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200章

作者:大罗罗

而这套“保平求和”的战略战术,到目前为止,还是非常成功的!

在如今的军事技术条件下,阵地防御战显然要比攻坚战容易多了。

况且清军在数量上还占着优势,还拥有三倍于敌的骑兵优势!

所以朱仙镇一战从十二日夜一直打到了二十日凌晨,整整七天八夜的大战,仍然没有决出胜负。

一场平局看来就在眼前了!

现在朱仙镇北面的战场上尸体都堆城了山,献血浸透了正在融化的雪土,形成了大片大片的血色泥泞。清军死守的那座由大车、盾车、沙包、雪土堆成的车垒,更是被吴军的炮弹、手榴锤打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几个较大缺口处,尸体更是交相枕藉,清周双方士兵,就这样交叠着死在一处。

康熙皇帝还摇摇晃晃的站在距离战场并不太远的那个村子中的一处屋顶上向南张望,就看见火光月光映照之下,吴周军又在整顿队伍,准备再次发起进攻了!

没完没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就在康熙皇帝感到有点绝望的时候,他耳旁突然传来了周培公的呼喊声:“捷报!捷报……皇上,大捷啊!”

大捷?

康熙皇帝愣了愣,几乎怀疑自己太累了以至于产生幻听了……这些日子好像只有朱仙镇这里发生了大战,别处根本没有大打,哪儿来的大捷?

难道是伪明的军队打了瓜洲埠?

想到这里,康熙皇帝就低头往下一看,这才发现底下的院子里站了不少人——图海、索额图、明珠、噶布喇、李霨、杜立德、冯溥、熊赐履、王辅臣、周培公这些人都来了!

这其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从开封赶来的——这次康熙把大半个朝廷都带在身边了,所以开封行在每天要处理的政务有一大堆,康熙也没心思过问,就丢给那几个大学士兼南书房大臣了。

这些大学士和南书房大臣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都跑到前线来了?

这是多大的大捷?

想到这里,康熙就问:“哪儿大捷啊?”

“皇上,您先下来……”康熙的老丈人噶布喇却开口招呼康熙从屋顶上下来,“您站那么高多危险?万一摔着了可怎么办?”

“对,对,皇上,您下来……”

“皇上,您先下来,咱们慢慢说。”

“是啊,有话咱们慢慢说,您站那么高……”

“是啊,皇上,您快下来吧!”

这话什么意思?怕本皇上跳楼是怎么着?

康熙听得一头雾水,不过还是顺着梯子爬了下去,到了地面上站稳了后,他才开口发问:“说吧,是哪儿大捷了?”

“北京……”周培公说着话,就把一份折子双手递给了康熙,“皇上,这是恭王的折子。”

“北京大捷?”康熙一边接过折子一边问,“是不是抓到布尔尼了?这个逆贼应该凌迟处死!”

康熙周围的人全都一言不发……这可不大寻常啊!

康熙觉得有点不对,赶忙打开了奏折,伺候在他边上的桂公公和多隆赶紧举起两个灯笼,替他照着点亮。

康熙打开奏折一看,就是一惊。

因为这份以恭亲王常宁名义寄出的折子是用蒙古文字写成的,而且康熙一眼就认出那是布木布泰的笔迹!

不用说了,这份奏折是布木布泰亲笔所写,内容则是向康熙报告“驱逐了元、周、明三家,收复紫禁城的大捷”!

“紫禁城竟然……”才看了一半,康熙皇帝只觉得眼前一黑,脑袋一晕,就跟冷不丁挨了一闷棍似的。

他虽然早就知道北京被布尔尼偷袭了,但他并不知道紫禁城都丢了,更不知道他老祖母布木布泰和老婆赫舍里氏全都退守到八大胡同去了……合着之前两天传的那个离谱到没什么人相信的谣言居然是真的!

而更让康熙感到胆战心惊的是,老祖母还在信里面让康熙皇帝尽快结束在河南的作战,引军退回黄河以北!

毫无疑问,北京那边的糟糕情况,布木布泰并没有全部告知康熙!

“皇上……”周培公这个时候突然凑上来说话了,“不如准许吴三桂的请和,就和吴三桂南北向峙,平分天下吧!”

什么?吴三桂什么时候提出过这样的条件?康熙一阵迷糊,扭头看着周培公。

而他周围的那些大臣们这个时候也都如梦初醒一般,纷纷附和了起来。

“对,对,皇上您就答应和吴三桂平分天下吧!”

“皇上,现在形势逼人,您就退一步吧!”

“皇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是啊,皇上,您就暂时饶了吴三桂一条狗命吧……”

第462章 吴应麒,你能当上大总统才算赢!

“怎么还是打不下来……清虏也太多了……”

吴应麒举着千里镜,铁青着一张脸,呆呆地注视着前方的清军车垒——这是清军摆在朱仙镇外围的四座车垒中,最后一座还没有被吴周军拿下的车垒了。

如果这座车垒如果被吴应麒的军队攻破,那么清军在开封府境内的大据点,大概就只剩下开封府城了。

这座车垒占地倒是不小,里面足足可以塞下几万大军!但四面的壁垒单薄而且低矮,仿佛用脚踹都能踹翻。可如此单薄、低矮的壁垒,却偏偏能抵消炮弹和糖药炸雷的大半威力。无论吴应麒的人打出去多少实心炮弹,丢出去多少装满的糖药的炸雷,似乎都拿这道单薄、低矮的壁垒毫无办法。

似乎攻克这道壁垒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披着重甲的周军勇士冲进去把里面的守军统统杀掉或是驱逐!

可问题是,清虏的人数又多得要死,而且还调度得法,而且还有后援可恃。

他们似乎总能在周军勇士取得胜利之前,派出生力军,沿着车垒北面在清军控制下的一条壕沟和两道栅栏组成的通道,进入车垒。然后将战得筋疲力尽的周军甲士逐出。

吴应麒也想过切断那条清军用来支援车垒支援的通道,但是清军的骑兵就守在他们的车垒后方不远处,一旦看见有吴周军想要迂回,就马上会派出几倍数量的骑兵发起冲击。

虽然这些八旗骑兵的战斗力并不怎么强,但四条腿的骑兵随便冲一冲,也够两条腿的步兵喝一壶的!

况且这些八旗骑兵的数量还特别多,一冲起来就铺天盖地的。

而吴应麒如果派出步骑混合的大队绕过去去交锋,又会遭到清军摆在车垒当中的威远将军炮、子母炮、将军炮的猛轰,同时清军的步兵又会依托那条又壕沟、栅栏组成的通道展开布署,配合两翼的车垒和骑兵同吴周军对抗。

吴应麒等人也琢磨过用大迂回的战术迫使清军放弃这座车垒,可是当吴国贵和马宝率领的四万步骑向清军后方迂回时,却发现清军已经将朱仙镇以北的几十个村子都改成了筑垒——这一带因为过去几十年中经常洪水泛滥,所以大部分村子外围都修了防洪堤,在没有洪水的时候这些防洪堤就是一道低矮但非常结实的围墙!

清军的几万骑兵和相当数量的步兵,现在就散布在这些村子当中。虽然每座村子当中的兵力并不多,也就两千左右的步兵骑兵。

但是一座村子遭到攻击,其余村子中的步兵骑兵就会很快集结起来增援。

感到无计可施的吴国贵和马宝暂时退回朱仙镇了。

所以在过去的几天中,吴应麒、刘玄初、吴国贵、马宝、吴世琮等人虽然想尽办法,但依旧无法将朱仙镇以北战场上的清军击溃。

而在吴周军久战不胜的同时,他们的伤亡数字和弹药消耗量,都不可避免的节节高升了。

看着自己精心组织的又一轮进攻波,在攻入了清军的车垒之后,因为后劲不足,再次功亏一篑,被拼死反击的清军赶了出来。看着夜色笼罩下的战场上,到处都是筋疲力尽的吴周军兵士。吴应麒也只能长叹了一声:“鸣金收兵……先退回朱仙镇吧!”

下达完了收兵的命令,他就心事重重的带着自己的亲兵回了朱仙镇,才一走进自己的中军大堂,就看见刘玄初和汪士荣带着个有点面生,头上还戴着顶用来遮蔽“秃头”的风帽的中年男子等在那里。

吴应麒刚想发问,那中年男子就上前行了一礼,笑着道:“大清皇帝使臣周培公见过吴大将军!”

原来来人是周培公。

“康熙的使臣?”吴应麒冷哼一声,“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康麻子还想求和吗?”

周培公笑道:“仗打到现在这个份上,不正好是言和的时候?这都八天了……能分胜负早就分了!打到现在都打不出个胜负,说明再打下去,就得两败俱伤了。”

“是康熙死不起人了吧?”吴应麒冷笑着在一张太师椅上坐了,又吩咐刘玄初、汪士荣二人入座,却没请周培公坐。

吴应麒又道:“本大将军才不怕死人呢!光是在朱仙镇上,老子就得了十万人,其中能当兵的丁壮不下万余……老子在南阳、汝宁、汝州得到的人口不下一百五十万,其中可以从军的壮丁不下十万!拼人命,老子才不怕呢!”

“大将军,”周培公笑道,“是大周不像我大清那样怕损耗国人……但是这样消耗下去,大将军您还是会输啊!”

“呵呵,”吴应麒仿佛听见了最可笑的笑话,“我怎么会输?我怎么可能输?我从襄阳府出兵,现在都快打到黄河边上了!”

周培公摇摇头,“大将军,小臣所言的输赢,乃是大将军本人的输赢,并非你们大周国的输赢。”

“你想说什么?”吴应麒眯着眼睛,脸色一沉,一张和吴三桂长得很像的面孔上已经是杀气翻滚了。

周培公却是一点也不在乎,还是笑吟吟道:“大将军,小臣觉得大将军只有当上了大总统,才算真正的赢了!”

“混账!”吴应麒马上就怒了,“来人呢!将这个姓周的拖出去斩了!”

“大将军且慢!”

“大将军先别杀他!”

刘玄初和汪士荣一起开口了……他们当然得拉周培公一把了!

周培公是来用“割地求和之计”的,这两国交兵,不斩割地求和之使啊!

而且……他们俩都觉得吴应麒是很想当大总统的,所以他大概率不会真杀周培公。

所以他们得做这个顺水人情,顺便亮明自己的立场!

吴应麒果然听劝了,一挥手就让真要抓周培公去杀掉的亲兵退开了,然后冷冷地看着周培公。

周培公还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笑着道:“朱仙镇一战,已经有了两败俱伤的局面……现在清周两虎恶斗,南明怕是高兴都来不及啊!而大将军带兵打仗那么多年,这回能不能打到北京城,您自己应该有数了。

十万大军如果苦战上数月,最后损失惨重,还因为南明出手而一无所获……到时候还会有人支持您吗?不如来个见好就收。

我也不和您藏着掖着了,咱一口价!您拿下南阳府、汝宁府、许州、开封府、汝州、河南府和陕州等三州四府之地,然后和大清罢兵言和,奏凯而还。

大将军如果能赢到这一步,周军上下,包括大总统在内,一定会对大将军刮目相看的。”

吴应麒心动了,因为周培公开出的条件的确不错!

现在吴应麒只拿下了南阳、汝宁、汝州、许州,周培公又给他加了洛阳、开封、陕州这二府一州。河南府(洛阳)和开封府是大府,即使康熙迁走了一部分人口,两府土地上怎么都还能剩下百余万。

而陕州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就卡在潼关门口!

拿下了陕州,再加上已经在吴周手中的南阳和汉中,将来等明清交兵的时候,吴周就能拿下陕甘之地了。

如果吴应麒能带回这样的战果,他爹吴三桂一定会非常满意的!

想到这里,吴应麒也就不再坐地起价了,而是大笑道:“行啊,如果康熙肯先退兵回到黄河以北,那本大将军就照着这个条件,饶他一死!”

第463章 大总统,该吃药了!

江陵,少总统府。

在吴应熊的书房之内,三个人默默对视。吴应熊现在的少总统地位是很有一点尴尬的,因为吴三桂的大总统一职来自“总统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官职。

理论上说,这个大总统仍然是个“官”,而不是“爵”,更不是“君主”的称号。

因为吴三桂是准备在有生之年当皇帝的,所以他也就没正式确定“总统世袭制”。既然没有确定“总统世袭制”,那么“少总统”这个职位其实是不存在的。所以吴应熊的“少总统”只是大家伙私下里面叫一叫,并不是他的正式官职,而吴应熊的正式官职其实是大周丞相。

虽说丞相一职在大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仅次于大总统的二号官职。

但是并没有名文规定总统的继承人一定是丞相啊!

而且吴应熊这个丞相没有兵权!

因为吴三桂觉得吴应熊是个不知兵的书生,所以只是让丞相府总管政务,而将军权都收到了总统府,由他亲自掌握。虽然辅佐吴三桂掌兵的大总统府参军长郭壮图、大总统府主簿方光琛都是吴应熊的支持者。

但是这个兵权终究不是捏在吴应熊自己手里啊!

不过这还不是最糟心的……最糟心的是吴应熊还有一个执掌兵权的弟弟吴应麒!

而且这个吴应麒最近还领着吴周的十万大军在河南开封府的朱仙镇一带和康熙皇帝率领的清军大战——这可是倾国之赌啊!

而吴应熊这个“少总统”,更有一种自己的命运被当成筹码押上赌台的感觉——是筹码,而不是赌客!

这感觉真是糟透了!

吴应熊估摸着,如果吴应麒在朱仙镇打胜了,那他的性命就得交给吴应麒!

而康熙如果在朱仙镇打胜了,那就轮到朱和墭或是康熙来取吴应熊的项上人头了。

唯一的活力,好像只有“保平”……打一个平局出来,也许会让吴应麒威信受损,失去争夺总统继承人的资格。

所以在朱仙镇大战陷入胶着的时候,吴应熊一度还看到了希望,觉得上天还是眷顾自己的,自己还是有希望成为大总统甚至是皇帝的。

但是今儿一大早,吴大将军的露布飞捷到了江陵府!

捷报一式两份,一份直接送往大总统府,一份现在就捏在吴应熊手上。

这份捷报被吴应熊翻来覆去的仔细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吴应熊的两大心腹,四妹孔四贞和相府长史洪士铭则侍立在两旁,也都面色阴郁。

到了最后,吴应熊手一抖,将那份捷报丢在桌上,一双肥嘟嘟的大手捂在自己的脸上,深深叹息:“康熙居然割让了河南省的四府三州之地求和……而且还全军撤退到了黄河北岸!二弟的大军现在已经进驻开封府城了。”

“……虽然赢得不算多,只拿下了半个省的地盘。损失也不小,阵亡、重伤了差不多两万了。但终究是赢了!而且他拿下河南西边的几个州府后,陕甘的门户就对他打开了。只要等到朱和墭大军北伐的时候,他就能轻轻松松的西进关中,一举吞下陕西、甘肃两个省。

这样发展下去,就算没有玄武门之变,早晚也会有一场靖难之役了!”

听吴少总统的口气,孔四贞和洪士铭都心里一酸,两人的眼泪就下来了。

这吴应熊打仗和理政的本事其实都不怎么样……他从小当人质,根本就没有实践的机会啊!

不过他也有他的长处,他很会哄人——他在北京那些年,就靠哄人过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