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188章

作者:大罗罗

而这个拥有“密折言事”之权的咨议是替谁服务的也一目了然了……他们其实就是帝王的耳目和顾问,同时也是帝王和地方的桥梁。

另外,朱和墭开创的大学士会议理论上也是个议政会。不过权力比咨议会要大多了,人数也少,目前只有十一人。

由大学士会议主管咨议会,那可是大大抬升了咨议官们的身价了。

看到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朱和墭接着又道:“孤家再说说咨议会议事的办法。咨者,咨询也,由孤家或由中书省提出的大政和法令,可以请咨议会参详一二,征求意见,这就是咨议会的咨。

而议者,当然就是由咨议会就军国大事和地方政务,向朝廷提出建议,然后由孤家和中书省作答。

而无论是咨还是议,都必须由同省在京东咨议官全体联署,或是由不同省的咨议官二十人以上联署,才可以向孤家或中书省提出。否则就只能密折上奏了……对于这几条,大家都没人反对吧?”

依旧没有人反对。

朱和墭下放的是“咨议权”,不是“决定权”……现在可不是满清搞预备立宪的时候,而是朱和墭搞朕即圣人的时候。

朱大圣人的权威大着呢!

但朕即圣人也不等于不要多方听取意见了,广开言路还是很有好处的。

而这个“言路”也得有规矩,不能不负责任乱讲话,所以朱和墭才会鼓励咨议官上密折,同时又限制他们公开建言——密折这个东西有个好处,是不是要公开的主动权在君主。那种政治上非常正确,实行起来却有上煤山的建议如果公开讨论,说不定人人赞同,如果密折言事,直接存档就行了。

朱和墭笑着点点头:“既然没有人反对……那就照此办法执行了!”他顿了顿,“今天是咱大明的第一届咨议会开张的时候,大家准备好了什么建言吗?现在可以开始提出了!”

他的话音刚落,黄宗羲、万斯大就站起来了:“监国殿下、定王殿下,南直隶、浙江的二百零四名咨议官有联名建白书!”

“哦,”朱和墭点点头,“不知道南直隶和浙江的咨政官有什么建议?”

黄宗羲正容道:“回禀监国殿下,南直隶和浙江的咨议官们一致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南都已经收复,朝廷已经有了一京四省之地,天下近半的人口也在大明朝廷治下。可大明如今却有国无君,实在有失体统,也难免寒了天下心向大明的士绅庶黎之心,所以南直隶和浙江的二百零四名咨议官联名建言,请监国殿下早正大位,以便负担天下之兴亡。”

“请监国殿下顺天应人,早正大位!”

“请监国殿下登基当皇帝……”

底下的咨议官们纷纷跟进,开始劝进了!

先是南直隶和浙江的咨议官们一起劝,然后来自广东、福建、江西的咨议官搞清楚发生了什么?连忙跟着一起劝。

劝进这事儿可不能落于人后啊!

当皇帝啊!

朱和墭刚才被“大暖棚”里面的暖气烘的有点萎靡,一听这事儿,顿时来了精神。

虽然心里面挺想,但朱和墭却面露难色,先抬手阻止了底下人的劝进,然后正容道:“孤家虽然是威宗先帝之后,而且还是大明的监国太孙。但是孤家是一心为国为民的,一心想要实行天下为公的。这皇帝……现在还不是时候!

孤家曾和吴三桂一起,与天下英雄约定,先入北京者为君。如今清妖依旧盘踞北京,我大明十数位先帝埋骨之所,还被清妖所据。孤家又怎么能在南京登基呢?

如今还是北伐中原为第一要务吧!”

这话说的合情合理,很像是明君的言语!

底下人本来就知道劝进这事儿通常得劝三回,这叫三揖三让……今儿是第一回,不成功很正常。

“诸位还有什么建言吗?”朱和墭又问。

“禀监国,”延平王郑经这个时候也掏出一份福建咨议官的联名建白书,“这是福建一省九府二州所属五厅六十二县之咨议联名上奏的税改之建白书!

如今朝廷只有一京四省之土,西南为吴周所据,北方还沦于清妖铁蹄,急需发大兵北上收复。而且南京残破,连禁中之城都破败不堪,实在有失天朝体面,也急需修缮……臣及福建五厅六十二县之咨议恭请监国更改税制,以增财入!”

多好的建议啊!

朱和墭连连点头,还没等他给出一个让轻财爱国的福建人满意的答复,那边的广东人勇猛苏苏用也拿着个建白书起立了。

“监国,广东十府一州的咨议官也有建白。”

朱和墭笑着问:“你们广东人有什么建议?”

苏勇一本正经道:“监国,您的后宫实在太冷清了,只有四位妃嫔,几十个宫人……就是民间的富豪宅子里面也常常不止这个数啊!所以广东十府一州的咨议官联名建言,请监国广选江南民女以充实后宫。”

“哈哈哈……”朱和墭都笑了,还腆着脸对已经有点目瞪口呆的黄宗羲道,“梨洲先生,孤家的广东乡亲提得建议还不错吧?”

什么就不错啊!

黄宗羲都无语了,郑延平刚才提议说要多收税替朱监国盖宫殿!这个苏勇又说要为朱监国广选美女!

这俩货怎么看着那么像奸臣呢?

“监国,江西人也有建言!”这回说话的是江西总督诸葛三和。

朱和墭则笑着冲准备要站起来的诸葛三和摆摆手,“丞相坐着说吧……今天又不上朝,不必动辄大礼。”

诸葛三和笑着道:“江西的咨政官们知道监国一心为国为民,从来不为己所谋,以至于私囊有些匮乏,所以就建议为监国增加俸禄到每月五千两银子。另外再给定王殿下每月五千两,再给监国府和定王府每月各五千两,以维持日常花销。”

修房子、纳小妾、加薪水……这样的建议谁能忍心拒绝?

第435章 想大明、盼大明,大明来了更遭殃!

“哈哈哈,众卿家果然是公忠体国之臣,孤与父王,皆甚为欣慰!”朱和墭这话一出,黄宗羲和万斯大可真有点失望了!

“阿仔啊,”这个时候朱天王朱慈炯忽然开了口,算是让黄宗羲、万斯大又看到一点希望,“我们以后是不是要在南京城长住了?”

朱和墭点点头,笑道:“阿爸,南京城是太祖皇帝的龙兴之地,是咱大明的天子南都啊……这广州承天府虽好,但咱们以后也只能难得回去住一住,这长住之地,只能是南京了。”

朱天王点点头,“阿仔,那你得给我修个比广州平南王府还要富丽的王府……王府的名字就叫天王府吧!”他笑了笑,“为父当年在大南山上反清复明的时候,广东江湖上的英雄豪杰都管我叫天王朱的。我的王府,就叫天王府,如何啊?”

“好好好,就叫天王府!”朱和墭连连点头,南京城怎么能没有天王府呢?

况且诸葛三和都算好了——先有天王后有炮!

“炮”就是朱和墭,也许以后就叫“明炮武皇帝”了?不能叫“光武帝”啊,他又没“光剑”,只有各种“炮”。

而天王,那就是朱天王了!

所以朱和墭早就和朱天王说了,等到了南京,就封他老人家当天王,而朱和墭自己则会明年开始改用监国明王的名号。

这样一个明王、一个天王,就算吴三桂先入了北京城当了皇帝,大明这边也不输太多。

“阿爸,南京城内两江总督衙门的那块地皮不错,离皇城不远,去秦淮河玩耍也方便,周围的烟火气也足足的,可是个好去处……不如就在那儿给您起个天王府吧!”

“就这样,就这样……”朱天王道,“赶紧动工,我可等着住呢!”

“行。”朱和墭笑道,“先给您盖房子,您年纪大了,我这里还能再等等。”

朱天王点点头,“孝子孝子啊……阿仔,你的后宅是有点清冷了,是得好好选选。”

黄宗羲和万斯大一块儿叹了口气,心说:“你们俩这也算父慈子孝吧?”

朱和墭捋了捋胡子笑道:“阿爸,儿子我也不是很好女色的……倒是阿玲这段时间迷上了织丝纺纱,想在紫禁城里面搞个织女宫。如果搞成了,以后咱家的衣服就不必麻烦那几个织造衙门了。”

朱和墭现在可是创业达人,他办的可不是衙门式的商行和工厂,而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资本主义企业。

在朱和墭这回北上南京之前,这批商行和工厂之最强的“东南西北内”五厂,全部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和员工持股,朱和墭还从邱家、郑家、于家和自己的学生中挑选了一批忠诚能干的青年,让他们和庞太监一起接管了“东南西北内”五厂,所以已经不怎么需要他参与管理了。

这五厂当中的东银钱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中央银行和官银号,实力自然是很强的。

而内火药厂生产的颗粒状黑火药和军用白糖独步天下。

南兵器厂的火箭炮、铁拳、手榴锤、小型臼炮等武器装备也都非常给力。

北酒厂的大明春酒、大明皇家御酒、大明香水竞争力更加强大,特别是香水,几乎没有对手,根本就是躺赚!

西厂则和臭鱼烂虾和各种大粪干上了,不仅成了大明最大的火硝供应商,而且还涉足鸟粪开采……挖出来就是银子啊!

五厂之中,除了由朱和墭其中掌握的北酒厂的香水业务已经迁来了南京,其余的厂子都把主要业务留在了广东。

不过朱和墭创业的脚步是不会停下的!

他手里还有核心技术!

一个是在广东黄埔岛上的试验工厂探索出来的白云石耐火砖、炼焦技术、石墨坩埚钢……他现在已经派人在应天府和太平府境内寻找铁矿、煤矿,一旦找到,就可以马上开始建设钢铁厂了。

第二个创业项目当然就是织女宫了!

朱和墭相信自己掌握的染料可以帮着织女宫的产品打出市场,顺便把江南的丝绸、棉布都带起来。

所以他办织女宫的目的,真的是进军纺织工业……

朱天王当然是相信儿子的,于是就扯开嗓门对底下的咨议官们道:“你们都听了……监国不好女色的,所以你们回头选来的织女一定要精通纺织,不能只看美色,一定要色艺双全!”

什么叫“色艺双全”?朱和墭听了都有点误会,赶紧嗯咳一声道:“诸位,织女宫只是小事情。但眼下有三件大事情要办!”

黄宗羲和万斯大终于也松了口气,现在总算可以讨论一点正经事了。

只听见朱和墭放沉语气道:“第一件大事就是均田!均田抑兼并乃是国之根本……现在广东的均田已经基本完成,福建还在继续,南直隶、江西、浙江还没有开始,但很快就要开始了!

第二件大事是兴学堂……渐废科举!

兴学堂一是为了有教无类,要人人都有书读,至少可以入蒙学读书习字,不至于当文盲。二是为了让民间天姿聪明之童,可以一步步的考入小学,升入中学,最后成为大学、军学、法术学、律学、医学、商学等诸学之生。

学堂大兴之后,取士之道当然也会为之一变……科举取士将会逐渐改为学堂取士、公吏考试和兵部推荐等诸多方式相结合的办法,以宽取士,以严用之!”

朱和墭的话说到这里,底下人这些咨议官,特别是来自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咨议官们都已经有点色变了。

一个均田,一个兴学堂废科举……要这么搞,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士大夫还这么混?

南直隶、浙江、江西的人口密度要比广东、福建高,而且那里的宗族也没有广东、福建那么紧密。

广东和福建的宗族其实还处于不断开拓当中——虽然他们已经把广东、福建开拓得差不多了,但南洋还大有可为!

所以这个时代广东、福建的宗族内部没那么“卷”,也就容易抱团。

土地宗族共有本就是常态,除了那些满清的官僚之外,基本就没什么大地主了——广东、福建那边争土地、争水源都靠宗族械斗,没有很强大背景的大地主拿什么去打?

而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士大夫地主主要考功名保住和侵占土地,不怎么依靠宗族,虽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族田、学田,但远没有广东、福建那么多。

所以均田抑兼并就是割他们的肉啊!

另外,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士大夫地主上升路子窄。不像现在的广东、福建,出了一堆军功贵族,而且出海的路还宽了。

他们就憋着劲儿想在科举上翻盘,把大明朝廷从广东人、福建人手里“考”过来!

可是这科举渐渐的就不考了……如果科举不考,改用学堂取士为主,那广东、福建的大学、军学、法术学、律学、医学、商学等诸学堂肯定不会比南直隶、浙江和江西少啊!

到时候官场上通过学堂上来的各省官员人数肯定差距不太大,而军功贵族又是福建、广东人多……

就在这时,朱和墭突然又说话了:“而第三件大事,则是要逐步推行一套新税制,要加强在商品的流通环节征收间接税!”

还要加强征税!

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咨议官们脑海中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想大明、盼大明,大明来了更遭殃!”

第436章 报告皇上,朱三父子已经腐朽了!

“监国,什么叫在商品的流通环节征收间接税?”

黄宗羲听到一新名词儿,不明白是什么,于是就追问了一句。

“间接税就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主要就是指在营商贩卖过程中被抽走的税金。

新税制设计的非常巧妙,使得逃税难度大增!不过这套税制必须分步实行,过程将会比较长……诸位不要着急,耐心等待就是了。”

朱和墭前世那可是诚信经营的高仿品商人,他的高仿品已经做得上轨道了,是开了公司、办了工厂的。对于什么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的,还是比较懂行的。

所以他也为未来的新大明设计了一套相当巧妙的流通环节税收办法。

具体说来,就是用一种类似增值税的收税方式去收流通环节的关卡税——凡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商人,都必须要登记在册,领取执照,并且获得一个专用的阿拉伯数字税号。

有了执照和税号,这买卖才能开张!

当他们准备将一批商品贩往他处时,他们就要去所在府县的关税司报价、接受评估,并且领取拥有相应税号的税票本。

这个税票本的每一页都可以敲上两个完税图章——其中第一个完税章肯定是在本县关税司缴税时敲上的。

后面的完税章则是每过一个税卡敲一个。

当然了,缴税的额度都是很低的,大宗商品就抽个评估价的百分之一,而且还有封顶的上限,交够数后再过税关、税卡就不用交税了。

而小商贩不必登记在册,也不需要领税本,他们过税卡的时候缴纳一次最低定额税并且领一张税票就可以……小额贩运一般不会通过两个以上的税卡,一张税票通常就够了。

而这些税票和税票本,在商品运输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多次查验,最后还要交到下家手中。

下家拿了这些税票、税本可以去当地的关税司换新的税票本或是办理商税——商税就是进店销售时或是当成原材料进行再加工时需要缴纳的税收,税率不高,而且还可以用上家缴纳的税额抵扣。

如果上家过税关的时候交得税已经达到了上限,那下家就不用再交商税了。

如果再要往远处贩卖,只要有在关税司换来的标注了“上家已完税”的税票,那就不必再缴税了。

另外,如果商品通过海运或长江进行长途运输,中间不过税卡的话。那么这些商品上岸时,就得拿着出发地的税票本去当地的税关办税——税关会根据运输距离远近进行收税。

当然了,这么一套复杂的税收体系要建立起来也不大容易……得分几步慢慢搞,没个三年五载的估计也搞不完。

但是为了将来可以开开心心的收税,这新税制的事儿,就得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的搞起来。

不过对南直隶、江西、浙江等地的士大夫而言,这种新税制可不是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