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323章

作者:香瓜很香

白正和公孙景一怔,一脸不相信的笑了笑,显然是认为甘壮这纯粹就是在开玩笑。

关于徐福从少昊带回来许多农作物一事,朝中其实早有耳闻。

但是,少昊的农作物不过数船,就算几千石,亦如何,难不成几千石的粮食还能种满整个大秦。

公孙景笑道:“徐福从少昊运回来的几千石新粮食,就算可以种于旱地,那也最多只够种一个郡,让整个大秦增产三倍,这岂不是痴人说梦么?”

在此之前,甘壮原本也是如公孙景他们这般想的,但是他刚刚在司库门前亲眼见证了那些少昊带回来的粮食后,如今已经改变了此前的想法。

所以,见公孙景和白正不信,不由无奈的苦笑了一下,道:“你们可知,徐福从少昊运回来的农作物,是什么样的一种粮食?”

白正和公孙景摇了摇头,好奇道:“是什么样的粮食?”

甘壮道:“有玉米、土豆、红薯等十数种。那玉米,一粒粒如珍珠一般大,足足七百石,可种万亩地。还有土豆,个头长得如同鸡蛋一般大,亦足足五百多石,据李阳说,这种叫土豆的东西可以切成几块种植。另外,还有红薯,更是不得了,个头如拳头一般大,而且它能长出一两丈长的藤苗,只须取一掌之长的一截藤苗便可栽种。几百石的红薯,其可栽种土地何止数万亩乎?”

“什么?珍珠一般大的米?鸡蛋一般大的豆?拳头一般粗的薯?”

白正、公孙景听到这话,不由惊呆了。

甘壮和其身后的几位老氏族点点头,齐道:“正是啊,而且李阳还让纪偕将这些粮食全部分发到各行省、郡县,大力培育,一石新农作物,可抵三倍谷栗。几百石的红薯,秋后少说也能翻个几十倍,即数千石,再换三倍谷栗,便达万石(秦朝1石,约现代60斤),加上玉米、土豆以及其它十数种农作物,今年各地粮食增产三倍之任务,轻易可达成。”

“…………”

白正和公孙景,直接傻了。

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白正不敢相信的道:“这……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米,这么大的豆,这般方式种植的薯!”

是的,珍珠一般大的米,这完全超乎了想像。

还有那种如鸡蛋大的土豆,居然能切开来种植?

更逆天的是,那叫红薯的东西,它不仅大,而且听甘壮讲,它居然是利用藤苗来种植的。一个红薯长出的藤苗能长达一两丈,种植时只须取一个手掌般长的一截藤苗,这……要不要这么过份啊!

白正和公孙景,那是既震惊,又傻眼,一时之间愣在原地,内心一片凌乱……

良久,白正方才回过神来,确认道:“你们所说之事,可是实情?”

甘壮与其余几位点点头:“我等刚从司库那边过来的,那些从少昊运来的农作物乃是亲眼所见,李阳所说的种植之法,亦是亲耳所闻,怎会有虚。”

“这……这么说来,粮食增产之事,岂不是真的成了定局?”公孙景一脸苦笑。

白正也是一脸吃了屎的表情,然后似是想起了什么,赶紧道:“就算那些农作物个头大,可种植范围广,可是如今时间见肘,要想保证所有田地全部得到耕种,亦是不太可能。”

公孙景听到这话,也是双眼一亮:“白族长所言极是,百姓耕作原本的良田便时间见肘,根本没有时间于旱地开荒种植那些什么玉米、土豆、红薯。”

一旁的甘壮苦笑了一下,道:“你们错了,我刚才听李阳亲口对纪偕说,他改进了犁,可大大加快耕种效率,这种犁已经由何章在全力督造了。”

嘎!

白正和公孙景,直接一个趔趄,一头栽到了地上!

这一切,太他妈的出乎意料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飞艇

新农作物的出现,直接让朝中反对“粮食***”的声音瞬间消失,各行省也都在新农作物以一抵三的办法下,看到了完成粮食年增产三倍的可能性。

而行省下面的郡县,则更是没功夫抱怨了,因为他们要忙着跑到行省,去争取新农作物培育区的资格。

只有让自己所治的郡县争取到新农作物培育区的资格,才能更好的保证今年粮食增产总量。

而犁的改进,也是在工部的推广下,快速的向全国普及。

李阳改进的犁,又极大的提高了耕地的效率。

秦朝时的犁是直辕犁。

直辕犁的特点,就是一块三角形的青铜犁头,上面一根扶手的木头,犁头与扶手呈九十度直角。

怎么形容呢,类似于一把立在地上的锄头。只是由牛来拉着这把立着的锄头前行。这种直辕犁,显然是不方便犁地耕田的。

而李阳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而这种犁,其实就是后世明清,一直延用至解放后的曲辕犁。

犁的打造非常简单,由将作少府一天时间按李阳的图纸打制出来,然后便将改进好的样品发放各行省,各行省的铁匠、木匠一看便会,所以推广普及非常的迅速。

在政策的推动下,朝廷至地方官府的支持下,以及劳动工具的改进下,还有土地均分到户的土改政策环境下,百姓的积极性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全国耕种生产事业俨然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举国上下,干得是轰轰烈烈。

在举全国之力的推动下,春季结束前,大秦各地的水田已全部栽种了水稻,旱地种上了麦栗,以及少昊带来的新农作物。

全国的土地耕种面积,也比往年徭役重的年份,足足翻了三倍有余。

…………

此后月余,李阳虽依旧督促农耕之事,不过谷栗与新农作物基本种下,他也就将农耕之事完全的交给户部去负责了。

而扶苏似乎更是没事人一般,反正今年粮食增产已基本成了定局,这对他来说已经是父皇离开后,自己监国期间的一大功绩了。

试想一下,一年之内,让大秦的粮食增产三倍,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一件事情啊。

于是扶苏干脆不管朝中诸事了,一门心思扑在工程院,与张苍研究大秦的新发明--热气球和人力飞艇。

因为嬴政离开前,就已经定下了接下来大秦要发展的方向。

一是,农业的发展。

二是,手工作坊与商业的发展。

三是,海、空领域的发展。

原本扶苏要去将作府研究炸药,不过被李阳给禁止了,这他娘的万一发生了爆炸,把这位大秦未来的储君给炸死了可不得了。

所以,最后扶苏只好去研究热气球和人力飞艇。

对于扶苏来说,热气球和人力飞艇也是极感兴趣的。因为在李阳的描述中,这些东西可以载着人,在天空中遨游,那情景着实引人遐想。

对于扶苏的胡闹,李阳倒乐得让他找点事做,毕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是未来的国君。一位未来的国君,对科学技术有强大的兴趣和认识,对大秦未来的走向可是有着重大影响的。

这样一想,李阳很心安理得地落得了一个人独掌朝堂,全力推进新政实施。

其实,李阳也很忙。

春季刚刚完成了农耕,到了夏季,李阳又要担心起洪涝等自然灾害,同时他也想去巡视一下新农作物的长势情况。

除了巡视之事,还有海船的打造,也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乎到少昊与大秦的海上往来,更是关乎到嬴政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