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方程式 第113章

作者:二目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两个方家

“把冰打成细碎的冰晶来吃么……倒也是种改善口感的方法。”老太爷挖上一勺刨冰放入嘴中,“不过终归是冰罢了,包装得如此豪华,也不可能改变冰的本质——”

当他一口将勺子包裹住时,丰富的味觉顿时在舌头上融化开来!那醇厚的甜味自不必说,一股清澈的鲜咸如旋风般摧垮了树屋里的闷热,他刹那间仿佛听到了浪涛拍击礁石的声音。

方九章感到胡子都颤抖起来!

毫无疑问,金色的液体是蜂蜜。

对于这片茂密的森林来说,蜂蜜算是偶尔能尝到的甜品,考虑到方家上上下下近百口人,显然是用在糕点上比较合算。像这种一口冰配一口蜂蜜的豪华吃法,即使是方家家主也不多见。

但只是蜂蜜的话,显然达不到这个效果。

那细腻的咸味才是关键!

绿色的粉末则散发出淡淡的茶香,恰到好处的中和了咸与甜的分界线。

“那个白色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方九章好奇道。

“纸上写着——说是两千年累积下来的盐之精华,俗称金霞精盐,也是他们那儿的特产。”方颜妮回道。

“这玩意一定很贵吧。方先道那小子……有心了。”老太爷露出了欣慰的表情,“那绿的呢?”

“是用精选嫩绿茶叶晾晒研磨而成的粉末,茶叶则来自皇宫贡品。”

方九章忽然觉得,相比这些玩意的来历,水晶瓶和填满绒毛的盒子也没那么过分了。

倒不如说,这份礼物从设计到包装,处处都体现着心意与华贵。

很快,一碗刨冰便吃得干干净净。

意犹未尽的老太爷决定让大弟子再做一份——反正玉娘不知道礼物一开始有多少,他多吃些许也无妨。

方颜妮自然应下。

她一边用刮刀削着冰块,一边问道,“老太爷,您刚才说……活死人的拥有者生出歹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会生不如死?”

“哎,这是上一代发生过的事情,你们不知晓也正常。”方九章沉默半晌,最后还是开口道,“罢了,你是首席弟子,早晚要接过这家主之位,我就告诉你好了。”

“老太爷,我——”

“你不用推卸,这是留守弟子的使命。”他伸手打断对方的话,“活死人头上的令符,你应该知道有什么作用吧?”

大弟子低下头,“维持心智,强化记忆。如果损坏或抽出,会让活死人失去大部分记忆。”

“不错。”方九章说道,“而活死人的一大特点,或者说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活死人的原因,就是在没有神志的状态下快速恢复,只要不是当场死亡,过个一两个月基本能恢复得七七八八。”

“过去活死人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奄奄一息时,想要保住他们的命,一个方法便是破坏令符,令他们陷入沉睡。”

“弟子知道此法。”

“嗯,毕竟遇到万不得已的险境时,这是唯一能保命的手段。”方九章叹了口气,“但有人却故意利用这一特性,将活死人当成了满足私欲的器物。他们以折磨、制造痛苦为乐,在活死人承受不住即将死去时拔除灵符,周而复始。”

方颜妮不禁瞪大了眼睛,“怎么会……”

虽然这些人被称为活死人,但在她看来都是忠诚可靠的战斗伙伴,平日里和常人无异,也需要吃喝,也懂得喜怒。方家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搭档当成那样的取乐工具?

“不是方士。”方九章直言道,“做出这种事情的,正是山岭外面的人……是方家的本家所为。”

方颜妮打了个哆嗦,差点把手中的刮刀掉在地上。

“他们……为什么……”

“为什么要那么做?没人知道原因,甚至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多久。毕竟作为本家,过去几十年里也算得到过不少活死人,等到上任家主发现这事时,才将浑身是伤的他们带回树泉府。至此以后,家主表面上说是要提高出借门槛,但实际上再也没有送出过一个活死人。”老太爷耸耸肩,“所以不管那些书册上有什么内容,我和玉娘都不可能同意对方的要求。”

“竟然还有这么一回事。”方颜妮忽然想到了什么,“莫非他们这次羊奶晚送来许久,也跟此事有关?”

“那倒不是,活死人不过是山外方家和术法方家之间无数矛盾中的一个罢了。”方九章摆摆手,“哎,说些这么沉重的事干嘛,以后日子还很长,你慢慢了解也不迟。新的刨冰做好了没?我赶紧吃了,玉娘才不会察觉到数量问题——”

“嗯?察觉不到什么?”

随着树屋下方熟悉的声音响起,这回轮到方九章打哆嗦了。

方玉,也就是方家的另一名家主,众弟子口中的老太太,身手矫捷的爬上了树屋。

方九章立即改了口,“哎呀呀,你来得正好!方先道那小子给我们寄了礼物,我正在试吃呢!猜到你快要回来,提前给你准备了一碗!”

“猜到?”方玉冷笑一声,“你是不是忘了自己对卦算一窍不通,精通的是兑术而非坎术了?”

“这个……我就不能靠直觉猜吗?”

“直觉管用,还要卦算做什么。”方玉也懒得跟他计较,“不过你有如此反应,说明并未对我造成实际损害。吃的东西先放一边,方先道的信在哪儿?”

“老太太,他的信在这。”方颜妮连忙将信递上。

“嗯……”方玉就地坐下,开始翻阅信纸——她看信的速度十分快,十余息时间就翻到了最后,“不错,看来他在金霞城过得挺好。”

“那是,都能送得起这样奢侈的礼物了,恐怕兜里比出门时鼓了不少。”方九章同意道,“至于他说的活死人一事,你怎么看?那小子认为你才能做出判断,但实际上他根本不了解过去的内情,我看还是由你亲自动笔回信,拒绝了的好——”

“让千言过去吧。”老太太叠好信道。

“噗——”老太爷猝不及防之下喷出一口口水,“玉娘,你在说啥?”

“我说,让千言过去。”方玉又重复了一遍,“不过活死人身边需要有方士相伴,既然如此……”她望向方家大弟子,“颜妮,你也跟着去一趟金霞好了。”

“我?”方颜妮顿时感到胸口砰砰直跳起来。

第二百二十章 卦象的警示

“等下,玉娘,你这是什么意思?”方九章大声道,“活死人那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况且方先道那小子说得等你看完抄录书页后再做定夺,你还什么都没看就应下了,莫非是着了那小子的道?”

他瞪眼盯向夫人手中的信纸,“我明白了,是坎术——这纸上附了坎术!”

“太姥爷,坎术没有气的话,是没办法激发的……”方颜妮小声提醒道。

“不用解释,他说是,那就是。”老太太翻了个白眼,压根就不想理对方。直到方九章气势受挫,闭上嘴不再高声叫嚷时,她才慢条斯理的开口道,“我当然知道,所以才会让千言过去。自从她诞生起,就从未中断过记忆,有能力谋害她的,这世上估计都找不出几个。”

“话虽如此,但这有什么必要?活死人本就稀少,连弟子都分不到几个,你不会只是想巴结一个金霞城的府丞吧?”

“嗯?”方玉眼睛一眯。

“咳,”方九章感受到了杀气,“不,你肯定不会这么做。”

“我……今日占了数卦。”方老太的声音忽然有些疲倦,“原本只是例行开卦,看看方家的运势如何,但卦盘的表现十分不祥,浑浊程度可以说是近十年来之最。”

“不就是前路有波折嘛,每隔几年都会来这么一次,有啥好担心的。”方九章不以为意道,“我猜又是山下那群人在想什么歪点子了吧?山里只要有你我坐镇,还怕他们翻起浪花不成。”

“如果只是这么简单就好了唷。”老太太摇摇头,“我见这次浑浊蔓延的范围极大,几乎填满了卦盘的各个角落,所以就多留了个心眼,顺带占卜了下其他世家。”

“结果如何?”方九章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之处。

“没有一家是正常的。六家的反馈都极其隐晦不明,卦象甚至无法成型。”

“怎么会!”

“确实古怪。这已不能用一般的波折来解释,只能说有方士插手其中,还特意干扰了卦算。能做到这点的,大启里屈指可数。”

老太爷倒吸了口凉气,“莫非你的意思是——”

“嗯,大抵就是师祖说的那个时刻了。”

“呃……老太太,老太爷,你们在说什么啊?”方颜妮一脸茫然道,“我怎么一点都听不懂?”

方玉有些溺爱的看向她,“你知道为什么别的世家都是聚为一体,而方家却分内外两家吗?”

“因为山外方家特别惹人厌,每次见到都感觉我们欠了他们很多似的!”大弟子毫不犹豫道。

“哈哈哈……他们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老太太咧嘴大笑,“事实上,分家是方家祖宗定下的规矩。他协助太祖皇帝登基,获得封赏之后回到灵州,便立下了这番祖训。招收感气者弟子这一支,每任家主都必须是感气者,而没办法觉醒感气能力的本家人,则搬迁到山岭外的城镇生活。渐渐的,这波人就成了现在的术法方家与山下方家。”

“为何要这么做?”

“因为那位大人物认为,六大世家不会一直存在下去。百年前的分权只是拉拢人心之举,启国战后百废待兴,大地四处邪祟横行,朝廷没能力也顾不上筛选、培养各个地方诞生的感气者,所以太祖才会把这一权力分给立下从龙大功的六人。”

“但感气者终归拥有莫大的潜能,方家祖宗认为让世家经手这一过程终究是个隐患,一旦等他们回味过来,这份权力终究是要收归回去的。为了不伤及后代,他把留有方家血脉的人分隔开来,自然就不会受到这一变动的波及。”

老太太说到这里露出感慨的神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决定。有着术法方家的庇佑,那些本家人无论干什么都顺顺当当,而他们在山下的影响力,也会决定方家新入感气者的数量。等到危机来临时,只要把术法方家当做包袱一样抛弃掉,就不会波及到本家,哪怕没了我们,靠这几十年打下的根基,方家也能维续很久很久。”

“……师祖这么有远见吗?”方颜妮惊讶得一愣一愣的,“那为什么山下方家还觉得我们亏欠了他们呢?”

“因为分家可以顾全左右,但哪一面都无法做到极致。相比斐家、洛家就知道——他们几乎已经成为了一州的幕后实权者,州牧在他们面前也只是平起平坐,而山下方家嘛……自然就逊色了许多。”方玉长出口气,“人的欲望随着时间不断膨胀,家训则会随着时间逐渐褪色,或许现在本家的家主,已经不再把这条规则当做一回事了。”

“玉娘,”老太爷咳嗽两声,“占卜只是占卜,既不是预言也不是现实,万一事情并非如此呢?”

“你以为我仅仅是占卜而已吗?”方玉不客气道,“我已经向其他世家都寄出了询问信,还往京畿发了消息,托那些在枢密府任职的弟子打探消息。让千言去金霞城亦是一种应对,方先道信上说了吧,枢密府府丞对活死人有兴趣,而这份兴趣具体是什么,千言一探便知。”

方颜妮忽然有了种大事不妙的预感,“万一您占卜结果没错,真是师祖所说的那个时刻……方家会变成什么样?”

“也没什么,最多就是烟消云散吧。”方玉缓缓道。

“不要——!”大弟子猛地抓住了老太太的衣袖,“我不想一个人走,也不想丢下二位不管!”

方玉笑出声来,“傻孩子,方家没了,又不代表我们没了。”

“诶?”颜妮一时没反应过来。

“倘若真是到了分久必合的时刻,那上面要回收的也只是招揽感气者的权力而已。朝廷要,我们给就是了。没了方家这个名号,我们就不是一家人了么?”老太太笑着摇摇头,“无非就是看谁手快,更能做好应对准备罢了。正好方先道觉得金霞不错,那就先去瞧瞧好了。别忘了对于卦算者而言——”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形式变化,都能找到一条最优解。」”方颜妮下意识念诵道。

“正确。”方玉满意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孩子,你中意方先道那小子吧?”

“什么……这……我……老太太……”大弟子身子顿时僵硬的跟冰块一般,雪白的脸颊也快速红润起来,与头顶上的银饰布帽形成了鲜明对比。

“灵州人没必要讲究含蓄收敛那一套。顺带一提,方家设两名家主,且要一男一女也是师祖传来下的家训。按照惯例,以后术法方家本该轮到你来继承,另一人选谁由你自己决定——尽管方家可能要烟消云散,但这个规矩还是可以延续下去嘛!”方玉鼓励道,“带着千言去金霞吧,我会在这里等待你们的佳音。”

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官上任

申州,金霞城西大门。

“吁——”洪四齐勒停马匹,远望大门方向。透过城门,他可以看到城内往来的人流和街边热闹的店铺。

“老爷,这地方……似乎比想象的要繁华啊。”家仆丁盼颇为振奋道,“我还以为这次升迁又是暗贬呢!”

“你要能这么想上面,证明之前吃的亏还不够,没让你吸取到这个教训。”洪四齐不以为然,“你也不想想,如果真是好位子,吏部凭什么要丢给我?”

“呃,这个……好像也是。”

“相比繁华的地方,我倒更喜欢落魄点的小城,至少不必被人时刻惦记着,捞起钱来也方便点。”他摸了摸马头,“这地方哪,只怕每个角落都被各方豪强所割占啦。”

“那……老爷要怎么办?先去府衙报到吗?”

“报到?官府都被海寇一锅端了,我找谁报到啊?当务之急,是先打听清楚这座盐城现在究竟是谁做主才对。”洪四齐一夹马肚,让坐骑缓缓向城门口走去,“我们入城吧。”

他正是吏部调过来的新任太守。

作为天丰年间的进士,洪四齐前半段的官路还算顺畅,虽然没能留在宫中,但派驻外地十五年,一路从七品知县升到了五品知州,算是人生最为得意的一段时光。然而之后的十年,他再未获得过升迁,每次平调都是明升暗贬,而且恰巧是在他打牢基础,即将大捞一笔的时候。这使得愿意跟随他的亲信越来越少,甚至提拔起来的副官转头就向接替他的主官效力,有时候洪四齐自己都怀疑,是不是自己被朝廷某位大人物盯上了,才会遭到如此对待。

直到这回总算不再是平调,而是实实在在的升任太守,只是他早已不相信吏部天官是看在他的政绩上才做出的这番调整。

十年原地踏步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志向,考取进士时他还怀有宏图愿景,如今只想着攒下足够的钱银,好在致仕后能过上钟鸣鼎食、尊贵荣华的日子。

至于远在京畿的太和殿,已成了他高不可攀之物。

登记完身份入城后,洪四齐很快发现了这座城市不一样的地方——城内到处都有修建中的场所,仿佛金霞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而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兴之地。

考虑到随任免令一同送到的介绍书信内容,他可以理解为城内遭到海寇袭击,有多处城区损毁。不过这种修复往往是极为缓慢的,失去住所的百姓通常也会失去财物,他们成为流民或街头的乞讨者之后,下一批人会取代他们,成为这块土地新的居住者。此过程少说数月,多则数年,一般视城市的人口总数和繁盛程度而定。

但在这儿,他却讶异的看到许多座房屋正同时修建,那显然不是什么酒楼或旅店,而是明显给人常住的排屋。甚至连这些屋子的造型都极其相似,仿佛背后有人在统一指挥着这场大兴建一般。

“白天动土,岂不是扰民?”丁盼琢磨道,“官府大可以此为缘由出具一份动土特许,须缴纳一定金额才能开工,同时给予一定的出入城便利,应该便能赚上一笔。老爷,您看我这想法对是不对?”

收取好处的同时一定要让好处物有所值,这思路倒是自己一直教他的,但现在嘛……“哼,生搬硬套。”洪四齐嗤之以鼻道,“从房屋式样就可知道,这恐怕是一场集体修建,拥有如此手笔的人必定不简单。你那方法只能限制自行营建的百姓,就别想从对方手中分一杯羹了。”

“呃……是这样吗?”丁盼摸摸后脑勺,“看来是我想简单了。”

不止如此,洪四齐心道。比房屋更令他惊讶的是路边的景象——无论是主道还是街巷,他都没有看到乞讨者的身影。作为城市中常见的人物,或者说一派势力,在金霞城中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一时无法理解,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此类人能销声匿迹。

如果是遭遇海寇袭击的话,他们应该是呈急剧增多的趋势才对。

洪四齐决定选择一座茶楼作为自己了解情况的切入口。

他知道自己一旦公布身份,就很难再有机会切实打探金霞城的底细了。

茶楼里意外的没有多少人,算上小二也就两三个。

洪四齐点了一壶春茶后,又把茶博士叫了过来,拍上几枚铜板道,“能否询问几个问题?”

后者收下口水费后喜笑颜开,“客官,您尽管问!”

“喂,那边的老兄。”忽然有人朝他嚷道,“你第一次来金霞城?”

洪四齐有些意外的点点头,“不错。”

“想问问题的话,去综合事务局就行,那里回答的都是官府最新的政策,不必找茶博士打听了。”

茶博士显然不敢得罪客人,只得咳嗽两声道,“事务局回答的都是正事,坊间的小道消息和趣闻乐事那里可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