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255章

作者:崛起的石头

“诸位觉得如何?”

话音落地,众人两相对比,都觉得十分满意,这才是纷纷赞成,周嘉谟虽眉头直皱,却也没有说出什么。

身为内阁次辅,钦命主持会审的官员,魏广微完全可以无视其他人的意见,直接决定如何会审。

起码在明面上看来,魏广微先礼后兵,已经做出了让步。

这次商议的时间并不算很久,消息也很快传回东厂,傅应星听后很不明白,问道:

“要他们去审第一场,审得出结果吗?”

也有档头有些担忧,问道:“周嘉谟若是审清楚了,魏广微不是反居下风,让陛下不高兴了?”

魏忠贤冷冷一笑,反问道:

“你们真觉得魏广微是个傻子?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这个魏广微,当初来投奔本督的时候,如同丧家之犬,可很快就讨得了陛下的欢心。”

“东林审东林,魏广微正可冷眼旁观,侧耳细听。那时我们也好顺便看看,这个周嘉谟到底忠于陛下,还是忠于他的这些东林同僚!”

闻言,几人这才点头,傅应星还伸了伸大拇指,笑道:“好想法,看来下一任的内阁首辅,非魏广微莫属了。”

“到了那时,内阁也尽是我们的人,就全无东林的活路了!”

魏忠贤提起这个,却显得有些担忧,叹道:“只怕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啊……!”

……

第二天傍晚,朱由校正在西暖阁召见王在晋。

南巡之后,南京六部各院被一体裁革,增设了参赞机务院,以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王在晋执掌,在枢密阁坐班。

枢密阁统辖南地各省政务,临行前朱由校又详细规划了新南直隶的区域划分及人事安排。

王在晋这次入京首先说了一件喜事,那便是自天启元年开始推广的番薯,终于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规模。

番薯这个东西从引入到推广,在大明都是异常费劲。

民间对于种这种外来的品种一向都存有天然的抵触心理,就算有朱由校的落权,也还是历经两年的时间才在畿辅各地的皇庄完成种植。

完成种植后还出了许多幺蛾子,直到天启三年才收货了第一批番薯。

当然这已经不错了,历史上番薯引入的比这还早,但朝廷没有重视,在民间真正形成规模时已经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刚好让鞑子捡了个大便宜。

王在晋手里拿着奏疏,郎朗说道:

“陛下,自天启元年以来,臣联合户部,在畿辅各地的皇庄建立了六十七处粮仓,今已全部告罄。”

“告罄?”朱由校坐了起来,喜形于色:“爱卿的意思是说,畿辅的粮仓全都存满了?”

王在晋点头,笑道:“就算还没有的,也基本都差不多了!”

“至今岁八月,畿辅共收获首批番薯二百二十六万石,番薯一年三熟,预计到年底可再收货一批!”

“仅凭畿辅皇庄的产量,就可为朝廷每年增加数百万石的粮食!”

“臣自执掌参赞机务院以来,先后在南直隶各府开垦荒地,招募流亡百姓建立庄园,专种番薯,南京内外已有十七处。”

“臣估算,明年我大明的番薯产量可达一千万石以上!”

听到这里,朱由校不断点头,激动的神色也逐渐冷静下去,说道:

“畿辅及南直隶的番薯与存粮分别存放,朕亲自派将领看守,除收到朕的旨意外不得轻易调动。”

番薯可抵饥饿,一年三熟,这才是刚开始,等日后体系完善了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产量几千万甚至几亿石。

存番薯,是为了以后愈发严重的各地饥荒,种粮食不够也根本来不及,可却也不能只种番薯。

像是土豆、玉米这些好东西,也都该琢磨琢磨了,有番薯打头阵,这些推广起来也会水到渠成!

朱由校说完,起身在暖阁来回踱步,沉声道:

“近些年来,各地的天灾愈发频繁,南地各省也不能落下,参赞机务院目前首要的职责,就是要尽快查清楚南地各省真实的仓储存粮!”

“去年山东大地震虽然朝廷赈灾、复建及时,但依旧造成了许多伤亡。今后对于这样的事,都要实事先有个准备,不能再出那种事情……”

言罢,朱由校转身望了望王在晋,道:

“你肩上的担子很重,朕知道现下的南地各省真实情况不好统计,朕已下旨,南京城的南地总督办司会协助你行事。”

“务必要用最快的时间查清南地各省的真实情况,朕打算将全部的存粮置放苏州、杭州、金门等处,一旦再有大灾大难,番薯、存粮可通运河,上通下达,及时赈灾。”

“臣记住了!”王在晋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将朱由校的每一句话都一一记在心中,倍感重任在身。

正在朱由校与王在晋商议时,魏忠贤走了进来,轻轻将一份吏部呈上的奏本放在御案上。

“爷,吏部的奏本到了。”

王在晋识趣地没说话,朱由校点头后拿起奏本扫了一眼,却是冷哼一声,朝魏忠贤道:

“驳回去,叫魏广微主持二审!”

原来商议的结果,是由周嘉谟主持吏部一审,一审时,魏广微全程都在一旁观看,未发一言,给足了他们面子。

但是这次吏部尚书周嘉谟主持的一审,还是没能问出任何有用的东西。

据说一审时,周嘉谟问的都是些套话,比如你做没做,是不是你干的,哦,不是,那没事了,审完了。

这样老套的审问,那些官员也都不是傻子,自然都不认账。

会试主考官顾大章,十几名同考官张翰、蒋文卓、李元胤,与此有关的袁化中,还有一些中试举人没有一个人认罪。

第四百一十九章 二审、翻供

朱由校很高兴,这次王在晋带来的的确是好消息!

有了稳定及增长的粮食来源,有了一些存粮,心中也就有了底子,要尽可能避免日后农民大起义的发生!

最好,将这些农民起义的头子都喂饱了,招募到明军之中来为自己效力,要知道,这些人里可不乏能征善战的勇将和献策文臣!

魏忠贤走后,朱由校看着王在晋,道:

“南地各省的事朕很在意,你要常向朕禀报,朕许你直奏之权,从今往后你的奏疏,可以直达紫禁城。”

说完这话,朱由校与回京述职的王在晋又促膝长谈了一个多时辰。

除了问问南地各省的情况以外,主要还是在说后续推广番薯和开始引入玉米、马铃薯的事情。

朱由校划定了十几个城市,作为南方主要存粮之地。

这些存粮之地都要开始建造大规模的粮仓,派遣江南大营的皇帝亲军把守,督办司校尉日夜巡查,谨防出事。

对于逐步进入小冰河期的大明来说,粮食,就是整个国家的命脉。

只有吃饱了,百姓们才不会去造反,只有吃饱了,地方上才能开始复苏,诸如民生建设、水利措施,城防兵备,这些才可以付诸实行。

……

第二天清早,二审在魏广微的主持下开始。

魏广微越过了那些规矩,直接将全部的二十几名官员带到大堂上,当着他们的面开始审。

这二审的第一堂,便是李之令与四川监生钱汉的对质。

大堂正中坐着魏广微,周嘉谟和李养正在他的左右落座。

再往旁侧,则是吏部、刑部的陪审官员,还有书记的位置,要将这次会审当做历史记载下来。

大堂左右,丫丫叉叉地摆放着各种刑具。大杖、木棍、夹具、皮鞭、铁链等一应俱全,上面还沾着许多人红褐色的血迹,一副阴森可怖的气氛。

吏部大堂向不设刑具,这是魏广微特意的安排,就是要用这些东西杀一杀这些昔日大官的威风!

李之令被押上大堂,见到钱汉早已等在最中间,再环顾四周,感受到与一审时截然不同的气氛。

向上一望,主审官不再是熟悉的周嘉谟,却成了那个令人咬牙切齿痛恨的魏忠贤干儿子魏广微,顿时害怕得浑身哆嗦。

他心中明白,今日这次二审怕是不会那么轻易过去。

钱汉就是当日茶馆中的监生一员,当时觉得招惹不起,事后越想越气,便先写揭帖,后又上了科道衙门的大门,欲将此事闹大。

没想到这件事真的闹大了,而且还是闹到了皇帝的面前,直抵天听,成了本朝的第一大案!

钱汉恶狠狠地冷笑道:“李之令,你也有今天!”

李之令不答腔,“呸”地一口浓痰啐到钱汉脸上,钱汉正要跳起来揍他一顿,却是被衙役直接按住。

等钱汉稍稍冷静,审问这才继续。

这两人,一个是进士及第的贡生,一个是落榜的监生,竟然不顾斯文,在堂上表演了一出老妇骂街。

可见此时民间那些落榜的士子对这些舞弊贡生还有维护他们的官员,究竟是痛恨到了何种地步!

魏广微一直在上头看着,肃然问道:

“你二人是旧仇还是新怨?怨仇如此之深,莫非曾经相识?”

这话魏广微是故意问的,就为激起二人矛盾。

钱汉这才回过神来,整理下衣襟,作揖说道:“回主审大人,我与这厮平生未曾相识,只在考前茶馆有过一面。”

“学生当时就听这厮在那自吹自擂,说他乃同考官族中子弟,折桂、夺魁如何如何轻而易举!”

“当时学生还不信,事后才知,原来他早有关节,可以提前阅览试题!”

说着,钱汉跪了下来,高呼道:“今科会试,学生不顾脸面首揭此弊,大闹科道,实有难言之隐,只想为天下失意人扬眉吐气!”

“哦,这倒情有可原!”魏广微赞了一句,转向一旁,“李之令,你可认识这名四川监生?”

“回主审大人,此乃忘恩负义之狠毒小人,学识不够,落榜竟疑有弊,还不如尽早回家种地!”

李之令早有说辞,即哀声道:“可叹我两榜进士,居然看不透他的蛇蝎心肠,还在茶馆为他请客做东,实在是犯贱!”

钱汉听到这里又是暴怒,挥着拳头就要上来,直接被衙役再次按住。

“茶馆请客的确是真,可当时请客的并非是他,是一位商人付了这厮的全部开销,还与他商议兜售试题!”

“主审大人,他这是在信口雌黄!!”

钱汉看着李之令侃侃而谈,也被他毫不在乎的神态彻底激怒,若不是被衙役死死按着,只怕现在已经重拳打在李之令的脸上。

衙役还想继续按着,却见刑部尚书李养正打了个眼色,于是放开向后退了两步。

钱汉这时也意识到这是在大堂会审,并没再做什么过激举动,但想想还是来气,便伸手指着李之令的鼻子跺脚大骂:

“学生所说确系属实,主审大人若是不信,当日茶馆的小厮掌柜,监生商人,都可以叫来作证!”

听到这里,魏广微脸上露出得意地微笑,不时瞟一眼周嘉谟及李养正,前者此时已然看得呆了。

李之令听到这里,其实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

不过想到那茶馆的掌柜小厮俱都被给以厚利,商人黄华堂现在不知身在何处,而且钱汉所言也并无什么实质证据,便又安了心。

钱汉话音一落,他便是冷笑一声,申辩道:

“全然是胡言乱语,蓄意诬陷!”

“诸位大人难道还听不出来,能作证的贡生都与他同行,尽数落榜,自然对我等两榜进士心中嫉妒,说的话怎能当做证据。”

“其余商人也罢,掌柜小厮也罢,都是一面之词罢了!况且会试比拼的是真才实学,他钱汉若满腹经纶,又岂能落榜?”

魏广微一拍惊堂木,大喝:“传茶馆掌柜及小厮!”

很快,两个穿着朴素的男子,一个中年,一个约莫只有二十余岁,俱都被刑部衙役带到了公堂之上。

两人拜过以后,魏广微肃声问道:

“本官问你们,当日李之令的开销,是商人黄华堂所出,还是李之令为监生们请了客?”

两人对视一眼,小厮目光躲闪,抢先说道:“回、回大老爷,当日是李、李李公子请客。”

魏广微又将目光望向掌柜,后者下意识避开了他的目光,然后立马低眉顺眼笑嘿嘿道:“主审大人,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当天李公子大方得很,为监生们出了二十几两银子!”

第四百二十章 重处尔等以谢天下

“你胡说八道!”

钱汉听到这些,更是气急,接连说道:“主审大人,他们这是做了假供!当日不是这样的情况!”

听到这里,魏广微心中大抵已经清楚,看来这些人在被抓之前就做足了工作,统一口径还是其次,重要认证也尽都被他们威逼利诱的翻供,要么就是直接做了假供。

这样审,是审不出什么结果的。

上一篇:十方武圣

下一篇:派出所里的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