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233章

作者:大罗罗

既然朱和墭来了,那清军没有一定的数量怎么敢扑汉城?

想到这里,朱和墭就马上吩咐大波玲道:“去通知行宫参军司,马上举行军议!”

……

行宫参军司是跟随在朱和墭身边的一个军事幕僚和军令机构,理论上是军师府的派出机关,长官成为行宫军师或行军师。

目前担任行军师的是朱和墭的契弟于孝谦,他是于老爷子的养子,朱和墭则是于老爷子的契仔,所以他就打这儿和朱和墭攀上关系了。

因为是朱和墭是契弟,而且办事又比较沉稳,也有些武略,所以他很早就是朱和墭麾下的干将。

在朱和墭拿下广府以后,他又一直在军学堂和总兵官、提督军门的位置上来来往往。

因为年纪轻、脑子活、军事经验丰富,后来他还和诸葛正阳、赵鸿逵、凌宗军、于孝文、于孝武、苏占山、苏占海、苏占江、苏哲、邱豹(邱辉样子)、邱虎(邱辉幼子)等年轻将领,以及朱和墭本人一起“自学成才”,搞出了目前明军陆军的各项操典、条令和阵型。他也因此被朱和墭“用成”了军师级的大才!

而如今在大明军师界挑大梁的,已经不是诸葛三和、杨起龙、左春秋这些摇鹅毛扇子的老辈军师了,而是新一代的参谋长型军师了。

在朱和墭和大波玲一块儿抵达行宫参军司大堂的时候,于孝谦已经和几个副手和高参,一起拿出一个预案了。

“大王,臣等建议立即开始复辽作战,争取抢在严冬大寒到来之前,完成登陆作战!”向朱和墭行礼之后,于孝谦马上就代表行军师司提出了建议。

朱和墭点点头,“差不多是时候了……那就放两条快船去一趟成山角吧!”

于孝谦马上给身边的一个高参打了眼色,后者马上转身去起草令牌了。

“朝鲜这边怎么办?”朱和墭又问,“现在陆军第一镇、第二镇、第十一镇、第十二镇都能用得上吗?”

于孝谦道:“要大用恐怕还需要训练一段时间,这四个镇是在第一镇和第二镇候补军官队以及四千名士官和老兵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前前后后已经补充了近三万朝鲜人……不过臣预计康熙如果知道大王亲临汉城,还是会谨慎从事的。

只要他谨慎从事,我们就能在汉城城内和汉江南岸的军营中加紧训练。

如果可以把康熙抵挡在汉城以北,那么牙山老营这边就能绝对安全了……朝廷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忠明府(原忠清道)、汉城府、全罗府、庆尚府、江原府调集壮丁了!”

朱和墭笑着点点头:“有朝鲜五府的几十万壮丁打底,排队枪毙我可不怕谁!”

“大王圣明!”

“好!出兵汉城……孤家要去会一会康麻子!”

第540章 岳乐、常宁,快去抢登州!

“大王,就让温姬陪着您一起去汉城吧!”

朱和墭的这次出阵好像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十一月一日这一天,他刚刚穿戴整齐,带着心爱的大波玲,在颜元、刘炎、于孝谦等一干行宫高官的簇拥下,刚刚走出牙山宫的时候,就被李温姬、张玉贞这两个小丫头堵了个正着。

而且她俩也不是来给朱和墭送行的,而是要和朱和墭一起去汉城前线的。

朱和墭看了那两个丫头一眼,两人都已经除了孝服,还一块儿换上了戎装,一看就是照着大波玲的那身硫化蓝的窄袖曳撒和紫色罩甲改的——现在大明的军服都换成了蓝色,因为朱和墭目前还配制不出耐久不褪色的红色合成染料……他现在只能配置硫化黑、硫化蓝、苯胺紫这三种合成染料。

于是他就选择了象征大海,而且也比较庄重的硫化蓝作为军服的颜色。

至于军服的样式,则选用了明朝武官常穿的窄袖曳撒,骑兵还可以再加一件颜色鲜艳罩甲,也可以不加。军服的用料主要是加厚的棉布,只有高级军官才能穿丝绸面料的军服。

另外,军官会在军服的交领部位缝上铁质、银质或金质的小圆盾,以显示官衔大小。

大波玲拥有类似国公的国夫人爵位,还有资格佩戴象征左都督的三枚金质圆盾。

而李温姬、张玉贞这俩小丫头大概是觉得大波玲的衣服看着英姿飒爽。所以也叫手下的裁缝照着做了一身,连那三枚圆盾都高仿了,看着真叫人哭笑不得。

朱和墭也穿着一身蓝色的窄袖曳撒,外头也套了件紫色罩甲,乍一看和大波玲的穿着差不多,不过仔细一瞧还是能看出不同的。朱和墭的衣服比较宽大,一看就知道是男装。而大波玲的衣服是有点紧身的,可以衬托出那副好身段。

穿上军服,还佩上的长剑、手枪、手榴锤的朱和墭,看上去又更凶了一些,张玉贞有点忐忑地瞧着他,似乎在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公主的意思。

而那个明安公主却还笑靥如花地看着他,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看得朱和墭心都快化了。

想到这里,他就扭头望了眼大波玲。

大波玲最知道朱和墭的心意,而且向来“宠”他,于是就笑着道:“去汉城而已,又不是上战场。”

李温姬点点头:“对,对,就是去一趟汉城。”

朱和墭笑着道:“行……那就一块儿去!来人,牵马过来!”

他的马还是一匹卢西塔诺大洋马,灰色的,又高又大,名叫“大灰”,被牵过来的时候把没见过什么大马的明安公主吓了一跳。

朱和墭看着小丫头受惊的模样,还显得非常高兴,笑吟吟就问:“明安,你会骑马吗?”

“会,会一点点……”

朱和墭又笑了几声:“会一点点可不行……我来教你骑马吧!”

他又指着自己的“大灰”道:“我俩共骑一马,我好手把手教你!”

共骑一马?还要手把手……李温姬一想到那姿势,小脸就涨得通红,但还是轻轻点头:“嗯,就依大王了。”

朱和墭又是一阵大笑,对左右道:“出兵……汉城!”

准备开拔去汉城的四镇大兵,早就已经在牙山谷地通往成欢驿的官道上展开行军纵队了。

虽然这四镇大兵的水分极大,但是从外观上却看不大出来……都一色的蓝色军服和碟形头盔,背着一样的麻布大背包和小铁铲,腰里都束着一掌宽的皮带,皮带还都挂着手榴锤、刺刀套、子弹盒、酒葫芦等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斜背着一根干粮袋。小腿上还都打了绑腿,脚下穿着的老布鞋下面还有一双草鞋。

而且因为是士官和老兵押着新兵,又能组成容易控制的密集队列,所以行军的时候看着也非常严整。

一队队的明军步兵,就这样同辎重队、火炮队、工兵队和少量的骑兵一起,浩浩荡荡地通过汉城——牙山的官道,飞速地奔向前线。

……

开城,大清皇帝行辕。

就在康熙皇帝抵达这座破破烂烂的高丽旧都没多久,正在行宫里面发愁今晚上找谁来侍寝的时候,图海、巴海、索额图、明珠、王辅臣、周培公、邓光明、于成龙等人,都一块过来了。

大礼过后,图海就笑着禀报道:“禀皇上,刚刚收到密报……朱和墭已经亲率五万大军离开牙山,直往汉城去了。”

“五万大军?”康熙皇帝一愣,“有那么多?”

周培公道:“万岁爷,奴才等早就在汉城、忠清二府内广布眼线了,伪明军的大致数目还是可以搞清楚的。他们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是因为朱和墭这段时间招募了许多朝鲜人入伍,数量已经多达数万了。”

康熙哈了一声:“都是些乌合之众而已!”

“皇上,”巴海皱着眉头道,“也许朱和墭将一部分潜伏在山东的人马调来朝鲜了……据查,伪明在成山角建有港口码头。由成山角道牙山不过七八百里海路,而且是东西走向的,往来不大受冬日的北风影响。”

“有这种可能。”王辅臣接过巴海的话题道,“现在都十一月了,渤海湾里面不少地方都已经冻上了,伪明军再不登陆,怕就没地方可以登陆了。”

明珠提醒说:“旅顺口和成山角都是不冻的。”

巴海摇摇头,“即便是港口不冻,上了岸还是奇寒无比。而且等天暖解冻之时,辽东又多发洪水,道路泥泞,难以行军。朱和盛若要图辽,其实还是孟春登岸最合适……”

辽东这块地还真是不好打,不仅要和“妖”斗,还得和天斗和地斗,而且一年内只有夏季和秋季这段时间最合适打仗,其余季节不是太冷就是泥泞。

另外,满清也早有了准备,辽东半岛上的坚壁清野一直在进行!除了少量军屯,这座半岛就是块大荒地!

就算朱和墭的军队登上去了,也不可能一下突到盛京和辽阳附近。

正因为如此,康熙才放心将辽东半岛上的军队抽空,先调到朝鲜来打一场。

康熙斟酌道:“登州的逆贼也许没有那么多,也许都已经来了朝鲜……不管怎么样,朕都要发兵打一下登州的!

给安亲王和恭亲王下旨吧……让他俩尽快出兵,替朕抢登州城!”

康熙顿了顿,又道:“另外,再给吴应熊放个消息……他是时候完成他阿玛吴三桂未了之心愿了!”

“皇上,您指的是……”图海有点不大明白,因为他觉得吴三桂的心愿好像就是砍死康熙啊!

“称帝!”康熙说,“吴三桂折腾了那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个?现在朕和朱和墭打得难解难分,谁都顾不上他,他不想过一把皇帝瘾?”

康熙居然要劝吴应熊当皇帝?

底下的大臣们都怀疑自己听茬了,谁也不敢应这个声。

康熙笑道:“应熊称帝,二吴开打!”

“皇上,奴才还是不明白。”图海摇摇头,“吴应熊和吴应麒忍了那么久都没开打,会因为吴应熊称帝打起来?”

康熙笑道:“那当然!吴应麒一直忍着就是因为对吴三桂的那群老臣还存着幻想,想兵不血刃夺了吴家的三分天下。可吴应熊一旦称帝成功,就说明已经得到了吴家旧部老臣们的支持,一旦安安稳稳把皇帝当了,威望也会大涨,内部人心也会稳定,到时候吴应麒就没一点机会了。”

第541章 平辽债券、自由登州

登州如今有了两个别称,一个叫朱三太子城,一个叫天王城。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这座位于渤海湾入口,和辽东半岛只隔着二百余里海路相望的城市,是属于大明崇祯三太子,如今的新明朝太上天王朱慈炯的。

对于定都南京的新大明而言,登州就是一块难以管辖的飞地,对于控制还控制着大半个登州府以及山东省其余所有州府的大清而言,登州又是一块很难啃下来的硬骨头……

而对于那些还指着大清朝捞银子,但同时又对大清朝的前途不大看好,不愿意为它陪葬的那些奸商、乡贤、伪儒和奸臣们而言,登州……就是他们人生重启的地方!

统治登州的朱天王在他们这些人看来,那简直就是个义薄云天的保护神啊!

他不仅向那些来路不明的人或是银子提供保护,甚至不问来路,甚至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他们在登州外城越来越高大厚实的城墙内,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经过三四年的发展,三太子城和天王城的名声,在整个北方是越来越大了,那些受苦受难的农人也许不知道,但是那些骑在劳动人民脖子上作威作福的家伙,却人人都知道这处恢恢天网上的漏洞。

在登州商埠边上,人称“篱笆庄”的豪宅区内拥有一座用红砖黑瓦盖成的四合院的李四兴,就是开启了新人生的“坏人”。李四兴当然是他的化名,他的真名叫李嗣兴……似乎也不是很有名,但是他父亲和“皇爷爷”那可就是天下闻名的人物。

他的父亲名叫李定国!他的“皇爷爷”就是大西老万岁张献忠!

他是在康熙元年,他父亲李定国死后不久,带着父亲的旧部一千二百多人一块儿降清的。这事儿其实也不能怨他,他爹李定国去世时才四十二岁,而他当年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压根掌控不住局面。所以李定国就遗命大将靳统武统军,并让李嗣兴拜靳统武为义父。

但当时的局面太绝望,一千多残兵,还群龙无首,还被困在云南和缅甸边境的穷乡僻壤里面,根本没有出路。

所以靳统武也控制不了底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官兵,不久之后就被人毒杀,随后李定国的旧部就胁迫李嗣兴和刘文秀的儿子刘震一起投降了清朝。

降清之后,李嗣兴就给封了个都统,刘震封了侯,还都抬了旗……两个反清大英雄的儿子居然都成八旗子弟,这事儿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李嗣兴的都统当然是个空头的,混吃等死的官而已。大概是清廷看他挺老实的,也就没怎么难为他,让按部就班地混日子……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还混了一任宁夏总兵,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不过这一回他运气不好,还在当打卡上班的紫禁城护军参领的时候,大清朝就“没”了一回,就是布尔尼打进来那回!

而李嗣兴在布尔尼打进来的时候,正带着几个护军在神武门看门,看见蒙古人杀过来,他也不为大清死战,也不去保护太后和皇后,而是自己先跑,当了见贼才逃的上勇。

不过也因为跑得快,才拉着老婆、妹子一起逃到了北京外城……后来康熙回了北京,当然要抓人治罪。李嗣兴觉得自己罪挺大的,不敢再北京呆着,又恰好听说有登州这么个“水泊梁山”一般的去处,于是就和老婆、妹子一块儿,带着他爹留下的一点遗产还有自己为官多年攒下的一点积蓄,跑路到了登州。

虽然他们带来的银子不多,但好在当时的登州刚刚开发,地价、房价还算便宜,于是李嗣兴就花了五百两银子买了“篱笆墙”内的一块地,又出了一千两银子盖了这座占地颇大的四合院,又添置了点家具,算是有了个家。

可是搞完这些后,他的积蓄也差不多了,只好去找差事。可他也不敢说自己是李定国的儿子啊!

谁让他投降了大清朝?他要不投降,现在就算不能袭了晋王的爵位,至少也能混个侯爷。可现在他是从清朝那边逃过来的“清妖”!

所以李嗣兴就用李四兴的化名去登州天王府找差事了,还真找着一个不错的差事——在登州护军营谋了个正领,负责看守登州外城的城门。

因为他有紫禁城看门的工作经验,而且他还是李定国和大清朝一起培养出来的职业军人,所以不论是带兵还是看门,都表现优异。一年前还参加了孝陵卫军校在登州开办的“参将班”,学会了指挥步兵燧发枪营的必要知识,随后就被晋升为登州护军第二营的营参将,也算是官运亨通了。

与此同时,他还给妹子李海岳找了门好亲,嫁给了杨起龙的那个心腹朱尚贤当了夫人……朱尚贤原是李嗣兴的上官,官拜登州镇副总兵。官是不小,但却不怎么懂军事,所以一直找李嗣兴请教。后来还和李嗣兴一起念了“参将补习班”成了同学,一来二去混熟了。

后来李嗣兴知道朱尚贤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事业耽误了婚姻,所以年纪一大把(其实也就二十多岁)还在打光棍,于是就把妹子介绍给了他。

因为有了朱尚贤这座大靠山,李嗣兴也就成了新登州人圈子中的一号人物了——其实新登州人中有许多人都认识李嗣兴,他过去一直在紫禁城看大门,有时候看后门,有时候看午门,上朝的官员们时不时就得从他那儿过。不仅官员都认识他,那些陪同官员上朝的家仆也都认识他。

不过大家既然到了登州,那就没有过去了,所以认识的也装不认识,这就是登州的规矩。

但是大家伙儿还是愿意和打听一些“内部”消息,而李嗣兴也是个好说话好交朋友的性子。不当值的时候,总喜欢泡在登州商埠里面一处名叫“四海茶楼”的茶馆里面,泡上一壶茶,和那些不认识的或假装不认识的新登州人们高谈阔论,顺便做点不记名的债票买卖……这座“四海茶楼”还是一座自发的债券市场,专门买卖蓬莱银号代销的不记名公债。因为登州的人和钱大多是来路不明的,所以没办法和南京、广州一样,在正规的交易所里面买卖,只能在四海茶楼这种地方暗搓搓的交易。

而这座四海茶楼据说是坤兴公主的产业,大家可以放心的在这里交易……这里还有专门的“验票师”,银票、债票都可以让他们帮着看看真假,只收取很少一点的费用。

而且所有在这里交易的债票、银票,都是不记名的。

而最近这段时间,四海茶楼里面特别的热闹,因为蓬莱银号正在代销一种被称为辽东土地债的“可转换债券”……当然,可转换的不是股票,而是辽东肥沃的黑土地!

登州这边的钱是比较充裕的,大量的资金没有投向,所以利率比较低,想要找出路的资金也比较多。而土地肯定是最吸引这些资金的资产,毕竟这些资金的主人并不是工商资本家,他们本来就是官僚地主阶级!

所以有“内部消息”的李嗣兴,最近就成了四海茶楼里面的社交大红人了!

第542章 明王到了,跨海征辽马上就要开始了!

“李参将,可把您盼来了!您听说了吗?大明监国明王远征朝鲜,和大清康熙皇帝在汉城那边打起来了,还一个没留神把朝鲜国王给打死了,于是两边一合计,就一块儿动手把朝鲜国给撤了!看这样子,明王和康熙是要在朝鲜旷日持久了,跨海征辽的事儿是不是黄了?咱们买的辽东土地债是不是砸手里了?”

“可不是嘛,这两日平辽债可一个劲儿的跌啊!这个债它的票息忒低,年息才百分之二,期限又长,五年后才可以开始兑付,一年才兑两成,连兑五年才算完……大家伙买它,可都是贪图辽东的土地啊!如果平辽的事儿黄了,咱们一年就得贴进去至少三点的利息,按照七年半计算,得亏多少?”

“现在就怕朝廷平不了辽东,也没银子偿债……这可就惨了!”

“李参将,您人头精熟,消息灵通,可得给咱透个底儿啊!”

“李参将,您就说说吧……我手里的平辽债可是替我家主子买的,这要是亏了,那回头我得跳了渤海!”

李嗣兴听了这帮人的提问,心里面也挺无奈的,因为他自己也买了不少平辽债,还是他的妹夫朱尚贤让他买的。

因为相信妹夫的话,所以他就在平辽债券发行的时候,把手头的积蓄都砸进去了。其实买得也不多,就投了两千银圆……但这已经是他的全部积蓄了……

而现在平辽债的价格已经跌了两成半,如果现在割肉卖出去,那就亏了五百银圆……那可是他勤勤恳恳干上一整年的俸禄啊!

虽然他亏得挺惨,但他却不能跟着一块儿吐苦水……他可是“有内部消息”的,他要是跟着一起吐苦水,平辽债说不定会跌得更惨。

所以李嗣兴虽然已经好些日子没见着他妹夫朱尚贤了,但他还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平辽之役怎么可能黄了?朝鲜之役又不妨碍征伐辽东……什么旷日持久,得有本钱才能持久!康熙虽然洗了朝鲜北三道,但是朝鲜富庶的向来是南五道,这大肉可都叫明王吃了,康熙拿什么持久?

而且康熙有多少本钱大家还不清楚?若真的陈兵十万于朝鲜,国中还剩下多少?如果现在明王还能拿出一支兵马从咱们登州这里跨海北上,辽东没准一鼓可平!这辽东一失,康熙恐怕要埋骨朝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