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239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殊不知在关中这块地方,不甘心沦为奴仆的汉人已经离开了,剩下的大部分人,已经沦为奴隶半奴隶。

而且由于大量色目人存在,已经使得关中的风俗有了明显变化。

北伐大军进入关中,没有先拿出争取民心的措施,反而继续压榨百姓,要求提供粮草军需。

更有一些韩宋将领,趁机抢掠百姓,大发利市,中饱私囊。

本就贫瘠的关中,哪里经得住这般洗劫?

许多对北伐军尚存幻想的民众,迅速改变了态度,元廷或许很差,大家活得十分艰难。但总还能活着,如果让北伐军杀进来,反而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既然如此,又怎么指望关中百姓,支持北伐大军?

傅友德想到了这些,不由得汗流浃背,羞愤难当!

“原来,原来那些弟兄,皆是因为我们糊涂,才白白丢了性命!”傅友德突然盯着汪广洋,激动道:“大人,见识高明,一语中的,令人茅塞顿开。以,以大人之才,辅佐刘太保,一定能北伐成功,扫灭元廷啊!”傅友德突然激动道。

汪广洋忍不住笑了,我来劝你的,怎么成了你劝我?

“傅将军,这些道理,并不复杂。在吴王治下,大凡文武官吏,都明白这个。我们张相公,那才是真正的当世大贤,我也不过是学了点皮毛罢了。至于让我辅佐刘太保,那就更高看我了,道理摆在这里,该怎么办,也一清二楚。可你们刘太保愿意吗?能做到吗?”

傅友德深深吸口气,也是无可奈何了,刘福通根本就看不起朱元璋,也不愿意接受释放奴隶,均分田亩的这一套。

甚至他们想的只是重开大宋之天,赵宋王朝都那么窝囊,一个低仿品,还能有多少奢望?

想到这里,傅友德突然想起了汪广洋最初的那番话……朱元璋坐断东南,想的是提兵二十万,北伐中原,进军关中,效仿汉武帝,祭祀黄帝,向祖先表明恢复中华,再造山河的壮举。

那韩宋兵马进军关中,能干什么?

是岁币之耻,还是败给金国,沦陷江山之悲?

连选个像样的偶像的本事都没有,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傅友德老脸通红,越想越觉得羞惭,他竟然起身,单膝跪倒,感慨道:“汪大人,友德眼中无珠,不识明主。辗转万里,飘零无依……若是吴王不弃,友德愿意给吴王牵马坠蹬,忠心耿耿,绝不另侍他主!”

汪广洋连连点头,他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

“傅将军,我这次过来,就是知道将军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愿意归附吴王,那是最好不过,只是不知道你现在有多少部下,你又有什么打算?”

傅友德道:“我现在还有三百心腹,另外陈友谅给我配属了五百人。这八百人都是听我的。只是小孤山的兵权还在丁普郎的手里。我和他也不算熟悉,不知道此人会作何打算,倘若他一心阻拦,只怕会成为绊脚石!”

汪广洋眉头挑动,思忖了少许,问道:“傅将军,你打算怎么办?”

“我?我想对丁普郎下手,请他过来赴宴,然后在席间下手,挟持丁普郎……不过这么干却是需要吴王派兵策应,不然我孤木难支。”

汪广洋想了想,终于点头,“我会跟上位讲的。”

汪广洋满载而归……但是他却不知道,就在他和傅友德秘密商议的时候,另外一个人也拜见了丁普郎。

他不是别人,也是普字辈的,名叫李普胜。

“你,你怎么还活着?”丁普郎大惊,“你不是被朱元璋给杀了吗?”

李普胜呵呵一笑,“我说你听谁说的?我这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丁普郎仔细打量,发现确实是赵普胜,这才道:“当初巢湖水师投靠了朱元璋,赵师兄见没有立足之地,就回了汉阳。李师兄你不甘心,半路返回巢湖,重新集结人马,要跟朱元璋拼命……后来听说朱元璋击败了你,把你捆起来,扔到巢湖淹死,可有此事?”

李普胜笑了,“我要是死了,你现在看到的是鬼啊?是,我是被俘虏了,还在战俘营待了好长时间……不过要我说,丁师弟,你最好也进战俘营瞧瞧,领教一下我们上位的厉害!”

丁普郎愣了,“李师兄,你投降了朱元璋?”

“没错,我这次过来,是劝说丁师弟,你也投了吧!”李普胜道:“我在战俘营,干活,学习,当初彭祖师告诉了咱们那么多道理,说什么弥勒重生,大光明世界……可要我说,现在的朱家军,才是有了一些光明世界的气象……师弟,你陈友谅心黑手狠,没有容人之量,跟着他没有前途的!”

丁普郎更加惊讶,沉吟良久,他喃喃道:“陈友谅派傅友德盯着我,想要我投降,除非先除掉傅友德才行!”

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无常

至正十八年,大元朝扛住了韩宋的第一波攻势,依靠着察罕帖木儿的努力,保住了关中之地,得以继续苟延残喘。

在江南,朱元璋也完成了内部整合。

“李先生,接下来咱要把精力放在军务上面,你的使命是什么,可清楚吗?”

李善长慌忙点头,“臣明白,上位只管放心对外用兵,臣必定能保证军需供应,不会少一粒粮食,缺一件战袄,做不到,上位只管问罪。”

朱元璋没话,稍微停顿一阵,李善长似有所悟,立刻道:“臣还会严查吏治,尤其是在这个关头,谁要是趁机贪墨,一切都按照军法从事。”

“再有……臣还有抓紧时间,在杭州开辟市舶司,收取关税,贴补国用,不负上位之恩。”

到这里,老朱这才露出了淡淡笑容,“李先生,萧何能做到第一点,就被成为贤相,名垂青史。以先生的本事,一样会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

李善长微微一喜,随即立刻恢复了镇定,“臣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老李从容答应,他刚出来,就碰上了张希孟。

“张相,上位叫你?”李善长主动打招呼。

张希孟无奈点头,“确实,主公叫我收拾行囊,跟他一起前往铜陵。”

李善长听到这话,脸上的喜色立刻消失了,只能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张相果然省得上位倚重,须臾离不开啊!此番出战,怕是还要仰赖张相运筹帷幄,我提前恭贺张相,凯旋归来。”

张希孟也只能多谢李善长,从本心讲,他真的不是那么想离去……家里头羊圈刚弄好,两只母山羊怀上了羊羔,肚子像是小磨盘似的,也不知道怀了多少个。还有油菜收获了,菜籽也晒干了,张希孟想要在院子里弄个简易的榨油设备,自己榨点菜籽油,炸肉丸子,做狮子头吃。

老朱偏要自己随军出征,家里头乱七八糟的,都没个人打理,还不知道让谁帮忙呢!

但是也没有办法,军国大事为主,这点道理张希孟还是知道的。

他面见朱元璋之后,就跟老朱道:“主公,其实臣手上还有一张王牌,足以先声夺人,狠狠抽陈友谅一个嘴巴子。”

老朱眉头挑了挑,似乎在琢磨什么,他略沉吟,竟然也道:“咱这里也有一计,足以挫动天完军心!”

“啊!”张希孟愣了少许,好奇道:“主公,是什么妙计啊?”

“是……还是你先吧!”

张希孟略微沉吟,就道:“当初我安排蓝玉去亳州,结识不少韩宋的将领,其中就有傅友德。另外我找了几个读书人,潜入韩宋,假意归附刘福通,其中有个叫吕进的书生,跟着傅友德一起入关。起初他还送了一些消息回来,不久之后,就没了消息。但是在最近,他又联络到了臣,他现在就跟在傅友德身边,努力劝傅友德归顺主公。再有汪广洋已经乔装改扮,去见傅友德,希望能劝他归降。”

朱元璋听到这里,思忖了少许,竟然笑了出来。

“先生,咱要的妙计,是胡惟庸递上来的。他在战俘营中,发现李普胜这个人,他是彭党中人,被俘之后,改造很用心。胡惟庸觉得可以利用他,去劝降赵普胜、丁普郎等人,咱已经让郭英安排,送李普胜过去了。”

原来都是劝降的路子,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吗?

双管齐下,就算有一个成功了,那也是可以期待的。

张希孟也是大喜,但他很快意识到了另一种可能……“主公,你傅友德和丁普郎会知道彼此的事情吗?”

老朱也怔住了,“这个……关乎生死,他们俩人都还有些本事,大约是不会的。”老朱有点乐不下去了,因为他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当初让蛮子海牙投降,他就用了常遇春的计策,杀死了张士诚的心腹。”

张希孟也想起来一件事,“当初别不华和杨仲英都要归顺主公,他们两個人也发生了冲突,所幸主公亲临前线,临机决断,总算没有酿成大祸。”

这话一出,老朱干脆坐不住了。

他通过李普胜去劝丁普郎,张希孟这边朝着傅友德使劲儿,看起来是双倍保险,可万一这一对卧龙凤雏,瞧着彼此不顺眼,都憋着立个大功,弄个大动静……然后互相火并,损失的可都是朱家军啊!

朱元璋这回也感叹起来,手下太多,办事的本事太强,有时候竟然也是负担。

“张先生,万万不能让他们冲突起来,最好要弄清楚两个人的心思,看看谁是真心投靠,然后才能做出下一步安排。”

张希孟点头道:“主公,眼下有四种情况,两人都不愿意降,这是最失败的,我们派过去的人,很可能遇险。其次,有一人愿意降,不管是丁,还是傅,都可以利用一人除掉另一人,但是务必小心谨慎,不能被察觉。最后,也就是两个人都愿意降,这固然最好,但如果措施不到位,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臣,臣请旨前往铜陵,处理此事。另外臣以为,下次在军前,必须安排一个人,总揽所有事务,执掌临机专断之权,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出现疏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毕竟日后战场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有时候消息传过来,就已经晚了。”

老朱认真思忖,用力颔首,算是认可了张希孟的判断。

这次的事情不管结果如何,都算是给朱家军一个提醒。

由于张希孟的功劳,朱家军已经有了一点总体战的味道了,军心、民心、情报、舆论……各种各样的斗争,全都提上了日程,再也不是简单的将帅对抗,士兵拼杀。

也就是,单纯的武将,已经没法处理军前的事务了。

是该把将领提上一级了……此前朱元璋已经设置了都指挥使,但是这个都指挥使也仅限于在作战的时候,可以节制其他的指挥使,成为三军临时统帅。

到了今天,似乎已经不够了。

以后在军前,由都指挥使负责节制一切事务,由训导员辅佐都指挥使,而且还要配属专门负责军情的拱卫司百户。

另外似乎可以配属一个参谋,这样就可以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团队了。

都指挥使负责全部,参谋偏向军务,训导员偏向军心,拱卫司百户负责军情。其余各营指挥使,都只是负责领兵打仗罢了。

白了,如果只是单纯的猛将,最多也就是到指挥使一级,想要往上爬,就需要强大的统御全局的能力,也就是当之无愧的帅才!

以目前朱家军的情况衡量,徐达是够帅才了,再有冯国用或许差不多,其余常遇春、胡大海等人,都差了一截,或者能力不全。

由此可见,强军之路,还是任重道远。

但是在当下,徐达也没法处理这么复杂的事情,就只有让张希孟辛苦一趟了。

而此刻立功心切的傅友德已经酝酿如何拿下丁普郎了。

他既不是陈友谅的心腹,也不是彭党老人,投降朱元璋,半点负担都没有。因此傅友德把吕进叫过来,两个人连续商量了几天,让他们商量出一个办法来。

傅友德去找丁普郎,就他准备娶个小妾,跟在身边伺候,请丁普郎过来喝酒赴宴。

只要丁普郎到了,就下手把他拿下,敢反抗,立刻打死!

为了能干净利落办成这事,傅友德还亲自挑选了最心腹的八十名刀斧手,暗中训练,做好了准备。

一场传中的鸿门宴,已经成型了。

而在另一边,丁普郎再三权衡之后,觉得陈友谅早晚会对彭党中人下手,与其留下来等死,不如投靠朱元璋。

只是对于傅友德这颗钉子,不能大意。

恰巧傅友德过来,告诉丁普郎,他要纳妾,还宴请丁普郎。

丁普郎立刻有了主意,他先是假意答应,随后调兵遣将,准备了三千人马,从外面包围傅友德。

按照丁普郎的计划,他要先去贺喜,顺便试探傅友德的底细,而后趁着傅友德喝足了酒,进了洞房,防备最松懈的时候,给他致命一击。

傅友德的计划则是丁普郎一来,就刀斧手齐出,直接拿下。

怎么形容呢?

只能感叹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到了这一天,丁普郎果然如约而至。

就在来之前,他突然接到了李普胜送来的消息,告诉丁普郎,在佩刀上,拴着三块红绸子,会有人跟他联络,协助他完成使命。

丁普郎也没想太多,果然就找了三块朱红的绸子,系在刀柄上。而且他还故意按照刀柄,大喇喇摇晃着绸子,来到了婚宴上。

傅友德一身喜庆的红色,迎接丁普郎,然后拜堂,喝酒,一切都有条不紊。

只是传中会主动联络自己的人一直没有出现,丁普郎心里头很不安宁,莫非是搞错了?

他眼见时间不早了,也不想等下去了,就主动起身,跟傅友德告辞,随后往外面走,到了门口,他还故意摇晃了两下绸子,依旧没人,这是怎么回事?

丁普郎只当出了差错,正要走,这时候一个书生拦住了他。

“丁将军,这边来!我是为了红绸来的。”

丁普郎不疑有他,跟着走了一阵,在前面赫然出现一个小院子,门口挂着大红灯笼,不出意外,这就是洞房。

傅友德就等在门口,满脸苦笑,丁普郎顿时愣住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义

这俩人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点小尴尬。

就这么对坐着,尴尬的如新婚夫妻,出入洞房,手足无措一般,偏偏傅友德身着大红,丁普郎腰悬红绸……

到底是丁普郎官位更高,也更老道,他哼道:“傅将军为何背主?”

傅友德下意识挺直腰背,朗声道:“我原为小明王之臣,和吴王乃是盟友。偶尔流落巴蜀,受尽欺凌。又观陈友谅并非明主,故此生出归附之心。我和吴王有渊源在前,又不曾久仕天完,投靠吴王,如何不是顺理成章?”

这几句话的,丁普郎无言以对,似乎也得过去。

傅友德却是不想放过他,竟然继续追问道:“我投吴王,情有可原,将军为何也要投靠吴王?”

丁普郎老脸瞬间涨红,仿佛是被人粗暴撕下一层面皮,怒气涌动,怒视傅友德。

可傅友德也不是善茬子,同样回视丁普郎,两个人就跟老公鸡掐架似的。

对峙到了最后,竟然又是丁普郎打破了僵持。

“傅兄弟,可知我名字当中的普字,从何而来?”

傅友德道:“自然是源自彭祖师,彭党大名,天下谁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