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341章

作者:大罗罗

这问题一出来,武英殿地图室里面的气氛,顿时就活泛起来了!

在场的新大明元老们个个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黄金啊!谁看着都高兴!

而且这个遍地都是黄金的新大陆藩国来的正是时候!

大明朝重新开张到如今已经有十五六年了,新大明的二代们眼瞅着都要长大了。虽然新大明总的人口增长依旧缓慢,但是新大明的元老功臣们,包括庞太监和于老爷子在内,个个都有一大堆儿子了!

甭管这些儿子是怎么产生的,他们这些当老子都得为他们安排前程。由于朱皇帝吸取了前面“养猪失败”的教训,对爵位和世袭官职卡得很紧。他宁愿多赏一点钱财产业股份给下面的功臣,也不愿大开世袭之门。哪怕是那些得到了世袭罔替的丹书铁卷的大功臣,也只有一个儿子能袭爵,其他都是白丁,都得自己奋斗!要不然一辈子顶天就是个富家翁了。

对于朱皇帝的这份坚持,说实话,底下的人多多少少是有点意见的。

只是朱大皇帝威望颇高,而且还带着底下人发了财,所以这点意见还是能压下去的。

除了这些功臣自家的子侄,这些大功臣还都有一大批的门生故旧……朱家父子的事业在开创的时候就是个“合伙制”,如郑经、邱辉、陈上川都是带着军队和地盘加入的。哪怕是庞太监、于老爷子、杨起龙他们,也都有一大批手下,连大南山的创始团队中的苏勇、大波玲,都有自己的一伙人。

自古以来能当到大功臣的,很少有谁是孤臣的,大多都有一群好门人子侄在帮衬。

这些当老子、当老大的,当然也得为子侄和门人的前途操心了。

除了子侄和门人,这些元老功臣背后大多还有宗族要照应。就连朱皇帝自己,也整出了一个潮州朱氏宗族。

这些和勋臣沾边搭界的宗族虽然没有什么特权,但是在勋贵族长们的照应下,日子过得都不错,这十几年来也不断添丁进口。大部分宗族人数已经从原来的七八百口增加到了近一千三百口,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当中。

虽然大明本土现在还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分配给这些勋臣宗族,但是根据大明的均田制,这些宗族如果想要得到新的土地,通常得分拆外迁……因为这些勋臣宗族大多落籍在广东、福建,这两个省的人口虽然也不多,但也没少成四川、辽东那样,而且朱和墭在这两个省搞得均田制是一步均到位,并不会预留下许多土地给还没生出来的人。

所以在十余年前的均田完成后,已经没有额外的良田可以再均给新生出来的人口了。哪怕是勋臣宗族和潮州朱姓这样的“准皇族”,也没办法在本乡本土拿到额外的土地——因为他们这些宗族聚居地附近的土地都属于别的宗族,大家都是抱团取暖的宗族,内部斗争是一码事,遇上隔壁的宗族来抢饭吃,肯定是一致对外的。况且“均田不卖”是写进《大明约法》里去的!

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强宗大族,想要得到新的土地,都只有分拆宗族外迁……可是潮州人、闽南人都不怎么想去四川或辽东。四川对他们而言太闭塞,而辽东又太冷。对于喜欢出海经商赚大钱的潮州人、闽南人而言,去四川、辽东还不如下南洋。

但是南洋又是瘴疠之地,钱虽然好赚,但是病死的概率还是有点高,有点拿命换钱的意思。对于那些有点家业的宗族而言,也不是个特别理想的去处。

他们就算要去,也不可能大片圈地,最多就是在几个交通要冲投点钱开发一些项目。

而这个新大陆富贵湾的大金矿看着就有点馋人了……不过新大陆的地盘都已经分给了美国王和美国汗,底下人想要分点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啊!

因此地图室里面的气氛虽然挺热乎的,但是大家都不好意思开口,只是把目光投向朱天王。

“衰仔啊,”已经上了年纪,眼见着就有六十岁的老天王这个时候笑眯眯的对儿子说,“咱们都知道新大陆的富贵湾遍地是黄金了……那么多金子,富贵仔一个人也挖不过来,是不是让大家帮忙一起挖?”

富贵仔是朱怡镁的绰号,他本来没那么富贵,在富贵湾发现大金矿的消息传回大明后,“富贵仔”的绰号才叫起来的。

而富贵湾发现黄金的消息,虽然没有正式发布过。但是该知道的人,朱和墭都已经让他们透过各种渠道知道了——他并不想让人们一窝蜂的都去富贵湾,海军和南洋贸易公司也没那么大的运力。

而且老百姓们如果都知道了,那西洋人肯定也会知道。有了黄金作为动力,也许新西班牙就能派出个几万人马入侵富贵湾了。

所以富贵湾黄金的利益,眼下还是属于“圈内人”的!

当然了,现在也只有这些“圈内人”才能拿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武力合股去开发新大陆的黄金国。

而这些“圈内人”的人力、物力和武力如果都投到新大陆了,那他们在大明这边就很难掀起风浪了……这可是双赢啊!

历史上的明太祖如果也能有个新大陆把底下这群功臣下面的亲信宗族都发送一部分出去,以削弱他们的实力,那也就没必要大开杀戒灭功臣了。

即便有谁实在看不顺眼,把本人远远的封出去就是了。

朱皇帝的目光在地图室里面一扫,将一伙儿笑得都快合不拢嘴的大明功臣的面目都尽收眼底,唔,一个个都挺顺眼的,应该不会变成逆贼的……

然后他自己也笑了起来,对朱天王说:“阿爸,您老人家说的对,新大陆的金子的确很多,不仅富贵湾一带有金子,周边的许多土著部落也给咱们的人送了金子……当地的土著是不会挖金子的,他们不过是随手捡来的金子。金子随手都能捡着,说明富贵湾这一片正好在金脉上面,地底下一定有超大的金矿!”

超大的金矿啊!

底下一群功臣都很应景的笑开了花儿。

而朱皇帝这会儿则摇身一变,仿佛成了个地产开发商,开始使劲儿的向在场的功臣们推销起新大陆地产了。

他笑着介绍道:“另外,那两个蒙古千户还在富贵湾的西边发现了一片常常被水淹的河谷,现在起名叫洪水河谷。还在洪水谷北面还有一个几百里长,看上去相当富饶的河谷,起名为福田河谷。还在富贵湾南边千里之外发现了大片水草丰美的海边草地,起名大海子草原。

这北起福田河谷,南至大海子草原,将近三千里的土地,全都是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气候宜人之地,地底下都有可能藏着金脉,还都在海边上,交通是相当的便利啊……而且这些好地方都是无主的,只有少数连轮子都不会制造的土著居住在那里,他们的武器只有石头和木棒,根本就不堪一击啊!”

朱和墭的话说到这儿,如果细品一下,就能发现这滋味儿就有点变了。

啥叫不堪一击?这是要干什么?要砍人吗?

底下人还没反应过来,朱和墭忽然又放沉了语气道:“诸位可有意在这三千沃土之上开辟庄园,建立城池,为子孙后代谋个百世的基业?”

为后世子孙谋个百世基业?

这是要干什么?

让子孙当领主还是当国君?

这帮大明的忠臣们都不言语了。

“哈哈哈,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我儿子那么多,这下终于都能有个好去处了!”

就在忠臣们都在保持沉默的时候,朱皇帝的老爹带头说话了。

老爷子摸着自己的“关二爷”版的五绺长髯,笑着道:“托祖宗的福,我都有二十二个儿子了……除了一个当皇帝,其他的儿子都得安排啊!虽然开发了金州天王城、登州天王城、名古屋天王城、北海天王城,但也只能安排四个儿子当城主,还有十七个儿子也不能瞧着他们没饭吃啊!这下可好了,有地方安排了!”

什么?

没饭吃?

朱和墭没好气的瞪了他老子一眼……二十二个儿子!自己当了皇帝,还有一个当了唐王,其余的二十个儿子都是郡王,虽然不能世袭罔替(唐王也是可以世袭的),但也不至于没饭吃啊!

而且朱天王可是捞钱有术!

天王城的“品牌”已经立起来了,现在都开成“连锁城”了……这可是如今全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商啊!

还有个蓬莱银号发展得也很好,现在是仅次于东厂官银号、南洋银号的大明第三大银号!

一手地产,一手金融,朱天王都快变成财神爷了,现在居然还担心儿子们饿死……还真是父爱无边啊!

朱天王是好爸爸,朱和墭当然得当好哥哥了,马上就拍着胸脯道:“都安排去新大陆!阿爸,你放心好了,我这个当哥哥的一定替弟弟们好好安排,都把他们封到有金矿的好地方去。”

朱天王笑着摆摆手道:“金矿就算了,这好事儿不能让咱一家都占了……三千里的海岸线啊,应该有不少地方可以建立港口商埠,为父再让人去建立几座天王城,再把蓬莱银号也开过去。”

朱天王是越来越会做买卖了!

挖金子的买卖再好,也没有在新大陆西海岸建设城市和开办银行好啊!

别人挖出来的金子,要么通过银行汇回大明本土,要么在新大陆的城市里面购置产业……这还不都的朱天王的买卖?

朱天王顿了顿,又对儿子道:“阿仔,为父准备亲自去名古屋天王城坐镇……有名古屋天王城支撑着新大陆地盘的后勤,开拓新大陆的速度一准可以加快几倍!”

“好!”朱和墭重重点头,“有父皇坐镇名古屋,开拓新大陆的后勤一定可以高枕无忧!孩儿回头就派阿努去一趟北京,坐镇顺义王府,全力调集各路蒙古移民和牛羊马匹!”

郑经这个时候马上拍着胸脯道:“圣上,运送移民和马匹、牛羊的事儿,我们南洋贸易公司可以鼎力相助。臣回头命人准备五十,不,一百条大船,专跑新大陆航线!”

朱和墭笑着点点头道:“延平王,你父子都是有大功于国家的。这一波的海外开疆也该有你家一份……占城国和占城以南的九龙江之地虽然有主,但其主无能无德,不能守国,不如就封为延平国吧!”

郑经一听这话,赶紧二话不说,就给朱和墭跪了,还一脸的感激涕零状:“圣上大恩,臣郑经没齿难忘!

圣上,既然我延平国得了占城、九龙江之地建国,那么我延平王府在泉州、漳州、台湾之地理应马上奉还……”

朱和墭只是呵呵大笑,然后伸出两个巴掌比划了一下,“十年……朕给你们延平王府十年,十年期满之后,朝廷会收回三府版籍,到时候你郑经就是延平国王了!”

郑经大松口气,他本来以为朱和墭会马上削他的藩,没想到还给了十年缓冲,看来郑家的荣宠还是在的。

于是郑经又给朱和墭叩头道:“臣谢主隆恩!”

看到郑经谢了恩,朱和墭就弯下腰,笑着将这位年岁比自己大了十来岁的知己扶了起来,还笑着和他说:“延平王,你也不必去九龙江蛮荒之地开拓,让下面人去做就行了。你就在南京享福吧……咱们君臣之间,也能时常相聚。”说着话,他又压低声音问:“我听说南洋公司最近从克里米亚汗国那里进,是请了一批西域舞姬?”

郑经笑道:“还真是瞒不过圣上……南洋公司的确从克里米亚汗国请了一批舞姬,呵呵,其中有几位金毛姬,尤其婀娜!”

朱和墭拍了拍郑经的肩膀,让他别再说下去了,然后才对在场的大臣们道:“去新大陆挖金子的机会,凡是侯爵及以上,人人都有,你们回去好好合计一下,今儿就到此为止了。延平王,你留一下,朕要和一起了解一下克里米亚汗国的风土人情!”

第806章 大清被活埋,小心你阿玛!

西清国,上京城。

西清上京齐天府就是原来的塔什干一带。塔什干城原本是哈萨克汗国的首都,虽然是个都城,但哈萨克汗国不过是个总人口不过一百万的松散的游牧国家,甚至都不能算个国,仅仅是个挂了个国名儿的部落联盟罢了。他们的首都当然不会有多繁华了,整个都城的人口,不过区区三两万,单薄的城墙里面,只有一些低矮的,灰蒙蒙的建筑,连昔日哈萨克汗的宫殿,也就跟个地主大院差不离。

不过十几二十万来自中原的儒八旗,却让这座本来在中亚这边连号都挨不上的小城,变成了一座连着几年不停开工的大工地!

原本的塔什干城才那么一点儿大,可容纳不了那么多的中原来客。所以营建新城的计划,在康熙汗征服印度之前,就已经开始实行了。

上京新城是一座四四方方的中式城池,城廓外面开挖了宽达二十步的护城河,还修了一道拱卫城墙的羊马墙。城廓之内,则修了八坊一宫。八个坊分别用来安置儒八旗的八个旗,一旗一坊。相对应的还有八座城门,一坊一城门。八坊环绕着的,则是上京皇城和东西二市。而上京皇城和东西二市,就是在原本那座只能容纳两三万人的塔什干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

上京皇城居中,皇城左右则是东、西二市。

在将近三年的施工之后,上京新城的外壕、羊马墙、城廓、内八坊和宫城,总算是一点一点的修起来了,东西二市也算是支愣起来了。八坊之内的房舍,也都搭建了起来。跟随同治帝胤礽和孔圣公从中原万里迢迢迁移过来的这儒宗子弟以及他们的眷属,总共不到二十万人,算在西域这里扎下了根,安下了家。

当然了,这座由儒宗子弟自己动手一点一点修起来的上京新城和大清原本的首善之城北京城是没法比的,甚至连关外的盛京城都不如。但他们总算有了个家……而且还是自唐朝灭亡以后,汉人第一次在西域这块“自古以来”的地盘上,拥有了一座可以傲视四方的城堡。

这座城堡可不容小觑!

跟着胤礽和孔圣公迁移到西域上京城的这些儒宗子弟可没几个是正经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中原乡贤豪强中比较能打的子弟,因为害怕被大明清算才不得不和孔圣公一起跑路的。而这一路西迁的过程,又少不得一番优胜劣汰……虽然西迁的途中并没有发生什么大阵仗,但也绝不是一路坦途。

别的不说,光是从叶儿羌汗国的绿洲和城市那里获得补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路都在“加武德”,同时还淘汰了大批的弱者!

而当他们抵达上京府后,又少不了要和西清汗国之内被天方教控制的城市交战——这些城市大多位于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当中,费尔干纳盆地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极为富饶,农业发达,人口众多,西清汗国的十几二十万“国人”,还有早先康熙汗手下的蒙八旗、清八旗的二三十万人的吃饭问题,都是靠费尔干纳盆地解决的。

而康熙汗的回八旗大门又不对费尔干纳盆地当中的农民和市民敞开——回八旗招收的其实是游牧的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这些人都有蒙古血统,在中亚这边也是专门负责砍人的统治民族。

那些负责纳粮、交税的农民和市民并不是康熙的拉拢对象……封建统治嘛,总要有人受压迫,要不然骑在劳动人民脖子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吃什么?而受到压迫的人当然要反抗!何况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还存在信仰上的冲突。

所以在西清建国后的这两三年中,西清国的儒八旗军可没闲着,他们除了建设上京府城外,还频繁的向四面八方出击,特别是向费尔干纳盆地内出击!

期间虽然得到了在哈萨克草原上游牧科尔沁蒙古骑兵的支援,但是最艰难的城市攻坚还是儒八旗军自己打的!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费尔干纳盆地当中,几乎所有城市都被打破了一遍!

而在筑城、攻城的间隙,儒八旗的国人们还在上京府城周围的绿洲和河谷地带圈占和修建了一百多个堡垒式庄园,算是把上京府城周围一带给牢牢控制起来了。

以上这些事情说起来就不容易,要完成可就更困难了!哪怕有科尔沁的骑兵提供支援,后期还得到了康熙派人送来的印度银卢比,但是对于这一二十万儒八旗而言,依旧是一场场地锤炼。

熬到如今,这些儒八旗的武德就算原来不怎么够用的,现在也被加得满满当当的,他们的战斗力已经一点不比蒙八旗、清八旗弱了!

不过这些已经熬出了满满武德的儒八旗武士,这段时间却一个个忧心忡忡起来了。

因为那位能替他们遮风挡雨,能一句话就能从那个真伪难辨的康熙那里要来大把银卢比,能轻而易举请来哈萨克草原上的科尔沁骑兵助拳的太上太皇太后,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

上京皇城的慈宁宫内,现在已经是一片凄惶。

布木布泰的年纪本来就很老了,而且又因为前清覆亡和后来的万里迁徙,吃尽了苦头,心理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能熬到现在,全都是因为舍不得自己一手拉扯大的曾孙子同治帝胤礽。

她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曾孙子比他阿玛康熙差太远了。脑子有点笨,办事更加毛糙,而且还冲动易怒。更麻烦的是胤礽还当过皇上!

而且在不少人眼里,他依旧是大清的皇上!

现在有她护着,问题还不大。可是一旦她不在了……胤礽和他阿玛康熙恐怕要有一场龙争虎斗了。

所以布木布泰一直很努力的在保养身心,就想多活几年,好替胤礽遮风挡雨。

但是她的身体还是到了时候……三天前苏麻喇姑已经偷偷和她说了,孔圣公在十天之前就给北京开天府派人了,请康熙汗过来和太上太皇太后见最后一面!

布木布泰知道,自己身边的太医都和孔圣公这个摄政关系很好。

孔圣公应该是知道什么了……

不过布木布泰都这年纪了,又经历那么多事儿,早就不怕死了。

她只是放心不下曾孙子胤礽。

屋子里面已经点上了安神的蜡烛,肥胖的布木布泰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望着房梁,不言不动,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苏麻喇姑等几个伺候太上太皇太后的心腹,在屋子内外进进出出,看着老太太,又赶紧出门吩咐孔圣公再派人去催一催还在路上的康熙汗。

可是这个康熙汗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来得特别慢……

今年只有十四岁的胤礽一直守在布木布泰身边,静静地看着这个疼了他十几年的曾祖母。

门外突然有点什么响动,布木布泰也慢慢转过头来,低低地问:“他来了吗?”

胤礽知道那个“他”是谁?于是就问门外道:“我皇阿玛到哪儿了?”

“才,才到锡尔河边……”

门外传来了苏麻喇姑的声音。

“姑姑,快派人去催啊!”胤礽有点急了。

但是布木布泰却苦笑:“不必了……他不会来了!”

“曾祖母,您说什么?”胤礽看着布木布泰,“我阿玛是您的亲孙子啊!”

布木布泰叹了口气,继续苦笑道:“他不会来了,也没脸再来……虽然他这两年干得不错,但是大清毕竟是他给弄没的!他要来了,我就得让他恢复大清朝了!”

恢复大清是布木布泰晚年的执念……大清是她的两个男人耗费一生心血才建立的,她自己也为大清操碎了心,结果大清居然没了!

所以老太太这两年一见到康熙就和他说恢复大清的事儿,让康熙非常为难。

因为康熙现在用的是蒙古法统,而且蒙古人也是康熙的武力支柱,数量也非常之多……而且朱和墭还通过笼络布尔尼和策妄阿拉布坦还有阿努,同康熙争夺蒙古人。

而康熙的优势就是三次召开库里台大会形成的大蒙古国的法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