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维科技纪元 第364章

作者:岭南仨人

江直人操作着纳米机器人,直接包裹着那颗变异肉球,然后转移进入独立维生隔离舱之中。

转移完成之后,黄帆便招呼着江直人,说出自己的发现,俩人开始研究这颗变异肉球。

原子扫描仪的全基因序列分析图像上,4号病毒的基因序列竟然变成了双螺旋体。

更加让俩人错愕的事情是,4号病毒形成的双螺旋体,竟然组成了一对染色体,仿佛变成了肉球细胞之中的第24对染色体。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黄帆看着自动组成染色体的4号病毒。

江直人同样是百思不得其解,这种情况是他们第一次遇到。

难道是为了寄生在生物体,做出的伪装可是为什么要变成染色体的模式

俩人一边小心翼翼的研究,一边赶紧将这个发现汇报给科学委员会。

对于这种诡异的外星病毒,必须慎之又慎,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测的影响。

第三百三十章 基核片段

蓝星,青海湖基地。

这里之前作为生物计算机的研发基地,在新纪元来临之后,又变成了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总部。

首席院士便是方歌,而李嘉航则是院长,另外还有林莎、西姆贝克等顶级生物学家。

院长办公室里面,李嘉航转管理工作之后,整个人都略微发胖起来,主要是不需要太烧脑搞科研了。

只是新纪元的行政管理工作,和公元时代完全是两码事,现在的院长相当于后勤部长,专门给科学家们服务的。

真正决定科研项目的人,是研究院科学决策办公室,这个办公室一般由3名常任决策、12名轮值决策组成。

一收到火星前哨基地的加急报告,李嘉航就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又是提升生化威胁等级,又是超级高变异病毒,而且这个病毒还可以伪装成为细胞染色体,从而和细胞实现共生。

他立马将这份优先级9.2的报告转发给决策办公室。

……

正和西姆贝克合作研究人类染色体端粒的方歌,眼前突然弹出一份加急报告。

优先级9.2方歌顿时表情严肃起来,优先级可以到达这个级别,那已经是非常紧急的事情了。

“西姆,你们先忙,我处理一下加急文件。”

西姆贝克比了一个OK的手势。

转过身的方歌,连忙打开报告的具体内容,仔细地浏览起来。

花费了十几分钟看完,方歌顿时感觉这个4号病毒非常诡异,可以伪装成为染色体的病毒,她还是第一次看到。

一边思考一边她走入消毒通道,不一会来到了决策办公室里面,另一个轮值决策已经来到办公室。

俩人一起进入虚拟会议室里面。

在虚拟会议室里面。

林莎等人已经在其中,方歌到了之后,会议正式开始。

一般出现优先级超过9的事情,研究院决策办公室就需要召开紧急会议。

“对于火星前哨基地发现的4号高变异病毒,大家说说意见。”方歌直截了当地说道。

众人激烈地讨论起来,对于这种未知的病毒,在场的科学家都明白其中隐含的高风险,外星病毒对于蓝星的威胁程度,不亚于外星人入侵。

“我提议,立刻销毁变异毒株和那个肉球。”

“不妥,有一就有二,销毁变异毒株和肉球无济于事。”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这不是科学的做法,应该在加强火星病毒的隔离管理的同时,深入研究这些病毒。”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深入了解病毒,才可以战胜病毒。”

一众决策的激烈讨论,主要是围绕着安全问题和研究价值的平衡。

方歌见众人已经发表了意见,她才开口:“投票表决吧!是否销毁变异毒株”

[同意2票,不同意13票。]

不同意销毁变异毒株的票数超过75%,变异毒株获得暂时保留。

方歌严肃地说道:“既然绝大多数都同意保留,我说一下意见,第一先给这个病毒命名,第二安全问题要加强,第三深入研究的方向,第四暂时禁止在人体进行测试。”

接下来在场的决策,先将病毒命名为“荧惑病毒”,又讨论了如何研究这个病毒。

“从报告的情况来看,变异毒株和肉球完成共生之后,对于肉球的生命体征并没有明显的破坏性影响,但不排除隐藏的风险。”林莎谨慎地指着虚拟报告说道。

“这个可以让黄帆和江直人继续研究。”

“他们才两个人,是不是需要派多一些研究员过去”

方歌想了想:“我提议增派多15名研究员过去,不过他们可以在火卫一卫星城休眠,用替身机器人在火星前哨基地工作。”

“同意。”

“这是一个办法。”

……

在蓝星方面讨论荧惑病毒的时候。

火星前哨基地的生化实验舱之中。

黄帆和江直人又发现了两个肉球出现变异,只是两个肉球的变异是失败的。

其中一个肉球变得非常“贪婪”,它在变异毒株的刺激下,对于营养液的需求量,暴涨了3倍多。

而肉球被变异毒株变成了繁殖工厂,肉球向外不断的喷射病毒。

另一个肉球,则直接被病毒杀死,作为病毒繁殖的养料。

将两个肉球的数据分析归纳一下,黄帆发现荧惑病毒—原始毒株的不确定性变异太快了,一旦环境出现明显改变,原始毒株便会在几个小时之内完成突变适应。

但是这种变异仿佛布朗运动一样,可能变异成为共生毒株,也可能是寄生毒株,或者是剧毒毒株。

“直人,你说我们下一步怎么做”

沉着冷静的江直人,思考了几分钟:“研究荧惑病毒的高变异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