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209章

作者:香瓜很香

还好,李阳没叫大家失望。

虽说李阳有点不顾羞耻,但是羞耻能值几个钱?能娶到公主,以后身份就尊贵多了,也算是皇室宗亲了,一些人想不顾羞耻,都没这个机会呢。

所以,当下李斯和萧何等人,便再次对李阳道喜:“恭喜院长,贺喜院长!”

“谢谢,谢谢诸位!”李阳笑嘻嘻的拱手回礼,心里却是无比的犯难。

接下来,可怎么去跟巴宓交待这事啊?

想到这里,李阳就感到无比的苦恼。

就这样,今日之早朝,在一片道贺声中结束了。

早朝散去,接着,一道秦国行新政,设行政院,李阳为行政院院长的诏书,便着使者,送于秦国各郡县,诏告于天下!

顿时,举国震动。

特别是咸阳城,是最快发布诏书的地方。

所以,很快的,秦国行新政,设行政院,李阳为院长,总领朝政之消息,便飞快的袭卷了整个咸阳城。

一时之间,咸阳城的大街小巷,饭馆酒肆,不论是士族门阀,还是平民百姓,无不是在谈论着李阳这个名字,无不是在猜测着新政的走向。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因为行政院的院长,是那位废连坐,轻徭役,解饥荒的中丞相李阳。

这可是一个一心为天下苍生的好官,由他行新政,秦国就有希望了!

不得不说,李阳在民间的声望极高,极好,可谓说是深得民心。

诏书发布出去之后,无数百姓便奔走相告,人人为此大事,大感兴奋和惊喜,就好像是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第一百八十六章 退婚

(PS:政务院,修改为国政院。)

当天的早朝,在别人的眼里,李阳那是双喜临门,一是擢升为国政院院长,真正的成了秦国有史以来第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二是,被皇帝赐婚,即将迎娶秦始皇最疼爱之小公主,阴嫚公主为妻,这两件事可是无数人一辈子也奢望不到的啊。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天晚上,李由、萧何、曹参、韩信、徐福等人,纷纷去到了李阳的府中道贺。

一来贺他擢升为国政院院长,位极人臣。二来,贺他马上就要与公主完婚,即将成为皇室宗亲。同时,也算是来感谢李阳对他们的提携之恩。

徐福为此还备上了一份贺礼,好大一箱子的“仙果”---猕猴桃。

这些人,现在可都是执掌着一个中央部门啊。

萧何是教育部尚书,曹参是文化部尚书,徐福是外交部尚书,基本上所有文官,都在李阳的提名下,成为了独挡一面的朝廷大臣。可以说,没有李阳,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他们能不感激吗?

当然,军系那一块,韩信和周勃虽然没能成为一部之长,但是却也是位高权重,掌执着京师卫戍之职,地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要知道,当初掌执京师卫戍之职的内史腾,可是位居上卿,身兼军政寺内史一职的,可见谁能掌执京师卫戍之职,日后晋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而李由,本身就已经是护军副都尉,禁军、羽林军皆归护军正副都尉统领节制。所以,李由可以算是皇帝的亲信之人了。加上原本的护军都尉李信,调任了兵部尚书,李由的护军正副都尉,扶正也快了。

其实这次改制,所有各部的尚书人选,都是李阳提名,与嬴政两个人商议的。

比如兵部的尚书李信,就是李阳向皇帝举荐的。

因为皇帝本身就对兵权份外的在乎,丝毫不容得兵权被他人独掌,比如之前太尉一职久久空缺,无非就是蒙家在军中的声望太高,如果由蒙恬一人独掌军权,嬴政不放心。

所以,一开始商量改制的时候,就没想过让蒙恬任兵部尚书,执掌兵部。让他直接入国政院,才是最合适的。

只不过,这样一来,兵部就没有了能堪掌执军政的将领了。

章邯,虽然他是历史上,秦末时期秦军的名将,更是秦末最后的一位上将军。可是,这个时候的章邯,其实并没有那么出名,无论资历,还是声望,都还不能堪任执掌兵部尚书一职。而且,历中上这个家伙可是把秦国给卖了啊。

而王贲之子王离,虽说出身于秦国名将之后,是武成侯王翦之孙、通武侯王贲之子,身世极好,而且还袭封武成侯,拜上将军,率兵戍边备胡,接替着蒙恬之前的职位,掌重兵。可是,此人一直是蒙恬的部下,让他当兵部尚书,执掌大权,等于和蒙恬执掌着兵部,没有丝毫差别。

所以,看遍整个秦国军中诸将,最后也只有老将军李信才是最合适的。

一来,他资历老啊,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算是王离的叔父辈了。

而且,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可是立有大功。

只不过,后来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时,被楚将项燕大败。

虽然李信打了大败仗,但嬴政并没有治罪于他,而是一直担任着护军都尉一职,执掌军政,统领诸将。

也因为李信最后的统一战争当中,大败而归,所以声望比不过王翦、王贲父子,甚至在现在的军中连蒙恬的声望都高于他。

但是,人家怎么样也是一位老将军,所以就算蒙恬见到他,也要无比的尊重他,私下里得喊一声叔伯。

加上护军都尉,本身就是执掌军政,统领诸将。属官有中护军,领军史,掌禁军,参与武将的选补事务,遇将军率军出征时,则驻该军监督军政。所以,让这位老将军暂时掌执兵部,正好可以截断蒙恬对军权的控制,这也是嬴政最想要的人事安排。

当然,让这位老将军任兵部尚书,李阳也是有私心的,因为人老了,迟早就要退的,过个几年,到时候说不定韩信这些新人就有机会了。

今日,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

土改,改制,如都预料中的一样,如期的宣布实行。

只是,李阳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嬴政这逼竟然会给他赐婚。

关于赐婚一事,李阳心里也知道,那是嬴政对他天大的恩宠。对于一个古代的皇帝来说,能将公主赐婚于你,不仅是因为看重你,更是为了保你将来无忧。

因为行新政,进行改革,比如这个土改,就会得罪许多士族,甚至皇室宗亲里也不乏兼并土地之人,将兼并之土地,全数收归朝廷,这对一些人来说,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所以,嬴政把公主赐婚于自己,显然是因为这是一张保命符,身为皇室的人,和普通的外臣,两者那完全是大有区别的。

话说,当初秦孝公为了能保商鞅,也是将自己的妹妹赐婚给了他,为的就是能让商鞅有保命符。只不过,商鞅得罪的人是太子,还有太子的叔伯公子虔,要不然,其它的老士族根本就不可能致商鞅于死地。

虽说李阳心里十分的感激嬴政的用心,但是这个赐婚,却反而让自己无比的难堪了。

当然,李阳也理解嬴政为什么要威胁自己接受这个赐婚,因为如果拒绝了,皇室的颜面就没了,兹事体大,嬴政能不威胁自己吗?

只不过,这个威胁是不是真的,就只有嬴政自己心里清楚了。

当晚,萧何等人离开后,李阳便出了门,朝巴家赶去……

…………

与此同时,巴家。

“宓儿,你没事吧?”

巴适担忧的站在巴宓的房门外,对里头关心的询问了一声,脸上尽是忧郁之心。

今日中午,巴宓听闻了皇帝赐婚于李阳的消息,便一个人闭门于房中,一个下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