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261章

作者:大罗罗

跟着父亲赵一鹤投靠努尔哈赤的赵国祚赵老爷子今年都七十一了,但还是老当益壮,白发从军。只见他也笑吟吟到了岳乐跟前,笑着说:“王爷,湖广这一战事关吴周存亡,他们是不敢不拼命的,所以您也别太忧心了。咱大清的国祚自有天佑,这几十年来遇着的难处还少吗?不也一路过来了?况且现如今咱们的新八旗军可是空前强大啊!就是太祖皇帝那时候的老八旗活过来,都没现在的新八旗厉害,所以这一战,咱们一定能赢!”

看着这个信心十足的老爷子,岳乐的情绪也有所提高了……人家那么老了都还挺身而出保大清,自己一个爱新觉罗的亲王,还能不打起精神来?

想到这里,岳乐重重点头,下令道:“派人去再探……只要赤壁火起,浮桥烧断,咱们就出兵乌林!”

第608章 西风紧,天火起!

在八月二十八日的暮色和西风当中,长江之上,一支船队正顺流而下。

这支船队中的船只,大半都是往来于湖广各大水系之间的运粮大船,被吴国贵的兵丁强征到岳州附近的君山水师大营中,经过了一番改造之后,成了能够上阵的大型纵火船。

这些纵火船上除了柴草之外,还有装了大罐大罐的猛火油——还都是加了阿拉伯胶的拥有粘性的猛火油!

这种往猛火油罐里面加阿拉伯胶的办法,还是朱和墭早年传授给一块儿反清的吴三桂的呢!

正在操船的都是吴周水师右军的官兵,他们并不是吴三桂的老部下,原先都是洞庭湖中的渔民或水寇,全都深通水性,善于驾船。

不过这些看上去颇为精壮,装备也非常精良的吴周水军官兵的士气却有点低落。

他们这些人都是受过大清的官吏兵丁欺负的。那可是亡天下的苦啊!而且清军和南明当年在湖广一带还进行过长期拉锯……

所以他们都是揣着对清王朝的恨加入吴周军的,本想着能很快推翻大清朝,恢复汉人天下。

可没想到吴周这两年内忧外患不断,到了如今又被东边的大明攻打,而且还联合大清一起反明!

反清反着反着,居然成了大清的盟友,这可真是太讽刺了……

而且他们现在还要带着本应该用来烧清兵的猛火油去烧大明的水营和战船……这可真是亲者痛、仇者快啊!

难道这一波反清事业又要步了南明那时候的后尘?

这些人心里虽然不痛快,但是吴周军的军纪还是颇为森严的。吴国贵在这些火船上派了自己的家丁督战,所有的水兵都只能在这些家丁的指挥下,驾船前行。

除了火船之外,船队当中还有一二十条真正的战船,都是可以桨帆并用的快船。每条船上都架着至少六门子母炮。

船舱内还坐着二十四个健壮结实的桨手,扛着长桨,并不划水——现在是顺风顺水,当然不需要他们出力,但是等到放完火后,这一二十条快船就要负责收拢纵火船上官兵,然后一起撤退,到时候就得努力划桨了。

在其中一条战船上,一名穿着短打,但头上戴了顶铁盔的军将正扶着拦板,立在船头。

这名军将就是吴国贵麾下的水师右将军周珍标,他也是洞庭湖水寇出身,在吴三桂打到湖南后起义响应,才得了现在的官职。他原本也是抱着反清驱虏,顺便再某个出身的心思投到吴三桂麾下的。

对于联清攻明和吴家内讧的戏码都比较反感,但是他现在却显得意气风发!

因为吴国贵不仅给他分了一万银圆的“劳务费”,而且还给他透了底——他这回可不是来烧大明的,而是来出卖大清国的!

待会儿那是“假烧”……是演戏给大清国的什么狗屁安王爷看的。

那个安王爷上当了,就会带着十万清兵去送人头,如果能一仗送完,大清国差不多就该凉了。

到时候天下可就能太平了!

真没想到啊,他的新老大吴国贵浓眉大眼,看着挺正直的,里面居然一肚子坏水。这回还帮着康麻子把大清国给卖了……还卖了一百万银圆,可真是太会做买卖了。

跟着这样的老大混,以后还怕不能吃香的喝辣的吗?

暮色当中,周珍标率领的船队从一片沙洲边通过,突然出现的,就是沿着长江南岸绵延布列的寨栅。

远远的还能看见数十艘木船在水面上环绕成一圈,用绳索相连,形成了一个面积颇大的水营。

水营当中还停泊着大大小小上百艘木船,每艘木船上都插满了各色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

在更远一点的水面上,还横亘着一座浮桥,连接着大江南北。

周珍标连忙举起千里镜,又细细观察了一番远处的水寨和浮桥。

借着昏黄的光线,他只发现了一些动都不会动的“兵士”立在那里……这些“士兵”应该都是瞎子,根本没有发现江面上迅速靠近的船队,依旧是一动也不动。

这就是一个圈套!

而且,这还是一个下了血本的大圈套。要真的烧起来,那场面可就壮观啦!

“快擂战鼓!”周珍标大呼,“火船冲锋!”

随着一阵急促的鼓声,他的命令很快就传达下去了。

“快快,打碎罐子!”

“快把帆拉满,船头对准水寨!”

“把船头对准浮桥……快!”

火船上的家丁们得到号令,立即开始下达命令。

没一会儿,江面上就出现了几十条冒着火光的木船。在风力和流水的驱使下,快速的冲向那座空无一人的水寨和横跨在长江上的木桥。

……

“烧起来了,烧起来了,圣上您快看!”

赤壁山上在一座望楼上,突然传出了银铃般的呼喊声。

这是从岳州回来的吴菟在欢呼,江面上的“假烧”意味着他父亲没有白白拿朱和墭的银子。

吴菟呼喊起来的时候,朱和墭正举着千里镜在观看长江北岸一望无际的平原。他现在还不知道清兵大队在哪里?

但他知道他们已经来了!

所以一旦清军的斥侯看到长江水面上的大火,就一定会自己冲出来送死!

听见吴菟的呼喊,朱和墭马上就低头看向江面。一看之下,就发现了正在燃烧的船只、水寨、浮桥。

因为前来放火的吴周水兵使用了用猛火油和阿拉伯胶调配出来的天火,而被点燃的木船上又装了许多柴草。所以火势很猛,很快江面上就火光冲天了!

长江上刮着越来越紧的西北风,大火就这样随风蔓延着!

很快,火就烧穿了水寨外围的那一圈连环船,烧到了水寨当中。一艘又一艘的木船被点燃,场面极其壮观。

看到这火烧赤壁的一幕,朱和墭心想:“现在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哪怕在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外……也应该能看见赤壁山这里烧红的天空吧?”

……

“烧,烧起来了!王爷您快看,天都烧红了。”

“天佑大清啊!王爷,快下令出兵吧。”

“王爷,快出兵吧,晚了就怕伪明军逃走。”

“王爷,出兵吧!”

长夏河边的清军大营当中,许多将领也看到了被大火映红的天空,都纷纷跑到安亲王岳乐这边来请战了。

而安亲王岳乐从傍晚开始就已经登上了望楼,拿着千里镜,不断的向赤壁山方向张望。可以说是看着赤壁山的火烧起来的。

刚刚走下望楼的岳乐,也显得极其兴奋。江面上的火光离得那么远都能看清,显然不是造假。要不然这成本得多高啊!

想到这里,岳乐已经下了决心,不过他并没有马上下令,而是问:“吴国贵到哪里了?是他带队的吗?”

“回禀王爷,是他亲自带队的。”薛章对岳乐说:“吴国贵的五万大军,正走君山浮桥过长江。即便他们昼夜行军,估计得明天傍晚才能赶到乌林。”

岳乐点点头说:“那也不算太晚,应该可以赶得上……我们自己先出发吧,去下令吧!”

岳乐看着围在跟前的将领们。有不少都是上了年纪的,白发苍苍,但依旧在为大清披坚执锐。他的语气也有些凝重了:“传令三军,大清存亡在此一役……”

“嗻!”

第609章 白发翁、少年郎,真天兵

前进!前进!

夜色当中,大队大队的官兵打着火把,组成了一个个宽大的参领级纵队。在洪湖北岸的大平原上,滚动着向前运动,一片人喊马嘶的声音。

洪湖周围的地形平整的好像一块桌面,但是却密布着水网和稻田,非常不利于骑兵的作战和运动。就连组成了宽大纵队的步兵,在这片泥泞且潮湿的平原上前行也是不大方便的。因为他们要将仅有的几条大路让给骑兵和炮兵,还要组成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宽大纵队。因此,他们只能从泥泞的稻田当中通过,走不了多久靴子就会被泥水浸透。

但是南征援周的清军主力,还是在看见赤壁火起之后迅速完成集中,在当日夜色的降临之时开出了大营。然后分成了三路,在湖广秋季的星空下,浩浩荡荡地向前狂奔疾行。而且士气高涨,每个人都只想着快一点走完这四十多里,然后一举攻破明军的乌林大营!

南征清军的统帅,宁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骑在马上。和他的幕僚们还有王府侍卫们,一起借着火把发出的昏暗光芒前进。在他所处的官道两侧的稻田中,全是大队,大队闷头行进的步兵。

这些步兵都来自岳乐亲领的正蓝旗中军固山。因为正蓝旗并不是大清皇帝亲领的上三旗之一,向来就有点“二等八旗”的意思。在大清国兴旺的时候还好,无非就是旗中的勇者才俊没有太宽的路子,往上爬的时候比不过上三旗出身的那些人。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大清国难当头,八旗大厦将倾的时候,正蓝旗的日子可就相当不好过了,这不好过倒不是在钱粮方面——康熙皇帝这几年为了保证他的八旗子弟有吃有喝,也算是竭尽全力,各种引鸩止渴的办法都用上了。可是他却没有办法变出足够多的八旗子弟……康熙也不能敞开了往八旗新军队伍里塞汉人啊!

这个八旗新军,总要保证一定的“含满量”,要不然这个“八旗新军”可就变成“新军”了……

而要保住新八旗二十个固山的“含满量”,康熙就不得不降低旗丁的标准了。一是放宽身份认定的标准,之前只有正户出身才算“真满洲”,现在改成了另户、开户一律算“真满洲”。

二是放宽年龄和身高限制。根据八旗军制,十五到六十岁之间的旗人男子,只要身高够数,都算是旗丁,是可以征召为兵。但是在八旗人丁还算兴旺的年月之中,也不会真的征召一批十五岁的半大孩子和六十岁的老爷子上战场。但是现在,由于连年的战争消耗和那场该死的布尔尼之乱,使得八旗壮丁的数量大减。而为了维持八旗新军的“含满量”,康熙就不得不放宽限制,身高就不大管了……现在是排队枪毙的时代了,矮一点目标小,不容易被打着,而且还能摆在第一排——不会挡着后排的视线。至于年龄,十三四岁和十五岁也差不多,所以康熙就把八旗壮丁的年龄下限定在了十二岁!而上限嘛……只要身体好,多干几年不是挺好?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所以就上不封顶了!

而在放宽身份认定标准和身高、年龄标准的同时,康熙皇帝还没忘记祭出“抬旗”的手段,从下午旗里面选了一批精壮真满洲补入上三旗。

于是现在跟着岳乐一块儿向乌林进军的十二个全都来自下五旗的固山当中白发翁和少年郎就有点多了……

不过这些老人和孩子的士气还是很高的,岳乐时不时的就能听见这些老人和孩子们发出的大声而且充满乐观情绪的议论声音。

“咱们这是乌林抄了朱贼的大营!看到那火光了吗?那是赤壁的大火!朱贼的水师已经烧没了,乌林的朱家兵都成了孤军!”

“那帮汉人哪里会打仗?连劲儿往一处使的道理都不知道,总是喜欢把兵分散,现在好了,赤壁一烧,他们在江北的兵就是咱们的一盘菜!”

“对!当年的萨尔浒就是这样,老爷子我当年太小,没赶上和太祖皇帝一起杀明军,这回可赶上了!咳咳咳……”

岳乐听见这老爷子的咳嗽声,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啊!萨尔浒那是六十年前的事儿了,六十年前太小,那也是有了!那他今年至少六十多了……都这岁数了,还在扛枪保卫大清朝,真是太忠诚了。

想到这里,岳乐就一拉缰绳,策马奔下了官道,到了那个老爷子所在的队伍旁,大喊了一声:“那个没赶上萨尔浒的出来一下!”

然后他就听见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喊道:“张忠旗,王爷叫你呢!”

“王爷?在哪儿呢?”

“往左看!”

“哎哟……这就来,这就来!”

一个穿着正蓝旗布面甲,头上顶着枪盔的小老头扛着把粗制滥造的燧发枪就从队伍当中钻了出来,跑到岳乐马前行了个打千礼:“奴才张忠旗参见王爷,王爷您吉祥!”

“你姓张?”岳乐看着眼前这老头有点哭笑不得,“你是汉军?”

“回王爷的话,奴才是已经抬进了正蓝旗满洲籍,现在是满洲人了!”

“哦,哦……”岳乐点点头,“你是什么时候抬得汉军旗?之前是……”

“回王爷的话,奴才是天命年间投旗当上包衣的,天聪年间蒙主子大恩,抬了汉军旗。”

“你都那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出来扛枪?”岳乐又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吗?”

“回王爷的话,奴才自感这一辈子深受皇恩,无以为报,现在知道大清有难,能舍了一把老骨头为大清效死也值了。至于奴才家里还有三个儿子,五个孙子。儿子们都有差事,孙子还小,由儿媳妇们领着。另外,奴才前年还新娶了一房媳妇,今年才十八岁,嘿嘿嘿……”

“你的确是值了!”岳乐点点头,道,“张忠旗,为了你的孙子,为了你的小媳妇,好好打吧!去吧!”

“嗻!”

张忠旗应了一声,然后站起身扛着燧发枪就去追赶自己的队伍了。而岳乐望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眼角居然也有点湿润……

……

十几万人打着火把在苍茫的夜色中组成一个个宽大的纵阵前行的场面,当然是瞒不住身居高位的方世玉的一双锐目的!

家里面开绸缎庄的方世玉的人生轨迹,当然也在这个大时代中发生了改变。他可是广府第三书院毕业的才子,还考入了南京陆军军学堂,是“孝陵卫一期”侦察科的毕业生。

从军校毕业后,方世玉并没有下部队带兵,而是被派到了军师府直属的“空天军”担任“天兵”,是真正的天兵,能上天的兵!

这会儿方世玉就在天上飘着呢!不过不是自己长了翅膀飞上去的,而是坐在一个热气球里面腾空而起的——热气球对于朱和墭而言,那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东西,无非就是橡胶布缝个大口袋,再用火油炉往里面吹热气。

当然了,这就是理论……真要做出来,还得花不少银子和时间。不过对于缺乏轻骑兵的明军而言,组建“空天军”居高望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朱和墭在南京安顿下来后,就开始搞这个东西了。搞了几十次后,就有了方世玉现在使用的这个气球了。

第610章 口袋阵

夜幕下的洪湖周遭一片漆黑,除了几只座不知道被什么人点燃的村镇闪动着火光之外,就只有开进之中的清军所打着的火把组成的火龙,缓缓的向着乌林镇以北的内荆水推进。

不得不说,十数万军排着整齐的队列,打着火把,在夜色下涌动向前的场面的确是极为壮观的,可以说是摄人心脾。可是在天上目睹着这一切的方世玉,却只觉得那些打着火把的清军非常可怜,只是一群走向屠场的待宰的猪羊。

受过正经科班军事教育的方世玉都能在脑海中琢磨出一个口袋阵来打这股清军了——这简直太容易了!那几座被点燃的村庄早被标明在了方世玉手中的一张军用地图上了,有了这几个村子作为坐标,方世玉一看就知道清军准备走什么路线往哪儿去?

而通过观察火把的数量,方世玉也能估算出清军的人数——他甚至可以数出清军有多少个参领!因为清军步军在野外前沿地区前进时通常都会组成参领级纵阵,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马上展开并投入战斗。而每个参领级纵队之间都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得遇到袭击时挤成一团。所以清军的行军长龙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一节一节的。方世玉只要数一数“节数”也就知道来了多少个参领了……

数了两遍之后,方世玉就确定清军的参领数目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百二十个!

于是他马上对身边的一个空天兵道:“给我照着点亮。”

“是。”

一盏灯笼马上被提了上来,方世玉手里就拿着一张被夹在一块木板上的地图,他掏出一支铅椠,在地图上一阵写写画画。然后又取下地图,将地图卷了卷,塞进一只拴着绳子的长筒,最后把长筒用绳子吊着放到了地面上。

热气球下面当然是有人守着的,其中的一人拿到了长筒就翻身上马,向着乌林镇方向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