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132章

作者:香瓜很香

项羽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在两军阵前,竟然有这样侮辱人的,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而城墙上的项梁等人,也是听得面面相嘘,这李阳实在是太贱了!

一旁的龙且冷笑道:“此人真是狂妄至极,此时竟还自以为我部会被那城外山丘后面的疑兵之计所惧,真是可笑至极!”

项伯笑道:“看他那嚣张的傻样,待羽儿活捉了他,估计此子必会吓到大小便失禁不可,哈哈……”

众人纷纷点头,得意洋洋的笑了起来。

在大家的眼里,己方此次出动了一万四千人,如此兵力,虽然都是农民,但亦足可吃掉对方三千五百人。

所以,大家对此战的胜负结果,已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了。

什么中计不中计的,那都是李阳故弄玄虚,用来哄鬼骗人的!

…………

城下,李阳还在放着嘴炮:“项羽莽夫,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否则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一幕,本相保证会让你很懵逼!”

项羽早就受不了这个无耻的家伙了,见己方阵形摆好,于是再也忍不下去了,将剑拔了出来,朝秦军一指,大吼一声:“给我杀!”

“杀!”

顿时,杀声震天,项羽带着黑压压一群兵卒,就朝秦军冲了过去……

“一百八十步!”

“一百五十步!”

“一百一十步!”

“准备……”

“放!”

随着李由一声喝令,三千郡兵,顿时“万”箭齐发,三千支利箭破空而去,直接朝着冲来的敌军射了过去……

而在城墙上,此时的项梁等人,志得意满的看着城下的这场激动人心的大战,捋着胡须,笑道:“刘将军,此战斩杀李阳,我们必将震惊天下!”

刘季呵呵一笑:“我们?”

项梁点头:“是啊。”

刘季摇了摇头:“不,不是我们,是我!”

话落,不待项梁等人反应过来,刘季直接一剑捅在了项梁的胸口上,锋利的剑尖,刺透了他的胸腔,从背部扎了出来……

与此同时,刘季部的周勃、曹参,亦是在这一刻,对着项伯和龙且等人,杀了过去!

一方是早有准备,一方是毫无防备,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压倒性的。

龙且直接被周勃手起刀落,一刀斩杀,而项伯则在亲卫的保护下,死命抵抗。

项梁看着穿透进自己胸口的铁剑,整个人都惊的瞪大的眼睛,显然做梦都没有想到,刘季这个时候竟然会杀自己!

“你……你……无情!”项梁伸手颤抖的指着眼前的刘季,眼神当中满是不敢置信和愤怨的神色。

“无情你妹!”

刘季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本来就心狠手辣,嘴角微咧,冷笑一声,直接将剑从项梁的胸口中一拔,顺势往对方的脖子上一抹,一道血迹洒了出来。

项梁就这样直挺挺的一头栽了下去,倒在地上,眼睛还瞪着刘季,显然是死了都不能瞑目啊。

刘季顺手一剑斩断城墙边上的“项”字大旗,此时城头上方,已是杀声震天!

就在城墙上方传来杀声的那一刻,城外的夏侯婴所率领的四千兵,便在这一刻停止了前进,立即调转头来,直接朝城中杀了回去……

再说那项羽,带着兵卒好不容易冲到离秦军还有五十步的距离,在秦军第一波箭矢的攻击下,已然倒下了近两千人。

此时,秦军已经没时间再进行第二波的弓弩射击了,所以项羽已然是看到秦军将五百羽林换到了阵前,也准备着最后的决战。

项羽杀性大起,双目充血,变成了赤红,指剑正欲冲刺这最后的五十步距离。

可是……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听到后方的城池中,杀声震天!

项羽大惊,忙回头望去,接着他整个人都傻了!

因为他一回头,正好看到城墙上的刘季,用剑往项梁的脖子上一抹,然后一剑斩断了大旗,“项”字旗帜,直接从城墙上坠落了下去……

项羽大骇,此时就算是再傻的人,也知道城中的刘季反水了!

项羽简直不敢相信,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整个人都惊得愣在了原地。

当然,所有项羽部的兵卒们,亦是被这后方突然发生的变故,惊得忘记了冲刺,而是乱成了一片,所有人都慌了。

项羽的亲卫惊道:“将军,怎么办?”

项羽知道叔伯有难,当即大吼着:“回城,回城,快点回城!”

然而,就在项羽部正欲前军变为后军,调转头来冲回城去时,最后方的樊哙部的三千人,却不会给他们调转头来的机会,直接从后方补刀,对着背向自己的项羽部,掩杀了上去……

后方再生变故,项羽部自然一下阵脚全乱!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

就在项羽部乱成一团的时候,前方的李由,则率领着五百羽林铁骑,以雷霆之势也朝他们的原本就阵脚大乱的方阵冲杀了过来……

在五百机动铁骑的后面,则是韩信率着的三千郡兵。

如此,前后夹击,败象已定!

这仗打都还没打,项羽已是绝望了,在这一刻,他终于意识到,李阳之前的那通嘴炮,说的居然都是真话。

自己……真的中计了!

“啊……刘季匹夫,害我不浅!”

项羽仰天哀吼一声,一行不甘的泪水悄然滑落,睁眼,握紧手中的宝剑,然后对着轰隆隆冲过来的五百铁骑,悲壮的迎了上去……

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阳有危

历史上的项羽,手底下的都是身经百战,对他忠心不二的江东精兵,在垓下,他率领八百骑兵从刘邦几十万大军的包围中杀出重围。

突至东城,手下虽仅剩28骑,仍将汉军骑兵杀得人仰马翻,再次杀开一条血路,突至乌江边。

历史上的这一幕,在今日终归是没有重演。