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268章

作者:大罗罗

朱和墭笑道,“丞相,你的意思是如果朕离开湖广了,康熙就比较容易上钩了?难道朕回南京了,他就不怕湖广这里的几十万大军了?”

诸葛三和笑道:“圣上,襄阳可没那么好打!历史上蒙宋之间的襄阳围城之战打了差不多六年才完事儿。

咱们虽然有糖药、天兵、钢甲这些个神兵利器,但是襄阳的城防的确坚固非常!

而且吴应熊迁都襄阳之后,又花了不少力气加固。所以咱们攻城受挫,改用长围法是很可能的。而要长围襄阳,那就用不了那么多兵力了。”

“襄阳真有那么难打?”朱和墭还有点不信邪。

诸葛三和肃容道:“襄阳城自古以来就号称铁打的襄阳,其坚固程度可见一斑!

而这座铁打之城最厉害的地方,还不是城墙又多高多厚,而是襄阳的护城湖……不是护城河,而是护城湖啊!”

护城湖的意思就是护城河像湖一样的宽!

甚至可以说,襄阳城就是一座建立在湖中小岛之上的城池。

想要填平襄阳的“护城湖”,几乎是不可能的。

填不平“护城湖”,就算轰塌了城墙,也很难发起进攻。

所以打这样的城池,火力强大也不一定管用,成败关键在于城中守军对于炮击和长围的心理承受能力。

诸葛三和又道:“咱们可以先轰襄阳一阵子,然后再放出消息说您要在登基大典后,北上山东讨伐伪儒圣公孔毓圻……康熙多半就会以为咱们已经放弃了速取襄阳,转而用长围的法子困死襄阳了。”

“如果康熙还不上钩呢?”朱和墭问。

诸葛三和道:“那您就真的北上山东一趟!

到时候康熙必不敢直面您的兵锋,但又不得不设法解救山东之危,也就只有这招围魏救赵可以用了。”

朱和墭哈哈大笑:“好,就依军师所言!”

……

朱和墭奏凯还朝,已经启程返回南京的消息传到京兆府时。康熙皇帝正在得病——可能是给下面的乱臣贼子们气病的。

他昏昏沉沉的躺了好几天,一度还发了高烧。在服用了粘杆处搞来的蒜药之后才退了烧。

但是病去如抽丝,当几个南书房大臣一块儿来向他禀报好消息的时候。他正在做一个很奇怪的梦。

在梦中,他不知道为什么登上了北京紫禁城后面的景山,站在一棵歪脖子树下面,身边只有一个小桂子公公……

他正想问小桂子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小桂子公公充满惊喜的声音就在他耳边响起了:“万岁爷,大喜啊……襄阳城传来捷报!而且朱逆也离开湖广了!”

第625章 朕,绝不当大清的崇祯帝!

康熙猛地从梦中醒来,才发现自己并没在景山之上,而是安安稳稳的躺在京兆府皇宫的寝殿当中。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怪梦,不,是一场噩梦!康熙马上就想到了几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关键因素——景山,歪脖子树和一个忠心耿耿的太监!

这不就是崇祯皇帝上吊时候的场面吗?自己怎么会做这样的梦?难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是……上天的警示?

想到这里,康熙顿时就出了一身冷汗,并且喃喃自语道:“朕,绝不当大清的崇祯帝!”

“万岁爷,您说什么呢?”

小桂子公公的声音又一次在康熙耳边响起,康熙这才发现自己最忠心的太监正躬身立在自己的床边。

“哦,没什么,没什么……”康熙当然不会把那么不吉利的一个噩梦告诉小桂子,他又看了眼窗户纸,发现已经有阳光打在上头了,“现在什么时候?是不是该去南书房议政了?”

康熙皇帝这几日正在养病,早朝自然是不上了,但是南书房议政还是要坚持进行的。

“回皇上的话,”小桂子公公满脸堆笑着说,“现在巳时就快过半了……所以奴才们就来伺候皇上起床了。

另外,多隆刚刚还送来了一份捷报。粘杆处也给奴才送来了朱和墭已经班师回朝的奏报。”

说着话,小桂子公公就将两份奏折一起递给了康熙。

其中一份是领侍卫内大臣多隆亲自送来的。领侍卫内大臣听着很大,其实就是个“门房总管大臣”,除了看门也管收发信件。

多隆送来的这份奏折是率兵驻守襄阳的图海让人送来的,而且还是一份捷报——襄阳现在虽然四面被围,但是明军的包围圈并不严实,特别是在汉水北岸樊城外围还有比较大的漏洞。而被围困在襄阳的两个固山又都是精锐,分别是图海亲领的一个正黄旗固山和老将那穆都鲁·赖塔所率领的一个正白旗固山,这两个固山下面都拥有精锐的满洲骑兵,想要冲破樊城北面的明军包围圈把消息传递出去并不困难。

康熙先拿起襄阳送来的奏报看了起来,这是一份捷报!

原来在三天前,也就是九月二十六日这天,围城的明军发起了对襄阳城的第一波猛攻。他们先是动用了包括弹重二十斤的长炮、六管火箭炮在内的重火器猛轰了整整三个时辰,然后又出动死士乘轻舟强渡襄阳护城河,发起登城作战。结果被及时登上襄阳城墙的清军(在明军炮击的时候他们都下去躲炮弹了)用燧发枪和子母炮打得大败而退,还丢下了多达三百具尸体,负伤而退者难以计数。

“好!杀敌三百,这是大胜啊!”已经很久没有品尝到胜利的甘甜的康熙皇帝看完图海的奏报,就忍不住大声叫好,精神头一下就恢复了。

然后他又拿出粘杆处的奏报看了起来,这份粘杆处的奏报报告的是朱和墭在江陵府城内举行大阅兵,随后就宣告大明已经胜利收复湖广,迫使吴应熊、吴国贵归顺,并且宣布奏凯班师。

另外,这份奏报上还详细描述了城参加这次大阅兵的部队在完成阅兵后,就立即开到江陵城外登的沙市码头,登上早就等候在那里的数百条大船,最后扬帆东下的场面……

“朱和墭走了……看来他也知道襄阳难打,准备学蒙古人用长围了!”康熙刚松了口气,但是眉头随后又是一紧,“小桂子,伺候朕更衣,再让南书房大臣们都去南书房等着。”

“嗻!”

……

当康熙皇帝脚步轻快的走进南书房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就是久违的轻松气息。

看来大臣们都已经知道了“襄阳大捷”和朱和墭班师回朝的好消息了,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看见康熙走进来,向他三拜九叩的时候脸上也挂着笑。

“平身,平身。”康熙帝语气也少有的轻松,昔日那个“一切尽在掌握”的少年英主似乎有回来了。

在御座上大模大样的坐好之后,康熙皇帝又扫了一眼底下的几个南书房大臣,发现比平时多了一人,而且这人还长跪不起。

康熙定睛一看,眉头顿时大皱,跪着的人原来是岳乐。

“皇叔父,回来了?”

岳乐叩了个头,流着眼泪道:“皇上,奴才有罪!”

他的罪过大了!

他带着十二万大军去打“赤壁大战”,结果没当成周瑜,反而落得和曹操差不多的下场了……十二万军队打没了七万多,另外还有两万人(不算在那十二万人里)给诸葛三和包围在襄阳城内出不来。

大清国拢共才二十四万新八旗啊!

可是康熙现在又不能严惩岳乐,倒不是因为岳乐是被吴应熊这个康熙信任的“熊队员”给坑惨了。而是因为岳乐亲管的那个正蓝旗固山还有将近六千人……费扬古的密折比岳乐率领的败军早到京兆府七日,早就已经说明情况了。

这次乌林之战中有三个固山全军覆没,余下的十一个固山也都损失惨重,而其中损失最小的两个固山就是岳乐和费扬古亲领的部队。逃到襄阳府的谷城县时,这两个固山拥有的兵力都在六千人以上,只要整补一下就还能作战。

既然岳乐实力还在,那康熙就不敢拿他怎么样。

不过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

康熙叹了口气:“皇叔父,咱们都是一家子……如今大清国难当头,咱们可不能学前明崇祯朝那样离心离德,咱们得团结啊!这样吧,朕就削了你的爵位和管军大臣,不过南书房大臣还给你留着。另外,塞楞额的正蓝旗中路新军都统朕也给他留着。”

“奴才谢主隆恩。”岳乐松了口气,又给康熙磕了个头,然后还趴在地上等康熙说话。

康熙看着岳乐,“皇叔父,你知道襄阳的战况和朱和墭班师回朝的事儿了吗?”

“奴才已经知道了。”

这两份奏报都不是密折,照例都要抄送给大臣们看的。

“你怎么看?襄阳……能守多久?朱和墭回朝之后会不会从东路发起北伐?”

岳乐想了想,道:“回禀皇上,襄阳城防坚固是不假,但是襄阳城内储备并不丰厚,坚持一年半载是没有问题的,时间一长恐怕……”

康熙的眉头又大皱了起来,他原本没有想到襄阳会被包围,自然不会在城内储备上够吃几年的军粮。现在存在襄阳城内的粮食,还是吴应熊留下供给岳乐大军使用的呢!

省着点吃最多也就是一年了。而且更糟糕的是,襄阳城的百姓都很机灵,全跟着吴应熊逃了,所以被困的大清兵想吃人肉都没有……除非他们吃自己人的肉!

另外,这个图海会不会变成“图承畴”?虽然这个图海平时看着挺忠心的,但是千古艰难惟一死啊!现在天那么冷,襄阳城的护城河的水又那么凉。而且图海还有两次跳水而不死的记录……

想到这里,康熙就已经下了决心,“襄阳不可有失,图承……图海、赖塔所率的两万大军,都是我满洲精华,更加不容有失!朕意已决,一定要打通粮道,将军粮送入襄阳城。诸卿有何良策,都说来听听吧!”

第626章 奏凯还朝钓康熙

大公元年,十月初一。

在南京的仪凤门内外长街上面,已经满满的全是穿着体面衣袍的大明子民们,这两条长街在大清治下的那些年中一度变得萧条而且荒凉。但是现在不仅恢复了往昔的繁华,而且还在工部侍郎于成龙的主持下,扩建了道路,铺上了取自采石矶的条石,还道路两旁种上了杨柳树。两条相连的长街两边,现在也有点高楼林立的意思。虽然这些高楼的高度有限,不过就是三层四层的新式围楼。但是搁在眼下这个年代,连排的高大围楼凑在一起,还是显得非常壮观。这座大明的首善之都,已经隐隐有了天朝首都的样子了。

从前天开始,南京城的大明子民们就知道他们的大公天子朱和墭将在十月初一这天奏凯而还,回到忠于他的南京应天府城。而随他一起返回的还有三个最精锐的“老兄弟”镇,再加上投降的足足两万八旗兵!

到时候将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和献俘仪式,而这场阅兵和献俘仪式还将是大公天子登基大典的一部分——天子嘛,就应该是武德充沛、专治不服的狠人。

而对朱和墭这个再开大明的复国大帝而言,有什么比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重大胜利和两万垂头丧气的战俘,更能证明他的合法性和正确性,更能让埋在孝陵里头的那位明太祖朱元璋满意的呢?

而对南京城的大明子民们来说,这场湖广之战的大胜利也预示着从萨尔浒之战前就开始的乱世,已经到了将要终结的时刻了。而且更让他们感到兴奋的是,如今再兴大明的大公天子绝不是一位只重武功而不懂得文治的莽夫,实际上他的文治功夫远远超过他的赫赫武功。看看如今大明东南六省的民生和繁华就知道了……那位创立了大明王朝的洪武天子,在文治方面恐怕都大大不如当今的大公天子。

这位大公天子一统天下之日,恐怕就是大明盛世到来之时!

如果在湖广之战前,还有人对这样的前景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这场湖广大捷就足以打消他们的所有疑虑了。

在湖广大捷之前,天下还是三分之势。大明的地盘只有东南六省,朝鲜一省,还有山东的一个登州城和几个小岛,还有辽东的金州,以及湖南的一小块地盘。

而在湖广大捷之后,湖北除了襄阳、郧阳没有完全收复,其他地方都已经为大明所有了!湖南一省则尽归大明所有。而云贵川桂四省虽然还没被大明朝廷实际控制,但是吴应熊、吴国贵、祖泽清都已经上表称臣。

且不管这些人是否靠得住,至少在纸面上,三国鼎足已经变成南北二朝!

而且身为“南朝”的大明因为拥有人口、财力、白糖上的绝对优势,还拥有朝鲜这个紧挨着大清东北老家的海外省,因此占尽了上风。

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明要赢,大清要完!

而为了表示自己对这位大公天子的热爱,整个南京应天府城已经万人空巷。欢迎的队伍从仪凤门一直排到了南京皇城的洪武门外。其中不仅有南京人,甚至还有从邻近的江南、江北州府赶来的大明子民……

李光地和汪士荣两人虽然不能算真正的大明子民,但他们也乔装改扮,来到了仪凤门内大街上。目光复杂的打量着周遭的一切——宽敞的街道,高大的围楼,看上去富裕而且欢乐的百姓……他们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不就是这样吗?

大清治理天下二十多年不曾做到的事情,这位大公皇帝短短几年就做到了……虽然这样的太平盛世还只能出现在南京、广州、扬州、泉州、潮州、苏州、杭州、宁波,还有新兴的上海商埠当中。但这也比大清要强太多了!

两个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露出了一脸无奈的苦笑——他们好像站错队了!

早知道就投靠大明,现在都已经位极人臣了……后悔啊!

汪士荣和李光地两个人正后悔的时候,仪凤门那边突然爆发出了最大的欢呼声!

“大明万胜!大明……无敌!”

“大明万岁!”

“圣上万岁……”

“大明,天下无敌!”

汪士荣、李光地二人赶紧伸长了脖子向仪凤门那边望去,出现在他们视线当中的,是一队穿着闪亮胸甲,骑着高头大马的侍卫骑兵,其中领头一骑所穿的胸甲非常特别……胸甲的“胸”部非常的壮观,而碟形盔下的面庞则属于一个娇艳妩媚的女子。

不用说,此人正是大波玲——有大波玲,必有朱和墭!

由于线膛枪的威胁,朱和墭本人是不能轻易在大街上露面的,所以就只能让大波玲代劳了。

而跟在这队由大波玲引领的侍卫骑兵后面的,则是一个又一个的明军步兵纵阵。走在这些纵阵前列的官兵,也都穿着打磨得锃亮的胸甲!

熟悉大明陆军情况的人都知道,只有精锐的“老兄弟镇”的部分步兵,才会配备步兵胸甲。

所以这些营级步兵方阵都是朱和墭的“老兄弟”,是大明陆军的精锐王牌。

汪士荣和李光地都瞪大了眼珠子仔细数着。他们从一开始,一直数到了二十四。

整整二十四个营级纵阵!

全都是“老兄弟”营!

而大明陆军的一个镇只有八营步军,二十四个营就是三个镇的所有步兵了。也就是说,朱和墭不仅回了南京,而且还带回了他的最精锐的“老兄弟”镇。

由此也可以判断,明军北伐的主攻路线很可能在东线……应该是渡淮北上,直取徐州,然后再攻入山东,北上直隶。辽东和朝鲜方向应该也会同时发起进攻,两路夹击北京。

而湖广明军的任务,多半是牵制性的。

就在这时,大街上的老百姓又爆发出一阵欢呼,不过这次欢呼的词儿有点杂乱。

“八旗兵,真的是八旗兵……”

“清妖完了,大明赢了!”

“清妖完了……”

正在盘算明军下一阶段主攻方向的汪士荣、李光地二人也赶紧往仪凤门方向再看。

这回看见的场景让他们俩惊讶到了极点。

因为这回来得是八旗兵……穿着红、蓝、白三色的棉甲,光着脑袋露出了标志性的辫子头,还有人扛着正红、正蓝、镶白三旗的军旗。他们的队伍也算整齐,也组成了一个个大纵阵,每个纵阵的八旗兵都是一个旗的,这说明他们是成建制的。

而这些成建制的八旗兵,现在却一个个都垂头丧气,两手空空,一张张面孔上都写满了慌张恐惧,而且在他们的队伍两边,还有明军的骑兵和荷枪实弹的步兵押着……这说明他们都是俘虏!

汪士荣和李光地都在大清朝廷里干过,都见识过真正的八旗兵,现在当然能看出眼前这些被俘的八旗兵都是真货……不一定是老八旗,但肯定是八旗。

这说明在湖广之战中,有大批八旗兵成建制的向明军投降!

汪士荣和李光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八旗兵居然会成建制的投降,而且投降的人数还那么多!

看他们的服色和数量,怕是有三个固山的八旗新军一块儿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