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140章

作者:大罗罗

到时候不等康熙向天下的大清忠臣们证明自己,这大清江山怕就丢得差不多了。

江山要是没了,康熙的死活还有意义吗?

可是康熙就算留在襄阳,如果不能让底下人都知道他还活着,那就会指挥不灵。

说不定还会闹出一国二主的事儿。

想想真是急死个人啊!

大家伙正无计可施的时候,早先在广东吃了败仗,得了个革职削爵处分,现在已经起复的米思翰已经到了大堂外面,大声通报道:“奴才内大臣米思翰有紧急军报上呈!

另外还有宁南靖寇大将军图海所遣的湖北施鹤道周培公,携带密奏前来,请求皇上天语垂询。”

“宣!”康熙皇帝一听见周培公这个足智多谋的好奴才的名字,心里顿时有了那么一点期待。

他现在是国难思谋臣了,因为现在这局面,恐怕鳌拜那个猛人复活都没办法了,必须得有个足智多谋的军师帮着出主意了!

而如今朱三太子有诸葛三和,吴三桂有杨起龙,他康熙康麻子也得有一个才行啊!要不就来个姓周的军师?周公瑾,周培公……差不多就行了!

第323章 割地求和之计!

周培公、周公瑾,看名字好像只有一字之差,但现在出现在康熙眼前的这位周大军师,却没有一丝“高仿周公瑾”的风采。江东周郎嘛,应该是风流倜傥外加英姿勃发的。

可是眼前这位却土头灰脸的,而且看着还有点干枯,脸也晒得黑黑的,一点都“不周瑜”啊!

不过周培公和周公瑾最大的不同,还那副与生俱来的奴才相……周公瑾是不可能趴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还用一口奴才腔说什么“奴才周瑜”之类的话。

“周培公,图海的折子上说,你的才智不在诸葛三和、杨起龙之下,可以为朕出谋划策,替朕解了眼下的困局。”康熙手里捏着图海的奏折,眉头微微蹙着,看着有点伤心难过,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生死问题”而头疼,还是因为自己的好哥哥被人砍了脑袋而难过。

“回皇上的话,”周培公趴在地上回答道,“奴才的智谋也许不如诸葛三和和杨起龙,但是奴才对大清,对皇上的一片赤胆忠心,却是他们这两个逆贼不能比的。奴才只求皇上能给奴才一个鞍前马后为皇上效命的机会!”

真是忠心啊!康熙心说:“这样的话,诸葛三和和杨起龙是怎么都不会说的吧?”

“好!”康熙身子向前一探,“朕可以给你机会,只要你给朕出的计策真的好用,侍卫处和翰林院位子任你选,哪怕是六部的尚书、侍郎,朕都可以给你!将来还能让你当大学士,当议政大臣!”

“奴才叩谢天恩!”周培公先谢恩叩头,然后才道,“皇上,奴才的计策只有八个字:要救大清、先下江南!”

“嗯,”康熙眯着小眼睛,“说下去!”

“是,攘外必先安内,虽然皇上的内忧尚未显现,但是隐患却非常巨大。如果皇上不能抓住消弭内忧的关键,即便能在湖北继续和吴三桂周旋,一旦内忧爆发,一切都将成空。况且以吴三桂之善战,以吴军之勇猛,皇上即便守在襄阳,恐怕也守不了太久。而皇上消弭内忧的关键,就是把江南财赋之地牢牢掌握在手中。但如果让朱和墭抢先一步,夺下江南,那皇上的大势就去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康熙之前还想着要怎么让底下的臣子奴才相信自己还活着。现在被周培公一提醒,才想起来证明自己就是活的康熙的最好证据……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如果康熙不能把江南财赋之地拿在手里,让朱和墭抢到了江南的银子,康熙就会变成一个穷光蛋,一个穷光蛋的生死能有多重要?

但他马上又想起眼下清军在湖广、江西战场都遭遇惨败,吴三桂在湖广攻势迅猛,朱和墭在江西也一定会发起猛攻。而襄阳行在所能控制的兵力,除了襄阳城内的一万多人和施琅的水师,其余不是在前线抵挡吴三桂和朱和墭,就是忙着跑路……如果抛弃他们,只带着三四万人逃到江南,能不能压服岳乐这条“地头龙”都难说!

另外,大撤退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一个不好就变成大崩溃,别不等康熙领着人逃出湖广,武昌、汉阳就先丢了。到时候还怎么下江南?

康熙地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周培公,你言之有理。可是朕……又该怎么下江南呢?朕的大军都陷在湖广、江西,如果都不要了,到了江南之后,朕凭什么在江南当主子?”

“皇上,吴三桂是不会拦着您下江南的。他现在本就够不着江南,拦着您只会便宜朱三太子那伙人。所以您只要派一使者去吴三桂处,表明愿意将襄阳、汉阳、安陆、武昌、黄州等地悉数奉上,他一定会让皇上的兵马安然撤离。说不定还会答应释放一些被俘的八旗兵……至于朱和墭,他手里没有长江水师,而且暂时也没占领九江府。所以只要动作够快,他也无可奈何。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一个字儿——快!”

不得不说,周培公的计策果然是高明的——这就是传说中的割地求和之计!

历史上大清朝靠一条“割地计”,一条“赔款计”,哄退了多少帝国主义?

吴三桂再凶,还能凶过那些帝国主义?

康熙跃然而起,绕着撅着屁股跪在地上的周培公兜了一圈,一边兜圈子一边说:“好好……襄阳、汉阳、安陆、武昌、黄州朕都不要了!朕还可以把扣在襄阳的吴世霖还给吴应熊,只要吴三桂肯把被俘的八旗兵都还给朕,并且放朕的大军去江南就行!只是谁可以出使?”

“皇上!”熊赐履听到这话马上出班下跪,“洪文襄公的儿子洪士铭现正在行在,可以命他出使荆州。”

洪文襄公就是洪承畴了。洪承畴有个儿子名叫洪士铭,袭了父亲留下的三等阿达哈哈番,还在顺治十二年中了进士,不过这个官运实在不咋地,当来当去就是一个太常少卿。

而吴三桂和洪承畴关系不错,如果故人之子投靠过去……封个伯爵,再给个什么尚书、侍郎的恐怕没什么问题吧?

不过这个洪士铭对大清而言也不是什么值钱的货,投靠吴三桂也没什么,只要把割地求和的差事办妥了就行。

“好!”康熙一拍巴掌,“还缺个副使,有谁可去?”

“皇上,”王辅臣赶紧出班下跪道,“奴才的师爷汪士荣原是个西选官,和吴三桂的军师杨起龙、刘玄初有旧,可以让他去和杨起龙、刘玄初说说。杨起龙、刘玄初二人都是聪明人,应该知道一旦让朱三太子一方得到江南这块好地盘,那天下的油水就都归了姓朱的了。那个朱三太孙又特别能打,再让他尽有了天下的油水,这三分还怎么玩下去?”

康熙点点头,王辅臣的话虽然糙,但道理是对的。朱和墭用兵的水准也许不如吴三桂,但是这家伙和诸葛妖道都不讲武德,他们会琢磨妖法!

而且历史上那些玩妖法的反贼玩得都是障眼法,可这两位的妖法都是真妖法!

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妖法还能推陈出新,还越来越妖……现在都妖上天了!这要是再有足够的银子,三分归一“妖”的日子还会远吗?

“好!”想到这里康熙已经下了决心,“宣洪士铭、汪士荣来见朕。

另外,再议一议河南、陕西的防务。湖北朕可以让给吴三桂,但是河南、陕西,朕必须要守住。现在陕西有莫洛和张勇,暂时还没有什么大问题。河南却有点空虚,不知道谁可以为朕去守备河南这块天下腹心之地?”

“皇上,”大学士明珠连忙出班下跪道,“奴才推荐一人,定可为朝廷守住中原腹心之地。”

“是谁?”康熙问。

明珠回答道:“是安亲王……皇上如果亲自坐镇江宁,那么安亲王就不必留守江宁了。而且除了他,如今国中还有谁可以抵挡吴三桂的北伐呢?”

“说得对!守中州非安亲王不可!”康熙满意地点点头。明珠说的这番话,当然是句句字字都说到了康熙皇帝心坎中去了。目前的形势下,如果不把安亲王岳乐这条“地头龙”哄走了,康熙搞不好就得和岳乐分银子了……

第324章 康麻子,把不平等条约签一下!

崇祯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湖北,荆州。

这座位于长江岸边的千年古城,马上就要迎来它的高光时刻了!

过不了多久,荆州将会被冠上应天府的名头,成为大周王朝的首善之都。荆州人民很快就是首都人民了!

虽然正式的官方消息还没公布,但是根据相当可靠的小道消息,已经拒绝了底下人一次劝进的吴三桂,准备在荆州,而不是即将被吴三桂攻占的九省通衢之地武昌黄袍加身。

表面上的理由当然是荆州最近一段时期王气升腾,祥瑞频现了!

据说吴三桂前几天从汉阳前线返回,乘坐着大船走长江水道开到荆州城外的沙市码头市,突然有一条白色的江豚从长江之中一跃而起,自己跳进了吴三桂的座船。

这叫“白鱼入舟”——大大的祥瑞啊!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就遇到过。

现在这条白色江豚还养在吴三桂的总统府后花园的池子里供人参观呢!

而在吴三桂回到荆州大总统府后的当天晚上,大总统府的上空就出现了一只火鸟,还发出了“秋秋秋”的怪叫,这叫火鸟献瑞。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也出现过的!

因为接连出现的祥瑞都和武王伐纣有关系,所以吴三桂的手下就觉得他老人家有当“周天子”的命,不能再当大总统了,得进步一下,当皇帝!

所以就在几日前,一群留守荆州的官员和荆州的百姓,就在吴应熊的组织下,搞了一场大劝进。

不过没劝成……所以当洪士铭、汪士荣抵达荆州的时候,吴应熊正在筹划着第二场大劝进。他打算让出征在外的将领们也一块儿上劝进表,一起好好劝劝。

“世子爷,大总统打算在荆州登基?怎么不是武昌呢?”

在吴应熊的大总统世子府内,和吴三桂早就是老熟人的洪士铭好奇的向吴应熊打听起来了。

吴应熊这些日子感情、事业双丰收,眼看着就要从大总统世子升级成太子爷,心情当然是极好的。听见洪士铭的问题,就笑着回答道:“和日升兄你说了也无妨,家父总觉得愧对明朝。不想和明朝争夺江南之地。所以才定都位于江北的荆州而不是位于江南的武昌,以示将来要和明朝划江而治。”

尖嘴猴腮三角眼,模样和洪承畴有七八成相似的洪士铭才不会相信吴应熊的鬼话,眯着三角眼稍一琢磨,就已经有点数目了。

吴三桂啊,对打败朱和墭没有信心!

所以他才定都位于江北,而且距离朱和墭控制的江西比较远的荆州。

如果定都在紧挨着南昌府的武昌府,吴三桂恐怕连个好觉都睡不了了。

想到这里,洪士铭拈着自己的山羊胡就思索着问:“大总统真的不担心朱家先去江南得了财富,再逆流而上袭取荆州全有长江之险?”

“嘿嘿。”吴应熊笑了笑,“日升兄不必说这样的话,大家都是明白人,日升兄想说什么,直说便是。”

“那好吧!”洪士铭笑道,“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皇上想挪个地儿,湖北不要了,要下江南去,大总统能行个方便吗?”

“哦?”吴应熊面子上没怎么,心里当然是很高兴的。

现在湖北的清军眼看是不行了,但是还有武昌、汉阳、襄阳这三个大据点在手。而且这三个大据点还都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襄阳城人口还少一点,在十万上下,汉阳城(包括汉口)、武昌城的人口都不下二十万。三座城市加一块有五十万以上的人口!

对于地盘很多,人口却很少的吴家政权而言,这五十万人口可真是太宝贵了!

另外,武昌和隶属于汉阳府的汉口都是商人和手工业者云集的工商业城市。

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税收,而且还可以提供大量的手工业制品给吴三桂的政权。

对于占了大片人口稀少的土地的吴三桂而言,价值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武昌、汉阳、襄阳三城的争夺战打上几个月,或是清军在撤退的时候屠城,都有可能让吴三桂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到吴应熊一张憨厚的面孔上没有什么表情变化,洪士铭就知道这家伙在装,于是就接着往下道:“皇上的意思是,只要大总统能让朝廷的大军稳稳地退走,再放了之前抓到的八旗兵和包衣奴才……武昌、汉阳、襄阳三城都是可以让给大总统的,而且还可以放回令郎!”

吴应熊站起身,笑着对洪士铭道:“日升兄,你且在我这里小住上几日,几日后自有答复。”

……

“应熊、玄初、士荣、廷献,你们怎么看?康麻子的条件能接受吗?”

大总统府内,吴三桂正一边皱着眉头看着刘玄初和方光琛整理过的各地细作送来的报告,一边向吴应熊、刘玄初、汪士荣和方光琛发问。

吴三桂手里拿着的报告主要说了江西的情况——江西那边这几天人心惶惶的,到处都在传康熙皇帝掉脑袋的事儿!各地的守臣们大多忙着跑路,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都跑到湖南来投吴三桂了。一副上下解体,分崩离析的模样……

“父帅,让康熙走吧!”吴应熊道,“他一走,咱家的三分天下就稳了。至于能不能一统天下,将来再说吧……眼下得稳一稳。而且咱们抢下的地盘都穷得很,只有湖北最好,可不能全打烂了。”

吴三桂瞥了下自己的长子——他在北京宅了快三十年,宅得都有点意志消磨了,就想着安稳,这怎么夺天下?

刘玄初则道:“大总统,兵法有云: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还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如果咱们真能不战而全取襄阳、汉阳、武昌三镇,也算上善了。不过……”

“不过什么?”吴三桂看着自己的军师,“说吧!”

刘玄初道:“不过鞑子言而无信,臣担心康熙会留下三个空城给大总统您!”

“会吗?”吴三桂问。

潜伏在大清阵营当中,这回以出使的名义回来吴三桂这边的汪士荣接过问题道:“大总统,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臣建议您扣着那些旗人当人质,如果康熙敢动襄阳、汉阳、武昌三镇百姓,您就杀光那些旗人!”

吴三桂点点头,“这个办法好!”

现在真是“民以稀为贵”啊!吴三桂这边,尤其如此。

方光琛道:“大总统,光有人质还不够!咱们还得好好讹一下康熙!”

“怎么讹?”吴三桂问。

“得立个约!”方光琛道。

“立约?”吴三桂一愣,“这有什么用?”

“有用!”方光琛道,“大总统您现在最缺的就是大义名分……和满清立约可以为您拿到称帝的名分。这样您的国才能得得比较正!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通。”

“廷献,”吴三桂笑道,“你再给老夫好好说说,这个约应该怎么个立法?”

方光琛伸出两根手指头道:“这个约得说清楚两件事儿,一是满清将湖北、四川、江西、广东、福建、广西、云南、贵州之地统统割让给咱们和大明朝!

二是满清必须承认当年的借师助剿之约……而且康熙得承认当年是多尔衮违反了借师助剿之约,骗了大总统您!”

第325章 条约皇帝,契约精神

吴三桂之所以是大汉奸,就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灭掉了李自成的大顺朝。这个汉奸帽子,在广大劳动人民眼中,是无论如何都摘不掉的。

但是对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而言,李自成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满清反而要摆在李自成之后。

所以借满清之兵,灭李闯之贼,是这帮没骨气的地主都认同的。而他们不大愿意认同的,则是吴三桂的剃发降清。而更让吴三桂难堪的是,他到底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剃发降清,还是一开始说好了借兵,后来被多尔衮摆了一道,刀架在脖子上把头给剃了,都说不清楚啊!

要能说清楚,也就不会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圆圆曲》了。

另外,如果吴三桂是“降清开关”,那他现在再起兵反清,就是逆臣造反……就是先当汉奸,再做逆臣,臭不可闻啊!

可方光琛为吴三桂拿出的“解决方案”就能把“先当汉奸,再做逆臣”的帽子给摘了。

不管吴三桂当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是“借兵助剿被人坑”,康熙皇帝只要条约一签,承认是多尔衮不守约定,坑了吴三桂一把,那这事儿就盖棺论定,没啥好讨论的了。

这顶汉奸帽子,就算从吴三桂的脑袋上摘掉了。逆臣造反就更谈不上了,他现在起兵就是要清廷履行“借师助剿之约”,根本不是造反!

当然了,这是站在地主阶级软骨头知识分子的立场上解释的。劳动人民是不会承认的,那些长剑铜锤的原儒也一样不会认的。

不过能把帽子摘到这个程度,吴三桂就已经很满意了。

吴三桂又问:“那杀永历的事儿怎么解?”

这又是一顶铁杆汉奸的帽子了!如果说“借兵剿贼,联虏平寇”还能得到一部分软骨头士大夫的支持,那么入缅甸杀永历,则是连洪承畴这号大汉奸,都觉得有点过分了。

“大总统,”方光琛道,“永历的事情不可能尽解,但是却可以遮盖……用扶朱三太子做皇帝的事情,来遮盖住杀永历的事情。毕竟朱三太子的名分比永历要正!”

“扶朱三太子做皇帝?”吴三桂皱眉道,“这朱三太子的皇帝还用得着我来扶?他自己不会做?”

“他自己当然会做了,”方光琛笑道,“但是大总统可以和朱三太子立一个支持他做皇帝的约。”

吴三桂没听明白,“廷献,你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