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274章

作者:大罗罗

“王辅臣?”康熙的声音都抖了,“是不是山海关出事儿了?”

“皇上圣明!”

康熙心脏一紧,心道:“又说中了,朕是乌鸦嘴吗?朕以后再也不乱猜了……”

“皇上,”明珠看到康熙没有伸手接过文书,干脆就直说了,“就在咱们和诸葛妖道大战的当口,逆贼的十万大军也不顾严寒,从辽东那边开到山海关外了!”

“守住了?”康熙改说好话了。

“没有。”明珠摇摇头,“逆贼人太多了,王辅臣只有万余人……根本打不过,死守了三天,山海关就失陷了。不过王辅臣的大部分兵马都保住了,现在正且战且走,退往北京。”

“明军,明军入关了?”

明珠点点头:“皇上圣明……”

康熙眼前又是一黑,差一点就要晕,他赶紧挥挥手,“你们先退下吧,朕累了……”

“嗻!”

“皇上,您好好歇着……”

看着两个奴才退下去,康熙靠在驴车里面,心里盘算着:“杰书、岳乐、佟国刚应该不会全军覆没。损失是一定的,但还是能保住大部分人马的。现在就看图海的了……如果他突围不成后能死守襄阳,也许能再拖住诸葛妖道一些日子,这样朕就能收拾兵力,守一下北京城了!”

……

“图中堂,您就降了大明吧!”

“对啊,图中堂,大清完了!”

“图中堂,我是大清的承顺郡王,姓爱新觉罗的,我都能投降,何况您呢?况且您前两天都跳过一次汉水了,也算为大清尽过忠了,没有淹死,那是天意啊!”

就在康熙皇帝巴望着图海能替他扛一阵子诸葛大军的时候,董额、勒尔锦、莽依图三人却一起入了襄阳,来劝他当“图承畴”了……

第639章 康熙回到了不怎么忠于他的北京城

“啊嚏,啊嚏……”

听见董额这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爱新觉罗家的叛徒说起跳汉水的事儿,图海就忍不住打起喷嚏了——他的确没淹死在汉水里,但是他着凉了,前两天还发了高烧,差一点就烧死了。

而且他也不是故意要往汉水里跳,他又病啊!现在又没人会追究他屡战屡败的责任,他跳毛汉水?他这次是真的掉水里了。之前康熙不是要他率部突围吗?那道旨意居然还真的从南阳送到了襄阳。图海和赖塔这俩倒霉蛋也不知道康熙打败了要跑路,所以想让他们跑出一点是一点,还以为康熙打赢了呢!于是他就和赖塔点起了一万五千精兵杀出去。

可他们才冲出樊城,就被明军两河口大营里面开出来的两个镇截住,两边在樊城北面的平原上打了一场排队枪毙……结果当然是图海、赖塔大败!老将赖塔为了掩护图海率部撤退,亲自带领骑兵冲击明军阵列,最后被“铁拳”和乱枪打死。

而大败而回的图海连樊城都守不住,因为明军追着图海的败军直接冲进了樊城的城门!无可奈何之下,图海只能亲自殿后,掩护大队人马通过架设在襄樊之间的浮桥撤去襄阳。

可是这浮桥却被明军臼炮发射的超口径榴弹击中,直接给炸断了。当时图海正好在桥上,虽然没给弹片击中,但却因为浮桥破碎而掉进了冰冷的汉水。如果不是他这几年苦练了游泳——不能总靠施琅来捞啊!而且还招募了几个水性的戈什哈,他恐怕已经成了水鬼了。

“贝勒爷,王爷,跟你们我也不说什么暗话了……”图海一边用手绢捂着鼻子,一边皱着眉头说,“如果皇上真的在新野——南阳之战中打败了,这大清国多半会变成北清。可是我图海毕竟深受大清皇恩,投到大明那边后又何以立足呢?”

董额、勒尔锦、莽依图三人一听这话,就知道这次入城劝降的任务多半是能成功了!

图海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他投到大明那边后靠什么立足?

“图中堂,”董额笑道,“您是当过大清首席大学士的,对大清朝上上下下再熟悉不过,对关外、蒙古、雪域的情况也是非常了解的!您对大明的作用,不亚于当年的洪承畴对大清的作用啊!”

图海眉头深皱——董额的意思很明显,他可以“卖大清”!大清在关内的地盘看着是维持不了太久,轮不到他来卖了。但是大清还有东北,有蒙古,有雪域,有西域的不少地盘和属邦。

如果康熙想当个清顺帝,那基本上还能维持上不少年的……而大明那边应该是没什么人了解蒙古、雪域、东北、西域的情况。

所以他图海还有的可以卖……就好像洪承畴当年卖大明一样!

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叹气啊!当年他还很看不起洪承畴,没想到自己也要走洪承畴的路子了。

真是天意弄人……对,都是老天的错!

勒尔锦又道:“图中堂,您手里还有一万多人的精兵!大明的当今天子是有威服四夷之志的,而要威服四夷就用得着精兵……所以咱们手里的兵,都可以为大明天子所用。”

朱和墭的野心图海也是知道的,之前跨海征朝鲜的时候还主动招惹了那个闭关锁国的日本。

估计稍后也会对蒙古、雪域、东北、西域用兵的。

莽依图这个时候叹了口气,对图海道:“图中堂,您手里除了这一万多人,还有襄阳城呢!明军如果要硬打,起码伤亡数千,跟着你的一万多兄弟当然也没活路。而且你手里还有多少粮食?能维持多久?三个月?五个月?等粮食吃完了怎么办?

你真的忍心让这一万多人就这样死了?这些年死的人还不够吗?”

这话的确说到图海心坎里去了!

他怎么都是深受国恩的,要他卖大清求富贵,他还真有点不忍。可是现在为了兄弟!他不能不讲义气啊!总不能领着大家伙白白送死吧?这些兄弟是因为信任他图海,才把命交给他的,他不能带着他们随随便便就去死……

想到这里,图海只是长叹一声:“为了弟兄们的生路,我图海也只能厚着脸皮当一回贰臣了。”

……

当春意在直隶渐渐浓郁起来的时候,北京城还是大清的地盘!

据说这都是王三桂,不,是王辅臣的功劳!

虽然这位大清忠奴没有能守住山海关,也没能守住临榆、抚宁、卢龙、昌黎、滦州、迁安、遵化州、玉田、丰润、蓟州、宝坻、宁河等处,不到一个月内接连十三败,不仅将永平、遵化、顺天府境内大片遍布旗田旗庄的州县都丢给了明军,而且还让明军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草料和牲口……从而彻底解决了十几万大军和民夫的后勤供应问题。但是因为这位大清忠奴的屡北屡战,明军的兵锋毕竟是被迟滞了。

这支入关的明军是在大公元年春节前后突破山海关的,到了大公二年的正月二十日,前锋才推进到三河、香河、平谷一带。

而就在正月二十日这一天,当英勇的大清忠奴,屡败屡战的“王三桂”准备在三河、香河、平谷一带迎战明军先锋的时候,大清“顺帝”康熙康麻子终于回到了已经不怎么忠于他的北京城了。

这“不怎么忠”可不是随便一说的,而是有根有据的!

因为康熙皇帝刚一进永定门,就看见许多他不大认识的“兵勇”——只见这些人都青布包头,还穿着肥大的棉衣棉裤,他们的棉衣上面还有个很大的“勇”字。也不知道是上勇、中勇,还是下勇?

这些“勇”都扛着兵器,多数是火绳枪,也有人扛着长枪、大刀,他们排在看起来有点散乱的队伍,站在永定门内的长街上,而且也不知道什么规矩,不曾下跪向迎,而是伸着脖子一脸好奇地看着兵败而回的康熙帝……

康熙刚想找个人问问这些“勇”到底是哪儿来的?他的好兄弟常宁已经领着孔圣公、熊赐履、周培公、张英、傅弘烈、施琅等人上来给他叩头了。

看见穿着青布长杉,腰带上插着白色折扇的孔圣公和几个儒宗大佬,康熙马上想起来了,那些个“勇”都是儒宗的“鲁勇”!

之前康熙为了集中兵力和诸葛三和干架,把鲁勇放进了北京,现在北京城的防务,恐怕大半掌握在这些“鲁勇”手中!

虽然他们看着都挺乌合的,但是人多势众……

想到这里,康熙赶紧翻身下马,上去亲自扶起孔圣公,用柔和的语气对他说:“圣公弟弟,可想死哥哥了!”

真的吗?

这下不仅是孔圣公愣住了,连康熙的亲弟弟常宁都愣住了——他才是亲弟弟啊!

康熙怎么能不想亲弟弟而想孔圣公这个假弟弟呢?

康熙压根就不看亲兄弟一眼,只是亲热地握住孔圣公的手,笑着问:“圣公弟弟,你这次带了多少鲁勇来北京?”

“不多不多,”孔圣公笑道,“皇帝哥哥,小弟这次一共带了六万鲁勇进京!”

六万还不多……康熙听得脊背都有点发冷了!他手头只有九千败军……

第640章 不好啦,康熙皇帝上景山了

“好好好,这可太好了!”

康熙皇帝虽然心惊肉跳的,但是面子上却没有一点显露……而且他还在迅速盘算着双方,不,是三方面的实力对比。

孔圣公在北京有六万鲁勇!

六万啊!

他带那么多人来,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是嫌圣公太小了?

曾经的圣公就是康熙手里的提线木偶,可是现在……康麻子手头只有九千败兵,城外的王辅臣还有几千累败之兵。

另外,北京内还有许多避难的老八旗和新八旗子弟,也许还能凑出一些人马……不过再怎么凑,康熙觉得自己这边(包括王辅臣的人)估计也很难凑足三万,只有圣公的鲁勇一半多。

不过城外的明军人数更多,大概有十万……而且明军的战斗力也不是如今的八旗新军和鲁勇可以比的了。

有这十万明军在,这些鲁勇应该不敢造次。

可是这北京城……不能要了!

但是北京城内和周围可以带走的新老八旗家眷,还是要尽可能带走的!

此外,北京城内的工匠,还有北京外城的那些个皇家奸商的银子都得带走了……

如果这些人和银子都能跟着走了,他康熙才能当好清顺帝——就是当顺帝,也得好好当,当久一点,当一个名垂青史的清顺帝!

可不能和元顺帝一样,只带着少量的官员、亲兵、妃嫔们跑路了,到了草原上啥都没有,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可是北京城内的那些人肯痛痛快快的跟着走吗?

那个孔圣公肯跟着走吗?

那些皇家奸臣肯乖乖把银子交出来吗?

康熙知道自己最近走背运,而且越混越像明崇祯……最后可别想跑跑不了,还给底下人挤兑得上了景山挂在歪脖子树上!

一想到歪脖子树,他额头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不行,得赶紧让下面的人来劝朕逃走啊!

可是该怎么做呢?

要不来个装模作样之计?

“圣公弟弟,”康熙想到这里,就只好拉着孔圣公的手,“你也难得来北京,去家里坐坐吧!

恭王,还有列位臣工,你们都一块儿来吧!”

说着话,康熙不由分说,就和孔圣公、恭亲王常宁一起翻身上马,然后就领着一群来迎驾的臣子,一块儿向紫禁城而去了。

康熙已经有段日子没回北京了——北京有八大胡同啊!

不过这回要再走了,估计这辈子都回不来了。

所以,康熙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再好好看一看自己的北京城。

他骑着马,沿着永定门到正阳门的长街,一路走一路看。长街两边的闲人很多,都在跪迎康熙帝。

他们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孩子,穿着也算体面,应该不是平民。

康熙问:“恭王,他们都是跑进城来避难的旗民吧?”

“皇上圣明。”常宁答道,“现在北京城外兵荒马乱的,逆贼的大兵已经到了香山、三河一带。许多旗人的庄子已经被毁,人也死了不少。所以臣弟就让城外旗人旗奴,都尽可能入城避难。”

“好好,你做的很好。”康熙心想,“人都入城了,要拉走也容易。”

这个时候,康熙一行人路过了正阳门外的大栅栏——八大胡同就在附近。

想到“八大胡同之耻”,康熙就没了声音,只是策马赶路,没一会儿就入了门牌还没找回来,也没新做一个的大清门。

进了大清门后,康熙又继续向里走,过了千步长廊,却没有入午门,而是出了左阙门。

常宁看着有点胡同,于是就问:“皇兄,您不进宫吗?这是要去哪儿?太皇太后还等着您呢。”

康熙皇帝苦苦一笑,又回头看了一眼孔圣公以及其他一些官员,然后故意提高了嗓门道:“朕要上景山看看!”

“皇兄,您说上哪儿看看?”

“上景山!”康熙高声说,“正要上崇祯皇帝殉国的景山看一看。”

他还故意提到了崇祯殉国的事情。包括长宁在内,底下的人听见这话都有点心惊肉跳。

他们倒不是担心康熙最后也挂上景山的歪脖子树,而是想到了“拷掠”的事儿。

现在正逼近北京城的明军和他们这些大清的臣子可是死对头!

不过,常宁却是心中一喜。

如果他哥哥康熙和崇祯一样殉了国……那大清朝的皇帝该给谁做呢?

哪怕是个顺帝,那也是皇帝呀!

当然啦,这份心思得好好藏着,可不能让哥哥看出来。

他正这么想着,那个康熙皇帝的干弟弟孔圣公却很不识趣地开口道:“皇帝哥哥,其实这崇祯不该殉国的……他的几个儿子都还年幼,也没有一个年长而且能担当的兄弟替他收拾烂摊子。”

这话是什么意思?

常宁听了孔圣公的话,心跳都加速了不少。

康熙则扭过头,不怀好意的看了常宁一眼,点点头:“圣公弟弟说得没错啊……常宁,你怎么看?”

“奴才,奴才……”常宁急的额头上汗珠子都冒出来了,憋了半晌,终于憋出句话,“皇兄,明朝气数已尽,换谁来都一样的,那个烂摊子没法收拾了。”

“换朱和墭呢?”康熙问,“常宁,你觉得你比朱和墭如何?”

“这个……”常宁无语了,他心说:“我哥哥这是怎么啦?怎么总和我过不去?不会是怀疑我吧?我可从没想过要谋朝篡位,我最多就想过当一个皇叔父摄政王。就这个小目标,最后也没达成。”

康熙看到自己的兄弟说不出话,也就不再难为他了——康熙其实是在敲打常宁,迫使他和自己保持一致。

兄弟三人(包括孔圣公)就这样一路无语,很快登上了紫禁城北面的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