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381章

作者:香瓜很香

“如今的我,虽不能为天下人立命,但是可以为一郡百姓谋取希望,让他们可以安身立命,这对亥来说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还望院长成全。”

胡亥再次深深一揖,恳求道。

李阳还是不太敢相信,这些话会是出自于胡亥之口,不由追问道:“你为何要为百姓这般做?”

胡亥一愣,最后道:“因为当初,我几次心灰意冷,是他们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如今……我想给他们带去活下去的希望。”

听到这话,李阳点了点头。

他终于隐约明白了胡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了,原因或许就是他最后的那句话。

何章显然也被胡亥的这番话所动容,转头劝道:“院长,要不……发一道急奏,呈送给长公子定夺?”

何章的意思很清楚,胡亥变了。变得很不一样了,如果罢免他,觉得可惜了。

而让李阳直接保住他,又会对李阳不利,所以不如直接告诉扶苏,让扶苏来守夺,这样一来就不会给李阳带来麻烦。

李阳沉吟了一下,点点头:“也罢,兄弟之情,扶苏应当不至于不念。”

胡亥自然也知道李阳的为难,见李阳不再罢免他,而是让扶苏来决定,于是立即拜谢:“谢院长!”

李阳苦笑道:“不用急着谢我,一切还得看长公子的意思才行。”

胡亥点点头,道:“皇兄若是不愿让我为官,我亦无憾于今日之努力。”

李阳一笑,他是越来越觉得胡亥变得很成熟,很懂事了。

正事谈完,李阳想到胡亥从一个秦国公子,被贬为庶名,这一年来肯定极为的不容易,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不由心中涌起几分同情,关心道:“你有什么需要的,可以告诉我,我可以帮你办来。”

胡亥眼眶一热,显然没想到李阳会关心他,婉然一笑:“如今我过得很好,也有了自己的家,有妻儿,一切都很好。”

“哦?有妻儿了?”

李阳和何章都有些意外。

原来,胡亥刚被贬之时,一度绝望,跳河寻死,被一女子所救,在女子的关心和鼓励下,他从绝望当中走了出来,后来便成了夫妻。

也就是在月前,刚刚诞下了一儿子。

说到这里,胡亥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很显然,他如今这普通的小家庭,让他感到非常的幸福。

看到这般,李阳也替胡亥感到高兴。

接下来,胡亥邀请李阳和何章去他家做客。

李阳没有拒绝,备了礼物,去了胡亥家。

胡亥家,极为的简陋,茅草屋,小院。

但是,这位以前纵情享乐的秦公子胡亥,却是一脸的幸福,可以看出,他对眼下的生活,非常的满足。

胡亥的妻子,也是一位底层的庶民,得知大秦政国院院长至家中,极为的激动,赶紧放下怀中的婴儿,抽身到后厨忙活了起来。

而这带娃的事情,自然就落在了胡亥的头上。

于是乎,胡亥在院中,一边用脚摇晃着摇蓝,哼着小曲,哄着婴儿,一边忙着择菜。

农家,小院,炊烟升起,婴儿哇哇……

李阳觉得,这何尝不是一种纯朴的幸福。

第三百三十一章 赫好迟

在胡亥的家中做客,让李阳感慨颇多。

看到胡亥的成长,李阳不经想起了《大秦帝国》电视剧里的嬴驷。

嬴驷少年时期,正值卫鞅变法,卫鞅出台的削除封地让嬴驷十分不满,加上被老世族利用。一次,白族向嬴驷缴税时,嬴驷发现白族的粮食成了沙砾,他不禁勃然大怒,竟杀了白族二十余名男子,结果被孝公赶出家门,流放山野。

恰恰也正是因为被流放山野,才让嬴驷了解到了百姓的疾苦,使得一个纨绔子弟得到了成长,真正体会到了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巨大改变,为日后继位做好了准备,也奠定了秦国继续推行商鞅新法的基础。

而眼前的胡亥,显然是与《大秦帝国》电视剧里的嬴驷极为的相似。

同样是一个纨绔子弟,同样是不认同新政,同样是听人教唆,被人利用,结果被贬出宫,流落民间。

在民间,体会了底层庶民的疾苦和艰难,彻底认清民生,了解民心,使得心性有了巨大的改变和成长。

此时的胡亥,不仅全力支持新政,而且还偏偏说出一句要给百姓希望!

这让李阳真的十分的动容。

什么样的人,才会说出要给百姓希望?

很显然,只有懂得百姓疾苦,为国为民的人,才会说出这种话来。

身为秦国公子,能说出这种话来,实为难得,甚至可以说是不易。

说实话,李阳甚至有些欣赏胡亥了。

秦国,缺的就是这种人。

更重要的是,推行新政的目地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给百姓带去希望,让百姓得以生存。

只有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大秦才能得到发展,变得强大。也只有百姓对未来还充满希望,大秦才能走得更远。

而这一切,胡亥都深刻的理解和明白了。

在某一刻,李阳甚至忍不住在想,觉得胡亥或许更加适合成为秦国的继承者。

因为他了解底层疾苦,明白新政给秦国带来的巨大改变,还有他心中的那个大志向,为天下百姓的生存和发展找到前途和意义。

而扶苏显然和他不同。

扶苏虽然爱民,但是却过于儒弱。

比如在他的眼中,其父皇可以说是一个暴君。

他完全不认同秦始皇的所有政见和治国方针。

而相比之下,如今的胡亥则大为不同,他眼中的父皇,统六国,是为了为天下人立命,是为了天下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天下人万世开大平。

由此可见,胡亥和扶苏心中都装着百姓,但二人有着巨大的区别。

扶苏,偏于德庸。以儒家里的德,来评判对错,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