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252章

作者:大罗罗

而且那些厂子使用的染料都是香水厂生产的——没有那些“法术染料”,就靠那种很容易坏掉的水力机械,那几个厂子根本混不下去。

至于周玉冰的金银宫,其实就是个账房,顺便管一下家里面在东厂官银号和蓬莱银号的股份。

而水晶宫……就是个生产水晶玻璃器皿的玻璃厂,虽然靠着颜神镇的工匠和朱和墭、莱布尼茨一起搞出来的配方,总算能出不少好东西,但也赚不了几个钱。

这个家,不,是这个宫,其实还是香水厂在撑着!

邱淑真也笑道:“佳馨妹子的确功不可没……圣上,你回头也封她一个大贵妃吧!”

这就是宫斗啊!

朱和墭笑眯眯地看了眼大波玲,心说:“这回可是未来的皇后出头了!你怎么办?”

大波玲笑着道:“皇后娘娘,圣上说了,这大贵妃就只能有一个……要不我辞了大贵妃,让佳馨妹子上吧!”

邱淑真脸色微微一沉,扭头看着朱和墭,朱和墭也沉下脸对大波玲道:“姑姑,你又顶撞淑真了,她马上就要当皇后了!”

“妾身知错了!”大波玲大大方方认了错,“妾身愿受家法!”

朱和墭地点点头:“唔,家法要加倍!”

邱淑真吐了口气儿,她知道朱和墭和大波玲之间的“家法”是什么……看来大波玲圣眷正隆,地位不可动摇,贝佳馨再会赚钱也没用!

不过朱和墭这个时候还是赞许地对贝佳馨点点头,“佳馨,你也很好,朕回头封你一个皇贵妃,仅次于皇后、大贵妃,也你只一个。”

第587章 软饭皇帝,后宫财团!

朱和墭给邱淑真一颗定心丸(当皇后),给大波玲加倍版的“家法”,再给贝佳馨一个皇贵妃,其实都是在激励她们继续为自己努力工作!

对,就是工作!

朱和墭的后宫团可能算得上是史上最“卷”后宫团了。在他的后宫里面,光是出身好和长得好还不能保证有较高的待遇。

还得有经营管理的能力,还得肯努力工作,替朱和墭这个黑良心的资本家皇帝赚钱!

其实朱和墭的后宫从开张之日起,就开始参与朱和墭的产业运营。

一开始是大波玲作为新大明的股东参与管理的“北酒厂”,没多久又开了赚大钱的香水厂。

而为了调配出更多香型的香水,为了提纯出可以救命的大蒜素,为熬制出白磷(用尿液)用来生产拉索点火装置……朱和墭后来又开办了属于自己的“法术实验室”!

而这些厂子和实验室对朱和墭的事业有多重要就不必说了,所以必须要有绝对可以信赖的人去管理。

所以在大波玲之后,贝佳馨和苍井真就参与进了朱和墭的事业,两人都是从实验室助手开始干起。

在朱和墭的悉心栽培下,也都成长起来了。

贝佳馨非常聪明,是个难得的“理工女”,又有经商的天分,所以在朱和墭迁都南京后就让她接下了原本由大波玲管理香水厂。

在她的管理下,设在后湖黄册库中的香水宫,理所当然的成了朱和墭“后宫商业帝国”的现金奶牛和核心资产。

虽然香水业务是没有竞争的,产品供不应求,属于躺赚。但是这个香水宫还要负责生产白磷和各种合成染料,实际上这就是个土法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化工厂!

如果不是贝佳馨的“自然法术”知识过硬,管理能力又强,办事也非常认真负责,朱和墭可不敢让她管理香水宫。

而在过去的三年中,香水宫不仅赚到了超过一百三十万的纯利,而且还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事故。

而且香水、白磷、合成染料的秘密统统都没有一点外泄。

所以贝佳馨的功劳的确当得起一个皇贵妃!

大波玲在交出香水宫后,就被调去负责织女宫这块儿了。而这块业务其实非常难做的!

因为大明东南的纺织业竞争力极强,不是靠着一点大型水利纺机就能打开局面的——由黄履庄和戴梓鼓捣出来的水利织布机织出来的布很粗糙,看着跟牛仔布似的,只能染上蓝色去充当军服。

而且这种水力织机的成本并不低,如果考虑到机器总是损坏,维修起来又费时费力,还不如用人力。

可朱和墭又不同意改用人工,而且还不断要求大波玲砸钱下去购买黄履庄和戴梓搞出来的新机械。结果搞得织女宫在拥有独步天下的合成染料的情况下,依旧连年亏损……

为了这事儿,大波玲没少挨朱和墭的“罚”!

这“错”都是朱和墭犯下的,“锅”却得由大波玲来背,朱和墭还要亲自动手“罚”大波玲。大波玲挨了“罚”后不仅没有一点怨言,而且还更加努力的工作。现在居然把织女宫搞得盈利了!

虽然这个盈利离不开大笔的军工订单,也得益于一批出身织女宫的寡妇女官,但是大波玲依旧功不可没。

也许是看到了贝佳馨、大波玲都在努力工作,朱和墭的大房邱淑真,还有后来进门的周玉冰、杨紫云都不好意思躺平了,只能跟着一起卷。

邱淑真在朱和墭的栽培和贝佳馨的支持下,成了后宫CEO,负起了后宫事业的总责。同时她还要和工部官员们一起监管紫禁城和紫金山孝陵的修复工程……

周玉冰则管起了后宫的“金融盘子”——实际上就是后宫总账房。

而杨紫云则在朱和墭指导下学会了制作水晶玻璃,于是朱和墭就出钱给她办了个水晶宫。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买卖,但杨紫云也拉着吴菟两个人很努力的在经营,也一直能够盈利,每年赚个一两万银圆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所以说,朱和墭的后宫里面其实都是一群“职业妇女”。当朱和墭去“文华楼”或是“武英楼”办公的时候,她们也会骑着车去南京紫禁城北门玄武门内的皇庄围楼上班。有时候还会在女官和侍卫的陪同下出宫去织女宫、香水宫、东厂官银号、蓬莱银号、丝棉交易所等地办事儿。个个都挺忙的,每天至少都要工作两个时辰,有时候甚至要加班到下午申时!

像她们这么努力的后宫,在历史上估计也是独一份了。所以朱和墭这个候补皇帝,也就能吃上一口香喷喷的“软饭”了——他一直就是个拿俸禄的明王。一个月两千银圆,一开始还能应付日常的开销。但是随着他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两年又陆续启用了几座新的宫殿,还在紫金山上修了一座离宫,还给几个妻妾加了月钱,这两千银圆根本就不够开销。

所以朱和墭从两年前开始就吃上“软饭”了……到了现在,他一个月的俸禄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宫廷十天的开销。

而他自己这两年又喜欢上了收藏古董字画,有时候一个月就能在这上面花费好上万银圆……都得从后宫总账房上拿钱!

如果没有这几个女人帮他管着这偌大的产业,他现在可就没那么潇洒了。

而这些产业如果都在他称帝后“归公”了,哪怕他以后的开支都由朝廷全包,他也是不乐意的。

让那些管钱的抠门文官拿钱出来供自己挥霍,哪儿有自己有钱自在?

“圣上说得没错,朝廷的钱是朝廷的,宫中的钱是宫中的!”后宫CEO邱淑真也和朱和墭是一个意思,“咱们现在有了不少产业,除了香水宫、织女宫、水晶宫这些个咱们自己管着的产业外,还有江南铁厂、江南水泥厂、江南砖厂、金陵车厂的大股,还有东厂官银号、蓬莱银号、南洋贸易公司、内火药厂、西火硝厂、南器械厂的小股……每年光是分到宫中账上的红利就不下五十万。在上海那边还有一大片土地都被圈进商埠了,除去建厂用掉的,剩下的还能起了围楼后放租出去!将来年入百万都是可能的,咱们何必看别人的脸色花钱?”

“对,对!”贝佳馨也连连点头,“圣上,有我们姐妹帮您管着这些产业,怎么都比交给外人强啊!您尽管放心,我们不会让您缺钱花的!”

“就是,”大波玲和贝佳馨难得一致了,她也笑着道,“圣上,您可千万别把产业交出去……皇家绝对不能不碰钱不管钱,管钱管产业也是要历练的,咱们这些年越管越得心应手。要是没了这些产业,咱们这些女人除了陪您消遣,为您生孩子,还有什么用?”

听听,多好的女人啊!

朱和墭虽然知道这些女人都是CEO,所以都给她们自己定了很高的年薪,个个都有是有钱人……但她们的话也没说错,皇家不能没有自己的产业,更加不能失去管钱的能力。

要不然就会落得和前明的下场一样,明明拥有大量皇家产业,可就是拿不出钱来。

想到这里,朱和墭就笑着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权不能尽为私,产不能皆为公,皇家不能不碰钱,皇子皇孙更不能不知钱之妙用!

所以皇家内帑不能通着户部银库,一定要有独立的财源。而且这财源还不能仅限于眼下的这一点产业,还要继续壮大!”

“还要壮大?”邱淑真眨眨眼,“圣上,您还想做什么大买卖?”

朱和墭吐出两个字:“城市……这才是能够传承百年千年的大买卖!”

第588章 这才是最好的买卖!

“城市?”

“圣上的意思是登州市这样的买卖?”

“可登州市都被清妖给抢了,这买卖不保险啊!”

朱和墭瞅一眼说“不保险”的大波玲,心说:你先跟海贼苏大肚,后来又当山贼,最后还干了反贼……都是凌迟的罪过,你还怕什么风险?

被朱和墭一瞪,大波玲马上改口道:“有圣上在,咱们不怕人抢……可是这买卖咱们也没法替您管着啊!”

“不用你们管,”朱和墭笑道,“这是孩子们的产业……太祖爷爷封了一堆藩王,最后都给当猪圈养了。

归根结底,这些藩王镇守的地盘不是他们自己打下来或是从无到有经营起来的。要不然建文削不动他们,成庙也没法把他们圈养起来。”

“太祖皇帝守成的心思重了些。”邱淑真点点头,“可惜没有守住!”

“教训深刻啊!”朱和墭道,“咱们得替子孙好好打算一番……和香水、纺织、玻璃相比,位于东西洋贸易要冲之地的城市,才是真正能长久传承的买卖!

而且这买卖咱家做起来最容易成功。”

这才是朱和墭一定要保住“皇帝之私”的最主要原因。

没有“皇帝之私”,皇帝就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经营这些海外殖民地。

而这些海外殖民地靠朝廷之“公”,其实是搞不起来的。

“圣上,”大波玲这个时候想起朱和墭早年说过的把儿子们封出去为王的话,于是就问,“您说的这个城市买卖,和往海外封王是一回事吗?您是要把咱们的城市建到别人的土地上啊!”

邱淑真一愣,“别人能同意?”

“能!”朱和墭轻描淡写地道,“不同意就消灭!”

大波玲点点头,笑道:“对,就是这样!”

邱淑真也明白了,这还是要打啊!可是谁去打呢?

朱和墭这时看着邱淑真,“淑真,咱们一大家子人,将来一定子孙满堂,如果都窝在大明这一亩三分地上当王,就又得走上前明的老路了。所以我琢磨着得往外开枝散叶……这也是咱们潮州人的传统嘛!”

邱淑真当然知道丈夫的话是什么意思。

她是大老婆,将来继承皇位的多半也是她的儿子。所以她有可能会不支持朱和墭的“城市买卖”。

“这是好事儿啊!”邱淑真马上换了张笑脸,看着大波玲道,“咱们多搞一点藩国和城市,让孩子们都能有一份家业可以传承怎么样?”

大波玲笑着应道:“这可太好了……只是咱们还得努力赚钱,要不然可没办法把孩子们都往外边封啊!”

朱和墭看见邱淑真和大波玲两个眼下还能达成一致,也满意地笑了起来……别的皇帝老婆多了都搞宫斗。到了本圣上这里居然还那么和谐,还能大小老婆一起奋斗,真是太励志了,不愧是圣人之家啊!

……

朱和墭和老婆们商量着要当一个公私分明的好皇帝、好祖宗的时候。

他的“二十五孝”阿爸朱天王,正在富丽堂皇的天王府里面和九千岁庞公公,还有于老爷子于忠贤一快儿边喝着小酒边研究着朱和墭拿出来的《大明约法》。

“天王,这个约法……”庞太监戴着一副水晶玻璃磨出来的老花眼镜,一个字一个字的把《大明约法》看了一遍,最后摇摇头道,“什么都好,就是两条,一是皇家产业的问题,这是要与民争利啊!只怕那帮读书人反对啊!”

“这个不怕,”朱天王笑道,“争就争呗……咨议会的那些人争不过我那衰仔的。我那衰仔向来是有钱大家一起赚的!”

虽然他还是管朱和墭叫“衰仔”,但是也张“关公脸”上却充满了自豪。

很显然,朱和墭是他一生的骄傲。

“这倒也是,”庞公公点点头,“圣上的确不吃独食,难们(我们)跟着他都赚大了……延平王府一系的人也从南洋贸易中捞了个盆满钵满的。我们大家一起挺他,这一条应该没什么问题。”

跟着朱和墭赚到钱的可都是第一代勋贵!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把均田制写进去真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朱天王点点头,笑道,“均田制是国家根本……如果没有均田制,天底下有钱有势的人都去买田收租了。谁还往旅顺、登州这样的城市跑?”

原来朱天王早就和朱和墭讨论过坚持均田制的好处。其中一条就是避免“以商富、以田守”的情况出现。

虽然这种买田传子孙的思维不一定就限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朱和墭赶时间搞工业化呢!

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发芽”能快一点就快一点。各种有可能阻挡工业化办法的障碍,也要尽可能的搬开。

而朱天王因为在登州市狠捞了一票,而且还立起了“字号”,所以尝到了甜头,就想在旅顺复制登州市的成功。

他打算过一阵就和朱和墭打个商量,把登州两县一州的地盘退了,就留一个登州。同时在旅顺口再搞块土地建立新的“天王市”。

到时候渤海湾入口处两边他都守着,不怕赚不到钱。

于忠贤这时插话道:“可是这种均田到族,均田到村的法子也是有漏洞的。一族之中也未必平均,要不然也不会有义门之说了。”

所谓“义门”就是那种几百甚至几千口同宗人聚居在一起,也不分家,一族之内抱团搞平均。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江州义门陈。

但是这种行为既然会为宗族赢得义门称号,就可知并不普遍。如果遇上人口大量损失,宗族续存都出现大问题的时候,比如明末清初这一段,义门现象还多一点,毕竟人没了,土地一文不值。

可一旦世道太平下来,人口数量增长,人地矛盾缓和,情况马上就会发生变化。

“那就不关朝廷的事了!”朱天王笑道,“祖宗不能一碗水端平,分家的时候给大房多一点,其他房少一点……这能怪朝廷?”

这是祖宗不孝,你不怪朝廷不公啊!自己祖宗没找好,能怪朝廷吗?

于忠贤点点头:“这的确不能怨朝廷!”

朱天王又说:“况且咱们是分田到族到村的……这地也只能登记在族和村的名义之下,是不能转成私田的。”

朱天王接着又道:“而且一族一村能占有的土地都不太多,多的就是万余亩,少的就只二三千亩。

咱们搞均田的时候,就已经把田都分好了,所以将来的兼并难道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使用权登记在村子和宗族的土地,几乎是不可能完完全全落在私人手里的。而且一族一村的人闹腾起来下,镇压的成本可就要高了。

对于有钱有势的人来说,搞这种均出去的土地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也许他们看着困难,好像也无力可图,干脆不搞土地兼并了。

而如果他们不搞兼并,那他们资本也只能往工商业或海外业务当中投了。

于忠贤、庞太监听完朱天王的分析,都心里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