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红包大抽取 第393章

作者:北辰海

周瑞也不客气,从齐四海的手里接过来。

这是他凭自己本事得到的,凭什么不要。

如果他得不到第一,相信什么都没有。

周瑞和齐四海握了握手。

“王老,清雅,小瑞,马上中午了,一起吃个饭吧”,齐四海邀请到。

“也好”,王老想了想,他正好有很多话要给周瑞聊。

周瑞看向林清雅,他是无所谓。

主要还是顾忌到林清雅。

“好啊,好久没有和齐叔叔说话了”,林清雅甜甜一笑。

“你齐婶婶可想你了,她知道你要来,肯定会高兴的”,齐四海也不由露出了笑容。

周瑞走到一边,在红包上面轻轻一点。

只见烟花烂漫,礼炮齐鸣。

一道红包直接钻入到周瑞的红包空间里面。

周瑞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

自己得到了第一名,相信奖励应该不错。

接着,周瑞看着正在说话的众人,然后点开红包空间。

在红包空间里面,有一个灰色的空格占领着。

周瑞轻轻一点,里面的信息显露出来。

楷书——颜真卿书法。

“窝草”,周瑞不由惊呼一声,一脸地难以置信。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一位牛人的书法。

颜真卿的名声太响亮了。

特别是他的书法。

更是“神”一样的存在。

颜真卿在书法界的地位,就如同韩信等人在兵家的地位一样。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颜筋柳骨,是楷书里面一座不朽的丰碑。

······

众人听到周瑞的惊呼,纷纷转过头,看向对方。

一脸地疑惑。

那表情似乎在说,你特么地瞎叫唤什么啊,神经病嘛。

周瑞讪讪一笑。

“抱歉啊,没事”,周瑞心里那个尴尬啊。

众人听到周瑞的话,不由翻了一个白眼。

没事你瞎叫唤什么。

众人不再理会周瑞,继续交谈。

周瑞也不在意。

点开颜真卿的资料。

颜真卿祖籍琅玡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

······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睢⒘ā⑴费粞⒊莆翱樗拇蠹摇薄�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

颜真卿的信息相当的多,但是前面这些周瑞都知道。

特别是颜筋柳骨。

那可是初中历史课本都记录的存在。

想要不知道,有些难。

要知道,华夏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

而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浓缩到初一上下两本书中。(初一是古代史,初二是近代史)

可以说,里面都是精炼中的精炼。

而颜精柳骨就出现在其中。

可想其地位。

······

对于前面的信息,周瑞了解一些,但是后面的一些,周瑞就不是多么熟悉了。

颜真卿的书法可以说得到很多大家的指点,他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

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其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在青年时代,颜真卿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

这是颜真卿的追求,同时也是颜氏一族的心声。

颜真卿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

在书学上,颜真卿更是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形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

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范文澜《通史简编》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第489章 三大境界 “扯蛋”

颜真卿将自己一生的书法境界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颜真卿可以说身处于第一境界。

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

天宝五年,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

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但此时的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

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

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

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时间,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

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更是写出了几篇传世之作。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

以此为阶段,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总体上来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

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

颜真卿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

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

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乃是第二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

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

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

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

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三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是第三境界的历练。

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

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

后面还有很多介绍,周瑞一一品读完。

对于颜真卿的一生,周瑞心里充满了赞叹和佩服,特别是颜真卿的三个境界。

更是给了周瑞一种别样的感悟。

颜真卿的三种境界,虽然和人生的三种境界不一样,但是也别有一番感悟。

周瑞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林清雅走了上来,拍了拍周瑞的肩膀。

“老公,你想什么呢,给个木头似的”。

“哦,没事”,周瑞顿时回过神来,看着一脸关心的林清雅,淡淡一笑。

接着,周瑞在虚拟红包上面轻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