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174章

作者:大罗罗

这个时候邱荣也瞧见范承谟和于成龙了,倒也算客气,笑着对二人道:“姓范的,姓于的……监国圣人已经到了鄞县,点名要见你们俩!”

说着他就一挥手吩咐左右,“带上这两个奸贼和所有的黄金,一刻钟后出发!”

……

鄞县距离招宝山大约三十里,是宁波府的首县。

在邱荣领着一群大明洋人偷袭招宝山的时候,朱和墭就领着几千明军精锐日夜兼程往鄞县而来。在邱荣打下招宝山的同一天,朱和墭率领的军队也兵不血刃地进了城。进城之后,朱和墭马上就派了一队骑兵往招宝山而来,并且找到邱荣。

在得知朱和墭已经赶到鄞县后,邱荣马上就命人把缴获的金子、银子,还有抓到的范承谟、于成龙,都搬上了停在招宝山码头上的几条内河官船,在八月初七下午的时候离开了招宝山,一路摇摇晃晃地西行,在八月初八凌晨,走鄞县水门入了城。

范承谟和于成龙两人并没有被关入船舱,而是连人带笼(囚笼)一起给搁在了官船的甲板上。

当官船抵达鄞县的时候,范承谟昏昏沉沉的都快睡着了,正在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听见耳边有人一边哭着一边嚷嚷:“完了,完了,大清要完……人家新明军是真王师啊!”

这声音带着点山西老陈醋的味儿,一听就是于成龙的!

这个于成龙什么意思?是想当贰臣?

想到这里,范承谟一下就清醒,睁开眼珠子就想瞪于成龙一眼,可是当他看见河道两岸的情况,整个人都如坠冰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原来范承谟他们乘坐的官船已经开到了鄞县城中最繁华的地段,两岸鳞次栉比的都是商铺和货运码头。

如果打来的是大清天兵,把这一带的商铺、码头都抢光了还算客气的,要不客气就得屠城了!

大清天兵是超喜欢屠城了!

占领的敌方城市要屠,收复的己方城镇也要屠,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敌人将要来攻,而先屠己方城中的百姓……

而新大明的军队在范承谟看来是“匪”,这个“匪”肯定没有“天兵”那么喜欢屠杀,但东西总是要抢的。

可是范承谟现在看到的,却是数以千计疲惫的新明军战士裹着毯子、靠在河岸两边店铺的屋檐下呼呼大睡。而那些店铺有不少正在下门板,准备开张营业……看着样子,都没有被抢过!

有些士兵已经醒了,正在收拾行礼,看他们的行礼也只有一些兵甲衣物毯子口粮,根本就没有抢来的财物。

有些店铺中的伙计和掌柜,还拿着热腾腾的大米粥和馒头递给那些刚刚醒来的士兵。而士兵们在接过食物后还笑着向那些伙计、掌柜的道谢……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自然,仿佛本就应该如此。

而更让范承谟吃惊的是,他居然还看到一个年轻女子提着篮子从一间商铺中出来,一个人沿着河岸行走……似乎根本不担心会被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兵侵犯。

在晨光之下,整个城市是如此的安逸、和谐,这样的场面,在范承谟的记忆中,大概就只能在北京城内才能看到了。

第402章 康麻子,你现在是无道昏君了!

占领宁波的新明军纪律良好,其实是非常自然的。

因为被朱和墭带着从陆路打浙江的陆军第七镇是一个几乎全部由广东良家子组成的部队。

所谓的广东良家子,就是在完成均田之后,由各地的宗族依据所均得土地的多少,派出的品行良好、身体强壮、粗通文字的有产青年。

他们和绿营兵、八旗兵本就不一样,也不是山贼、海贼,都是好孩子兵。而且他们的服役期限也不长——均田之后是均役嘛!新大明的兵役由那么多良家子一起承担,那每一个良家子服役的时间也就短了。通常就是步兵两年,炮兵四年,遇到特殊情况,比如长期战争需要,才能延长至五年。

另外,第七镇的军官,大多也是黄埔军学堂出身的青年军官。也都比较规矩,还没来得及沾染上旧式军队的恶习。而且他们在黄埔军学堂除了学习军事、军法之外,还要接受原儒主义的思想教育。

而朱和墭提出的原儒主义,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儒家版的清教运动,当然是比较自律和严格的。

当然了,清教徒作风也不等于是好人……

其实这种比较规矩的军队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打起仗来不够野蛮凶悍。古代冷兵器的战争,对于战士们的个人勇武要求比较高,如果能找到一批反社会人格的家伙冲锋陷阵,那赢面肯定比较大。

所以许多冷兵器时代的将领都会故意放松军纪,由着手底下人去杀人放火。

历史上比较爱民的军队打不过杀人放火的野蛮军队的例子那是比比皆是啊!

朱和墭的这个第七镇虽然比较规矩,但是真的要拎着刀子上阵砍人,还真不一定打得那些“烂人兵”。

但是他们现在是扛着火枪,揣着手榴弹,在火箭炮的掩护下发起进攻的。对于这样的军队而言,纪律要比勇武重要的多!

火枪的保养和使用,糖药的配制和管理,还有火箭炮、锤子炮、加农炮这一大堆技术兵器要管好和用好了,都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管理。

总而言之,朱和墭的这个第七镇就是一支使用新式武器、新式战法,拥有原儒主义新思想的新式军队。

他们在鄞县城内的表现在范承谟这个封建贪官看来,只是莫名惊诧,也许还有那么点不屑……一定是假装的,而且也装不了多久。

但是在同样有点清教徒倾向的于成龙看来,那就无比的震撼了。

这支军队简直就是于成龙理想中的“模范王师”啊!

新大明拥有这样的“模范王师”那无疑就是天命所在了。而康熙皇帝的军队和“模范王师”一比,那就是打到哪里祸害到哪里的“烂人兵”,所以康熙皇帝就是没有天命加持的无道昏君了。

已经被新大明的“铁军”所震撼的于成龙被带到监国行辕,也就是原来的宁波知府衙门大堂上的时候,更加让他震惊的一幕又出现了。

他被人押过来的时候,一身布衣的朱和墭正和底下的兵士们一起吃早饭。

于成龙就看见一个黄衣黄巾的大块头和底下的红衣兵在府衙的大堂外面坐了一圈,一手捧着碗稀粥,一手捏着个发得有点僵的硬馒头吃得正香呢!

也没有什么菜,就是在白粥里面搁了点黑乎乎的酱菜。

而且朱和墭一边吃还一边用潮州话在和一帮大兵聊天,聊得还很开心,大家伙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

如果不是邱荣上去行礼参见,于成龙根本就不会相信这个黄衣人竟然是马上就要当皇帝的朱和墭……

就在于成龙震惊的时候,朱和墭又说了句让他感激涕零的话。

“于成龙?是那个廉吏于成龙吗?”

于成龙那个感动啊!

这可真是遇到明主了!

他在清朝官场上的资格是很老的,在大清入关后不久就考入了国子监,没多久就当了官。到现在都快三十年了!

这三十年他真是兢兢业业做官,认认真真办差,不贪污不腐化,一心为了大清好。

可他的官运总是不怎么好,那些办差不如他,操守不如他,资格也不如他的贪官污吏,却一个个都爬上去了。

他本来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现在才知道……原来错的不是他自己,而是顺治、康熙这两个昏君啊!

想到这里,于成龙就绷不住了,扑通一下就给朱和墭跪了:“圣人面前,罪人于成龙安敢称廉?罪人即便有些廉名,也都是为清虏昏暴之君办事得来的,实在惭愧……”

“于成龙,你混蛋,你要当贰臣吗?”

朱和墭还没反应过来,范承谟已经吼起来了。

于成龙不肯死节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是那么干脆的投靠,却是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这个瞎嚷嚷的人是谁?”朱和墭问。

邱荣马上回答道:“回禀监国圣人,这人是清妖的浙江总督范承谟,是个巨贪……臣从他的官衙里面抄出两万多两黄金,都是他当浙江总督的时候贪来的。”

“什么?他一年就贪了那么多?”朱和墭故作惊讶,“这个范承谟一定是清妖那边最贪的贪官了,一定要严惩!”

“圣人,”于成龙这个时候居然替范承谟说话了,“这个范承谟并不是大贪官……他当了一年浙督,其中半年还管宁波关,才贪了两万金,在清廷那边一点都不算贪婪。”

于成龙的话没说错,范承谟的确不算贪,他这一年来捞得两万金中的一多半要孝敬出去,最后能装进自家兜里的最多六七千两,折合白银也就八万多两。

如果范承谟是个知府,一年内捞到这个数是贪多了,但他是总督啊!

而且还是双总督,一个浙督,一个南洋水师总督,还管着大清国内来钱最多的宁波海关。一年才贪了八万多两,实在不算大贪。

如果康熙皇帝知道这个数,非但不会让人抓捕范承谟问罪,反而会觉得这个范承谟“贪得不多,甚有良心”。

不过朱和墭是不会这么觉得的——范承谟是大明的死敌!

所以他故意装出极为吃惊的模样,大声斥责道:“太贪了,真是太贪了……怪不得天下百姓都难以聊生,原来就范承谟这样的贪官压迫剥削所致,这样的贪官一定要严惩!来人呐,把范承谟押下去严加看管!”

“得令!”

一群朱和墭的侍从马上扑上来,把骂骂咧咧的范承谟给堵上嘴带走了。

而朱和墭则亲自给于成龙松了绑——他知道于成龙是浙江按察使,官不小啊!

虽然浙江按察使的实权并不算大,但是消息一定比较灵通,如果肯真心归顺,那新大明就能获得许多清朝方面的内情。

想到这里,朱和墭就笑着对于成龙说:“于于山,你是天下闻名的清官能吏,是为民做主的好官……我新大明朝廷是主张天下为公、君客民主,君臣同心的。你可愿意于孤同心,一起解救苍生,造福天下万民?”

“臣愿意!”于成龙感激涕零,马上朝朱和墭一拜,拜完之后,他忽然想起个事儿,“对了,监国,臣听说康熙采纳了周培公的祸移吴周之计,要把江南送给吴三桂以挑起明周两国大战,而且还在南京紫金山和扬州的瓜洲埠设立了江南、江北大营……准备在北还之后,屯重兵死守二营,消耗大明或吴周的元气!”

第403章 康麻子,你怎么也不讲武德了?

“什么?”朱和墭笑了起来,“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听着就不堪一击啊!”

这时朱大太孙终于发现哪儿不对了,忙问:“等等,江南大营设在哪儿?”

“紫金山!”于成龙道。

朱和墭一怔,“那不是孝陵所在吗?”

“正是!”于成龙咬着牙齿,一副恨极了的样子,“周培公那个阴险小人向昏君建议,要以太祖皇帝陵寝为质,迫使监国圣人不敢用大炮天雷猛轰,而只能以兵士血肉之躯强攻!”

“卑鄙!”

“无耻!”

“不讲武德!”

朱和墭身边的人听见这话就骂成一片了,朱和墭也气坏了,一张本来就很狰狞的面孔,现在看着就更可怕了,一副要活吃了康麻子的模样儿。

康麻子这回的确有点不地道!哪怕他要修个钢筋混凝土的棱堡,朱和墭也不会气成这样……只要能修出来,那也是麻子的本事。

可康麻子没本事搞钢筋混凝土,却把坏主意打在了朱和墭的祖坟上……用朱元璋的坟头当人质,不,是当“坟质”来要挟朱和墭,这实在是太无耻了!

而更可恨的是,朱和墭还真不能搞几十门火箭炮轰明孝陵。虽然埋在下面的朱元璋不会有什么意见,朱和墭的良心也不会有一丁点不安。

但是他还得考虑天下悠悠之口啊!

朱和墭是儒家圣人,是大明三太孙,这俩人设摆在那里,他怎么能用火箭炮轰朱元璋的坟?

就算他肯下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答应啊!他们怎么能让自己热爱的圣人拿大炮炸自家祖坟?

于成龙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脱衣服了——得脱了满清的官服啊!一边脱还一边说:“拿他人的祖坟为要挟……此等奸恶小人连夷狄之有君都配不上,只能算是夷狄之暴君、夷狄之昏君。于某居然给他们当了三十年的官,真是羞煞人也!”

说着话,他已经脱下了清朝的官服,还狠狠踩上了几脚。然后他又向朱和墭提议道:“监国,臣建议您挥军围攻紫金山的时候请梨洲先生和江南士林名流都去看看……让他们看看清妖皇帝的真面目!”

“于山的计策不错!”朱和墭点点头,又对于成龙道,“于山……如今新大明还在草创之中,孤家的监国府事务繁忙,急需能臣辅佐,你不如就当监国府的侍从大臣吧,这个官相当于康麻子的南书房大臣!”

南书房大臣啊!

于成龙早就认为自己该得到这个位子了——连周培公这样的小人都当上南书房大臣了,他凭什么当不上?没想到他梦寐以求的差事,现在居然从大清朝的敌人那里得到了。

想到这里,于成龙面色苍白,激动得都有点抽泣了:“圣恩深重!臣虽股脑涂地,不能稍报万一,敢不竭股肱之力……”

说着就要给朱和墭磕头,却被朱和墭一把扶住。

朱和墭认真地对他说:“于山,孤以侍从大臣授卿,实乃是因为卿有廉名,且又是能吏。清廷乃是污泥之朝也,既廉且能之官,恐怕万中无一。所以孤视卿为志同道合之人,卿非孤之仆妾,孤非卿之主子,你我亦师亦友,是为同志,所以不必动辄行跪礼。”

朱和墭对于《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的理论,还是非常认可的。

他不能,也不想将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视为自己的财产,所以他也不会将大臣视为自己的奴仆。

如果他要存着这样的想法,就得接着搞愚民,就不能大办教育、广开民智了……没有义务教育和之后的中高等教育为基础,将来的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就有点难搞了。

而现在中国的人口少、产业强、人均(GDP)高,正好是花钱把义务教育办起来的时候。

如果现在不办,等将来人口恢复了,产业又跟不上去,人均肯定会下来,到时候再也办义务教育可就难了。

给于成龙安排了官职,又给他灌输了一堆“原君”、“原臣”的道理之后,朱和墭立即把跟随自己出征的侍从大臣颜元、庞思明,还有新大明这边的浙江巡抚陈永华,还有第七镇总兵刘炎(就是那个斩杀福全的刘炎)一块儿都叫了来举行军议。

……

“监国!咱们还是赶快向南京进兵,兵贵神速,一定要抢在吴三桂背盟之前兵临南京!”

“康麻子欺人太甚,监国,咱们可不能让他如愿了!”

“吴三桂是否背盟才是关键,监国,得让诸葛丞相小心了!”

“咱们手头的兵力还是太薄了,监国,不如令诸葛丞相解了安庆之围,把兵力都调去南京和咱们汇合。”

“诸葛丞相的兵不能动,否则吴三桂真的背盟而来咱们怎么办?康麻子屡战屡败,已经准备北逃了,哪怕在紫金山留下个钉子,咱们还是有机会拔了它的……如果吴三桂和咱打起来,那麻烦就大了!”

“吴三桂究竟居心何为?现在正是他北伐中原的好机会,为什么还不动手?”

朱和墭行辕的大堂内,邱荣、颜元、庞思明、刘炎、陈永华、于成龙等人的七嘴八舌,议论成了闹哄哄的一片。议论到最后,大家真正担心的并不是紫金山里的朱元璋“受委屈”……他老人家在天有灵,最不能忍的恐怕还是大明灭亡、华夏天倾!

只要能把这个局面扳回来,紫金山的坟没有了可以再修啊!

而防吴的关键,还是尽快把部队开到南京……哪怕暂时拔不掉紫金山上的钉子,只要大军到了南京城内,吴三桂即使会出兵向东,多半也会止于长江。

这样江南半壁总是姓朱了!

朱和墭握着拳头,坐在椅子上面,看上去就是一副被康麻子和周培公这两个烂人给气坏了的模样。

大堂当中的议论声音渐渐的停了下来,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朱和墭——该说的他们都已经说了,这大主意还是得朱和墭自己拿!

朱和墭开口了:“杭州有多少清兵?嘉兴有多少清兵?苏州有多少清兵?常州有多少清兵?镇江又有多少清兵?另外……梨洲先生现在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