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许阳 第44章

作者:唐甲甲

许阳叫了两声:“伊伊,伊伊。”

小女孩睁开了眼,看了看许阳,但是很快又疲惫地把眼睛闭上了。

许阳也微微一叹,才一岁多,连话都不会说。为什么说儿科的病难治呢,中医把儿科说成是哑科的。

像这么小的幼儿,连话都不会说呢。稍微大一点的,也很难准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直接废掉了一个问诊了。而且小儿的脉象难诊,小儿又好动,所以脉象也很难诊断准确。

所以历代以来,中医对儿科的诊治都是很慎重的,不过也衍生出了好几种独特的诊断方式。

许阳仔细开始做面诊,患儿面色青黄,咳而喘满,口周围色青唇淡。

小儿面色发青,以鼻柱、两眉间和口唇四周多伴有高热,为惊风!

唇淡,并无干燥欲裂,津液未伤?如此高热,发热四天,津液未伤?

许阳继续诊断,他把伊伊的手拿过来。用自己左手鱼际部位擦了擦伊伊的右手心,发现对方手心无汗。然后他又用自己右手鱼际测了测伊伊的左手心,也是无汗。

如此高热,但却无汗。有汗为表虚,无汗为表实。

表实之证?

许阳拿起伊伊的手观察,观察食指指纹,这是婴幼儿的一种特殊诊断方式,仅适用于二岁以内的婴幼儿。

因为这个岁数的孩子,气血未充,经脉未定。小儿食指指纹络脉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所以诊小儿食指络脉与诊寸口脉是有一样的参考价值的。

这叫小儿食指络脉诊法,也叫小儿指纹诊法。

食指有三节,分成了风、气、命三关。第一节 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许阳让她把食指伸出来,然后把其他手指抓住固定好。然后许阳用自己右手大拇指推伊伊的食指,从指尖往指根方向直推。

这几个围观的人看的稀奇。

“这是在干嘛?”伊伊爸爸忍不住发问。

曹德华回答道:“这是小儿食指络脉诊法,中医对婴幼儿的一种特殊诊法。”

“哦。”伊伊爸爸点了点头,听这个名字就感觉很厉害,真不愧是国家级大专家的徒弟。

刘景宁也抿了抿嘴,他以前是觉得这种东西不科学的,但是现在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是觉得心里很乱。

推了几下之后,络脉就清晰了。

是青色,主惊风,直透气关以上。

许阳面色凝重了几分,食指三节分别是风、气、命三关。

络脉显于风关的,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这时候是不严重的;但是从风关透至气关的,就代表邪气入经,主病邪深入而病重,这时候就开始严重了。

最后一节是命关,若是络脉从风关一路透到最下面的命关,那就代表邪气入脏,就有可能会危及生命了。

看伊伊这架势,如果病情今天还控制不住,那肯定会转成重症的,那就真的危险了。病情严重,许阳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许阳缓缓吐出来一口气,把心态放平稳,然后伸手探了探伊伊的手指。

“嗯?”许阳皱起了眉:“手指有些发凉?”

他放下伊伊的两只手,许阳又赶紧下去摸了摸伊伊的两只脚,她的脚也是凉的。如此高热,四肢却不温。

“嘶……”许阳微微点了点头。

他继续探查,用手在伊伊身上按了起来,发现对方胸腹满,有膈动。

他扭头对外面喊了一声:“帮我拿个压舌板来。”

“我去。”刘景宁应一声,他去护士站拿了。

压舌板拿过来,交给许阳。

许阳让伊伊对着自然光,他说道:“来,伊伊,张嘴,啊……”

伊伊的妈妈也对伊伊道:“伊伊,我们张嘴,啊。”

伊伊听话地轻轻张开嘴。

许阳把压舌板伸进去,轻轻一压,往里一探,然后快速拿出。

“呕……”伊伊舌根受到刺激,呕了一下。

许阳就趁着这一瞬,完整地观察了伊伊的整个舌象,舌质淡,苔灰白。

虽然有些不忍心,但是必须得来这么一下。这么小的孩子,又病的这么重,你让她老老实实地吐出舌头来是不可能的,直接呕一下才能完整观察到整个舌头。

舌质淡,苔灰白。

舌质淡,则是主寒证或者虚证。苔灰白,舌苔由白而至灰者,不拘在舌之何部,均为外感后传经邪热。

“我明白了。”许阳心中顿起明悟之心。

但是许阳也不敢大意,因为此刻的小孩再经不起任何一次误诊了,再不控制住,就真的要转重症了!

许阳见伊伊很乖,就一直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他诊断这么久,这孩子也没乱动。

小儿的脉象不是不能诊,诊脉是需要时间的,最短最短也要五分钟,而小孩子往往没这么大的耐心,他一动,你就诊不准了。

所以儿科难在就难在诊断上。

“再诊个脉吧。”许阳下了决定,他用手抓着伊伊的手,没有放在脉枕上,而是用自己的大拇指按在了伊伊的手腕寸口脉处,然后用自己的食指放在她的手腕背部,起固定作用。

从外面上看,就是许阳用自己的两根手指头夹住了伊伊的手腕。

寸口脉上有寸关尺三部,以往诊脉是需要三根手指头的,分别对应每一部。但是两岁以下的孩童,太小了,手腕都还没发育大呢。

所以一根手指头就能盖住三部了,这种诊法叫做“一指切三关。”

一根手指头就要完成之前三根手指头的活儿,这脉象不是那么好诊的。

许阳吐出来几口气,平心静气,诊脉最紧要的就是心静,医生不静下来肯定诊不准确。

许阳细细地诊断着,伊伊很乖,一直没有乱动,很安静地靠着,这也让许阳放心不少。

半晌后,许阳诊完了双手脉。

为浮滑之脉,浮脉主表证,浮中见滑,主风痰在肺。

许阳松了一口气,情况已经很明显了,他说:“开方!”

外面几人都是一震,诊断结果出来了。

第68章 烧退

刘景宁忙去拿了纸笔过来,他问:“许医生,伊伊到底是怎么了?”

许阳看他一眼,跟他解释道:“患儿为太阳中风,营卫不和,肺气不宣。她虽然高热,但是脚却是凉的。而且舌质也是淡的,这不是热证。”

这话一出,刘景宁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曹德华也小心地看了一眼刘景宁。

许阳接着说:“脉象浮滑,浮脉为表证,风寒束表,阳气外浮与邪斗争,此时体内营卫失调,有脉浮和发热的表现。”

“此病属于感受风寒,宜当辛温解表,但是却反用了辛凉之药,以至表郁邪陷,肺卫不宣,所以咳而喘满。而且伊伊还有风痰和惊风,开方吧。”

刘景宁的脸色更难看了,他颤抖着吐出来一口气,拿起笔来写方子。

许阳站起来,道:“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降气定喘,透邪出表,苦温合辛温法,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桂枝1.5g,白芍1.8g,炙甘草1.5g,生姜2片,大枣2枚,厚朴1.8g;杏仁10粒,僵蚕3g,前胡1.5g。”

刘景宁拿着药方,跑出门去。

伊伊父母有点懵。

许阳一言不发。

曹德华则是有些尴尬。

半晌后,刘景宁熬好药拿过来了,伊伊服了药。西医的主任医生也过来了,好奇地看了看许阳,只是许阳现在戴着口罩,他也看不出许阳的年纪。

现在这病人是中西医会诊,用药也是需要他点头才能用的。刚才刘景宁去找了他,向他做了保,他才同意的,现在要用药了,他自然要过来看着。

伊伊服药。

众人观察。

伊伊的父母也很紧张,这一次能好转吗?

外面的医生也很紧张。

西医主任一直在往许阳身上看,要不是刘景宁跟他作保,他还真不一定会同意。只是现在人多,他也没说什么。

一剂药后,过了一会儿,伊伊身子出了汗。

许阳一直在里面观察,他说:“身出微汗。”

“解表了!”曹德华露出了惊喜之色。

中医治病的逻辑就是以药性之偏,纠身体之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而表证就需要解表,也就是汗解法,汗出则表解。

而临床上也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风寒就是风寒外邪束表,寒则温之,所以要用辛温法,辛能发散,汗解之后就没事了。

而风热表证就是热邪,就需要辛凉解表。刘景宁前次误判了,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都是辛凉解表的,而伊伊是风寒表证,药不对证,所以无效反而更差!

刘景宁也松了一大口气。

刚来的西医主任也露出了惊讶之色。

伊伊父母虽然不懂医学吧,但是看样子是好转一些了。

又观察了一段时间,伊伊自己睁开了眼睛,扭头这里看一下,那里看一下,她的精神好多了。

又赶紧叫来护士测体温。

“38.2度。”

当护士小姐报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几人皆是振奋,高热开始退了。

伊伊父母更是激动坏了,眼泪都出来,他们这段时间可太揪心了,一岁多的女儿病成这样,他们心都要碎了,现在总算见到曙光了。

西医主任也惊呆了。

曹德华开心地走过来,又走过去。这兴奋劲儿,都能赶得上他升任副主任了。

刘景宁也露出了开心之色,可脸上也有难掩的颓然。

此时,已经过了中午,这几个人都没吃饭。

还是护士过来提醒,几人都忘了这一茬了。

曹德华说道:“要不先去吃饭吧,吃完饭再观察诊治也是一样的。”

伊伊妈妈有些欲言又止,她不想让医生走,但是不让人吃饭又不合适。

伊伊爸爸则马上道:“对对对,先吃饭,先吃饭。哎呀,现在也过了饭点,要不我请客,我们去外面吃吧?”

许阳却摆摆手:“没事,我不饿,我不吃。”

刘景宁也在看伊伊,他也说:“我也不吃。”

曹德华咽了咽口水,他总不能说就他一个人想吃吧,他也只能说道:“我……我也不饿,我也不吃。”

伊伊爸爸看向西医主任:“马医生,您……”

西医主任摆了摆手,笑了笑道:“我是吃过饭来的。”

得,压根没人吃饭。

许阳逗弄一下伊伊,然后他发现伊伊喉头有水鸡声。

《圣济总录》曰:肺主气,上通于喉咙,肺经客寒,则喉咙不利,痰唾凝结,气道奔迫,喘息有声,如水鸡。

这是肺部仍然被阻滞,肺气不宣,所以有水鸡声。

许阳接着做诊断,他发现腹部仍然是满的,咳嗽气喘仍在,舌淡苔灰白。用了上述一剂药之后,调和营卫,此时营卫虽和,但是肺气仍闭,痰湿阻滞,宜温宣降逆化痰。

“开方。”许阳又喊了一声。

刘景宁拿了纸笔过来。

西医马主任古怪地看了看刘景宁,老刘怎么成了抄方的学徒了,这人什么来路啊?难不成是哪个大医院的中医专家?

许阳道:“风痰上扰,咳而上气,喉间有水鸡声,宜射干麻黄汤主之。”

许阳在射干麻黄汤上进行加减,刘景宁拿了方子就让人去抓药了。

上一篇:活埋大清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