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435章

作者:崛起的石头

从前,两京太医院均下设惠民药局和生药库等诸多医疗机构,这些机构也分别设大使、副使等官,管理十分混乱。

天启二年朱由校南巡取消南京六部及各部院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都由紫禁城太医院统一调配。

为了防止太医院权势过大,瞒天过海,洪武皇帝朱元璋也留了一手,便是六部之一的礼部,被赐予了监察太医院的权利。

礼部和太医院形成制约,这为太医院的腐败起到了很大的拖延效果。

然而,正德以后,礼部和太医院就开始穿一条裤子,常常互通有无。

万历二十年以后,礼部更是连堂官都多年空缺,对太医院的制约功能几乎完全失效。

时至今日,太医院已经是完全的腐化和堕落,就连基本的为皇家看病治病都做不到。

这也就说明着,除了民间的游医和郎中以外,朝廷的医疗体系,实际上已经完全崩溃。

官办的惠民药局多年没有得到太医院增派的人手,年久失修不说,连药品也是时有时无,已经成了华丽的摆设。

其余诸多宫廷、地方的医疗机构,大抵都是如此,得不到朝廷的重视,苟延残喘罢了。

实际上,就连朱由校在最初的六年,都没有注意到太医院的问题已经严重到如此地步。

直到朱慈燃生病,才是后知后觉。

不过眼下朱由校已经大权在握,整顿太医院,自然也是想什么就能做什么。

相比于整顿卫所需要的多年谋划,太医院显然轻松得多。

那些御医甚至比文官还要孱弱无力,文官起码还可以执笔为刀,对朱由校这个皇帝进行反击。

可是他们,就只有等着被裁撤和取替这一条路。

朱由校只需要下一道圣旨,就能让现在全国的医疗体系得到极大的缓解和改善。

接下来的整顿,想必也是顺风顺水。

朱由校沉吟许久,说道:

“传谕司礼监,着司礼监拟旨。”

“废除太医院御医的世袭制度,全国范围内海选医术高明之士进入太医院。”

“以副使杨峙为新任太医院院使,在太医院内进行医术考核,所有御医都要参与,通过者才可以留在太医院。”

将太医院换血,相当于给一个人换了头,必定能起到除旧革新的效果,但这还只是整顿全国医疗体系的第一步。

第七百二十四章 这才是家

皇长子感染风寒又转好的消息,在民间并未激起多少浪花,京师百姓只道是乍暖还寒,春夏交替,带来了病风。

不仅皇宫之中,京师的街巷,也开始在这个时候流传起风寒。

百姓们往日吃的用的,都没有皇家这般精细,没有那么高的抵抗力,找个郎中也是奢求。

尤其是老人,一些几岁的孩子,本就体弱,数日之间,竟有数户百姓都在披麻戴孝。

宫里喜气洋洋,高墙之外的街巷,却是哭喊声声。

一场节气,带走了许多虚弱年老体幼的,许多人只觉得天启六年的诸事都显得这般邪门。

这天一早,朱由校一夜没睡,放下手中奏疏,揉了揉太阳穴,起身缓缓走往乾清宫。

示意徐氏噤声以后,才是小心地踏了进去。

看见张嫣正伴着朱慈燃躺在榻上,这才是微微一笑,就这样静静坐在一旁。

不多时,张嫣醒来,仔细端详一眼怀中的皇子,才是抬眸一望,发觉不知什么时候,皇帝已经来了。

“陛下……”

“嘘——莫要惊动了燃儿,叫他睡吧。”朱由校笑笑说道,“我这个做皇帝的,好久没有这样陪陪你们母子两个了。”

张嫣点头,忽然说道:

“陛下,近日咸福宫的皇女也因雨着了凉,整日间都是恹恹的躺在床上,裕妃妹妹日夜照料,你也该去看看。”

闻言,朱由校这才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四岁半的女儿。

这便是当皇帝的坏处了,三宫六院,以后的儿女只怕还会更多,一个嫡长子尚且不能多来陪伴,又谈何其她呢?

皇家,终究是与民间不同的。

朱由校看了一眼正熟睡的朱慈燃,起身说道:“那朕这便去咸福宫一趟,探望他们母女。”

“陛下去吧,燃儿这有妾呢。”

张嫣说着,转走了目光。

反倒是朱由校,有些恋恋不舍的离开坤宁宫。

“陛下可是走了?”过了一会儿,张嫣轻声询问。

徐氏自然明白皇后的心思,向外张望几眼,说道:“已经走远了,娘娘既然想要陛下留下来,为什么又要赶陛下走呢?”

张嫣叹了口气,披上轻衫,下了榻说道:

“陛下是整个大明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不能让陛下为了我,就忘了宫中的其她姐妹。”

徐氏懵懵懂懂地点头,却也没再说什么。

“陛下又一夜没睡吧?”

徐氏连连点头,“奴婢听在西暖阁值夜的宫人说,昨儿夜里西暖阁灯火通明,亮了一夜呢。”

“唉。”

张嫣叹了口气,有些担忧朱由校的身体。

……

来到咸福宫的时候,太医院的御医赖广明恰好也在这儿。

眼下这个节骨眼,无论皇宫还是民间,都是风寒的高发季节,赖广明是太医院为数不多几个能拉出来的,所以整天都在各宫各局跑来跑去。

一会儿给这个诊脉,一会儿又给那个开药方,忙的脚不沾地。

连朱由校进来了,也是没发觉。

赖广明轻轻捏着朱淑娥的小胖手,仔细听了一会儿,再三确认,才是笑道:

“殿下并无别症,只是因近日春夏交替,昨日又下了雨,这才偶感一点风凉。”

“不用吃药,这两日吃食略清淡些,暖着一点儿,就好了。”

“眼下太医院人手紧缺,臣下次再来,说不准是什么时候,这就写个疏散、调补的方子。”

“若殿下爱吃,便按方煎一剂吃,若懒得吃,也就罢了。”

童静儿也坐在榻上,关切的看着正睁着大眼睛,满脸写着虚弱的一个女孩儿。

听到这些话,才是放下心来:

“谢谢赖先生了。”

毕竟眼前的是皇贵妃,赖广明连忙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声说道:

“娘娘如此称呼微臣,实在是折煞微臣了。”

童静儿毕竟是宫娥出身,在宫中过的十分如意,就算到了眼下,也还是对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抱有感激之情。

各宫的宫娥们都不是第一次说,说那咸福宫的小主,简直是历朝历代以来最为和善,不端架子的娘娘。

朱由校看到这些,也十分欣慰。

前前后后这些年来,童静儿是一点儿也没变,还像是那个早些年在西暖阁为自己端茶递水的小宫娥。

正满脸恹恹躺着的这个女孩儿,便是朱由校的女儿,皇长女朱淑娥了。

两个人都没发现皇帝来了,倒是朱淑娥看见了,脸上泛起童真的笑容,说道:

“父皇来了!”

闻言,赖广明才是慌忙转身,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朱由校扶住他,微笑说道:

“不必行礼了,近日季节交替,各宫的妃嫔们及朕的皇子、皇女,多有受凉的,劳烦先生了。”

赖广明哪敢托大,不过在心中,也是惊叹于这位皇帝处理内外之事的的泾渭分明。

“陛下如此,叫臣实在是……”

“行了你先下去吧,朕还有些家长里短的话,要和裕妃她们说。”朱由校怕赖广明在这待着难受,也便顺手给了一个台阶。

后者有感于此,飞速写了方子,便悄悄离去。

看赖广明离开,朱由校按住了正要起身的童静儿,坐在她身边,看着自己的女儿,问道:

“怎么就受了凉?”

朱淑娥吐了吐舌头,“昨日下了日讲,从懋勤殿出来,忽然就下了急雨,被浇了几下。”

朱由校眉头一皱,道:

“这个月湿润泛凉,常有雨水,天气不是很好,这样吧,日讲罢辍一月,你们也好生在宫中休息。”

“谢父皇!”朱淑娥显得很兴奋,仿佛一下子,受凉后的恹恹之情全然消散不见。

朱由校故意板起了脸,说道:

“不过你不要想着能偷懒,每日的功课,也还是要做的。”

“哦……”朱淑娥脸上的兴奋之情一下子消散不少,撅着小嘴,向一旁倾诉道:

“母妃,你看看父皇呀,父皇真是的……”

对此,童静儿表示爱莫能助,耸了耸肩。

她转头看了一眼刻意板着脸吓唬人的朱由校,又看向朱淑娥,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哈哈……”朱由校也装不下去了,被朱淑娥那副绞着手指,楚楚可怜的小样儿给逗笑了,装出来的威严,顷刻间荡然无存。

皇宫大内,一片的温馨之景。

然而此刻的辽东,却是战火狼烟,明金之间,兵锋再起。

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太极要称帝

皇太极继位时,逼死了阿巴亥。

阿巴亥一死,代善的锋锐也就被彻底磨掉,虽然身为四大贝勒之一,共理国政,却不再敢越雷池半步。

而皇太极即大汗位以来,没有一天是闲着的,除了要重振大金以外,也要稳固国政,不至于让其余的三大贝勒钻了空子。

迫于老王公贵族们的压力,皇太极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让多铎、多尔衮两兄弟各自带领正白旗一个牛录,开始他们正式的带兵生涯。

但与此同时,皇太极也为提升汗权做出积极的努力。

他一方面再三遣使科尔沁、东土默特等漠北大部,增强姻亲联系,以对抗已经围绕在大明身边的漠南及塞北诸部。

另一方面,向宽甸六堡附近增兵,给朝鲜国王李倧敕以国书,勒令朝鲜归顺。

否则,将发兵朝鲜,使其阖国不存。

不过现在的李倧,深信大明爸爸的能耐,对后金这个蛮子国家是嗤之以鼻,根本没搭理。

身后有爹,站着不慌,便是如今的朝鲜了。

那个时候,皇太极本来也就是探探朝鲜的口风,因为还没到出兵的时候。

尽管遭到无视,皇太极还是将那口气咽了回去。

为重新组建被打击得支离破碎的八旗,重建“满万不可敌”的地位,皇太极开始着手在后金进行了诸如编丁为庄,组建蒙汉八旗等一系列的军政改革。

在最近几年,皇太极渐渐摒弃了努尔哈赤在位时期完全不用蒙汉人为官的习惯,开始大规模招揽蒙汉各族人。

除此以外,又屡次派遣大军进入深山,抓捕勇悍的野人女真,编训为八旗新军。

经过皇太极这番折腾,两年多以来,八旗军已经从努尔哈赤病死时的不足四万,增长到了接近十二万人。

增长足足三倍,现在八旗的数量,甚至比努尔哈赤在位时最多的六万人还要多出一倍!

当年六万的八旗战斗力已经如此恐怖,那皇太极手上这十二万的八旗,又会是什么样?

听上去是挺吓人,但是熊廷弼一点儿没慌,因为经不起推敲。

上一篇:十方武圣

下一篇:派出所里的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