚指头。

陈友谅号为汉王,以为能占便宜,却不想让朱升抓到了把柄,几句话就把他逼到了很尴尬的地方。

你有什么作为?

陈友谅有些语塞,一旁的泼张张必先急了,冷笑道:“那些都是没用的,靠着漂亮话,就能打胜仗,还要手里的刀剑干什么?让朱元璋把脖子洗干净了,我们立刻出兵,灭了朱元璋,而后挥师北伐,一统天下。这皇帝蒙古人做得,我们汉王如何做不得?”

朱升忍不住哂笑,果然是匹夫之辈!

他索性不再废话,只是让姚广孝拿出了准备好的礼物。

“这里有一顶白帽,戴在头上,汉王变汉皇……殿下,你自己思量吧,就凭你现在的种种作为,可能君临天下?当得起汉王尊号吗?”朱升嘴角带着淡淡的嘲讽,蔑视着陈友谅。

第三百四十一章 这是一个关于格局的故事

夜深人静,烛火点点。

王宫之中,亮如白昼。

今天的汉王殿下并没宣召美人侍寝,他只是呆呆坐着,一双眼眸,死死盯着那一顶白色的十二旒冕。

咕嘟,咽下一口吐沫,寂静的宫殿之中,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咚咚作响。

一顶帽子,竟然比万千美人都要风姿绰约,流光溢彩……看着看着,又有口水流了下来。

陈友谅和朱元璋不一样,两个人虽然都出身不好,都有那么一股子往上爬的狠劲儿,但是朱元璋这人讲究稳步前进,每走一步,都要思虑周全。

而陈友谅则是那种未达目的,不择手段,不顾一切。

什么驱逐胡虏,甚至再造华夏,第三次复兴……这些东西朱元璋能听得进去,并且身体力行。

但是陈友谅只会嗤之以鼻……什么狗屁玩意,老子就要当皇帝,谁拦着我,就是死路一条。

什么议论,什么人心,都是狗屁!

只要老子杀伐果决,足够强悍,下面人就会拜倒在我的脚下。

倪文俊和徐寿辉都死了,天完也变成了汉国,接下来就是汉王变汉帝,君临天下,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

朱元璋送来的这顶白帽子,着实是打在了陈友谅的要害上。

要说朱元璋有什么打算,陈友谅会不清楚吗?

无非是要把自己放到火上烤,玩捧杀的那一套罢了。

但是对不起,陈友谅这人,还真就吃这一套。

汉王,汉帝,我自为之!

谁拦在老子前面,弄死就是!

陈友谅思量再三,突然发现,需要弄死的人,还真有点多啊!

首先就是朱元璋,这位华夏吴王霸占了淮西和浙江行省旳大部分,又在铜陵大败倪文俊,还夺取了洪都,将大半个鄱阳湖收入囊中。

如今更是送来了一顶白帽,看自己敢不敢接?

不灭朱元璋,如何称帝?

除了朱元璋之外,就是邹普胜和赵普胜这帮老东西,他们仗着资历,颐指气使,居高临下,处处和自己对着干,不除掉这些彭党老人,休想坐稳龙椅。

先除内忧,再灭外患,一统江南,北伐中原……这天下早晚都要姓陈!

陈友谅足足思考了一夜,登临龙椅,君临天下的雄心,已经不可抑制。

而就在这时候,张定边回到了江州,随同他前来的还有太师赵普胜。

张定边果然不负陈友谅之托,把这位请来了。

“老朽拜见汉王……”赵普胜一见面,就要给陈友谅跪下。

陈友谅慌忙伸手,将赵普胜拉了起来。

“老太师,你这是折煞晚辈了,无论如何,您老都是掌朝太师,百官之首,有什么大事小情,都离不开老太师啊!”

陈友谅一顿嘘寒问暖,却没有让赵普胜安心多少,去年杀倪文俊,今年杀徐寿辉,两年弑二主,这个后劲儿着实太大了,换成谁也扛不住啊!

“汉王,老臣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真的没有本事管什么事情了,若是汉王心疼老臣,就让老臣告老还乡吧!”

想走?

陈友谅眉头挑动,心中不悦,这老东西是真的不知道好歹,竟然不愿意给我做事,简直岂有此理!

“太师,如今国事如麻,内忧外患,朱重八这个东西耀武扬威,竟然给我送来了一顶白帽子,问我敢不敢接?老太师以为如何?”

赵普胜怔了怔,只能咧嘴道:“汉王戴上白帽子,这是劝进啊!朱元璋自己不敢称帝,反而鼓动汉王称帝,我看,我看他未必是什么好心思?”

陈友谅哈哈一笑,“朱元璋这些年不知道从哪里学来了一套酸腐儒生的鬼把戏,惯会耍弄手段,刁买人心。不过依本王来看,他也是自作聪明。这汉帝孤自为之,登基之后,立刻调动兵马,直取金陵,灭了朱元璋……老太师以为如何?”

赵普胜沉吟不语,目光略微呆滞。

他很清楚朱家军的实力,那边万众一心,铁板一块,绝不好对付。

如果贸然用兵,只怕会损失惨重,倪文俊的教训还不够惨重吗?

赵普胜下意识抬头,想要劝说两句,但是当他看到陈友谅阴翳的面孔,赵普胜立刻把话咽了回去。

“一切全凭汉王做主,老臣没有别的看法。”

陈友谅看了看赵普胜,过了半晌,他才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老太师也辛苦了,先去休息吧!”

赵普胜告辞退走,陈友谅看着他的背影,立刻冷哼道:“派二百人,把这个老东西看管起来。”

张定边愕然,他拍着胸脯,把赵普胜送过来,陈友谅这么做,未免太不地道了吧?

“汉王,老太师德高望重,要安抚人心,不可对他无礼啊!”

陈友谅呵呵一笑,“孤知道,就算看着你的面子,我也不会把他怎么样的,只要这老东西不起歹念,不想投靠朱重八,我大可以让他安然终老,衣食无忧。对了,你这几年征战沙场,立功颇多,从今往后,你就是孤的太尉,替孤掌军!”

陈友谅扶着张定边的脊背,感慨道:“孤听闻朱重八身边有个年轻人,叫什么张希孟,被他视作心腹股肱……一个小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在这个乱世,连自保的本钱都没有。朱重八倚重这样的小崽子,如何能一扫六合!定边,你是个猛士,待到孤打下天下,我们君臣同享天下,岂不快哉?”

……

从陈友谅这里出来,张定边,应该叫张太尉了,他似乎没有多少喜悦……太尉,貌似是個很大的官。

可陈友谅的太尉,总觉得差了那么点意思。

就好像一张口我管着上千人,再一问具体是哪个行业,结果回答是群主!

这就尴尬了。

朱元璋那边,早就理顺了这些事情,别说高高在上的宰相尚书,就算是下面普通的小吏,也很清楚要做什么……若非如此,高启、张羽、徐贲,这些名满吴地的大才子,为什么愿意不辞劳苦,前往苗部,去当教书先生,去宣扬张希孟的主张?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最强悍的两股力量,一个是拿起武器的农民,一个是有了理想的读书人……他们结合在一起,足以改天换地,重塑乾坤!

反观陈友谅的太尉,能有什么差别吗?

似乎是权力大了,地位高了,但依旧摆脱不了家臣的命运。

最最关键,这个太尉,又能当多久呢?

张定边唉声叹气,他也说不好什么,总觉得陈友谅这么下去不行,但他也说不明白哪里有问题?

没有法子,只能憋着吧!

而在另一边,朱升正在和姚广孝下棋。

这个病虎一般的年轻人,让朱升惊叹不已,棋力之高,算计之精,连自己都比不上,半个时辰之后,朱升只能扔了手里的白棋认输。

“你很不错,老夫正缺一个弟子,你可愿意拜我为师?”

姚广孝低着头,心微微一动,竟然有些诧异。

他追随着高启等人过来,被安排在了朱英的少年营,从本心讲,姚广孝是想追随张希孟的。

但是张希孟眼下除了有个世子朱标之外,并无其他门人,似乎张希孟也不热衷这个。

笑话,如果张希孟能选择,他连小朱都不想要。

咱张夫子,放眼天下,尽是门人。

我又何必收几个徒弟,搞门户之见,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格局,还是格局啊!

除了张希孟之外,像李善长、朱升、甚至是宋濂等人,都希望物色一个衣钵传人,也不为别的,以后他们致仕了,留下来的东西,有人能帮着维护,免得被篡改面目全非。

姚广孝主动出使陈友谅,这是勇,朱升观察一路,发现他才情也是一流的。

足以继承自己的衣钵。

“你跟我当徒弟,不算亏的。你可知道老夫为什么敢来见陈友谅?别的不说了,在江西,在湖广,也有不少我的好友门人,等上位击败了陈友谅,一统这些地方,他们也要入朝为官的。”

姚广孝微微沉吟,朱家军这帮人都什么毛病啊?胜负还没有分,就想着收拢江西、湖广的人才,为我所用了,你们就这么看不起陈友谅吗?

“老大人,你是担心他们没有出路?”

朱升微微一笑,“老夫是不想未来的朝堂,只是淮西和浙东人的天下……新的国朝,要囊括八方,兼收四海,总揽天下英才,这才是上国气象,华夏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