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259章

作者:大罗罗

厅堂当中静悄悄的,父女二人就这么互相看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吴国贵开口道:“不行!”

“不行?爹爹您的意思是……”

吴国贵正色道:“得加钱……再加一百万好不好?”

……

七月十八日,江陵府,大周皇宫。

在周天子的吴应熊的御书房内,三个人正在大眼瞪小眼。今儿吴应熊也不去上朝了,就窝在自己的书房之内,拿着一封书信,翻来覆去的仔细看,也不知道看了多久。吴国贵和洪士铭两人侍立在一旁,都是眉头紧锁。

书房里面静悄悄的,都能听见三个人的呼吸声音。

到了最后,吴应熊手一抖,将那封朱和墭的亲笔信放在了桌上,一双肥嘟嘟的大手遮在了一张老实相的面孔上,深深叹息:“这信怎么就不是给我的呢?平西王啊!还能领有云贵川桂四省之地……而且在交出荆门、襄阳、安陆、德安、黄州、武昌、汉阳、长沙等八个州府和所有的水师之后,还可以给两年时间慢慢移藩……想怎么迁徙人口都行……三弟啊,这条件莫说你了,就连我都想投降了!要不咱们投降算了……”

听见吴应熊的话,吴国贵额头上的汗都急出来了!你怎么能降呢?你这个“熊”怎么那么怂呢?还没打就先想投降了。

想到这里他赶紧摇头:“不能降!大哥,您是当过皇帝的……投降的天子能有好日子过?况且咱爹当年是怎么对人家永历的?现在的新大明可是认永历这个先帝的,还给追谥了昭宗!”

“我知道,我知道……”吴应熊点点头,“我就是想当个富家翁而已,怎么就那么难呢?”

“大哥,”吴国贵道,“这是个机会啊!”

“机会?”吴应熊一愣,“三弟,你不是说不能投降吗?”

一旁的洪士铭有点听不下去了,忙插话道:“皇上,三爷的意思是这是个打败朱和墭的机会!”

“打败朱和墭?”吴应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可能吗?”

“可能啊!”吴国贵道,“我可以用个诈降计火攻明军的赤壁山水营和浮桥……这样明军的江北大营就会孤立无援,明军的主力都在江南的赤壁山大营中,江北只是偏师,只要大清兵南下,咱们就能联手将这支兵给全歼了!”

吴应熊是不懂打仗的,所以他只能向同样不懂的洪士铭问计。

洪士铭则故作高深地思考了一会儿,这才点点头道:“皇上,这个是妙计啊……老臣这就骑快马北上,去西安和大清皇帝商议此事!”

吴应熊点点头:“好好好,快去快回。”

第604章 好想好想胜利啊!

洪士铭也是吴周国中少有的几个在大明“不可受降”的黑名单上的人物之一。

而且他的麻烦比吴国贵还要大,吴国贵勒死的永历,而朱和墭也不是永历的儿孙……看看他对吴菟的态度就知道了。

而洪士铭他爹却把郑经的爷爷郑芝龙给坑惨了,先骗后杀!更可恨的是洪承畴引来的清兵还把郑芝龙攒了多少年的家产都抢光了。

郑经本来好好的富三代就给搞成了“负三代”,到现在为止还没把这损失赚回来呢!

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洪承畴不仅害死了郑经的爷爷奶奶,还夺了本属于郑经的家财。

所以郑经这辈子最恨的人就是洪承畴!他打下泉州后就把洪承畴的亲族全部抓去台湾种甘蔗了!

洪士铭要是落在郑经手里,还不得大卸八块?

因此在知道有机会可以大败一次朱和墭后,他的积极性那是相当高的,当天就骑上快马向着西安而去。六天就走完了一千二百里地,跑到了康熙皇帝的行在京兆府城。

在入城后的第二天,他就在占地极大的西安满城内的大清皇帝行在之中见到了看着有点消瘦,但依旧春风满面的麻脸天子康熙爷。

康熙皇帝这些天一直在和随行的大臣们较劲儿……康熙特别热爱上朝,哪怕出征、出巡在外,只要有可能就要开朝会。所以每次出门都尽可能多带一些官员。

这回他来西安,当然也不例外,差不多把半个朝廷都搬来了。这本来没什么,可是康熙在七月初的时候却突然下诏要将西安府改为京兆府,还宣布要在京兆府逗留数月,直到湖广大战结束,还要求随行的大臣、侍卫都把家眷接到京兆府来同住。

随行的大臣们可不傻,马上就意识到康熙皇帝有迁都京兆府的苗头,马上就是各种劝谏,话说的一个比一个吓人,仿佛迁都就要亡国似的。

康熙为此发了几次雷霆之怒,可下面的人就硬顶着不让,搞得康熙都有一种恢复廷杖制的冲动了。

可当他悄悄的拿个小本本把那些反对迁都的人的名字都记下来,准备秋后算账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黑名单上的人有不少是巴图鲁!

这些巴图鲁几乎都是带兵官……都是新八旗的参领佐领,或是侍卫处的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或高级侍卫。

而这些新八旗带兵官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们的手下都在北京周围领到了份地,怎么肯轻易放弃?

而且北京周围的土地明显比关中的土地肥沃!

关中历经两三千年的开垦,地力已尽,在没有“法术肥料”的时代,产量低的可怜。

所以底下人不愿意迁移是很正常的。

而让康熙皇帝感到不正常的是,这群和他较劲的奴才给了他一种无力感……这些奴才都有兵啊!

因此康熙只得好好的和他们说理,总算是说动了一些上三旗的巴图鲁答应搬家到京兆府来。

而另一件招致大批官员反对的事情就是放孔圣公回山东办“鲁勇”……山东可是大清治下绝无仅有的“富省”了。而且人口也是大清治下各省之中最多的,有七八百万。

大家伙当然不愿意把这么重要的一个省舍出去大办团练,更不能同意让孔圣公去领衔。

最后讨价还价了半天,群臣们才答应拿出山东的泰安府、济宁州、兖州府、东昌府、曹州府等四府一州给儒宗办团练。同时由熊赐履、周培公、张英、傅弘烈、黄植生等儒宗五大佬分别兼容这四府一州的知府或知州,并且主管儒宗团练。

另外,每个州府的团练都要由新八旗或绿营出身的军官去协助统带。

虽然在迁家眷和办团练这两件事儿上,康熙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他也感觉到了自己的皇权已经遭到了削弱。

对于康熙这样的雄主而言,手里的权力遭到削弱,实在是难以忍受啊!

而据康熙自己分析,他的皇权遭到削弱的原因,除了新八旗制度和乡贤制度本身就自带了分全功能,就是因为他总也打不过朱和墭……

就在康熙急需一场对朱和墭的胜利证明自己的时候,洪士铭就给他带来了取得胜利的机会!

……

“皇上,这的确是朱和墭的亲笔信……朱和墭的一手赵体正楷写得很好,他还喜欢到处题字,儒门的许多伪经上的书名都是他的字儿。”

康熙皇帝的南书房内,对朱和墭的著作和字迹颇有研究的大学士明珠已经仔仔细细验看过洪士铭带来的朱和墭的亲笔信了。

这信的确是朱和墭写的!

康熙点了点头,又问左右道:“你们怎么看?”

“万岁爷,”大学士图海第一个跪下说话,“奴才以为朱和墭是在诓骗吴国贵。”

“何以见得?”康熙问。

图海道:“吴国贵毕竟是勒死永历的凶手,朱和墭怎么可能如此厚待于他?况且吴应麒多半已经投靠了大明……吴国贵麾下的许多将领都是吴三桂的旧部,如果吴国贵害死吴应熊,又向大明投降,底下的将领会怎么看他?这个时候朱和墭再把吴应麒放出来,吴国贵还有生路?”

康熙点点头:“有道理!由吴应麒出头弄死吴国贵,朱和墭还不必背负违约之名……好算计啊!

不过吴国贵应该也识破了朱和墭的诡计,所以才想来个将计就计!图海,你觉得这事儿把握可大?”

“大!”图海不假思索地道,“即使不能全胜,应该也能重创朱和墭一次……如果运气好一些,能够烧毁大量的伪明军水师战船,那么赤壁之战可就有的打了。”

“皇上,奴才觉得即使不能取胜,咱们的损失也不会太大。”索额图道,“毕竟伪明军的主力在江南,江北大营中并没有多少人。而安亲王又久经战阵,即使不能打胜,应该也可以全师而退。”

明珠则道:“皇上,奴才觉得这是一个向吴周索取襄阳城的好机会。咱们现在只是得到了樊城,还没得到襄阳。若是能把襄阳拿回来,以后就能在湖广战场上占据更大的主动,并且立于不败了。”

底下几个人都是一边倒的支持参战!

实际上大清现在也别无选择。这次的“诈降破敌”,很可能是扭转湖广战场不利局面的唯一机会。

如果大清不跟进去梭哈一把,吴周的那点本钱根本没法玩,哪怕偷袭成功了也不会对明军造成太大的打击。

万一偷袭失败,那吴周的主力直接就会被清盘!到时候吴周可就完了。

所以康熙也就只有下定决心了!

“洪士铭!”

“外臣在。”

洪士铭还恭恭敬敬地趴着呢!

康熙道:“朕可以答应出兵……不过天兵集结还需要一段时间,八月十五前后才能到齐。

另外,天兵还需要一个可以屯兵驻守的地方。朕想要襄阳,能办到吗?”

“皇上,八月出兵是没有问题的……”洪士铭道,“不过割让襄阳的事儿臣做不了主,得请示天子。”

“好,”康熙皇帝点点头,信心十足的说,“既然如此,那就快点派人去向吴应熊报告吧!他如果能答应朕的条件,把襄阳府让给朕……那朕就陪他在湖广豪赌一把!”

第605章 大反派康熙来了,我们一起逃走吧!

康熙提出的割让襄阳府的要求其实正中吴应熊的下怀!

襄阳,也就是吴应熊的襄京其实是用来抵御吴应麒东下的要塞。吴应熊因为害怕自己的好弟弟从西安起兵来抢自己的宝座,所以就把都城从江陵府迁到了襄阳府,来了个天子守国门防弟弟。

但是现在吴应麒的势力已经被瓦解了,而朱和墭的大军又攻入了湖广,眼看湖广就要不保!

在这种情况下再以襄阳为都城,简直就是蠢到家了。因为江陵、荆门两地只要丢一个,襄阳府城内的那些坛坛罐罐,那些依附于吴周王朝的人口,可就都撤不出来了。

而如今的吴周军政体制又是以“家丁府兵制”为基础的,其中家丁更是整个体制的核心。决定一个将领在吴周体系中地位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家丁的数量和精锐程度。

而吴应熊的地位同样是他拥有的家丁所决定的!

吴应熊的家丁继承自吴三桂,称为“夷丁卫”,人数三千……准确的说,并不是三千人,而是三千户。其核心就是从吴襄时代起就追随吴家的老家丁们的子孙!

作为传承了两三代的封建家兵,夷丁卫的这三千户所拥有的实际人数当然是远远大于三千的,差不多有两万四五千之众!

平均一下就是一户八口左右,平均的壮丁数目也就是两名。也就是说夷丁卫在极限情况下可以拿出六千精兵!

而这三千夷丁户都跟着吴应熊一块儿搬去了襄京,在朱和墭打过来之前,已经安排得舒舒服服了。

另外,襄阳府也是府兵重镇,周遭有上万个府兵户,人口足有七八万!

除了夷丁卫和襄阳府兵的人口之外,襄京这边还有一个管着工匠、皇家仆从、皇庄佃户、皇家马场的牧户的内务府。这个内务府管着的人可就比夷丁卫多多了——吴周朝廷的火器、火药生产还有战马的养殖,都是由这个内务府掌握的。光是工匠户、牧户就有两三万户,人口数量超过十五万!

这十五万人,基本也呆在襄阳府境之内。

其实吴应熊的朝廷就是个山寨大清朝,家丁相当于八旗,府兵类似绿营,下面的将领就相当于大小旗主,再加上一个人多势众权大利厚的内务府,基本上就齐活了。至于文官系统啥的,基本上就是拿来打杂和收税的。

而吴应熊直辖的,夷丁卫、襄阳府兵、内务府,如果不算主要摆在江陵府境内的那些皇庄,这个夷丁卫、襄阳府兵和内务府所管的总人口约有二十五万!

这些人就是吴应熊的核心盘!

如果吴应熊要跑,那就一定得带着他们,要不然就是个孤家寡“熊”,早晚让人逮了去剥皮吃肉!

而这二十五万人又不是游牧民族,把蒙古包一收拾,赶着牛羊唱着歌就走了。

他们好不容易才在襄阳安顿下来,就想过安生日子,怎么肯说走就走?

所以吴应熊自己虽然已经溜去江陵了,还下达了迁移的旨意,可是底下人就是磨磨蹭蹭的不肯动……直到康熙要来了!

大清的规矩大家都知道,再不跑就傻了!

所以当康熙皇帝在康熙十八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亲率大军抵达襄阳府城北岸,早就被清军控制的樊城城南的汉水岸堤上时,看到的就是对岸人山人海,扶老携幼,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准备跟着吴应熊南下的“襄阳父老”。

策马站在岸堤上举目向南张望的康熙看见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就是一愣,然后脱口就问:“这,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看着跟刘皇叔携民渡江似的?”

早就已经抵达樊城的安亲王岳乐赶紧接过话题,马上躬身回答道:“皇上圣明,这些襄阳百姓就是要跟着吴应熊逃走的……吴应熊安排了船只,先把通过水路把他们送去荆门,然后再往江陵迁徙。”

“可他们为什么要逃呢?”康熙一脸不解,“吴应熊又不是什么明君,跟着他吃苦难道比当大清的百姓还好?”

康熙真的有点想不通!

他之前到西安的时候就接收了一座人都跑光了的空城,连西安四周都空空荡荡的,到现在西安城内都没有几个陕西人,想吃个肉夹馍都没人会做!

这回到了襄阳怎么又是如此?

如果襄阳是朱和墭的地盘,大家跟着跑,康熙也认了……可问题是襄阳是吴应熊的地盘啊!

康熙觉得自己不如朱和墭就算了,怎么还不如吴应熊呢?

难道如今天下三国里面,最坏的那个主子是他自己?

“这个……”岳乐听见这问题都不知道该说啥了。

明明一个大反派、大魔头,自己居然不知道,自己还当自己是好人!

“万岁爷,”还是明珠机灵,马上就转移话题道,“吴应熊好像出了襄阳城了……咱们是不是该上桥了?”

原来康熙来襄阳的目的除了“收复失地”,就是要和吴应熊来一场长桥相会!

也就是在襄阳城和樊城之间的浮桥上和吴应熊来个“皇对皇”……他对即将开始的赤壁之战还是有点不放心,怕吴应熊这个“熊队友”坑了自己,所以就约了吴应熊出来见面。

康熙觉得自己有识人之明,吴应熊如果心里有鬼,那一定逃不过他那对布满血丝的火眼金睛。

想到这里,康熙就单骑匹马上了架在汉水上的长桥。

那边的吴应熊也是单骑匹马,而在他上桥的时候,汉水南岸的“百姓”却突然发生了一阵骚动,不知道谁带头嚷嚷了起来:“康麻子……康麻子在桥上,皇上您小心啊!”

这一带头不得了,汉水南岸等着上船的二十多万人都跟着咋呼起来了。

“皇上小心……”

“小心康麻子!”

“别叫康麻子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